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四、广破外执▪P4

  ..续本文上一页。文[107]以一量破中计也。今助破云︰所计之我应非实我。蕴不摄故。如虚空等。此下准作,一一应思!

  

  

  

  【论文】

  

  一‧八九 后──俱非我,理亦不然,许依蕴立,非即离蕴,应如瓶等,非实我故。

  

  

  

  【疏翼】

  

  第二破斥中,破第三非即离蕴我。文分为三︰一、破非实我,二、不可说是我非我,三、结非。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

  

  破犊子等也。

  

  彼宗计我与所依蕴不即不离,然别有体,非常无常。如《俱舍论》二十九卷叙难依义[108]。今解「依」者,依止蕴上施设不即离故。恐繁不述。

  

  量云︰汝所执我应非实我。因云许依蕴立,非即离蕴故。如瓶、盆等。

  

  此中法言「应非实我」,简别真如。真如依蕴亦不即离,然非实我,故无不定。因中言「许」,无随一过。宗等次第,准义释文。彼计瓶等,依于四尘蕴等而立,然与四尘不即不离,故以为喻。

  

  

  

  【论文】

  

  一‧九○ 又,既不可说有为、无为,亦应不可说是我、非我。

  

  

  

  【疏翼】

  

  第三破斥非即离蕴我中,第二斥不可说是我、非我。

  

  

  

  【述记‧卷四】

  

  彼立五法藏︰三世[109]、无为,及不可说。彼计此我非常、无常,不可说是有为、无为也。今者论主直以我、非我而为例也。

  

  应立量云︰汝所执我应不可说是我。许不可说是有为、无为故。如龟毛等。

  

  以二比量破第三计。

  

  若破俱句,他宗亦说我非俱句,不可说是我、非我故。犯相符过,又无同喻[110]。今破是我,兼说非我,应定说是蕴,不应说非蕴。

  

  又量云︰汝所执我,于我、非我聚义,亦应不可说。许不可说故。如有为、无为义[111]。今者文意,不令堕[112]入我、非我俱句,故无过失。

  

  

  

  【论文】

  

  一‧九一 故彼所执,实我不成。

  

  

  

  【疏翼】

  

  第三破斥非即离蕴我中,第三结非。

  

  

  

  【述记‧卷四】

  

  此总结也。合十比量破此三计。

  

  

  

  【疏翼】

  

  以上答实我不可得中,文势为五,第二复叙三类计兼破小乘讫。

  

  

  

  

  

  【论文】

  

  一‧九二 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有思虑?为无思虑?

  

  

  

  【疏翼】

  

  初问答我中文势有五中,第三总破上二种三计差别执我。文分为四中,第一有思虑无思虑破。于中分四︰一、总问,二、破有思虑,三、破无思虑,四、结二不成,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

  

  今总问前所执[113]诸我,故言诸也。

  

  「有思虑」者,意问僧佉。彼说神我,体是思故。「无思虑」者,问吠世等。

  

  然僧佉计神我体性常住,除自性外,二十三谛体性虽常,仍有转变无常之相。今难彼我亦应同彼二十三谛体性,俱应转变无常。

  

  

  

  【论文】

  

  一‧九三 若有思虑,应是无常,非一切时有思虑故。

  

  

  

  【疏翼】

  

  第一有思虑无思虑差别破中,总问讫。第二破有思虑。

  

  

  

  

  

  【述记‧卷四】

  

  汝我体应是转变无常。作用或有不起时故。如许大等。若不约用难,令体亦转变,即无同喻。彼不许有灭坏[114]无常故。若直难用,彼思虑用有时不起故,犯相符过。虽自性体常,用是无常,无不定失,非共许故[115]。

  

  又以体例用,亦应无常,相即亦得。

  

  

  

  【论文】

  

  一‧九四 若无思虑,应如虚空,不能作业,亦不受果。

  

  

  

  【疏翼】

  

  第一有思虑无思虑差别破中,第三破无思虑。

  

  

  

  【述记‧卷四】

  

  即破吠世等。文易可知。

  

  量云︰汝等实我应不能作业,亦不能受果。许无思虑故。犹如虚空。作业、受果,二比量也。即除僧佉,余计神我,皆同此破。

  

  

  

  【论文】

  

  一‧九五 故所执我,理俱不成。

  

  【疏翼】

  

  第三总破上二种三计差别执我,第一有思虑、无思虑破中,第四结二不成。

  

  

  

  【述记‧卷四】

  

  双结二也[116]。

  

  

  

  【论文】

  

  一‧九六 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有作用?为无作用?

  

  

  

  【疏翼】

  

  文势有五。第三总破上二种三计差别执我中,第二有作用无作用破。文亦分为四︰一、审定,二、破有作用,三、破无作用,四、结二不成。

  

  

  

  【述记‧卷四】

  

  更第二重[117]、双破前说。此即[118]问定也。

  

  

  

  【论文】

  

  一‧九七 若有作用,如手足等,应是无常。

  

  

  

  【疏翼】

  

  第二有作用无作用破中,第二破有作用。

  

  

  

  【述记‧卷四】

  

  诸师作、受,计各不同。作用而言,作、受作用,并计是有。

  

  有用量云︰我应无常,有作用故。如手足等。若对数论,转变如手等。若对吠世等,灭坏如足等。文势虽合,义意不同。

  

  虚空、真如,此无作用,故无不定[119]。

  

  

  

  【论文】

  

  一‧九八 若无作用,如兔角等,应非实我。

  

  

  

  【疏翼】

  

  第二有作用无作用破中,第三破无作用。

  

  

  

  【述记‧卷四】

  

  无有一我,无作、受用。若数论师无作者用,亦名无用。若动转作用、势用作用[120],胜论俱无,十句说故。离系子等,我有动转,故是前门[121];余是后门[122]。

  

  又诸所计得解脱时,我并无用。无用量云︰所执之我应非实我。无作用故。如兔角等。虚空得无作用故。

  

  文言「非实我」,不言非实有,故彼真如,非不定失。

  

  若尔,宁言「常乐我净」?此非定实!

  

  我性离言,故言我者,是假说也。

  

  此无用计,诸执并非。无有一师计我无用。然破无动作、势用之用,故得为难,或绮互破作受之用。

  

  谓应量云︰僧佉等我应非实我。无唯作者用故。如虚空等。吠世等我应非实我。无唯受者用故。如兔角等。

  

  此中遮无唯受者用,非许唯有受者用性便为实我。不尔,本识及僧佉我,应是实我,但言兔角,无唯受者用,不言兔角有作、受[123]用,故此非失,以因明者遮诠门故。

  

  

  

  【论文】

  

  一‧九九 故所执我,二俱不成。

  

  

  

  【疏翼】

  

  第二有作用无作用破中,第四结二不成。

  

  

  

  【述记‧卷四】

  

  结文[124]易知,故不别释。

  

  【论文】

  

  一‧一○○ 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是我见所缘境不?

  

  

  

  【疏翼】

  

  文势有五,第三总破上二种三计差别执我中,第三总征前内外道我见有无所缘境。亦即第三我见境、非我见境破。文分为五︰一、总征,二、非所缘不知,三、有所缘非颠倒,四、有我如何赞无我,五、邪见岂能证涅槃。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

  

  此即第三,亦总征前内外道也。

  

  

  

  【论文】

  

  一‧一○一 若非我见所缘境者,汝等云何知实有我?

  

  

  

  【疏翼】

  

  第三总征前内外道我见有无所缘境中,第二非所缘不知。

  

  

  

  【述记‧卷四】

  

  破本计非我见所缘。

  

  量云︰汝所执我应非是我。许非我见之所缘故。如色声等。

  

  又此量意[125]云︰汝能缘我心、心所法,应不知我。非我见故。如缘余心。

  

  文虽无救,以理为之︰如缘真如心、心所法,虽不定作真如之解,得成缘如。缘我之心,亦同于彼,虽不作我解,何妨得缘我?缘如之心,虽不作如解,真如仍名缘[126]如心。缘我见虽不作我解,其我应名我见缘!故为此解,助破彼失[127]。

  

  

  

  【论文】

  

  一‧一○二 若是我见所缘境者,应有我见,非颠倒摄,如实知故。

  

  

  

  【疏翼】

  

  第三总征前内外道我见有无所缘境中,第三有所缘非颠倒摄。

  

  

  

  【述记‧卷四】

  

  破彼我是我见所缘。

  

  量云︰缘我我见应非倒见。如实知故,顺所缘故。如缘色等心。

  

  外道、小乘执有我者,所信至[128]教皆许我见。虽顺所缘,是颠倒体,断之成圣。无我之心虽不称境,违于染故,名非颠倒。如缘真心,作有如解,即是法执。若作无解,虽不称如,仍因成圣。

  

  

  

  【论文】

  

  一‧一○三 若尔,如何执有我者所信至教,皆毁我见,称赞无我;言无我见,能证涅槃;执着我见,沉沦生死?

  

  

  

  【疏…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四、广破外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