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七、明熏习▪P2

  ..续本文上一页

  此遮他身,许为可熏[31],及剎那前后不俱相应故,无和合义,故非所熏。异经部师前念之识熏后念类[32]。

  

  【疏翼】

  

  以上第一辨所熏具言多少中,第二答何等所熏四义讫。

  

  

  

  【论文】

  

  二‧三一七 唯异熟识,具此四义,可是所熏,非心所等。

  

  

  

  【疏翼】

  

  第一辨所熏具言多少中,第三总结上文。

  

  

  

  【述记‧卷十四】

  

  第三、结也。

  

  唯第八识具此四义,可是所熏,非是同时五心所等,及余转识。

  

  言「异熟识」者,正是熏位故。若言现行熏种异时,如何释此[33]?故知即以此义为正。其无姓人,此第七识,四义具足,何不受熏?以染[34]、无记,违善、恶品,今言「无记」,唯无覆无记。

  

  此所熏中,何故坚者,乃名受熏?

  

  以诸色等,生无色界;诸转识等,入无心定等;无法持诸种子故。若二俱持,即成一种生二芽过[35],如后当破[36]。

  

  何故善等不能受熏?不含容故[37],如沉香等,如文自解。

  

  何故假法、心所、无为不能受熏?

  

  以无体故,不自在故,非可熏故,不能持种。

  

  问︰如瓶能持物,假法何不然?

  

  答︰不然。总假不能持,别色[38]等能持。以别成总,说瓶能持,瓶体即是实色等故[39]。诸不相应,即色、心等故,如色等不能持种,亦不受熏。

  

  若尔,本识上假物生等,应能受熏?

  

  实,已受熏,何须假法?

  

  如碍于心,假法亦得,如受于熏,假法应得!

  

  若假说者,亦得受熏。唯自体分能受余熏,如上心所,不能受熏,如下[40]「触等亦如是」中说。

  

  何故不知合,不得为所熏?

  

  若尔,便有熏他身!

  

  熏他身,有何过?

  

  即自作罪令他受果!他身中有业种子,自受果故,或凡夫熏阿罗汉等! 

  

  故要四义,简持如右。此则《摄论》[41]虽有,未能有此差别。

  

  

  

  【疏翼】

  

  以上第三广辨熏习义中,第一辨所熏具缘多少讫。

  

  

  

  【论文】

  

  二‧三一八 何等名为能熏四义?

  

  

  

  【疏翼】

  

  第三广辨熏习义中,第二辨能熏具缘多少。文分为三︰初,问,次,答,后,结。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四】

  

  唯能熏四义,诸论所无,依前标问。

  

  

  

  【论文】

  

  二‧三一九 一、有生灭: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长习气,乃是能熏。

  

  

  

  【疏翼】

  

  第二辨能熏具缘多少中,第二答何等能熏四义。于中分四︰一、辨有生灭,二、辨有胜用,三、辨有增减,四、辨与所熏和合而转。初中分二︰一、简自,二、遮他。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十四】

  

  即前六义简无为因[42],以有作用,故方能熏,犹如种子有生灭用,故能生果。

  

  

  

  【论文】

  

  二‧三二○ 此遮无为,前后不变、无生长用,故非能熏。

  

  

  

  【疏翼】

  

  第一辨有生灭中,第二遮他。

  

  

  

  【述记‧卷十四】

  

  此、简法也。

  

  

  

  【疏翼】

  

  以上第二答何等能熏四义中,第一辨有生灭讫。

  

  

  

  【论文】

  

  二‧三二一 二、有胜用:若有生灭,势力增盛,能引习气,乃是能熏。

  

  

  

  【疏翼】

  

  第二答何等能熏四义中,第二辨有胜用。文分为三︰一、简自,二、遮他。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四】

  

  胜用有二︰一、能缘势用:即简诸色为相分熏,非能缘熏。二、强盛胜用:谓不任运起。即简别类异熟心等,有缘虑用,无强盛用;为相分熏,非能缘熏。

  

  由斯,色等有强盛用,无能缘用;异熟心等,有能缘用,无强盛用;不相应法,二用俱无,皆非能熏。即胜势用,可致熏习,如强健人能致功效故。第八俱五心所等,亦非能熏,若为他缘,一切无过。此中总言,意说如此。

  

  

  

  【论文】

  

  二‧三二二 此遮异熟心、心所等──势力羸劣故──非能熏。

  

  

  

  【疏翼】

  

  第二辨有胜用中,第二遮他。

  

  

  

  【述记‧卷十四】

  

  「心所等」者,「等」彼相分,或六识中异熟生无记。此举第八「异熟心、心所」,「等」六识中业所引者。非谓一切异熟生心、法执等类,皆不能熏[43],唯业所感异熟心等二种[44],所生无胜用故;或此法尔皆非能熏,以无用故。

  

  

  

  【疏翼】

  

  以上第二答何等能熏四义中,第二辨有胜用讫。

  

  

  

  【论文】

  

  二‧三二三  三、有增减:若有胜用,可增可减,摄植习气,乃是能熏。

  

  

  

  【疏翼】

  

  第二答何等能熏四义中,第三辨有增减。于中有二︰一、简自,二、遮他。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四】

  

  第七末那至无漏位,亦有增减,因中无漏为例,并然。可致上、中、下种子故[45]。要如利根,能断于善,得果亦疾,余则不然。或能刚、能柔,乃能致果,非余中物及平等物。

  

  

  

  【论文】

  

  二‧三二四 此遮佛果圆满善法──无增无减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圆满,前后佛果,应有胜劣。

  

  

  

  【疏翼】

  

  第三辨有增减中,第二遮他。

  

  

  

  【述记‧卷十四】

  

  佛四智品,非能熏习。

  

  若佛能熏,有何过失?

  

  更增新种,便非圆满,诸佛有胜劣、功德多少故。

  

  

  

  【疏翼】

  

  以上第二答何等能熏四义中,第三辨有增减讫。

  

  

  

  【论文】

  

  二‧三二五 四、与所熏和合而转:若与所熏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乃是能熏。

  

  

  

  【疏翼】

  

  第二答何等能熏四义中,第四辨与所熏和合而转。文分为二︰一、简自,二、遮他。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四】

  

  要同时、处[46],方是能熏,如所熏说[47]。

  

  

  

  【论文】

  

  二‧三二六 此遮他身、剎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能熏。

  

  

  

  【疏翼】

  

  第四辨与所熏和合而转中,第二遮他。

  

  

  

  【述记‧卷十四】

  

  非前后剎那,及与他身能熏自识,不和合故。「和合」即是「相应」异名,如「生」名「起」。

  

  现行熏种,若说异时[48],如何释此?

  

  无姓有情,此第七识毕竟无有动转之时,缺无第三──有增减──应非能熏!

  

  此有二释︰一云︰此亦不然。无始以来我执增长,剎那剎那现种增长,非是不增。如邪见等,虽言一品,亦有异故[49]。四义具足。如无分别智入见[50]以去,渐渐增长,非谓体大,名为增长,但加明利,此亦如是。从无始来行相转暗,坚执不舍,故名为增,然极难也[51]。

  

  二云︰亦有增减。欲界为粗,乃至非想为细,地系差别,粗细不同,生下上时,亦有转动,有增减故。

  

  问曰︰既尔,何故论说与有顶地下下品道一时顿断[52]?

  

  答曰︰不然。岂以断同,便无九品?如三界中见道烦恼,一时顿断,有九品故。

  

  此障见道,彼障非见,何以为证?

  

  答曰︰若尔,如修道中顿超二果,从预流者至阿罗汉,以欲界中初品烦恼乃至与有顶初品烦恼一时顿断,岂品类同耶?

  

  问︰彼由加行,故令顿断,此不然者!

  

  答曰︰若尔,菩萨第十地顿断修道烦恼,应无九品!若以烦恼不障地故、唯障无学、作意留故,一时顿断者,以前顿断。有得义不[53]?今此第七唯障无学,不障有学,故金刚心一时顿断,非无九品。

  

  问曰︰若尔,应离此地,即断第七!以九品故。

  

  答曰︰不然。如菩萨十地所断所知障,一一地通三界所断,岂无多品[54]?又如菩萨生上,不断下惑,不障彼者,此例应然!不障有学,虽离此地,故不能断,要至无学方却断下[55]。

  

  问︰若有九品,何故名「一类」?

  

  答︰「一类」有多义︰一、三受不易,二、三性不易,三、境界不易,四、相续不易。故未转前,名为「一类」,非无九品名为「一类」。由此义故,却成无始乃至今日,今日为增。前解方成[56]。

  

  若以无姓有情,第七是有姓种类,故有增减者[57],不然。佛果七识,因七之类,亦应能熏!若以有漏无漏为论,不可例者,亦可有姓无姓为例,不应种类彼可名熏。论[58]言第七「与有顶地下下烦恼」等者,同障无学,名「势力等」。金刚心中一时顿断故,名「势力等」。非谓品同,名「势力等」。

  

  又如初地所断所知障,乃通三界,不妨欲界初品所知障,通障十地,十地别断。岂以多品断故,障即品多;一品障故,便无…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七、明熏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