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宝生论略注▪P12

  ..续本文上一页宗等拨为非有,固不相违。如论外论,谓为常等,生前灭后悉并非无。或于方所,或此非余,有境无余,何过之有!若时于我将为无者,由非不了可拨为无,于无起知非所许故。

  △后答。

  此不如文。于兹色等说我为无,然于色等造作之处,无真实我,非据我也。

  △二明识无我有二:初难,后答。今初。

  若尔于色等聚,乍可无愆,说识无我,如何免难

  

  △后答。

  由不许有第二之识,于余识处了我为无,亦非不领于前,而能忆念于后。设令生念境已亡故,是故应计但唯有识,而现于相。即如所许,然于识处知我是无,拨无其我,识若生时,此智尔时知无我体。然由离境了唯有识,随此相貌,缘若生时,解境为无,岂非齐致!

  △三总明无我有三:初述正理,二破遍计,三结无我。今初。

  然于色等了无我时,于色等处是为共相,非是自相,由此各依以为定性,自体异故。然非相似,所有相貌是实事有。欲令于余而作简别,有其异相附识而生。犹如实事有集心分,于识白体转起现前,世欲言论因斯生起。了知外境,但是白心所生领受,本非居外。斯乃是为最胜修习,所获性故。

  △二破遍计。

  此由无明盖覆于慧,如在外转。观斯共相,即如所见时俗言成,随世俗情,于言语路令得明解,于诸论处似事而转,别以形相而宣说之,于所余事作其遮遣,于此事中应有形段。若总相是实,即是总相,应如色等自体各异,而于别事体不相应。此则色等成非异体,如色似声,又复如彼一异,非言所许共相。此但覆俗当情显现,无所诤也。此既不许将为实事,斯乃便成于色声等成非异体。又复色等一一便成有多体故,共相之状体无边故,此则合有多种体性,便成诸事皆为一体。如随自缘所带相像,断割前境。此之体相,亦是假立众多相貌,为俗言论而分别之,由此便成于色声等。无我之智亦是共相,断割性故。取其无境,更成光显唯识之宗。

  △三结无我。

  然于色等无我解时,有别相分,复由前后分段本无故。斯乃是为先取别相,分明决断,于异决了,随而摄取事境性故,若青莲也,简去其白,识缘莲体决断是青。言无我者理亦同然。凡起决断,谓即于他所执我相,仗此思构方生决断,无别我体,纵虽无境而智得生。理既齐衡,何有乖诤!

  △自下大文释外所征,广破异执中,第四释外难。二识成决定,外境非无失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若诸有情由自相续,转变差别,似境识起,不由外境为所缘生,彼诸有情近善恶友,闻正邪法,二识决定既无友教,此云何成

  

  若诸有情由自相续者,若言于此白相体中,各有无量功能不同,于自识中变现别故,至成熟时,由白种力识现在前,不由外境而得兴起,非离自识从外境生。然由亲近善恶友故,为益及损,此不得成。由于真妄损益之中,但以言声说为境故。既缘声义两种皆无,于斯割断便成非有。由彼有其理非理行,可令善恶逐彼而行。彼行既无可取,随学宁容有故!此则曾不依托外境,而识得生,违所许过。必定依托外色等境,缘色等心,犹如有事无事声心,复如观他所有行迹,是能于境决断性故。亦复由于色等诸识,定缘外境,如圣量言,但是于内似相现故。

  △后答有二:初总,后别。今初。

  非不得成。

  此固无力破唯识义。

  △后别。

  颂曰:

  展转增上力,二识决定成。

  论曰:以诸有情自他相续,诸识展转为增上缘,随其所应二识决定。谓余相续识差别故,令余相续差别识生,各成决定,不由外境。

  △释此分中有二:初略释,后广辩。今初。

  由展转增上识互决定成者,由其展转识相假故。即此二识;更互相依,本不待声及于色等。由所立喻不顺于宗,亦复全无违教之失,有他相续为别识故。他识为因,自识生故,善恶二友作用理成。

  △后广辩有四:初强立展转难,二并见总闻难,三许取余识难,四如来普应难。初中复二:初难,后释。今初。

  外境引梦,拨使成无。目击友人何不同睡,而遣为非

  有何劳强立展转相。因梦闻善恶,非由别识生,如何现在随他识行

  复如何知,但由余识分别得生

  

  △后释。

  于他言事随顺情起,此识生时,更有余识功能差别为因现故。且闻者识,如结契时唯声现相,有差别体识乃得生,不依外境方能了事。仗自功能所有差别,托己内缘为声相解,即于前境而有了知。此时但是自识熟位功能转起,但有声相共识俱生。说观斯理,又复圣者威神至极,无其文字,离取声相为间隙时,成说方便。然则但由胜差别故,能作斯事,遂令余识殊别相生,是共许故。斯即是为唯识功能,然则曾无声之自相,能至余识,是他共许,以将为喻。

  △二并见总闻难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纵许如是,但依他识声觉得生,斯乃便成恒常听响。此之声觉总被生津,虽住远方,及耳根坏,并应闻说,无有废时。若其许觉由外声起,有时闻听,耳识方行。分别因起,仍须处在相应,耳根复无损坏,方能于境觉察是非。由此全无,便成并见总闻之过。

  △后释有二:初申正,后摧邪。今初。

  非独如此,识待有能差别性故,事判于声。犹如于声自性各异,能生此觉,非余相心。亦如于声非闻一切,缘此声相,但返缘斯唯生此觉。于觉有时,但生如此差别之缘,有力用故,为因非余。即如于声在相应处,于自相续生其相像,且如此事种子现前,随自用果方能生起。如是便成无相似过。

  △后摧邪。

  复次诸字咸有支分,分析至穷,非根取性。犹若极微,非同时生,不合聚故。既不和聚,有其决断,计一常声处虚空者,不应是理,缘此声心不可得故。又彼许其所有细分,体相似故,及是非根所行性故。然非功能有其差别,及以造作,容有安置势力道理。复如外声,随所依缘差别之响,有其自相为缘之因。识亦如是,何有非爱

  

  △三许取余识难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岂非所云,由展转增上者,即是许其取余识故。此识便成有于外境,如不取境喻分便违。

  △后释。

  斯难非理。此识由其余识现相为所缘故,喻乃共成,如余宗立。犹如于彼非现在声,随以一相而为成立。但有彼相识生而已,其宗许成,我喻亦然。何成有过

  

  △四如来普应难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何故如来之识差别于余,分别之境并除,不异相续而转,无边差别,所化有情在彼多心相若为起,如彼一声体无差异,随自乐相识从生起。

  △后释。

  但由如来威神之力,极修所致,令彼得生,于别功能非一之境,不同外类,多而无杂,一时兴用,分别事成,犹如灯宝镜等现相。复以如来诸化用事难恩威力,超寻思境,是共学故。强为斯难,非成妙说。

  △自下大文释外所征,广破异执中,第五释外难,梦觉心无异,造行果差失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若如梦中境,虽无实而识得起,觉时亦然,何缘梦觉造善恶行,爱非爱果,当受不同

  

  若言梦觉两位不差,由并许其无实境性,随其差别咸引于果。梦中所见或善或恶,是总标也,及于觉位心亦无境,此亦便应俱时获果,或应如梦亦皆无果,无境性故。或复翻此。

  △后释。

  颂曰:

  心由睡眠坏,梦觉果不同。

  论曰:在梦位心由睡眠坏势力羸劣,觉心不尔。故所造行,当受异熟胜劣不同,非由外境。

  △释此分中有二:初广释,后征辩。今初。

  斯难不难,由有理故。心由睡眠坏,梦觉果不同者,然则梦心由睡坏,故性不发明,即此善恶能招劣果。如于觉时,或缘别事不为恭敬,或时余思乱心,于彼惠施虽行,果不增大。识虽无境,果亦同然。随种差别,能招当果爱非爱事。由斯梦觉,体有差殊,得果不同,非乖道理。复非由境善等体殊,所作业用招胜劣果。然由自性及相应等,自体增故,及以相违。此即梦等有其差别,以此为缘,非关有境。或时生已,便于斯境能起害心,造于极恶,复于此处能招胜报,种下中上善不善业。以此而言,实不借其外境有故,植果差殊。或时有缘过去罗汉身福等事,实无其境。犹如于梦获果不同,有不定过。后于梦中翘诚庆悦如来出世,虽无实境,大果当招。此喻便成,于宗不顺。

  △后征辩有二:初梦业非业道难,后他知方成罪难。初中复二:初述计,后破执。今初。

  有余师云,虽被梦损,情断前境而不暗昧,如睡初觉而有余昏,未足眠时强起情翳,身体沈重见不分明。即此之损于彼梦中,相应之识诚固难有。由于梦内心心生法,当尔之时明白观境,忧愁恐怖极思惟心,纵使觉时未能同此,由此要须是有情数,于共见境取相分故。然于梦中七色之业不立业道,由其梦色非见无对,是不共境,不堪为世言论事故。

  △后破执。

  所云色业非业道者,斯乃便成不察由绪。然此所论,于彼梦识见不分明,获果微劣,醒觉之位亦应如此。既有斯过,而便答曰:由梦损故,获其少果;如若不损,与觉何殊!即如所云,梦识于境了事分明,便招胜过,此若为通,由于梦中心明断割,许其招得上妙果报。七色业道不建立者。本为评章招果。差别,遂论业道由绪何从,由非招果,要须假斯业道方就。于方便位被极重缠,害斯意乐,遂全招得最恶之果。轻薄烦恼,纵造根本亦未能同。极清净心于修善位,方便根本,类此应知。唯识论者,亦由于他相续兴害,随心所生成其业道。

  △后他知方成罪难有二:初述计,后破执。今初。

  有余师说,由他知故,方成罪者:

  △后破执。

  此非正答。何意要须待于共境,方建立斯

  非由他力始成业道,然借堪为世言论事,由如苾蒭断青流秽,犯斯等罪,岂在情边,及由共境假他知故。若于梦中实有青等为所了事,由大师制便成有罪。或可翻余非由其事是有是无,此成应理。

  △自下大文释外所征,广破异执中,第六释外难无境杀等,无返诘他宗失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若唯有识无身语等,羊等云何为他所刹

  若羊等死,不由他害,屠者云何得杀生罪

  

  若…

《成唯识宝生论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说灌佛经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