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四、广破外执▪P5

  ..续本文上一页翼】

  

  第三总征前内、外道我见有无所缘境中,第四有我如何赞无我。

  

  

  

  【述记‧卷四】

  

  言「至教」者,至实教也。如《二十》抄[129]。

  

  汝言若尔,亦有我见非颠倒者,何故汝教中我见染故,断之成圣;要无我见,能得涅槃;故毁我见,赞无我也?

  

  此就他宗相违为难。汝宗自言起我见者,沉沦生死。以是染故,起无我见,能证涅槃,以是净故。今就彼宗,故得成难。

  

  

  

  【论文】

  

  一‧一○四 岂有邪见能证涅槃,正见翻令沉沦生死?

  

  

  

  【疏翼】

  

  第三总征前内外道我见有无所缘中,第五邪见岂能证涅槃。

  

  

  

  【述记‧卷四】

  

  此、总结难。

  

  无我见是邪,能证涅槃,不顺所缘故;我见是正,翻沉生死,能顺境故?《广百论》中亦作此难[130]。

  

  

  

  【论文】

  

  一‧一○五 又诸我见,不缘实我,有所缘故,如缘余心。

  

  

  

  【疏翼】

  

  第三总破上二种三计差别执我中,第四我见不缘实我,破亦即总破前师。文分为三︰一、破缘我之见,二、破我见所缘,三、曲结。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

  

  此下第四、总破前师。

  

  不须别说染、净之慧,但汝所说缘我之见,今皆破之。无相符过。

  

  应为量云︰汝缘我之见,不缘于实我;宗也。有所缘故;因也。如缘我外色等之心;喻也。文有次第,如是应知。

  

  然就彼计,皆[131]有我见,不缘我生。如僧佉说,吠世史迦作者我见,不缘实我生[132]。是横计故。余计相望,准知亦尔。

  

  故今此宗应有分别︰汝等各别言非横计缘我之见,方成有法。今大乘意欲显但是缘我之见,皆不缘于实我生故,不[133]须分别。此破能缘不缘我起。

  

  

  

  【论文】

  

  一‧一○六 我见所缘,定非实我,是所缘故,如所余法。

  

  

  

  【疏翼】

  

  第四我见不缘实我破中,第二破我见所缘。

  

  

  

  【述记‧卷四】

  

  此中量云︰我见所缘定非实我;宗也。是所缘故;因也。犹如所余色等诸法;喻也。宗中如前,亦应分别。彼等各计有我见境,非实我故。

  

  

  

  【论文】

  

  一‧一○七 是故我见不缘实我,但缘内识变现诸蕴,随自妄情,种种计度。

  

  

  

  【疏翼】

  

  第四我见不缘实我破中,第三曲结。

  

  

  

  【述记‧卷四】

  

  此、曲结也。

  

  如《瑜伽》[134]、《显扬》[135]十六大论[136],皆缘影像自心相分为所缘缘,无有一我是[137]相分者。故是[138]但缘识所变蕴,蕴各别计[139]故,故言「诸蕴」。即计此蕴种种计度,故[140]与小乘所说有异。

  

  【疏翼】

  

  以上文势有五中,第三总破上二种三计差别执我讫。

  

  

  

  

  

  

  

  

  --------------------------------------------------------------------------------

  

  [1] 「结」字,《金藏》作「诘」。

  

  [2] 此文分四中之初也。

  

  [3] 即无自性。

  

  [4] 「法」,谓缘起。

  

  [5] 以上缘起诸法,均非一常体性。 

  

  [6] 「问答我后」四字,《金藏》无。

  

  [7] 「犊子部」,梵文为「vatsi putriya」,《异部宗轮论》云︰「谓补特伽

  

  罗非即蕴离蕴。」

  

  [8] 「正量部」,梵文为「sajmitiya」,同犊子部说,有《三弥底部论》。

  

  [9] 「本经量部」,梵文为「sajkrantivadin」,《异部宗轮论》云︰「执有胜

  

  义补特伽罗。」

  

  该论《述记》卷下云︰

  

  「执有胜义补特伽罗」,但是微细难可施设,即实我也。不同正量等非即蕴离蕴,蕴外调然有别体故也。

  

  [10] 「置」字,《金藏》作「致」。

  

  [11] 即问遍计所执实一常我。

  

  [12] 「次」字,《金藏》无。

  

  [13] 「释」字,《金藏》有,余无。

  

  [14] 「四」下,《金藏》有「解」字。

  

  [15] 「设」字,《金藏》有,余无。

  

  [16] 即叙三类计,正破外道。

  

  [17] 文分为五中之第一。

  

  [18] 「外道」二字前,《金藏》有「诸」字。

  

  [19] 「史」字,《金藏》误作「央」。

  

  [20] 「来」字,《金藏》无。

  

  [21] 「此成遍因」四字,《金藏》无。

  

  [22] 「第」字,《金藏》误作「业」。

  

  [23] 「三德」,谓喜、忧、暗。

  

  [24] 护法《广百论释论》卷三云︰

  

  一类外道执我周遍,于一切处受苦乐故。「我」无形质,亦无动作,不可随身往来生死,故知内我遍于一切。

  

  《枢要》卷上云︰

  

  破我之中,数论胜论立我宗云︰我性是常,许无初后故。如虚空等。又我体周遍,许常住故。如虚空等。前所立宗,即为此因。我体常遍。许随身造业受苦乐等故。如太虚空。

  

  难初量云︰有有法差别相违过。我有法上,意所许义︰随身造业受苦乐我、不随身造业受苦乐我,是有法我之差别。今作相违云︰汝我应非随身造业受苦乐我。许无初后故。如太虚空。

  

  难第二量作法差别相违过。体周遍法自相上,意所许义︰随身造业受苦乐体周遍、非随身造业受苦乐体同遍,是法差别。今作相违量云︰汝我应非随身造业受苦乐体周遍。许常住故。如太虚空。

  

  难第三量云︰随身之因虽无随一不成,于同喻空上无。即有不共不定。常遍之宗,空为同喻,瓶为异喻。随身造业等因,二俱非有。

  

  论文或别作比量相违难云︰汝我应不随身造业受果。许常遍故。如太虚空。此别以比量征,不要叙其本量。

  

  [25] 「呾」字,《金藏》误作「咀」。「昵楗陀弗呾罗」,梵文为「nirgrantha

  

  jbataputra」。

  

  [26] 护法《广百论释论》卷三云︰

  

  一类外道作如是言︰我若周遍如虚空者,不应随身受诸苦、乐,应如空界,无所往来,其性湛然,非作、受者。是故我性应如色等,随所依身形量不定。虽无形碍,而有所依,转变随身受诸苦乐。虽依形质有卷有舒,而我体性无生无灭。如油渧水,随水广狭;虽有卷舒,而无增减。

  

  《枢要》卷上云︰

  

  离系立量云︰所说之我,随身不定。身所有故。犹如影等。下难中应云︰我应可分析。执随身故。犹如影等。不须以卷舒解随身义。

  

  [27] 「播输钵多」,,梵文为「pawupata」。

  

  [28] 「瞿」,梵文为「go」。

  

  [29] 《俱舍光记》卷三十七云︰

  

  「播输钵多」外道,此云「牛主」。「主」谓天主。摩醯首罗天﹝梵文为「mahewvara」﹞乘牛而行,故名「牛主」。此外道学彼天法,从彼为名,故名「牛主」。此外道受持顶上持一发子,身体涂灰。

  

  [30] 「呾」,金陵本误作「咀」。据《俱舍》卷五,应作「伐」。

  

  [31] 「拘」字,《俱舍》作「勺」。

  

  [32] 「波利呾罗拘迦」,梵文为「parivrajaka」。

  

  [33] 《俱舍光记》卷三十七云︰

  

  是出家外道受持执三杖行,拟安衣服瓶钵等物,并剪鬓须,无义苦行。

  

  《广百论释论》卷三云︰

  

  一类外道复作是言︰若我体性随形量者,即应如身有分有变。又汝执我随所依身,似水依堤,如油逐水;是则此我如彼水油既变既多,非常非一。引此为喻,而言我体为常为一,与理相违。是故我体住于身内,形量极细如一极微,不可分析,体常无变,动虑动身,能作能受。

  

  [34] 《大智度论》卷三十六云︰

  

  意有二种︰一者、念念灭,二者、心相续名为一。为是相续心故,诸心名为一意,是故依意﹝应指阿赖耶识﹞而生识,无咎。意识难解,故九十六种道﹝有作九十五者﹞不说依意故生识,但以依神﹝即我﹞为本。

  

  [35] 编按:此句依《大正藏》增。

  

  [36] 即单破数论、胜论。

  

  [37] 即双破二论。

  

  [38] 「云」字,《金藏》误作「玄」。

  

  [39] 「文」字,《金藏》作「论」。

  

  [40] 《金藏》作「道」,余作「导」。

  

  [41] 即若无「汝执」言。

  

  [42] 「许」字,《金藏》无。

  

  [43] 九实中第八,如云︰

  

  实性者,谓一切实和合,于一切实实诠缘因,于德业不转,眼触所取,是名实性。

  

  [44] 《十句义论》云︰

  

  我云何?谓是觉、乐、苦、欲、瞋、勤、勇、行、法、非法等和合因缘,起智为相,是为我。

  

  [45] 谓常故、遍故、无动转故。

  

  《广百论释论》卷三同破大梵天等计云︰

  

  复次,有执我体常、遍、无碍、能造万物,名为作者,此亦不然。义相违故。若汝执我有动作用,名为…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四、广破外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