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二、灭定识不离身证有第八▪P3

  ..续本文上一页一破有心所中,第三论主难讫。

  

  

  

  【论文】

  四‧六一 如身行灭,而身犹在,宁要责心,令同行灭?

  

  

  

  【疏翼】

  第一破有心所中,第四经部再救。

  

  

  

  【述记‧卷二十四】

  

  此、经部救。

  

  入第四定以上,入出息无,其身尚在;虽受想灭,何妨心有?

  

  

  

  【论文】

  四‧六二 若尔,语行──寻、伺──灭时,语应不灭,而非所许。

  

  

  

  【疏翼】

  第一破有心所中,第五论主破救。

  

  依《枢要》卷中,于中有八︰一、以语同心行,二、审定遍行非遍行法以起后难,三、难思如受、想亦应同灭,四、难信等亦无,五、受、想例思应有,六、例触应有,七、受例应然,八、想例同此。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四】

  

  自下第五、论主非言︰

  

  应「寻、伺灭」,「语应不灭」!寻、伺语行灭,语随寻、伺无;受、想心行无,心应随行灭!以彼身行灭,身犹现在故,遂令心行灭,亦令心尚在;亦应彼身行灭故,语行应如身。然非所许。

  

  大乘︰佛等无寻、伺,虽复有语,寻、伺亦非遍行。今难彼宗,就他而论,故以为例,名「非所许」。

  

  

  

  

  

  【论文】

  四‧六三 然行于法,有遍、非遍。遍行灭时,法定随灭;非遍行灭,法或犹在。

  

  

  

  【疏翼】

  第五论主破救中,第二审定遍行非遍行法以起后难。依《枢要》卷中,于中又三︰一、总标,二、显随有无,三、结正。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四】

  

  彼复救言:

  

  我以身行同心行,汝以语行同心行;二难既等,谁是?谁非?

  

  此、论主释。

  

  此、即总出一切行于法︰谓行随法有无,名「遍行」,遍行法灭时,法定随灭故;不随有无,名「非遍行」,非遍行法灭时,法或犹在故。

  

  

  

  【论文】

  四‧六四 非遍行者,谓入出息,见息灭时,身犹在故。

  

  

  

  【疏翼】

  第二审定遍行非遍行法以起后难中,第二显随有无。于中又二︰一、显非遍行,二、显遍行。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四】

  

  今应且出共许,何者为非遍行?

  

  入第四禅以上,入出息灭,其息灭时身犹在故,名「非遍行」。第四禅中,余法所持令身不坏。下地之息于身有力,身虚疏故,说息名「行」[24]。除此,无有,唯有此条[25]。

  

  

  

  【论文】

  四‧六五 寻、伺于语,是遍行摄,彼若灭时,语定无故。

  

  

  

  【疏翼】

  第二显随有无中,第二显遍行。又分为二︰一、寻、伺引语,二、受、想引心。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四】

  

  寻、伺引语,名为「遍行」,故二禅以上,寻、伺无故,语定随无。大乘不然,此随他语。

  

  

  

  【论文】

  四‧六六 受、想于心,亦遍行摄,许如思等大地法故。

  

  【疏翼】

  第二显遍行中,第二受想引心。

  

  

  

  【述记‧卷二十四】

  

  如寻、伺故,比量所诤[26]。

  

  「许如思等大地法故」。根本经部说有三法遍行,大乘、萨婆多各说有二︰谓即受、想,故别立蕴,作用强故,彼说三大地法故。

  

  今言「思等」,「等」取何法?

  

  谓有二计[27]︰一、唯计有三法:如前触即三和,无别体故。二、计有四法:即触数故。下言「三和成触」,即是前计。「三和生触」[28],即第二计,计别有体。故今言「等」,意摄二家。

  

  又设有余,非别有法,此论别体。若依分位,于思之上亦名定等,理亦无违。一念之思,所望别故[29]。然未见文。准《俱舍》云︰谓通三性,有寻、伺等三地,名为大地[30]。即更有余法。

  

  今量云︰受、想定是遍行。许是大地法故。如思等法。

  

  

  

  【疏翼】

  

  以上第二审定遍行非遍行法以起后难中,第二显随有无讫。

  

  

  

  【论文】

  四‧六七 受、想灭时,心定随灭,如何可说彼灭心在?

  

  

  

  【疏翼】

  第二审定遍行非遍行法以起后难中,第三结正。

  

  

  

  【述记‧卷二十四】

  

  汝之此位,受、想灭时,心应随灭。许大地法灭故。如思等灭。无心睡眠等位,心随思灭故。既尔,受、想灭,心定随灭,如何可说彼受、想灭,而心犹在?「彼」者,彼受、想也。

  

  

  

  

  

  【疏翼】

  

  以上第五论主破救中,第二审定遍行非遍行法以起后难讫。

  

  

  

  【论文】

  四‧六八 又许思等是大地法,灭受、想时,彼亦应灭。

  

  

  

  【疏翼】

  第五论主破救中,第三难思如受想亦应同灭。

  

  

  

  【述记‧卷二十四】

  

  此、返难云︰此位思等应灭。许大地法故。如受、想。

  

  

  

  【论文】

  四‧六九 既尔,信等此位亦无,非遍行灭,余可在故,如何可言有余心所?

  

  

  

  【疏翼】

  第五论主破救中,第四难信等亦无。

  

  

  

  【述记‧卷二十四】

  

  经部以思分位名为信等,此位非无。思等既灭,信等善法亦无。非是遍行诸法灭已,余非遍行法可在故。既思、信等,此位俱无,如何可言除受及想,有余心所?

  

  

  

  

  

  【论文】

  四‧七○ 既许思等,此位非无,受、想应然,大地法故。

  

  

  

  【疏翼】

  第五论主破救中,第五受想例思应有。

  

  

  

  【述记‧卷二十四】

  

  此无心位,受、想应有。许大地故。如思等法。此则例以大地法齐,如思说有。

  

  

  

  【论文】

  四‧七一 又此定中,若有思等,亦应有触,余心所法,无不皆依触力生故。

  

  

  

  【疏翼】

  第五论主破救中,第六例触应有。

  

  

  

  【述记‧卷二十四】

  

  上来、但总破,故言「思等」。

  

  「等」,取有触。此位「有思」,亦应「有触」,余心所法皆依触力生故。

  

  量云︰此位应有触,有思等故,如余有心。余有心位,以触为本,无有本无,而末有故;以末例本,亦令本有。

  

  

  

  

  

  【论文】

  四‧七二 若许有触,亦应有受,触缘受故。

  

  

  

  【疏翼】

  第五论主破救中,第七受例应然。

  

  

  

  【述记‧卷二十四】

  

  此位之中,亦应有受,触缘受故,如余位触。

  

  

  

  【论文】

  四‧七三 既许有受,想亦应生,不相离故。

  

  

  

  【疏翼】

  第五论主破救中,第八想例同此。

  

  

  

  【述记‧卷二十四】

  

  此应有想,有受故,如余散心等位。既尔,则应一切心所无不皆有,何得独言无有受、想?

  

  

  

  【疏翼】

  

  以上第一破有心所中,第五论主破救讫。

  

  

  

  【论文】

  四‧七四 如受缘爱,非一切受皆能起爱;故触缘受,非一切触皆能生受。由斯,所难其理不成。

  

  【疏翼】

  第一破有心所中,第六经部转救。

  

  

  

  【述记‧卷二十四】

  

  自下第六、经部救言︰

  

  如言受缘爱,非一切受皆能起爱。无漏善受不起爱故。故触缘受,应如于爱,非一切触皆能起受。此位有触,无受生故。由斯理齐,故前所难,理不成立。

  

  

  

  【论文】

  四‧七五 彼救不然,有差别故。

  

  

  

  【疏翼】

  第一破有心所中,第七论主再破。

  

  依《枢要》卷中,于中分五︰一、总非救,二、引经破例,三、结成义,四、例有受想,五、许便二失﹝《枢要》原文作「违教失」﹞。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四】

  

  次下第七、论主破之。

  

  此论主非,二例异故。

  

  

  

  【论文】

  四‧七六 谓佛自简:唯无明触所生诸受为缘生爱,曾无有处简触生受。

  

  【疏翼】

  第七论主再破中,第二引经破例。

  

  

  

  【述记‧卷二十四】

  

  所以者何?

  

  佛简别言︰唯是无明所增之触所生诸受,有漏染受为缘生爱,以相顺故,非一切受皆能生爱。曾无有教简触生受,此散心位,触能生受;此灭定位,触不生受,何得为例?

  

  

  

  【论文】

  四‧七七 故若有触,必有受生,受与想俱,其理决定。

  

  

  

  【疏翼】

  第七论主再破中,第三结成义。

  

  

  

  【述记‧卷二十四】

  

  此位「有触,必有受生」,定相随故。受、想必俱,「其理决定」。

  

  

  

  【论文】

  四‧七八 或应如余位,…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二、灭定识不离身证有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