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姓。其人为树提长者现神足,故佛摈之,不听涅槃,敕为末法四部众作福田。请时于静处烧香礼拜,白天竺摩梨山至心称名言:“大德宾头卢颇罗堕阁受佛教,敕为末法人作福田,愿受我请,于此处食。””《高僧传》卷五《道安传》云:“安常注经,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说不甚远理,愿见瑞相。”乃梦见梵道人,头白眉毛长,语安云:“君所注经,殊合道理。我不得人泥洹,住在西域,当相助弘通,可时时设食。”后《十诵律》至,远公乃知和尚所梦宾头卢也。于是立座饭之,处处成则。”
第二尊者,名迦诺迦伐蹉,
迦诺迦,此云金;伐蹉,此云犊牛,又地名。《阿罗汉具德经》云:“于善憨法悉能了达,羯语迦啭蹉苾刍是。”
第三尊者名迦诺迦跋厘惰阇,
迦诺迦,此云金;跋厘惰阇,一作颇罗多,古仙人名,义云利根,婆罗门六姓之一也。
第四尊者名苏频陀,
苏频陀,此云果衣,又云树皮。《阿罗汉具德经》云:“于宿命智具足获得,所有往昔种种之事,悉能解说,输毗多苾刍是。”《增一阿含经》卷三云:“自忆宿命无数劫事,所谓果衣比丘是”。
第五尊者名诺距罗,
诺距罗,此云黄鼠,又云五种。《阿罗汉具德经》云:“于所受身少病少恼,末酤罗苾刍是。”
第六尊者名跋陀罗,
跋陀罗,此云贤。《阿罗汉具德经》云:“舍于上族而乐出家,贤苾刍是。”
第七尊者名迦理迦,
迦理迦,此云有时分。
第八尊者名伐阇罗弗多罗,
伐阇罗,此云金刚;弗多罗,此云子。《阿含水量经》卷八云:“复次,一时佛般涅槃后不久,尊者阿难游于金刚住金刚村中。是时尊者阿难无量百千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于是尊者金刚子亦在众中,乃至尊者金刚子从三昧起,向尊者阿难而说颂曰:“山林静思惟,涅槃会人心。瞿昙禅无乱,不久息迹证。”于是尊者阿难受尊者金刚子教,离家独行,精进无乱,乃至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
第九尊者名戍博迦,
未详。
第十尊者名半托迦,
半托迦,此云大路。《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中说:“舍卫城婆罗门生男,欲其长生,授与使女,令置之大路边致敬沙门婆罗门,因名为大路。此大路童子身速长大,学诸艺能书算等技,唱诵音声,咸尽其妙,善四明论,解六作业,具大智慧,有五百童子就其受学。后婆罗门又生一男,还复同前,授与使女,安置道边,时彼使女禀性懒惰,便抱至小路边,因名小路。小路童子既渐长大,令其受学,读《悉谈章》,禀性愚钝,道谈忘悉,道悉忘谈,时人唤为愚路。其后婆罗门命终,大路闻佛弟子说法,遂即出家,未几得阿罗汉果。时彼愚路与兄别后,家业日衰,遂至贫穷,乞求活命,乃亦就兄大路出家,授一伽陀,令勤习诵,虽经三月,不能诵得。大路呵责,手扼其项,推令出房。尔时世尊敕令为诸苾刍拂拭鞋履,教两句法,拂尘除垢。愚路精勤积功不已,遂得通利,于后夜时,忽然启悟,于须臾顷证阿罗汉果。”又《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六中说:“大富长者一女与奴子通,逃遁他国,后怀胎欲产,念得还家,中途生一男,为婿追还。未久以复怀胎,复叛还家,至半路复生一男,其婿追逐,半路共还。其二儿于路边生,故字为般陀。”广如彼说。《分别功德论》卷下亦如是说。《增一阿含经》卷三云:“以神足力,能自隐翳,所谓盘物比丘是。”《分别功德论》卷下中说:摩竭国数大雷雨,五谷不登。王名频头茶罗,是阿阁世王祖,募能却暴雨者,大与财宝。有婆罗门应募,现术止雨,白王索报,王竟不惠。梵志大恚,誓作毒龙,灭人苗稼,命终即生龙中。时摩竭国苗稼适生,龙即雹杀,人民饥困。佛愍伤之,即将密迹阿难般哋至俱持国,诣龙所止。龙恶心生,即雨石山。密迹以金刚杵拟之,石山塞其龙渊。龙大嗔怒,眼中出火。般哋以神足隐形,以水灭火,于龙眼耳鼻口中反复出入,而龙不见,隐形于内,现手于外。龙睹此变,即便心伏。自出现形,龙遥见之,欢喜为礼。佛即为授八关斋法,自是已往,风雨和调,五谷丰熟。
第十一尊者名囉怙囉,
囉怙囉者,一作罗睺罗,一作罗云,此云复障,为释迦牟尼如来之子,母名耶输陀罗,在胎六年方生,取名复障。《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五、《众许摩诃帝经》卷六、《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五卷十二等云,佛成道夜生,兼举异说,谓出家前二年生。《佛所行赞》卷一处官品亦云,佛出家以前生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云,纳妃后六年生,佛成道后六年始还迦毗罗城,师随母与佛想见,佛乃以舍利弗为和尚,目犍连为阿阇梨,为师出家受戒为沙弥。《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五云:罗睺罗生后二年,菩萨尔时方始出家,苦行六年,然后成道。成道七岁,方始来向迦毗罗城。如是次第而数,罗睺罗出家之日正是年十五。《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及《四分律》卷十一中说,师未受具戒时,以制比丘不得与未受大戒人共宿故,诸比丘遣罗云出去。时罗云无屋住,往厕上宿。时佛知之,乃至将来自人住房共住一宿。自今已去,所诸比丘未受大戒人共二宿,若至三宿明相未出时,应避去;若至第四宿,若自去,若使未受戒人去。《罗云忍辱经》中说,尝于舍卫国乞住时,轻薄者击罗云首,血流污面。师以慈心能忍之,佛乃广赞忍辱之道。《中阿含经》卷三《罗云经》中,佛倾水复器,又说象护鼻喻,人照镜喻,以诫罗云莫妄语。《鼻奈耶》卷七、《有部毗奈耶》卷二十五、九十波逸提小妄语戒缘。《分别功德论》卷下中说:佛在王舍城,人问罗云如来所在,如来实在竹林中,便报云在鹫峰山;若在鹫峰山,便报云在竹林中。反复妄语,诳于来人。如来种种教诫罗云,自被约敕以后,未曾复犯如毫厘许。《杂阿含经》卷八中说:师观察思惟五受阴、六人、尼陀那法等,终成阿罗汉果。《增一阿含经》卷七中说:罗云比丘奉修禁戒,无所触犯,然故有漏心不解脱。《佛记罗》云:渐当得道。卷八中说:佛为罗云说安般法,得罗汉果。《增一阿含经》卷三云:“不毁禁戒,诵读不懈,所谓罗云比丘是。”古来相传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者也。
第十二尊者名那伽摩那,
那伽摩那,此云龙军,事迹未详。佛灭度后五百年有比丘名那伽摩那,为弥兰说无我理,即那先比丘经是。又世亲菩萨以后,有大乘论师名那伽摩那,世称三身论主,皆非佛世也。
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
未详。
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
此云林处住,事迹未详。
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
阿氏多,一作阿夷哆,此云无能胜。《中阿含经》卷十三说本《经》及《大毗婆娑论》卷百七十八中说:阿夷哆尊者于弥勒菩萨受当来成佛记时发愿,尔时为让位转轮圣王,护持正法,广大布施已,出家学道,成阿罗汉果。
第十六尊者名注茶半托迦,
注茶半托迦,一作周利盘特,此云小路,即前第十尊者半托迦之弟也。《增一阿含经》云:“能化形体作若干变,所谓周利盘特比丘是。”《四分律》卷十二中说:师受敕往教诫比丘尼,为说法,六群比丘尼相调戏言:“般陀比丘痴人,唯诵一偈,若来为我等说已,更何所说
”师即升虚空,或现法,或隐形,或现半身,或不现半身,或身出烟炎,或不见,现此众变说法已,即于空中而去。又《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佛为满呼王子显朱利盘特之德,有神足力,得上人法,能化形作若干形,复还合为一。复变化身形能大能小,无有比也。《分别功德论》卷下中说:师与卢迦延梵志共论,不能答对,以神足相答,以是因缘变形第一也。
如是十六大阿罗汉,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离三界染,诵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乃至世尊正法应住,常随护持,及与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
十六大阿罗汉者,《入大乘论》卷上云: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于余经中亦说有九十九亿大阿罗汉,皆于佛前取筹护法,住寿于世。东方弗婆提渚、麦渚、粟渚、师子渚、阎浮渚、大阎浮渚、跋提梨伽处、罽宾乃至阿耨大池,诸贤圣等皆住,守护佛法。三界染者,欲界、色界、无色界妄念执著也。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外典者,外道及世间之典籍也。延白寿量者,《人大乘论》卷下云:“阿罗汉无烦恼,与八住菩萨同,善修如意足故,能随意住世,乃至尽于生死。罗睺罗、宾头卢等尽住于世。”正法者,真理无差曰正。
尔时苾刍、苾刍尼等复重请言:“我等不知十六尊者多住何处,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
庆友答言:“第一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西瞿陀尼洲者,此云西牛货洲,其俗市易以牛为货币,故名。在须弥山西方咸水海中,为一四天下之西洲。
第二尊者与自眷属五百罗汉,多分住北方迦湿弥罗国。
迦湿弥罗者,旧云厨宾。《西域记》卷三云:“北印度境,周七千余里,四境负山,山极峭峻,虽有门径而复隘狭。自古邻敌,无能攻伐。”
第三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神洲。
东胜神洲者,一作东胜身洲,梵云毗提诃,身形胜故;名曰胜身。在须弥山东方咸水海中,为一四天下之东洲。其洲,东狭西广,三边量等,形如半月,东三百五十,三边各二千。
第四尊者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北俱卢洲者,一作北郁单越,此云上胜,谓高上于余方也。在须弥山北方咸水海中,为一四天下之北洲。彼洲足寿千岁,衣食自然,于所作事,皆无我所。
第五尊者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
南赡部洲者,一作南阎浮提,阎浮树名,义云秽树;提为提鞞波之略,此云洲。此洲中央有阎浮树林,故名。在须弥山南方咸水海中,为一四天下之南洲,即吾人今住处也。
第六尊者与自眷属九百…
《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