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第118讲

  第118讲:第四品(第18页第14行-17行)

  (1999年3月7日)  

  我们这个《总摄大乘纲领论》的讲习班又开班了。我们这个办的时间也够长了,我今天稍微谈一谈慈氏学开发中心的对这个班的宗旨。我们主要的还是要开发慈氏学,在开发中,一个问题是翻译问题,一个是讲习问题。所谓开发呢,就是一方面我们要翻译,也就是译校,一方面翻译,还要校对,这个工作我们也进行了比较久了,而且现在不但是能翻译,现在还一块儿能校对出现几位同志,现在是有发展。再来一个就是讲习,讲习慈氏学里头的重要著作。咱们现在就是讲习《总摄大乘纲领论》,是无著著,这个论可以说在大乘里头,在慈氏学里头都是占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由过去翻译的比较来看,还是藏文有许多优点。所以咱们现在就是一方面就是把慈氏学从藏文翻译成汉文,能够得到一个校对,校对比较好的本子。这件事在我们开发慈氏学里头非常重要。

  就拿最近《总摄大乘纲领论》来说吧,前一次,就是讲完了然后又重复,就一个翻译有问题。今天恐怕还有翻译上的问题,呆会儿请吕同志向大家说明一下,改正一下。所以翻译的问题,什么样藏文的语句,翻译成咱们汉文的文字结构,这个也不是个简单问题。我们一方面翻译、一方面讲习,这两方面说,对这个论进行了很久了,进行了非常长时间。可是,是不是已经把这个论的翻译的问题,完全解决了?恐怕还是不能那么说。

  我们根据翻译,一方面来讲习,不但要讲,还要习,这个论非常重要。到现在讲到第四品,就是慢慢走到怎么样修习的问题。这更不简单。拿我来说吧,对文字结构、对义理结构理解得还很不够,而且视力又不好,种种问题吧。虽然现在用思想比较多,但是还对于翻译的工作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必须依靠大家来解决。一个人力量是很微薄的。就拿现在咱们碰到许多实际上的问题,那个词怎么翻?都是很大的问题。现在可喜的就是有些人、有些同志已经把藏文学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了,能够想法能共同来搞了,搞翻译和校对。

  这个《总摄大乘纲领论》到现在来说,翻译还是不是很顺利的。讲习呢,也依靠翻译,也不是很顺利的。在这里头,就是我们对《总摄大乘纲领论》这个文字结构理解就很难。不但我们理解很难,就是恐怕世亲跟无性的解释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呢?我们现在还要进一步考虑。虽然有玄奘法师翻译的两个释论,但是我们还没有把这两个释论也一并随着论文的翻译来参考两个释。所以现在应该做的事情非常多,压力很大。尤其现在对唯识学本身的问题,就是在玄奘法师把它传来的这个唯识学本身的问题,就比较……,在现在看起来问题比较多了。而我们发现比较晚,最近有一篇胡晓光的在《法音》上的文章,我希望大家看一看,同时也对照着《成唯识论》来研究一下。

  我想,咱们这个班,一方面是有的人要学好藏文,把开发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由大家来解决。这个讲习班也慢慢地能够大家主动地来做些研究工作。就拿唯识学的问题,大家就可以看一看现在胡晓光谈的,跟咱们谈的有什么差别?旧的唯识学缺点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最近我们常常把几种过去译本,过去玄奘、真谛、菩提留支等等翻译的关于慈氏学、关于唯识学的论著,在一块比较的话,这个可以说引起大家对于译文的结构、翻译文章的结构作一种比较,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能够理解经论的理论结构,就要通过翻译的文字结构,翻译的文字结构有问题的话,我们就很难理解。所以这个问题太不简单了。这个问题集中在我们现在真正要开发慈氏学。慈氏学可以说是大乘里头最重要的部分,大家不要认为这个好象是大家不大注意的这个部分。

  尤其是对将来的佛教怎么个发展,恐怕我们对慈氏学的开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这个力量啊是薄弱了。我们早先提出了,要互教互学,跟滚雪球一样,跟传灯,一个灯点着了,慢慢传得一个灯、一个灯亮起来,当然古来灯没有象现在电灯一下都开……都亮起来,都是由一个灯引起其它灯。看起来我们要对佛教尤其对文字结构跟理解结构,要能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翻译,比较正确的理解,我看这是最重要的问题。那么现在咱们走到第四品,就是慢慢走到什么是胜解行地,而且胜解行地,过去也不是……也有分别,一个就是顺解脱分,第二个是顺抉择分,把胜解行地分作两分。是不是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个讲习的这个《总摄大乘纲领论》是不是也提到这个修行里头的胜解行地也分不分两个分?今天呆会儿我们就跟大家交待一下。也看出来我们对于《总摄大乘纲领论》这个论文不是一下就能把它分解、理解得合适。

  今天咱们开班的时候就提到这些,而且以后我看咱们开发慈氏学任务,恐怕越来越重。非常希望咱们班上的同志协助,而且有一个长期的一个计划,每个人有个长期计划,来帮助咱们开发慈氏学。这件事过去我已经强调过,可是现在看起来我们的任务,开发慈氏学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而是更重要了。少数人肩膀扛的有点压力太大了,是不是这样子?不但我们……,就咱们班的同志就已经感到这样子了,希望今后大家要注意,什么是真正的慈氏学。胡晓光这文章,大家就可以参考参考,引起大家研究的兴趣。这学术非讨论不可,不讨论不能发展。有矛盾不要紧,可是也应该有一个根据,我们的根据是什么?这个根据就是慈氏学的经典。我想咱们开始的……1999年的开班,我说这么几句话。然后请吕新国同志把最近文字改动的给大家谈一下,大家修改一下,咱们讲的时候也根据修改的文字。上次也讲了有点离题。(把修改后的情况介绍之后)

  刚才说到胜解行地,看起来无著菩萨也是把这个胜解行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断离四留住以前,是咱们可以分开当作顺解脱分,名词咱们还可以以后要变动一下也还可以变动一下,暂且用顺解脱分。底下从四寻求跟四遍知,四如实知以后就是顺抉择分,暂且分开。这样子,也就是我自己新发现,觉得是应该把胜解行地分作两部分。为什么这么分呢?也是根据现在《总摄大乘纲领论》的文字,前头“由何云何”能悟入所知能相?也就是能生起菩提心。尤其前头断离四留住这个颂子里头就有妙正菩提,念一念。(“当获得妙正菩提。”)当获得妙正菩提。在这个颂子里就直接说出来了。前头这一分,就是可以获得妙正菩提,正好就是咱们所解说的,说悟入三所知能相本身就是能生起菩提心。咱们以前就提到这个了,现在证明了。并且证明就可以得到妙正菩提,前头都是能生起菩提心。

  而这能生起菩提心是什么个分段呢?也可以说它是顺解脱分,就是顺着彻底能够得到究竟位这个解脱,能够到这种解脱的氛围,能够顺起这种氛围,就是顺解脱分,这个解脱就包括我们一直地从胜解行地一直到究竟地,都是属于解脱分。关于这个顺解脱分的名词,咱们以后还可以考虑,现在就感觉到好象胜解行地里头好象也有这么一个两段,前头一段就是把解脱的问题都交待了,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从我们胜解行地到究竟地,所有的解脱问题都在这里头表示出来。所以不但我们在文字结构上作这样理解,并且对我们来说,我们都没有修习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最初的这个顺解脱分,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怎么修行?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把这段文字结构跟它理论的结构能够搞清楚的话,首先我们顺解脱分可以开始呀。这是我们修习的路线啊,可以决定了。这简直非常重要了,不只是我们对文字理解,对我们行动都有个很深的指导意义。

  所以底下又分着顺抉择分,顺抉择分就好象是生起无分别智,也可以说生起下一段修习地,(纠错)生起下一段的第一个就是初地,欢喜地,可以说它直接地就可以达到二取都灭的登入、生入如来的家族里头,参加如来的眷属里头,这是个必由之路。那就我们希望我们大家仔仔细细地把它文字是怎么回事、理论是怎么回事搞得一清二楚,我们才能够对我们行为有一个规范,对我们行为有一个规范就不简单了,这是我们达到成佛的必由的阶段。而且咱们已经摸到怎么悟入三所知能相,有这么大的意义,好象很简单的问题,包括着种种的问题。所以底下大家越看越是非常复杂,可是正是以简喻繁,你要彻底能理解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依他起性,什么是圆成实性,那就是一个很重……无论时间多长,道路多么曲折,多么复杂,但是我们也抓住它纲领性的问题。

  所以看起来无著这个论,实际就是给我们怎么样能够成佛一个很大的依据,然后我们再从藏文里头再把《瑜伽师地论》整个从藏文再翻一下,那就可以看出《瑜伽师地论》有地方要很配合所谓这个胜解行地,怎么顺抉择分。恐怕顺解脱分、顺抉择分在论里头那也是占很重要的地位。就是实际上是不是我们后人理解到《瑜伽师地论》……,瑜伽本来是“相应”的意思,也就是讲止观的意思,止观就是跟三性、三所知能相来相应的意思,所以由我们这个《总摄大乘纲领论》可以把慈氏学整个给包罗进去。可是我们对这个文字,它太简略,凝结的东西太多,是种精华,我们一般的人非常难理解,不但是理论,文字结构也是难理解。我们能够把这种理论结构能参透,一步一步地由顺解脱分、顺抉择分到入地,那打通这个线,我说这个意义太大了。

  我们以前根本想不到这问题,四加行位谁都讲,但是四加行位怎么修法?底下咱们就要把《总摄大乘纲领论》文字结构要好好地来学习,来领会。这学习、领会不简单,为什么我提倡大家学藏文呢?因为他没学藏文的摸不到这……,胡晓光他不会藏文,他对于《成唯识论》看得比较多,想得也不少,但是他老走得走那条旧路,他没法出来。因为他三所知能相的问题,在汉文里头没法真正解决。我们幸而在《总摄大乘纲领论…

《摄大乘论 第118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