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七、法执缘自心,外境实无▪P3

  ..续本文上一页主宰等。又情、非情别。

  

  《佛地经论》卷七,约三性分别门显示法执为我执本,及相、见二

  

  分上,成为法执所以云︰

  

  诸我执等烦恼障体唯在不善、有覆无记中有。若法执等,所知障体,亦在无覆无记心中,二乘无学亦现行故,无学位中无有不善有覆无记,此就二乘名为无覆。若望菩萨,是染污故,亦名有覆。故所知障,亦名无覆,亦名有覆,一体二名,所望别故。烦恼障中,有所知障,是所依故,必执有法而计我故。体虽无二,而用有别,如一识体,取境用多。由此熏生一种子体,亦有多用。起时虽俱,而渐次断,圣道势力有分齐故。

  

  若所知障,就二乘说无覆无记,四无记中,何无记摄?异熟生摄。以从异熟识生起故。

  

  若尔,何者非异熟生?如增上缘,余所不摄皆此摄故。威仪﹝工巧事业﹞等心不坚执故,非普遍故,无二障体。

  

  若善无覆无记心中,无法执者,云何不能了达法空?亦无我执,云何不能了达生空?此既由与第七识中我执俱故,不达生空,亦应由与第七识中我执俱故,不达法空,既似相分、见分﹝显现﹞而起。云何不名法执所摄?诸佛菩萨无漏智等亦有二分,云何非执?是故缘生相分、见分,依他起摄。若于此上,妄计心外,或定性有,方名为执﹝本《唯识论》卷八云「有义一切心及心所,由熏习力所变二分从缘生故,亦依他起。遍计依斯妄执定实有、无,一、异,俱、不俱等,此二,方名遍计所执﹞。故所知障在第七者,遍与六识三性心俱,非相应品。

  

  [10] 「唯有」,《金藏》作「有唯」。

  

  [11] 本论卷八及《述记》卷五十谓安慧等说。

  

  [12] 谓护法正义。

  

  [13] 见本论卷一俱生我执说。

  

  [14] 本论卷四说第二能变云:

  

  应言此意但缘彼识见及相分,如次为我及我所,相见俱以识为体故,不违圣说。

  

  又云︰

  

  应知此意但缘藏识见分非余。彼无始来一类相续似常、一故,恒与诸法为所依故;此唯执彼为自内我,乘语势故,说「我所」言。或此执彼是我之我,故于一见义说二言。若作是说,善顺教理。多处唯言有我见故,我、我所执不俱起故。

  

  又,《枢要》卷中另设两问答︰

  

  问︰第七影像摄相归见,可名有覆,摄影归质,可名无覆,亦应摄相归见,名为分别!摄影归质,得名异熟!答︰不离见故,性类可同。非是能缘,不从分别。托质方起,可从无覆。非业果故,不从异熟。

  

  问︰非是能缘,不从分别,有覆应尔;非是业果,不从异熟,无覆应然。答︰性通多法,二性可从。见、果,义局,不从分别及名异熟。

  

  [15] 《对法》卷一云︰

  

  谓计色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如是计受、想、行、识是我,我有识等;识等属我,我在识等中。几是我见?几我所见?答︰五是我见,十五是我所见。谓计色是我,计受、想、行、识、是我,此五是我见。余十五,是我所见。何因十五是我所见?相应我所故,随转我所故,不离我所故。相应我所者,谓我有色,乃至我有识。所以者何?由我与彼相应﹝《杂集论述记》卷七云「『相应』者,不乖返,相顺义」﹞,说有彼故。不离我所者,谓我在色中,乃至我在识中。所以者何?彼计实我处在蕴中,遍体随行故。

  

  [16] 「五」字,《金藏》作「五」,余作「二」。

  

  [17] 《杂集论述记》卷七云︰

  

  不别分别我所起处,故成二十。亦分别彼我所起处,成六十五句︰谓计色为我,我有受,受属我,我在受中,如是乃至我有识,识属我,我在识中。色蕴为我,四蕴为所,是计色我之我所故。蕴各有十二我所见,并我十三;五蕴各然,成六十五。五句我见,六十我所。

  

  [18] 《瑜伽》卷八十八云︰

  

  又依分别萨迦耶见,立二十句,不依俱生。

  

  [19] 谓本论卷一说我执有二。

  

  [20] 本论卷八云︰

  

  有义:八识及诸心所有漏摄者,皆能遍计,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说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子为所缘故。

  

  《述记》卷五十一云︰

  

  此安慧等执。即通三性有漏之心无非执者,五、八识唯有法执,七唯有人,六通二种。

  

  [21] 护法正义于前曾引。相续执唯在第七识,所由有二︰一、缘少故,

  

  二、由行相深及相续故。亦参看《述记》卷四解俱生我执文。 

  

  [22] 道邑《义蕴》云︰

  

  下解「起自心相执为实法」,准此可知。

  

  [23] 谓同卷一说我执中之第二解。如说:

  

  在第六识缘识所变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

  

  [24] 见《涅槃经》卷十三云:

  

  世尊!诸外道等种种说有常、乐、我、净,当知定有常、乐、我、净﹝依上文所说,即当知定有我﹞。世尊!以是义故,诸外道等亦得说言我有真谛。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门婆罗门有常、有乐、有净、有我者,是非沙门、非婆罗门。何以故?迷于生死,离一切智大导师故。如是沙门婆罗门等沉没诸欲,善法羸损故。是诸外道系在贪欲、瞋恚、痴狱、堪忍爱乐故……。

  

  [25] 「法」,谓法相。

  

  [26] 道邑《义蕴》云︰

  

  我有作用,佛性不然,故不可计为我也。以变相故,前名缘蕴,计法无违。

  

  [27] 「亲所取」,谓相分。

  

  [28] 本论卷一云︰

  

  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或总,或别。

  

  今云︰

  

  在第六识缘识所变蕴、处、界相,或总,或别。

  

  [29] 「处、界」,《金藏》作「处、界」,余作「界、处」。

  

  [30] 「品」字,金陵本误作「中」。

  

  [31] 本论卷九云︰

  

  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一、内遣有情假缘智:能除软品分别随眠。二、内遣诸法假缘智:能除中品分别随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能除一切分别随眠。

  

  [32] 《述记》卷四云︰

  

  无始串习,体相微隐。

  

  故《十地》﹝卷十一﹞云:

  

  远随现行故,不作意缘故,是俱生义,故名为细﹝彼经说六种随逐︰一、不断随逐,二、远时随逐,三、一身生随逐,四、不实随逐,五、微细随逐,六、离若随逐﹞。

  

  [33] 灵泰《抄》云︰

  

  亦如初地有入、住、出心。若入心则非诸见惑,住、出心,则除断细法执。

  

  [34] 「显法空」三字,《金藏》无。

  

  [35] 「非诸」二字,灵泰《抄》牒文、《金藏》作「非诸」,余作「断」。

  

  [36] 灵泰《抄》云︰

  

  如不断惑道根本后得智,皆是游观,或游诸等至定。为调心故,亦是游观。如佛十力前四无畏,本是游观。无漏,是胜进道。然胜进道有二种︰有一类即四道中胜进道,为进道品,胜前进后。有一类别别胜进道,即佛十力等皆是别别胜进道。

  

  [37] 如理《义演》云︰

  

  意说五识无法执,不可言十地断。据五识中俱生所知障,亦得与第六识中﹝俱生﹞法执同十地断。

  

  [38] 本论卷八云:

  

  计度分别能遍计故。

  

  《摄论‧无性释》卷四云:

  

  由有显示﹝即计度﹞,随念分别所杂糅故。

  

  《对法》卷二云︰

  

  唯一意识由三分别,故有分别。三分别者,谓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

  

  [39] 谓卷九。

  

  [40] 谓五识俱生之所知障品。

  

  [41] 「品」字,《金藏》有,余无。

  

  [42] 本论卷九云:

  

  虽初地所断,实通二障,而异生性障,意取所知。说十无明非染污故,无明,即是十障品愚。

  

  [43] 此谓分别法执。

  

  [44] 本论卷九云︰

  

  眼等五识无分别故,法见、疑等,定不相应,余由意力皆容引起。

  

  《佛地论》卷七云︰

  

  阿赖耶识既无法执,余转识中异熟果者,亦应如是,性类同故。于五识中亦无法执,无有猛利分别用故,不推求故﹝七分别中为「任运分别」。三界心、心所虚妄分别故。三分别中,一说亦非「自性分别」。以自性分别属七分别中「有相分别」故。一说亦是。「依色根故」﹞。

  

  《摄论》﹝卷二﹞说能遍计心,唯是意识﹝原文为「当知意识是能遍计。有分别故」﹞。故知五识不缘遍计所执自性。如无分别,无推求见,不能计我,故亦不能计度诸法,然由意识计我计法,起爱、恚等,引五识中非见所摄爱、恚等起,而有爱、恚、无明等法,二障所摄。是故二执分别推求,唯在第六、第七意识。若爱、恚等非见所摄,不推求者,亦在五识。

  

  如是五识中既有俱生法别,亦有第六识所引爱恚等烦恼,为七分别中任运分别,与第八识亦属虚妄分别。

  

  本论卷八云︰

  

  有漏心等不证实故,一切皆名虚妄分别。虽似所取能取相现,而非一切能遍计摄。

  

  [45] 「胜」字,《金藏》作「冥」。

  

  [46] 「故」字,《金藏》无。

  

  [47] 「名」字,《金藏》作「言」。

  

  [48] 本论卷一及《述记》卷四说我执中解,举第七识缘第八识「心相二

  

  重」为例云︰

  

  此第七识本质,即以第八为境。由似一、常、似实我相,故缘第八,七我恒行。影像相中,亦无实我,唯似第八,是第七识自心之相。若从见说,名染无记。若从本说,名净无记。以许染净,故﹝余藏作「净染」二字﹞杂种所生。执此自心所变之相以为常一,不称境故,名为执也。不称本质,名为执者,五识亦名…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七、法执缘自心,外境实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