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三‧一一四 过去、未来既非实有,非常可尔,非断如何?断岂得成缘起正理?
【疏翼】
第二正答问中,第二破外执。于中有三,初、辨外难并破彼执,中有十︰一、外难应断,二、论主返质,三、斥他非成己义难,四、论主答,五、外再难,六、论主再返质,七、外解质,八、论主难,九、曲结申正,十、结劝学。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八】
自下第二、破斥诸部。此下有三︰初、辨说一切有部正量等难,破彼宗执,二、破上座部师,三、破经部。初文有十,此即初也。
有部、正量等,彼皆过、未有体性故[1]。此皆难言︰若如我等过未有体,未来续,故不断;过去往,故不常。汝过去无,可许非常;未来既无,后法应断;现不住故,当无体故;如是岂成缘起正理[2]?
【论文】
三‧一一五 过去、未来若是实有,可许非断,如何非常?常亦不成缘起正理。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执中,第二论主返质。
【述记‧卷十八】
此即第二、论主返质。
过去、未来,汝执实有,可许非断;未来续故,与我不同。如何过去说恒有故,不是常义?前言我宗断,不成缘起理;今汝既是常,常岂缘生理?
【论文】
三‧一一六 岂斥他过,己义便成?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执中,第三斥他非成己义难。
【述记‧卷十八】
第三、外人返云。
论主遭难,不能出理,而行返质︰「岂斥他过,己义便成」?
【论文】
三‧一一七 若不摧邪,难以显正。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质中,第四论主答。
【述记‧卷十八】
此、论主答。
黑山既倾,白日斯现[3],故须破也。
【论文】
三‧一一八 前因灭位,后果即生,如秤两头,低昂时等。如是因果,相续如流,何假去来,方成非断?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执中,第四论主答。
【述记‧卷十八】
我宗因果︰前因灭位,后果即生,中间无隔,因果不断,如秤两头,低昂时等,由彼低时,此昂时故。前生后灭,相续如流[4],岂假去来是有,方成因果不断?不藉去来,因果亦不断故。谓但一种在现在时,流入过去,此之种子后念即起;剎那剎那恒时现在,而是无常,因果不断。
【论文】
三‧一一九 因现有位,后果未生,因是谁因?果现有时,前因已灭,果是谁果?既无因果,谁离断常?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执中,第五外再难。
【述记‧卷十八】
外难云︰如一种子因于现在有作用时,后果未生,果法未来,既体是无,不可定其所生之果。此说因者,是谁之因?无果可属因,定能生彼故。
问果亦尔,现为因,即无果;现为果,即无因;因果既无,断常谁离?
初但难断,今亦难常。
【论文】
三‧一二○ 若有因时,已有后果,果既本有,何待前因?因义既无,果义宁有?无因无果,岂离断常?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执中,第六论主再返质。
【述记‧卷十八】
论主返质,即第六也。
此为彼部未来有故,其果之体本来已有。现在为因之时,果已先有;果已先有,何待于因?若果本无,可待因有;果先已有,何待于因?
量云︰未来果法应不待因。体已有故。如已生果。因义,本欲生果,果有,不待于因;因义不成有,果义亦应无!
量云︰所言果法,应非是果,以先有体故,犹如于因;汝所言因应不是因,先有体故,犹如于果。无因、无果,岂离断常?言我不离,汝岂离耶?初随返质,唯难于常,今随双难,亦破于断。
【论文】
三‧一二一 因果义成,依法作用,故所诘难,非预我宗!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质中,第七外解质。
【述记‧卷十八】
此即第七、外人解质。
未来因果虽先有体,名因果时,要依作用,不依于体。未有作用名未来,正有作用名现在,作用已息名过去;现有因用,果用未生,因义既成,果义便立。
「故所诘难,非预我宗」。「预」者,关也。
【论文】
三‧一二二 体既本有,用亦应然,所待因缘,亦本有故。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执中,第八论主难。
【述记‧卷十八】
此第八、论主难。
「体既本有,用亦应然」,以体用无别故。
量云︰所计作用未来应有。不离体故。犹如于体[5]。所计体法应未来无,即是用故,亦如作用。
汝去来法应是无为。许有法体无作用故。如无为法。
又相、未相法,应是无为。许有法体非相迁故。如无为法。
设彼救前难言:未来用体虽皆具有,缘不合故,用不起者,应难彼云︰既言诸法本来皆有,所待之缘亦应本有,缘既许本有,未来应起用!
量云︰未来一切法用应常起。因缘具故。如现在法。
若言:缘等或未来无,即非未来有一切法。
又说:未来有生相用,过去说有与果用者,过未有用,应名现在!
彼救︰不然。今言「用」者,谓取与用。
难云︰等无间缘过去取果,《婆沙》正说[6],即应过去有半作用[7]。有取果用故。
又言未来世有三法作用︰光明、生相及苦法忍。《婆沙》正文,应名现在[8]!彼与果用,灭复灭失,取果之用,生复生过[9]。若言与果,但是功能,非谓作用;即阿罗汉末后之心,应不名现在,无取果用故[10]。又若此心初无作用,应名已灭,如何后时更复言灭?又彼功能改名作用,而复何异[11]?若言非是,无学末心不能取果,彼后念缘缺故,果不生者,此亦非理。违汝宗故,汝说后心非无间缘故,广如《婆沙》第十文说[12]。若言后果若缘不缺,定从此生者,因缘既不缺,故有作用,何不能生果?若因不能生果,即是无用故。
【论文】
三‧一二三 由斯,汝义因果定无,应信大乘缘起正理。
【疏翼】
第一辨外难并破彼执中,第九曲结申正。文分为二︰一、曲结,二、申正。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八】
第九、曲结申正义也。
【论文】
三‧一二四 谓此正理深妙离言,因、果等言,皆假施设。
【疏翼】
第九曲结申正中,第二申正。于中分四︰一、因果皆假,二、假施设因,三、假施设果,四、何者为假。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八】
自下、申其正义。
今明诸法自相离言,离言所以,如前已说[13]。所有因果,及余法言,皆假施设。此是立宗。
【论文】
三‧一二五 观现在法,有引后用,假立当果,对说现因。
【疏翼】
第二申正中,第二假施设因。
【述记‧卷十八】
谓大乘中唯有现法。观此现法,有能引生当果之用,当果虽无,而现在法上有引彼用。
「用」者,功能。行者寻见现法之上有此功用,观此法果,遂心变作未来之相,此似未来,实是现在。即假说此所变未来,名为「当果」;对此假当有之果,而说现在法为因。此未来果,即观法功能而假变也。
【论文】
三‧一二六 观现在法,有酬前相,假立曾因,对说现果。
【疏翼】
第二申正中,第三假施设果。
【述记‧卷十八】
其因亦尔。观此现法,有酬前之相,即熟变相等;观此所生处,而心变为过去,实非过去,而是现在,假说所变为现法因;对此假曾有过去因,而说现在为果。
【论文】
三‧一二七 「假」,谓现识似彼相现。
【疏翼】
第二申正义中,第四何者为假。
【述记‧卷十八】
何者为假?
识缘于此现法之时,寻所从生,说之为因,说现为果。寻现世法,及所生法变似未来之相,现名为因,未来为果,故言「假」也。而实所观之法,非因,非不因;非果,非不果。且如于因,性离言故,非定是因;有功能故,非定不因;果亦如是[14]。
【疏翼】
以上第一辨外难并破执中,第九曲结申正讫。
【论文】
三‧一二八 如是因果,理趣显然,远离二边,契会中道,诸有智者,应顺修学。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二、逐难证成大乘缘起正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