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数,事同草芥,陵篾彼徒,力有容裕。
△后显乖失。
此亦未能闲他意趣幽邃深义,然彼疏失,我且恕之。诸那落迦更互相害,事亦不殊,形量力等必须相似。有时虽复作如斯说,乖兹语势,遂即难言,未必要须形量相似,此欲共谁而为系难
诸有忖度,自身勇力于他决胜,便无怖心。如是许时,由其惨害或复威严者,斯乃诚为无义言也。由切逼迫生极怖故,非能害者,作成立时,道其极怖,作便成过,方便显斯差别之相。仁今更复成立惨害及以威严,此则便成大为恩造,能为善伴,增我光辉。
△后融会。
如上所言,得差别体。地狱器苦不同受之,或诸猛火由业力故,便无烧苦。斯则自非善友,谁能辄作斯说!凡是密友性善之人,不谁险夷常为恩益,为欲显其不受烧苦,故致斯言。然于此时助成立义,即是显出善友之意。由其不受彼之苦故,意欲成立非那落迦,彼复更云,由其业力说有大火言不烧者,斯则真成立唯识义。由无实火,但唯业力能坏自性,既定不受如斯苦故,便成此火自性元无,然有实性是宗所许。若也许其是识现相,事体元无,此由业力故无实火,斯成应理,由其先业为限齐故。若异此者,彼增上业所招之果,既现在彼,如何不见
如无智者,欲求火灭更复浇酥,令唯识宗转益光炽。由斯众理,证此非成那落迦类。
△后破非是余趣。
非捺落迦不应生彼。
释此分中有二:实述执,后正破。今初。
设尔不成那落迦类,是鬼是畜,理亦何伤!
△后正破。
尔者既非那落迦,如何生恶处,由非得余趣生于那落迦。若尔既生彼处已,应同那落迦,又复如何而许彼处得有生理
若生于彼当趣同分,彼初生时必应非有,有情数性非所许故,复由于彼同趣有情无不定故。若执此见名为生者,诸大威神亦有于兹那落迦处,为救有情应济之苦,此则虽非那落迦类,亦见有故。便成不定,非即据斯恒决定见,作斯说故。此意欲论,唯于恶趣那落迦中而见有故,当尔之时,诸琰摩王侍从使者,王若出行此必随逐,是故彼王并及侍从不出于界。
△三彼部复救。
如何天上现有傍生,地狱亦然,有傍生鬼为狱卒等,
若其彼界无差别类,云何天上亦有傍生,如天象等,虽非天趣而生彼故。如是琰摩王界诸狱卒类,及狗鸟等,狱时,即彼趣摄,何以故
同处生故。即由斯理,能成决定应受彼苦。
△四论主复破有二:初总,后别。今初。
此救非然。
此救不然,虽生地狱,非那落迦。何以故,不同受故。
△后别。
颂曰:
如天上傍生,地狱中不尔。
所执旁生鬼,不受彼若故。
论曰:诸有傍生生天上者,必有能感彼器乐业,生彼定受器所生乐,非狱卒等受地狱中器所生苦,故不应许傍生鬼趣生捺落迦。
△释此分中有二:初正解释,后破异执。释中有二:实释前半颂,后释末半颂。今初。
如天上傍生地狱中不尔者,诸有傍生及诸天等处不差别,如捺落迦等自业能感差别不同。彼所作业,随自业力而受彼苦。是故定知天上傍生,必有能感天上乐业,方乃生天同受彼乐,由顺乐业之所生故。
△后释末半颂。
所执傍生鬼不受彼苦故者,诸有傍生及饿鬼等,彼所生趣受种种苦。不尔,云何诸狱卒等不受彼苦
由是故知,捺落迦苦,非生报业趣所受故,由如那刺陀等。若尔非无业者而生彼故。此亦如前已广分别,如彼业力之所感者而于中现,此非同喻。然彼所立决定不成,非我所许。然于此中如铁山等乍离乍合,有所作故。
△后破异执有三:初同受苦,三异业力,三如五色,得各有二:初述执,后征破。今初。
有余师说,彼狱卒等亦受彼苦。
△后征破。
然则所说因喻不同,前后相违,故应更说,所依别故。
△二异业力有二:初述执,后征破。今初。
或由增上大异业力。而不受苦,何以故,如不受时。
△后征破。今初。
斯言有失。
△三如无色有二:初述执,后征破。今初。
有余复说,犹如五色界苦受乐受亦有受处,然彼受者有所受故,此亦如是。
△后征破。
斯见非理。然五色界,有情生者非是器故,彼界无处,受等及行云何方界
摄取彼等方分为因,有方分者以为因故,如是应知实无方分,但唯有生欲色二界。有情生者有因积集,是故彼生应有方分,犹如色界有方分故,欲界亦然,彼界因故。不尔,以五色故,无住处故。犹如不知合者,此不如理。
△二破萨婆多师等救义有二:初救,后破。救中有三:初立宗,二立因,三立喻。今初。
若尔应许彼捺落迦,业增上力生异大种,起别形显量力差别,于彼施设狱卒等名,
若尔应许彼捺落迦,业增上力生异大种,非是有情之所摄故,地等大种于地狱中,起别形显量力差别,如有情像颜色等异,手足身分,量力差别,长短大小,于彼作用,方名卒等。
△二立因。
为生彼怖,变现种种动手足等,差别作用。
△释此分中有二:初问,后答。
若尔非有情者,云何卒等不待外缘,手足身份种种作用,欲令彼等生大怖畏,变现种种增胜威力,动手足等
△后答。
此由风界,令动手足种种作用,别别示现。彼之风力,如人意乐。随念所作,诸捺落迦亦复如是,才见此时,便生怖畏。彼地狱中捺落迦等,由业力故生大怖畏,犹如木人,能有所作种种示现。大种和合虽无思觉,业力因缘,遂见如是动手足等,相状有异,示现所作。诸无情等道理许成。
△三立喻。
如羝羊山,乍离乍合,刚铁林刺,或低或昂。
彼之地处诸捺落迦,业增上力,便令自见羝羊山等乍来乍去,斯非有情而亦见有。此则往处地等差别,及狱卒等,非是有情理得成立,无劳致惑。
△后破中有二:初总非,后理逼。今初。
非事全无,然不应理。
尔者非无所缘,是狱卒等意乐生故。彼诸卒等及以地等处所不同,形相表名捺落迦等,许由业力,于地狱中地等大种,生是形色差别变异,手足动等。处及大种,或有无斯诸系缚等,以业力故,理应不成。
△后理逼。
颂曰:
若许由业力,有异大种生。
起如是转变,于识何不许
论曰:何缘不许识由业力,如是转变而执大种
△释此分中有二:初正释,后答难。今初。
何缘不许识由业力如时转变,如梦所见色等和合,外有影生种种相现,理应共许转变作用,识由业力如转变,与处相违。
若许由业力,何用异大种者
诸狱卒等,由四大种种种转变,动手足等作用别故,如梦所见色等处故,彼等形状无体用故。或非地等差别相故,如前如说羝羊山等。他不许成色相变故,变化亦然,形状等异由他力故。此由识变种种异相,转转形仪差别不同。离识之外,更无一物而有可见。
△后答难有二:初难,后答。今初。
此中外难,若但由识转变别异,种种形仪狱卒等想,自识变故,同若因故,诸捺落迦非狱卒等。此四大种,由增上果同业生故,于受苦时不同受故,是故方须说四大种。
△后答。
如是所说,不善他宗。云何不善
但说有情自识变现,见狱卒等能为惨毒,由自识现,各见卒等诸苦害具,互不相违。然如自识,见苦害等同类影现,彼因同故苦受用俱,即与弟子,所作事业有同不同,于不同事而强说同。及孤地狱互不相见,苦不同故。所立大种,理谓不成。
△三破经部师等救义有二:初偈颂,后长行。今初。
复次颂曰:
业熏习余处,执余处有果。
所熏识有果,不许有何因
△后长行有二:初明正理,后征圣教。今初。释此分中有二。初述彼执,后述密义。今初。
论曰:执捺落迦由自业力,生差别大种,起形等转变,彼业熏习,理应许在识相续中,不在余处。
△释此分中有二:初明业熏习,后明果转变。初中复二:初述彼执,后显密意。今初。
此述以经部义。经部亦许有熏习,谓正造业之时,所有熏习,许在识中,或色根等中,而此熏习所感之果,不在识内,故云此捺落迦,乃是为彼熏习果处。
业熏习余处者,谓有执捺落迦,由自业力,差别因生,彼业熏习,理应许在识相续中,彼由业力不在余处,积集力故。c)唯地等处业所作时,合因果故。此乃是为彼习果处,卒等影像识缘差别,和合得生种种色类,如应分别。
△后显密意有四:初自业熏习,二心色共生,三心不离色,四色唯诚变。今初。
不尔,是诸大种和合积集,因业力故,由业相续,差别果成。如是应知自身相续,得定果故。习之忆念缘于种子,亦无殊异有情相续。如是知己,所以取少分一人等,显示所取相续内熏心及心所相差异果,五趣所摄自业熏习之所成故。如无色界熏习之果,离心心所无别不应行。此中唯说名言差别,体事无异,故是密意。
△二心色共生。
或不离心所,体事不同,及以生处未离欲者,色之熏习,如如自力,生处得生行安立故,如无色界熏习之业。
△三心不离色。
或心心所不离色处,大种所生业力和合,方能生故。
△四色唯识变。
或识相续住熏习果故,如念爱憎等亦复如是。大所造色,影像识变亦不离识,彼之形状差别所说。
△后明果转变有二:初略标正义,后广破异执。今初。
执余处有果,所熏识有果者,彼所习果,此为因故。
彼所执余处所习之果,此所熏识为因也。
△后广破异执有四:初自体力变,二相续差别,三识增上因,四识所变果。初中复二:初述执,后征破。今初。
有余师说,唯自体力变为果也,欲色界生业力熏习,识依止故,如五色界,积集生业所熏习故。
△后微破有二:初牒计,后正破。今初。
彼说无记,识所依止熏习,及余识聚,俱相应果,此不应有。
△后正破。
是故说依止者,偏于一切有情所摄,或不用力便应得之。
△二相续差别有二。初述执,后征破。今初。
复有余说,自身业果于一身上而有因果故,如异熟识所安置业,是差别故,说身大种别别安布,果不应有。
△后…
《成唯识宝生论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