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破胜论师▪P5

  ..续本文上一页

  一‧一九六 设执和合是现量境,由前理故,亦非实有。

  

  

  

  【疏翼】

  第三破和合句义中,第三以实等例和合。

  

  

  

  【述记‧卷六】

  

  虽复非有,遭此难已,若复说言:若执和合,亦现量得,如前实等道理破之,亦非实有。

  

  量云︰和合性非实有。实等十句随一摄故。如实、德等。实、德等,前已破故,故得为量。此破转计亦现量得。

  

  上来总、别破讫。

  

  【疏翼】

  

  以上第三别破有五文中,第四别破大有等三终。

  

  

  

  【论文】

  一‧一九七 然彼实等,非缘离识,实有自体。现量所得,许所知故。如龟毛等。

  

  【疏翼】

  

  第三别破有五文中,第五总结破诸句。文分为三︰一、实等非离识有,二、实等诸多非现量,三、例破其余。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自下、结归唯识之门,而复总破。

  

  自下第五、总破六句。然彼计无,非离识有,故但破九。初、破实等离识自体竟不可得,次、破缘实等智非是缘实等现量智。

  

  初比量云︰彼计实等,是有法也,非是缘离识实有自体之现量所得,是法也。合名为宗。汝许是所知故。如龟毛等。此无异喻。

  

  彼宗计此实、德等句是缘识外,实有自体,现量所得,故今非之。现量者,能缘也。此中,遮非是缘离识外境自体[199],现量智之所得,非是缘不离识境假有自体,现量所得义。虽是缘不离识境心等所得,非必现量所得。故其实等句义,彼宗说是离识有体,能缘彼心,是名现量。彼实等句,是[200]此现量所得,谓实等句义,是离识实有自体之现量所得。今者非之。

  

  复言「缘」者,恐滥持业释言其离识实有自体,即是现量。若以离识实有自体,属其能缘现量者,即彼此二宗,一切心、心所法亦非离识实有自体,觉等即是心、心所故,犯违宗过。为简此过,故说「缘」言,显依士释。「缘」显能缘,非离识有体实等句义之现量得。又若不言「缘」,即无所简;其觉、乐等,亦入法中,即有一分相符之失。彼亦说为不离识、现量得故。

  

  由此应合实等句义,总为二分︰谓彼觉等心、心所法总为一分。除此以外,法为一分。其能缘法,总为三分︰一、唯缘实等,非心、心所法。二、唯缘觉等心、心所法。三、合二为境。

  

  若论说言:然彼实等,非唯缘离识实有自体,现量所得。为简德中觉等不离心故,恐犯违宗及相符故,说「唯」字者,简别缘实等,可置「唯」字[201]。通缘二者,即简不尽。以觉、乐等亦从实等,是离识实有自体,现量所得;亦从觉等,是不离识实有自体,现量所得故[202]。今为简尽,但应总言「非缘离识」等。其总缘者,亦所简故,为简如是种种过失,故但说「缘」,不言「唯」等。

  

  此中总为,但有一量。准能缘智,各别有九比量。若二二、三[203]三合,义准应知。

  

  

  

  【论文】

  一‧一九八 又缘实智,非缘离识实句自体现量智摄,假合生故,如德、智等。

  

  

  

  【疏翼】

  第五总结破诸句中,第二实等诸智非现量。

  

  

  

  【述记‧卷六】

  

  第二量云︰「缘实」之「智」,「非缘离识实句自体现量智摄」。假合生故。「如德、智等」。

  

  彼计缘实智生之时,假合生者,谓缘九实及[204]大有及异,随所有德、同异等实性,发生此智。然德智等,皆假合生。亦缘多法假合生故,即非缘实现量智摄[205]。

  

  缘实之智亦假合生,应非缘实现量之智。若作此解,无独缘德等智,可以为喻。必合缘故,有及和合等,必有所有及所合故。不作此解,缘大有和合之智,非假合生。由是理故,今更解先[206]「假合生」者,显借多法。藉因托缘,智方生故。谓如意缘实时,藉我[207]及和[208]合、德、法、非法、行等因缘方生缘于实句。其德智,亦尔。有及和合,亦尔。许有别缘有性及和合以为境者,然智[209]不要与实、德等境合,方能缘之,以能缘智藉多法起,名「假合生」,无过失也。 

  

  前解,境必有多方能生智;后解,境可唯一,藉多缘生,名假合生。彼宗[210]所计缘实之智,即是缘于离识之外[211]实之现量,今正非之。此智非是缘离识之实现量智义也。

  

  

  

  【论文】

  一‧一九九 广说乃至缘和合智,非缘离识和合自体现量智摄,假合生故,如实智等。 

  

  

  

  【疏翼】

  

  第五总结破诸句中,第三例破其余。

  

  

  

  【述记‧卷六】

  

  此为例破,如文可知。

  

  此破六句;故至和合。义及九句,一一为之,并前有九。若二合等[212],准前应思。前破境实,非缘离识现量所得。今意正破缘离识[213]实等智,非现量智。意明前实非是[214]缘离识境之现量所得,后实智非是缘离识[215]境之现量智摄。其眼识等,虽缘多色假合而生,非缘实智,无不定失。

  

  前说和合非现量得,今遮现量智[216]意,故不相违。准此,智[217]境六,皆[218]现量得。

  

  又解︰境据本计,破五非现量所得。智据末计,破六非现量[219]智。影互[220]显也。

  

  

  

  【疏翼】

  

  以上文有六破第二破胜论中,第二正破终。

  

  

  

  【论文】

  一‧二○○ 故胜论者实等句义,亦是随情妄所施设。

  

  

  

  【疏翼】

  第二破胜论有三中,第三结非。

  

  

  

  【述记‧卷六】

  

  此即第三、总结非也。

  

  意明唯识,心所变作[221],故是妄情之所施设。

  

  

  

  【疏翼】

  

  以上六破中,第二破胜论讫。

  

  

  

  

  

  

  

  

  --------------------------------------------------------------------------------

  

  [1] 「嗢露迦」,梵文为「uluka」。

  

  [2] 「獯」字,《金藏》作「熏」。

  

  [3] 「猴」应作「狐」,如《理门论》。

  

  [4] 「羯拿仆」,梵文为「kanabhuj」。「仆」金陵等作「啶」。疑为「挞」

  

  字之误。

  

  [5] 「尼」字,《因明入论疏》卷中作「拿」。

  

  [6] 《金藏》作「经」,余作「住」。

  

  [7] 「婆罗豇斯」,梵文为「varanasi」。

  

  [8] 「摩纳缚迦」,梵文为「manavaka」。

  

  [9] 「般遮尸弃」,梵文为「pabawikha」。

  

  [10] 传数论师中亦有同此名者。

  

  [11] 《百论疏》卷六引六谛义。《广百论释论》卷六有云:

  

  然彼论说瓶衣等物因德、业、实、同、异、合故,为眼所见,及身所触,故是根境现量所知。

  

  [12] 「惠月」,梵文为「candramati」。「惠」亦作「慧」。

  

  [13] 「列总别」三字,《金藏》作「总列」二字。

  

  [14] 「之」字,《金藏》有,余无。

  

  [15] 「等」,取余欲、瞋、勤勇、行、法、非法。

  

  [16] 道邑《义蕴》云︰

  

  即是不能和合,但有起智之能,名为意也。

  

  [17] 「唯」字,《演秘》牒文有,余无。

  

  [18] 《十句义论》云︰

  

  谓一切实和合,一、非一实等,诠缘因一体等。

  

  [19] 「二」字下,《金藏》有「微」字。

  

  [20] 「形」字,《金藏》误作「摄」。

  

  [21] 《俱舍论》卷一说触有十一中,第七与第八云︰

  

  可称名重,翻此为轻。

  

  [22] 「初」字,《金藏》有,余无。

  

  [23]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三云︰

  

  ﹝九实中﹞其地、水、火、风、是极微性。若劫坏时,此等不灭,散在处处,体无生灭,说为常住。有众多法,体非是一。后成劫时,两两极微合生一子微,子微之量等于父母,体唯是一。从他生故,性是无常。如是散极微,皆两两合生一子微,子微并本合有三微。如是复与余三微合,生一子微。第七其子,等于六本微量。如是七微复与余合生一子微。第十五子微,其量等于本生父母十四微量。如是展转成三千界。其三千界既从父母二法所生,其量合等于父母量。故三千界为识等境,体唯是一。

  

  [24] 《十句义论》云︰

  

  谓空、时、方、我实,和合一实极大诠缘因,亦名偏行等,是名极大。

  

  [25] 「一」字下,《金藏》有「实」字。

  

  [26] 《十句义论》云︰

  

  谓一切实和合,一非一实别诠缘因,一别体等,是名别体。

  

  又解「异句义」云︰

  

  谓于实转,依一实是遮彼觉因,及表此觉因。

  

  [27] 《金藏》作「合」,余作「别」。

  

  [28] 「一」字,《抄》、《秘蕴》误作「生」。

  

  [29] 《十句义论》云︰

  

  谓从有动作无动作而生。

  

  [30] 《十句义论》云︰

  

  谓从二种有动作生。

  

  [31] 《十句义论》云︰

  

  谓已造果实,由余因离,待果实坏,与空等离。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破胜论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