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字经》云:“波者第一义谛。”诸法平等,谓真俗平等,是真法界。诸法皆等,故能普照,前无生无尘以第一义遣俗显真,今此真相亦不可得,真俗双亡,是真胜义矣。《守护国界主经》云:跛字印者,胜义谛门不可得故。《摩诃般若经》云:波字门,一切法第一义故。《智论》释云:若闻波字,知一切法人第一义中。波罗末陀,秦言第一义。复次,若“若悟一切法胜义谛不可得”者,则能勤修正观,成一切万行,所谓观三界、四大、五阴等,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无作无味,不如名,无处所,离分别,无坚实,是名人法界际,即圆修行住位也。
(唐地婆诃罗译]唱波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法界无异相。
[唐实叉难陀译]唱波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照法界。
[唐般若译]唱跛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照法界平等际微细智。
左字门章第六
左(轻呼)字时,人普轮断差别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无诸行故。
《文殊五字经》云:“四者者,诸法无有诸行。”谓诸行即生死体,是无常法,诸行既空,故遍摧差别。《守护国界主经》云:“者字印者,眼及诸行皆清净故。”《摩诃般若经》云:“遮字门,一切法终不可得故,诸法不终不生故。”《智论》释云:“若闻遮字,即时知一切诸行皆非行。”遮梨夜,秦言行。复次,若“悟一切法无诸行”者,则遍破诸惑,了知三世佛法,修习世佛法,圆满三世佛法,了知一切诸佛平等,是名人普轮断差别,即圆生贵住位。
[唐地婆诃罗译]唱者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
[唐实叉难陛译]唱者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
[唐般若译)唱者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能断差别色。
曩字门章第七
曩(舌头呼)字时,人无阿赖耶际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性相不可得故。
《文殊五字经》云:“五那者,诸法无有性相。”言说文字皆不可得,谓性相双亡,故无所依。能所诠亡,是谓无上,是则生死自性本来清净。无染无著,离我我所分别之相,心无所住,亦无住不住,《守护国界主经》云:“娜字印者,名色性相不可得故。”《摩诃般若经》云:“那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智论》释云:“若闻那字,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来不去。”那秦言不。复次,若“悟一切法性相不可得”者,则止心澄静,一切得失通塞之相白现,所修善根皆为救护饶益安乐、哀愍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灾难,出生死,生净信,得调伏,证涅槃,知众生无量无边无数不思议、无量色不可量、空无所作、无所有、无自性,是名入无阿赖那际,即圆具足方便住位也。
[唐地婆诃罗译]唱多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得无依无上。
[唐实叉难陀译]唱那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得无依无上。
[唐般若译]唱曩鼻字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证得无依无住际。
攞字门章第八
攞字时,入无垢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出世间故,爱支因缘永不现故。
出世间故无依,爱不现故无垢。世间所谓名色,即是十二有支,生死之体。四蕴曰名,羯罗蓝等名色。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展转相依,如二束芦,俱时而转。故生死体不出名色。名色离者则识、名色、六人、触、受五支现在果灭,爱不现则爱、取、有三支现在因灭。又出世间故报障灭,爱不现故烦恼障灭,则道品次等增长,善根不退不没,凡有所作皆人般若矣。《守护国界主经》云:“攞字印者,爱支因缘连续不断皆不现故。”《摩诃般若经》云:“逻字门,诸法度世间故,亦爱支因缘灭故。”《智论》释云:“若闻逻字,即知一切离轻重相。”逻求,秦言轻。有爱名为粗重,爱灭名轻。无爱无爱尽故,名离轻重相。若“悟一切法出世间”者,“爱支因缘永不现”者,则闻赞佛毁佛、赞法毁法、赞菩萨毁菩萨、赞菩萨行毁菩萨行,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有量无量、有垢无垢、易度难度,闻说法界有量无量、有成有坏、若有若无、于佛法中心定不动,以知一切法无相无性无体、不可修、无所有、无真实、无分别,空如幻如梦故。是名人无垢,即是圆正心住位也。
[唐地婆诃罗译]唱逻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离依止无垢。
[唐实叉难陀译]唱逻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离依止无垢。
[唐般若译]唱攞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离名色依处无垢污。
娜字门章第九
娜字时,人不退转加行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调伏寂静,真如平等无分别故。
《守护国界主经》云:“娜字印者,悟入清净十力门故,即是调伏寂静义。”《摩诃般若经》云:“陀字门诸法善心生故,亦施相故。”《智论》释曰:“若闻陀字,即知一切法善相。”陀摩,秦言善,真如平等,善之极也。无分别者,三轮清净,故云施相,亦是调伏寂静义。复次若“悟一切法调伏寂静,真如平等五分别”者,则能善修一切助道,开三解脱门,闻有佛法僧、无佛法僧、有菩萨行、无菩萨行、得出离、不得出离、有三世佛、无三世佛、佛智有尽、佛智无尽、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如是闻已,于佛法中心不退转,知一多文义有无,有相、无相、有性、无性、悉相即故,是名人不退转加行,即圆不退住位也。
[唐地婆诃罗译]唱茶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不退转之行。
[唐实叉难陀译]唱拖(音轻呼)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不退转方便。
[唐般若译]唱娜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不退转方便。
摩字门章第十
摩字门,人金刚场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离缚解故。
“一切法离缚解”者,如佛人金刚三昧,断如金刚惑,在金刚圆智道场。缚解双绝,为真断也。”《守护国界主经》云:“摩字印者,力及菩提分皆清净故。”《摩诃般若经》云:“婆字门,诸法离故。”《智论》释曰:“若闻婆字,即知一切法无缚无解。”婆陀,秦言缚。夫悟一切法离缚解者,则能防增上慢,离诸重逆,三业无失,随意受生,知众生种种欲解界业,知世界成坏,神足自在,所行无碍,一切刹能知能动能持能观,能诣游行无数世界,领受无数佛法,变化自在,出广大音,一刹那中承事无数诸佛,是名人金刚场,即圆童真住位也。
[唐地婆诃罗译]唱婆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金刚场。
[唐实叉难陀译]唱婆(音蒲我切)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金刚场。
[唐般若译]唱婆(摹我切)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金刚轮道场。
拏宇门章第十一
拏(上)字时,人普遍轮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离热矫秽得清凉故。
“普遍轮”者,普遍摧伏圆满义也。《守护国界主经》云:“拿字印者,离诸怨敌及忧恼故。”《摩诃般若经》云:“荼字门,诸法荼字净故。”《智论》释曰:“若闻茶字,即知诸法无热相。”南天竺荼阇他,秦言不热。夫“悟一切法离热矫秽得清凉”者,则能内外恶法皆不得生,悉能善知众生受生、烦恼现起、习气相续、所行方便、无量诸法、无量威仪、世界差别前后际事,演说世谛及第一义谛,善学法王善巧轨度、宫殿趣人、观察灌顶、力持无畏、宴寝赞叹,是名人普遍轮,即圆法王子住位也。
[唐地婆诃罗译]唱茶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曰普轮。
[唐实叉难陀译]唱荼(音徒解切)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曰普轮。
[唐般若译]唱拿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圆满轮。
洒字门章第十二
洒字时,入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无碍故。
“入海藏”者,如海含像,像之与海不相障碍也。《守护国界主经》云:“洒字印者,六通圆满无里碍故。”《摩诃般若经》云:“沙字门,诸法六自在王性清净故。”《智轮》释曰:“若闻沙字,即知人身六种相。”沙,秦言六。六根互用,如六自在王,心海湛然,不碍见闻觉知,犹如湛海,不碍众像。若“悟一切法无碍”者,即不爱著所得浅近法门,恒求胜果,震动照耀住持,往诣乃至严净无数世界,开示观察,无数众生,亦知彼根,普令调伏趣人,亦能善学佛智,是名“人海藏”即圆灌顶住位也。
[唐地婆诃罗译]唱沙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海藏。
[唐实叉难陀译]唱沙音史我切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海藏。
[唐般若译]唱洒(史我切)字时,能甚深人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海藏。
嚩字门章第十三
嚩字时,入普遍生安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言语道断故。
“言语道断”者,谓理圆言遍。若随于言,言一之时不得其二,由人无言无所不言,故普遍出生,无所不住。《守护国界主经》云:“啭字印者,不二之道言语断故。”《摩诃般若经》云:“和字门,人诸法语言道断故。”《智论》释曰:“若闻和字,即知一切诸法离语言相。”和波他,秦言语言。夫“悟一切法言语道断”者,则能无人想、无法想,不见施者受者施物,不见福田福业果报,不见大果小果,而能为平等惠施,无有悔吝,救护摄取饶益众生,于佛本行随学忆念,清净受持,显现广说,欲令一切离苦得乐,是名“人普遍安住”,即圆欢喜行位也。
[唐地婆诃罗译]唱他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生安住。
[唐实叉难陀译]唱嚩(音房可切)字时,人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生安住。
[唐般若译]唱嚩(无可切)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遍勤求出生安住。
多字门章第十四
多(上)字时,人照曜尘垢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真如不动故。
“一切法真如不动”者,则无不照,如密室灯定,如止水影圆,如星月圆满,凝空不动,流光遍照。《守护国界主经》云:“多字印者,悟一切法真实义故。”《摩诃般若经》云:“多字门,人诸法如相不动故。”《智论》释曰:“若闻多字,即知诸法在如中不动。”多他,秦言如。夫“悟一切法真如不动”者,心净如佛,坚固正念,离诸非行,现一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义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