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二、广六位心所──辨根本烦恼体业▪P7

  ..续本文上一页  「计诸邪解脱」,是灭谛下邪见。虽非胜计胜,然非见、戒眷属,又不计能清净,故非见戒取。

  

  「计非道为道」,是道谛下邪见。虽非因[283]计因,以非戒眷属,非戒取,又不计为胜,故非戒取,至下当知。

  

  「诸如是等」者,谓「等」取十四不可记中,有边等四,是此中摄故。

  

  然六十二见,准五十八文,若边见中摄,唯苦谛断,缘苦谛为我,增长边见,随我断故[284]。邪见中摄,彼自说二无因,唯集谛[285]。

  

  五现法涅槃,唯灭谛[286]。迷有漏因、迷涅槃果故。

  

  边无边等四,是苦灭谛下。迷有漏、无漏果生故[287]。

  

  不死矫乱通四谛下断,问答四谛及迷四谛故[288]。既无边见中摄者,苦谛断文,但准二十句见。见苦谛断[289],即六十二见中所随我见,亦尔。八十八云:二十句为依,发六十二见等故[290]。

  

  【疏翼】

  

  以上第二别释中,第三释邪见讫。

  

  

  

  【论文】

  六‧一六二 四、见取:谓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诤所依为业。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四合释见取及戒禁取。于中分三︰一、分释见取,二、分释戒禁取,三、会违。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六】

  

  此「于诸见」,即余一切恶见,「及此所依五蕴,执为最胜,能得」涅槃「清净」法,是「见取」。

  

  由此各各互执为胜诸见等故,一切外道「斗诤」因斯而起。  若执非见及眷属外余法,为胜、得涅槃。或但执为胜,非见取。

  

  《大论》第五十八初文[291],及迷四谛合[292],与此同说。

  

  如小乘《俱舍》等,应言「见等取」。但执非胜为胜,皆见取故[293]。此则不然,无前后别计,然于一聚见及眷属,方是此故。以所缘中,见最胜故,言「等」亦得,至下当知。

  

  

  

  【疏翼】

  《显扬》卷一云︰

  

  四、见取:谓于前三见﹝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及见所依蕴,计最胜上,及与第一染污慧为体;唯分别起,能障苦及不净无颠倒解为业,如前乃至增长见取为业。如经说于自所见,取执坚住,乃至广说。

  

  《对法》卷一云︰

  

  见取者,谓于诸见及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最﹝藏文作「gtso bo/」﹞、为上、为妙,诸忍、欲、觉、观、见为体;执不正见﹝藏文作「lta ba van pa/」﹞所依为业。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一末云︰

  

  见取者,谓于五取蕴见为胜、为上、为最、为妙。

  

  安慧《大乘五蕴论广释》卷二云︰

  

  言「云何见取」者,谓执见等为最胜故,说名见取。言「三见者,谓萨迦耶、边执、邪见」,并言「所依蕴﹝藏文作「lta ba po”i lus/」﹞」者,即以彼等为依,诸见生起。言「及所依诸蕴随计为最﹝藏文作「gtso bo/」﹞、为上﹝藏文作「mchog/」﹞、为胜﹝藏文作「khyad par du ”phags pa/」﹞、为极﹝藏文作「dam pa/」﹞」者,虽「最」等声,义皆相同,然亦更互为释故说。此以执着恶见所依为业,谓执着见相,计为功德体性故,由不舍彼为门,说此为一切见所依。

  

   《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

  

  取结者,谓二取,即见取、戒禁取。谓前三见及五取蕴,实非是胜,而取为胜。此染污慧,名见取。

  

  【论文】

  六‧一六三 五、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

  

  【疏翼】

  第四合释见取及戒禁取中,第二分释戒禁取。

  

  

  

  【述记‧卷三十六】

  

  谓依诸见所受戒,说此戒为胜。「顺诸见戒」,及戒「所依」五蕴眷属,「执为胜」,及「能得」涅槃净,名戒取。「戒」,即是「禁」。戒性,遮别[294]。由此戒,一切外道受持拔发等「无利勤苦」故。

  

  除戒及眷属外,执余一切法胜及能为因得清净,或[295]虽不执胜,但言能为因,并非戒取摄。亦《大论》五十八卷,上下五处文[296],同此说故。

  

  【疏翼】

  《显扬》卷一云︰

  

  五、戒禁取:谓于前诸见及见所依蕴,计为清净、解脱、出离,染污慧为体;唯分别起,能障如前无颠倒解为业。如前乃至增长戒禁取为业,如经说取结所系。

  

  《对法》卷一云︰

  

  戒禁取者,于诸戒禁及戒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诸忍、欲、觉、观、见为体;劳而无果所依为业。戒禁者,谓恶见为先。劳无果者,由此不能得出离故。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一末云︰

  

  戒禁取者,谓于五取蕴见为清净、解脱,及以出离。

  

  安慧《大乘五蕴论广释》卷二云︰

  

  言「谓于戒禁及所依蕴」中,断离犯戒,名之为戒。决定采用服饰、仪式及身语业运转,名之为禁。若彼诸蕴为依,戒禁生起,则此诸蕴为戒禁所依。谓于恶见执为功德已,即执取顺向彼见诸戒禁,为最胜故,名为戒禁取。是故戒禁取前,先说见取。由此戒禁能除能净诸罪恶垢,名为「清净」。由此能解烦恼缚故,名为「解脱」。由此能出离生死故,名为「出离」。出离,即是解脱道义。「随计」者,即推求,即此慧以执着戒禁增上等行相为体,名为戒禁取。「染污」者,即缘颠倒为境故,此以劳而无果所依为业。

  

  《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

  

  戒,谓远离诸破戒恶;禁,谓受持鸟、鸡﹝此二藏文无﹞、鹿﹝藏文作「ri dwags/」﹞、狗、露形、拔发、断食﹝藏文无﹞、卧灰,或于妄执生福灭罪﹝藏文无此八字﹞,诸河池中数数澡浴,或食根、果、草、菜、药物﹝藏文无「草、菜、药物」四字﹞以自活命,或复涂灰﹝藏文无此二字﹞、持头髻等,皆名为禁。此二俱非能清净道,而妄取为能清净道。此染污慧,名戒禁取。

  

  诸婆罗门有多闻者,多执此法以为净道,而彼不能得毕竟净。如是二取,名为取结。

  

  《入阿毗达磨论广释》卷二﹝德格, mvon pa, bu, 49B.4﹞云︰

  

  戒者,谓因;禁者,谓道。由此非因计因、非道计道者,谓于戒及禁执为最胜。谓如由自在、遍入﹝藏文作「skyes bu」﹞、最胜,时等诸非趣因,亦观见为因故,即非因见为因。

  

  道有二种︰一、增上生,二、决定善。此中于火及水内转动等,非善趣生道,亦观见彼等为道,谓唯此戒及禁。由自性及遍入等差别非智慧解脱因,亦观见为道故,即非道见为道。

  

  言「于戒禁执为最胜,如﹝原论无「如」字﹞诸婆罗门有多闻者,多执此法以为净道」者,谓由譬如诸婆罗门亦多执为清净道等故,本非清净为性,而计为清净,如是当知于彼彼法亦尔。由所取能取差别,三见总略为一,说为见结。余二执取为最胜者,说为取结。

  

  此中所取者,谓三见;能取者,谓二取。一则执取为最胜,另则执取为清净。若诸果法此三行相断者,虽妄推求为决定善,然由无慧,即无解脱。此如经云︰苾刍!心如闪电,定如金刚。

  

  

  

  【论文】

  六‧一六四 然有处说:执为最胜,名为见取;执能得净,名戒取者;是影略说,或随转门。不尔,如何非灭计灭、非道计道,说为邪见,非二取摄?

  

  

  

  【疏翼】

  第四合释见取及戒禁取中,第三合违。

  

  

  

  【述记‧卷三十六】

  

  问︰如《对法》第一、《大论》第八。二文[297],《显扬》第一[298]、《五蕴》等,皆云:见取「执为最胜」,不言「能得净」;戒取名「得净」,不言是胜;与小乘等同。何故此中乃言见执见、眷属,为最胜,能净;戒执戒、眷属,为胜,能得净[299]?

  

  此有二解︰一、影略说:谓见取中说执为胜,明戒取中亦执为胜。于戒取中执为能净,明见取中亦执为能净。为令学者智见生故,影略说也。若不尔者,五十八说:执见及所依蕴为能得清净、解脱,名见取,戒取亦然[300]。及彼解迷四谛中,皆有此说[301],故知影说。

  

  又彼多文非为尽理,随小乘相说[302]。

  

  若非影说,及随转者,即五十八迷四谛中,如灭谛下非灭计灭,非胜计胜故,应是见取[303]!迷道谛中,非道计道,亦得净故,应名戒取[304]!

  

  彼非因计因,亦是邪见,如前邪见中说[305]。既是邪见,明不执见、戒等故,及虽计胜,不计为能得净,及虽计能得,不计为胜。故非见、戒取,此大小二乘别也。

  

  若尔,何故《大论》第八三种四倒[306]见倒中云:非净计净是见取,非乐计乐是戒取[307]?

  

  今释之言︰彼亦计诸见眷属不净为净,及能得净,故名见取。然文但明是见取,故略不言诸见及眷属能得净,但言非净计净故,戒取亦然。谓计戒所受拔发苦为乐、胜,能得净,是戒取,略不言戒及眷属能得净,但言计苦为乐也。若非见眷属非净为净,及非戒眷属非乐为乐,即非见戒取,但是邪见也。如非道计道等。

  

  

  

  【疏翼】

  

  以上第三长行释第四门烦恼心所中,第二出烦恼体业释第十二颂第三字「谓」以下文讫。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二、广六位心所──辨根本烦恼体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