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一、广六位心所──善心所▪P9

  ..续本文上一页,「厌」义,「无瞋」,名「欣」。各约一义,亦不相违。

  

  

  

  【论文】

  

  六‧八九 不忿、恨、恼、嫉等亦然,随应正翻瞋一分故。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二释「不忿」等。

  

  

  

  【述记‧卷三十五】

  

  翻二十随惑中四法[151],「不忿」、不「恨」、不「恼」、不「嫉」,「亦然」。

  

  「随应正翻」,无瞋一分。彼所治者,瞋之分故。「随应」之言,显不同欣与欲俱故。此忿等不然,各各别翻,又但是彼无瞋一分,故言「随应」。

  

  复言「等」者,依《瑜伽》八十九,「等」取不愤发[152]、不恶说[153]、非不忍[154]、不抵突[155]、不諀訾[156]、无恚[157]寻[158]、无害寻[159]等七法。

  

  【论文】

  

  六‧九○ 厌,谓慧俱,无贪一分,于所厌境,不染着故。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三释「厌」。

  

  

  

  【述记‧卷三十五】

  

  此、即无贪一分,于所厌不染故。

  

  

  

  【论文】

  

  六‧九一 不悭、憍等,当知亦然,随应正翻贪一分故。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四释「不悭」等。

  

  

  

  【述记‧卷三十五】

  

  翻随二法──「不悭」、「不憍」──此是无贪一分,彼[160]贪之分故。「随应」之言,前「厌」慧俱,此不尔故,又各各翻。「等」者,依八十九,「等」取不研求,乃至不家势寻等十八种[161]。

  

  【论文】

  

  六‧九二 不覆、诳、谄,无贪、痴一分,随应正翻贪、痴一分故。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五释「不覆」等。于中有二义,此初师义也。后师独释不覆。

  

  

  

  【述记‧卷三十五】

  

  「不覆」、「不诳」、「不谄」三法,是二善根一分。「无贪」即翻「贪分」等故。

  

  言「随应」者,义更等取六十二中,不矫[162]、不诈等[163]。此中不覆所治之覆[164],有贪著名故覆罪,有痴故覆罪;故今「无贪痴一分」。

  

  

  

  【论文】

  

  六‧九三 有义:不覆,唯无痴一分,无处说覆亦贪一分故。

  

  【疏翼】

  

  第五释「不覆」中,第二师独释「不覆」。

  

  

  

  【述记‧卷三十五】

  

  论唯说是痴分[165]。起,必有痴故,以理释之。此教为证。 

  此、「唯无痴一分」。此所治「覆」,《瑜伽》[166]、《对法》[167],皆言痴分,不说为贪分故[168]。贪名,故覆,覆体亦痴,痴教然也。

  

  前解为胜。虽无论文,理故胜也。

  

  以前即忿等初九讫[169]。以害有正翻故,此中不出。

  

  

  

  【疏翼】

  

  以上第二别释中,第五释「不覆」等讫。

  

  【论文】

  

  六‧九四 有义:不慢,信一分摄,谓若信彼,不慢彼故。有义:不慢,舍一分摄,心平等者,不高慢故。有义:不慢,惭一分摄,若崇重彼,不慢彼故。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六释「不慢」。有三师说。

  

  

  

  【述记‧卷三十五】

  

  上根本惑六中,三根自有翻,余三不翻[170],且翻「不慢」。

  

  三说可知。然《对法》[171]解慢──不敬,苦生、为业[172]。即此中第三「惭一分」胜,以惭崇敬师长等故。

  

  此论卷下烦恼之中,但言「障不慢」,义可通三。然障于「惭」,如前理可。

  

  

  

  【论文】

  

  六‧九五 有义:不疑,即信所摄,谓若信彼,无犹豫故。有义:不疑,即正胜解,以决定者,无犹豫故。有义:不疑,即正慧摄,以正见者,无犹豫故。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七释「不疑」。

  

  

  

  【述记‧卷三十五】

  

  「不疑」三解,如文可知。

  

  《瑜伽》第八疑谓:分别异觉为体[173],「觉」,即慧也。五十七[174]云:简择犹豫。故正简择,即是「正见」[175]。「不疑」,说为正见少分,亦有此理。

  

  然随烦恼[176]有八,相翻入善之中︰谓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惛沉、掉举、害、放逸。余十二不翻。

  

  

  

  【论文】

  

  六‧九六 不散乱,体即正定。摄正见、正知,俱善慧摄。不忘念者,即是正念。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八释「不散乱」等。

  

  

  

  

  

  【述记‧卷三十五】

  

  前解九法讫,以是小烦恼摄,一段明之。下有三法,皆通染心起,故在后简。

  

  不乱,体即正定。虽散乱别有体,或无体,即「定」少分皆翻彼,名「正定」,性对治故。根本中染见,随中不正知,今翻皆入善慧所摄。不正知或别境慧分,或痴分,皆尔,性对治也。

  

  不忘失念,是「正念」。设别境念分,或是痴分,亦尔。

  

  此三设是翻痴分者,以有别境分故,别境通三性,不翻为善。欲、胜解,亦尔。然此唯说是痴分者,所以不说。前忿等即翻入善,以无别体,不通三性故。

  

  

  

  【论文】

  

  六‧九七 悔、眠、寻、伺通染、不染,如触、欲等,无别翻对。

  

  

  

  【疏翼】

  

  第二别释中,第九释不定等四。

  

  

  

  【述记‧卷三十五】

  

  不定四法通染、不染、三种性故,如遍行「触等」,等余四法[177]。别境中「欲等」,亦等四法[178],「无别翻对」。唯恶不通三性法者,方翻之也。

  

  此前,或有行相相翻,如舍治掉举。掉举相高,舍相静故,亦得通治。以掉举是贪、痴分故。

  

  又说性对治,即忘念等三[179]痴分者,是不忘念等正翻是。或有行相、体性,皆相翻,不忿等是无瞋一分等,如理应思。 

  然八十九大有诸烦恼名字,一一应翻对之[180]。数彼多少,何分所摄。

  

  

  

  【疏翼】

  

  以上第三诸门分别中,第一义摄所余门讫。

  

  

  

  【论文】

  

  六‧九八 何缘诸染所翻善中,有别建立,有不尔者?

  

  

  

  【疏翼】

  

  第三诸门分别第一分门别叙中,第二问答废立门。文分为五︰一、外问别立不立,二、答相用别者立,三、答遍六识者立,四、害障悲故立,五、失念等三不翻所立。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五】

  

  第二、问答废立。

  

  外人问曰︰何缘前说:除别境等体外,合根本随烦恼二十六中[181],十一别翻为善[182],余者此中及诸论中不别翻之,有何所以?

  

  

  

  【论文】

  六‧九九 相、用别者,便别立之,余善不然,故不应责。

  

  

  

  【疏翼】

  

  第二问答废立门中,第二答相用别者立。

  

  

  

  【述记‧卷三十五】

  

  论主答曰︰「相、用别者」,「别立」为善。余所翻善,相用不别,故不立之[183]。汝何须责?

  

  

  

  【论文】

  

  六‧一○○ 又诸染法,遍六识者胜故,翻之别立善法;慢等、忿等,唯意识俱。

  

  

  

  【疏翼】

  

  第二问答废立门中,第三答遍六识者立。

  

  

  

  

  

  【述记‧卷三十五】

  

  问︰若尔,此何别用?余何无用?

  

  论主答曰︰此「诸染法,遍六识者胜,故翻之」。以能染体遍多识故,过失流满多识中故。

  

  根本中慢等七[184],随惑之中忿等九法[185],唯意识起,流染识少,所以不翻别立善法,不约一一功能增胜。

  

  不嫉即是喜无量故,亦应别翻!但以流染[186]识非多故,无此妨也,然不障余翻为善法。

  

  

  

  【论文】

  

  六‧一○一 害虽亦然,而数现起,损恼他故,障无上乘胜因──悲──故,为了知彼增上过失,翻立不害。

  

  

  

  【疏翼】

  

  第二问答废立门中,第四害障悲故立。

  

  

  

  【述记‧卷三十五】

  

  问︰若尔,害唯在意,应不翻之!

  

  论主答曰︰害虽亦尔,唯在意地,有三义故,所以别翻,不同忿等。

  

  一、「数现起」:即简余烦恼──嫉、悭──虽亦然。二、此则损自他,嫉等不然故。三、「障无上乘胜因」之「悲」故,无上之乘,要须悲救,悲因既缺,难以济生。害之功能,增障于此,故虽在意,与余不[187]同。三义胜余,故须翻善。令知此失,故翻立善。生得善位,随此而说。

  

  

  

  【论文】

  

  六‧一○二 失念、散乱,及不正知,翻入别境,善中不说。

  

  

  

  【疏翼】

  

  第二问答废立门中,第五失念等三不翻所以。

  

  

  

  【述记‧卷三十五】

  

  若尔,痴分、忘念等…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一、广六位心所──善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