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具意云:依一二等数、时、方等实,远觉所待,一实所生彼诠缘因。
名为离生性。
[33] 「于方」,《金藏》作「方于」,余作「方等」,应作「于方」。
[34] 《十句义论》云︰
谓属一,时等近觉所待,一实所生,此诠缘因,是名此体。
[35] 「觉」,梵文为「pramana」。
[36] 《金藏》作「色」,余作「至」。
[37] 《金藏》有「者」字,余无。
[38] 《演秘》牒文、《金藏》作「见不」,余本及《十句义论》作「不见」。
[39] 《十句义论》云︰
见同故比者,谓见相故,待相所相相属念故,我意合故,于不见所相境有智生,是名见同故比。不见同故比者,谓见因果相属一义和合,相违故,待彼相属念故,我意合故,于彼毕竟不现见境所有智生,是名不见同故比。
[40] 《十句义论》云︰
谓一实我和合,待欲、瞋我意合所生策励,是名勤勇。
[41] 地、水实和合,一实坠堕之因,名为重性。
[42] 地、水、火三实和合,一实流注之因,名为液性。
[43] 「地」字下,《金藏》有「水」字。
[44] 具意云:水实和合,一实地等摄因,名润。
[45] 具意云:我和合、一实,现比智行所生数习差别,名念因。
[46] 具意云:醂掷等业所生,依附一实,有质碍实势用,名作因。
[47] 具意云:能转,谓得可爱身等乐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即得
生死胜身之因。
[48] 具意云:能还:谓离染缘正、智喜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即
出世间之因、正智正因也。
[49] 「若」字下,《金藏》有「及」字。
[50] 具意云:邪智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名为非法。
[51] 具意云:若于上下虚空等处,极微等先合后离之因,依一实,名为
取业。
[52] 与手先离,后与空等合,于大长实,依附一实,名为舍业。
[53] 「业」字,《金藏》有,余无。
[54] 近处先离,远处今合。
[55] 具意:有质碍实和合,依一实。先合后离因,名为行业。
[56] 《金藏》作「诸」,余作「谓」。
[57] 《十句义论》云︰
谓与一切实德业句义和合,一切根所取,于实德业有诠智因,是谓有性。
[58] 「大有性」,梵文为「mahasatta」。《百论疏》卷三云︰
四者、三摩若谛﹝梵文为「samanya」﹞。此云「总相谛」。谓总万法为一大有等。
[59] 「总同句义」,梵文为「samanya padartha」。《俱舍论》卷五云:
又应显成胜论所执,彼宗执有总同句义。于一切法总同言智由此发生。
[60] 「异句体」,梵文为「sadrwa」。
[61] 谓依一实。
[62] 「和合体」,梵文为「samavaya」。
[63] 「有能体」,梵文为「wakta」。
[64] 「无能体」,梵文为「nawaketi」。
[65] 「俱分体」,梵文为「viwesa」。
[66] 「无说体」,梵文为「anabhilapya」。
[67] 「设」字,《金藏》误作「没」。
[68] 《十句义论》云︰
火合为因者,谓地所有诸极微色香味触。
[69] 如《述记》前文云︰
色、味、香、触同类为因者,谓二微果等和合。
[70] 如《胜宗十句义论》云︰
地及火所有液体、地水所有重体,及水所有液体、润、二微等和合,同类为因。
[71] 如《胜宗十句义论》云:
同类不同类为因。
[72] 除地所有外。
[73] 如《胜宗十句义论》云︰
合离,随一业俱业合离为因。
[74] 如《胜宗十句义论》云︰
彼体、此体、一等时相属,待远、近觉为因。
[75] 「与」字,《金藏》有,余无。
[76] 如《胜宗十句义论》云︰
于至实色等根等和合时,有了相生,是名现量。
[77] 如《胜宗十句义论》云︰
谓见因果相属一义和合,相违故,待彼相属念故,我意合故,于彼毕竟不现见境所有智生,是名不见同故比。
[78] 《唯识论》卷一下文云︰
彼许实等现量所得,以理推征,尚非实有;况彼自许和合句义非现量,而可实有?
[79] 《唯识》卷一原作:
若果多分合故,成粗;多因极微合,应非细。
[80] 「重」字,《金藏》误作「实」。
[81] 「地」字,《义蕴》、《义演》牒文、《金藏》误作「火」。
[82] 《金藏》作「得」,余作「德」。
[83] 谓实、德。
[84] 《唯识》卷一下云︰
若法能生,必非常故。
[85] 实、德、无说。
[86] 《十句义论》云︰
如是九实、五常,四分别︰谓此四中非所造者,常;所造者,无常。
[87] 「须」字下,《金藏》有「明」字。
[88] 「十」字下,《金藏》有「通」字。
[89] 如理《义演》云︰
十德者︰色、味、触、一数、一别性、液性、润、重性、合、量,十种常。皆许极微上有,故名常也。
[90] 「说」字,《金藏》作「论」。
[91] 「彼所执六法」,《金藏》有,余无。
[92] 「一」下,余本有「法」字,《金藏》无。
[93] 「他非」二字,《金藏》作「执」。
[94] 谓胜论师。
[95] 「下」字,《义演》、《金藏》、金陵无。
[96] 「别」字,《金藏》无。
[97] 「别」字,《金藏》有,余无。
[98] 《枢要》卷上云︰
第一、有用非常难,第二、无用即识难。
[99] 「同」字,《金藏》无。
[100] 谓实句义。
[101] 以计非依他起故。
[102] 「等」,取实中觉等为宗。
[103] 「有」字,《金藏》有,余无。
[104] 「有」字,《金藏》无。
[105] 《枢要》卷上云︰
第一、有碍非识难,第二、无碍即识难。
[106] 此谓彼宗许极微﹝子实﹞非虚疏法,如军林。
[107] 「即」字,《金藏》作「则」。
[108] 「无常」二字,《金藏》无。
[109] 「以」字,《金藏》有,余无。
[110] 《金藏》作「然」,余作「亦」。
[111] 「别破实德」一科,于中有二。
[112] 「所」字,《金藏》无。
[113] 「润」下,《金藏》有「性」字。
[114] 「此」,谓眼所见。
[115] 《金藏》作「有」,余作「为」。
[116] 「法」字,《金藏》作「诸」。
[117] 无说不计。
[118] 「有」字,《金藏》作「言」。
[119] 「自体」二字,《金藏》有,余无。
[120] 《金藏》等作「数」字。《演秘》疑应作「不」,多作「数」或「假」
字。
[121] 「破余」等八字,《金藏》无。
[122] 《演秘》云︰
九句之中随除于一,即得为量。非局在非实,﹝非﹞有二。余句皆有可除为量之义。
[123] 「有」,谓大有。
[124] 「八」字,《金藏》有,余无。
[125] 觉、乐属二十四德。
[126] 谓因上加「汝执」。
[127] 道邑《义蕴》谓「唯和合句」。
[128] 如理《义演》云︰
第一、离法非有难,第二、法外非有难,第三、以有例法难,第四、将无例有难。
[129] 「离法非有难」五字,《金藏》依《义演》释文增。
[130] 《枢要》卷上云︰
彼云:有性离实句外有别自性。许非无故。如德、业。此有不定。以实句是异法喻,因于彼有故。
并有法自相相违过。
[131] 《枢要》卷上云︰
彼外道师若以德、业与同异、和合为不定过,非不定过。他不定故。论既以「如德、业」为同喻,但比量相违。
[132] 智周《演秘》云︰
为如同异,实等不摄,有是别有体?为如无说,实等不摄,有是无别体?
[133] 「离」字,《金藏》有,余无。
[134] 「逐」字,《金藏》作「亟」,余作「遂」。今依下文改。
[135] 「非有」,《金藏》误作「有非」。
[136] 「法外」等五字,《金藏》依《义演》增。
[137] 「异」字,《金藏》有,余无。
[138] 「八」字,《金藏》无。
[139] 「取」字,《金藏》有,余无。
[140] 还有「无说」。
[141] 《枢要》卷上又出「胜论」自立量过云︰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破胜论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