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一天、每时每刻受的影响也是在根身、器界上,限制我们,总觉得有一个能对的东西,也有个所对的东西,有能取,也有所取,时时刻刻离不开。所以怎么能够认识唯识的问题,怎么安立唯识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以你拿儒家、道家,前头咱们也讲了,一个是“有无相生”,一个是“喜怒未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上天的运行,自然的运行,不是有色法,有声音,象这类的问题,你都是没有办法离开“唯识无义”,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辨别的义。所以这些问题,在我们一般凡夫,尤其对于三性的问题弄不清,就都在这上头。三性问题,慈氏学里头最主要的问题,提出来,我们怎么理解?怎么认识?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三个自性?这都是可以说是,在我们来说是很难推测的,也很难理解。所以一般人根本就不理解,也不愿意理解。那也跟对唯识有关系,因为唯识本身就是依他起性,就是缘起,宇宙、人生所以能够接续下去,就因为有种子、有现行,有熏习。
熏习是存储的问题,你看现在音响的存储,信息的存储,金融、劳动力的存储,这些个都是一种边缘问题,真正的问题就是种子的存储,要没有种子存储那就乾坤几乎戏矣!所以儒家、道家它认为有天,天的运行,实际上是不是就是阿赖耶识的运行。所以大家应该很用心、很努力把这些问题都弄清楚,那就这21世纪也可能在文化上我们中华民族要走在前头。不只是我们科技方面、现代化所谓能够到彼岸,也可能叫这世界的有希望的人能够慢慢也走上彼岸。那么这个我们一定要想法把慈氏学先要弄通,然后要把儒家、道家的东西也要是给它解释,叫人能够理解。这个跟三教合一的说法完全不一样,因为现在还有人搞三教合一,把佛教世间化,是不是这个问题先把它很好地考虑。
所以咱们说它都有可学的东西,可修习的东西,有新东西,那也就是在先圣先贤方面,有的是走在人的前头,所以这些古人无愧于今人,而今人却有愧于古人,所以不能只拿古今来……。我们很幸运,能碰到慈氏学的原典,这些原典存在在藏文翻译里头,这也是给我们一个门径,现在就看……就刚才说的,这看法的问题非要先解决不可,然后才是想法,才有做法。
现在有人喜欢密宗,好象可以捷足先登,可是无论它什么佛教,要没有大乘的理论,那都等于瞎子,它因为什么?首先它就不知道这看法里头有许多颠倒的东西,都带有一种(无?)颠倒(无明的颠倒?),我们一举一动都是颠倒的。所以你认为用颠之倒之的这一套还继续下去,那你走在什么地方去了?你有无都弄不清楚,保持了无明,不如理思惟,无明触,触跟无明相应,你作意也跟无明相应,颠倒的,那你怎么能走到解脱的道路上?现在都想省事,一下子我就成佛了,一下子就怎么怎么样了。无始以来造作的业跟烦恼,当然在修的过程里头,不能把烦恼跟作业当成真的东西,当成实的,当成遍计所执性的东西,也不能把能对治当成一个遍计所执性的东西,可是我们凡夫无论碰到什么问题,都是要(当)作一个所取,一个能取,有能对治,也有所对治。
所以这个虚妄分别,就是不如实的这种态度,你没法避免,就是你能遍计能够了解佛所谓的能对治跟所对治,都跟所取能取要分开,那就是这所取能取就是所相。我们这个能遍计里头,能了别识里头,就是都是能,没有所,没有所取能取,都是化成唯识,都化成了依他起,都化成了缘起,所以我们不怕说是讲有我、有义,有色,但你看这个色、义,所对的真实的东西,到底它是有、还是没有?根本它没有,就是唯识而已,就是了别识而已。
所以最近我们把修习的方便,写作四有四无,什么叫四有四无?跟我们最初的写法有些不同,大家记一下:“只有互相依存,没有独立存在”,第二“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同一不变”,第三,最近我们作为“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辨别义”,第四“只有一隐一现,没有真正所现”。原来我们把三性写进去了,看起来三性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这个平列还不大好,所以现在写成这样的四有四无。也把所辨别义、所辨别色,还这个能了别识放进去,那这个所有的不是依他起性、不是缘起法的这个所有的东西都汇成了能了别识,说是只有能,没有所相,只有能相,没有所相。
所谓三解脱门里头,今天我把三解脱门的解脱门的忘得一干二净,怎么也想不起来,前一段还提到这个三解脱门,三解脱门就是什么呢?里头?一个是空性,不象过去翻的就是个空字;第二,无有所相,不能只是翻作无有相,无相;第三是没有希愿,就是不想有后有的意思。这个里头都是根据《辨别中边颂》跟安慧的解释来讲的。所以大家对于《总摄大乘纲领论》要仔细地、反复地把它读懂,将来我们一步一步地,把慈氏学的五个著作,都把它弄清楚。下一次我们就想法子作一个攻坚战吧,就是要把《辨别中边颂》咱们讲出来,什么是中,什么是边。(休息)
正是两会(人大、政协)开完了,我们慈氏学应该怎么做法?对于下个世纪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个希望大家都好好想一想。我们是能够遇到慈氏学太不容易了,每个人都应该觉得是幸运的,而感觉自个有责任开发。怎么开发?希望大家都好好想一想,这不是我们几个人的问题,而整体人类的问题。我们怎么对21世纪有一个展望,我们这里头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要想想怎么不容易遇到的慈氏学,每个人将来怎么做法,这关涉大家的问题,也关涉每个人的问题,前途,这个前途是够广阔的一次旅行。
今天我趁着无著菩萨正在讲有无平等的问题,(换录音带,凭记忆补充:有无中道,无边,只有圆成实性。)今天我们还要把“有无不能引动”另外的一个修习的方法,咱们前头讲过几次就是看法、想法跟做法,为什么现在三番五次就着这个有无平等、有无中道多跟大家谈一谈,现在又想把《辨别中边论》里头讲的有无不能引动的问题,有不能引动,无也不能引动,现在就是由无著菩萨讲到这有无平等的问题,同时有这个、没那个,这个对修习的方面,对我们过去的看法、想法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要多用点脑筋,无论是理论上,无论是实践上,为什么无著菩萨这么说?
而且在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辨别义这种意思上,那就是具有原由和能见,能看见,这个见很重要,这见就是我们说的看法。对什么问题我们都有一个看法,怎么看?所以现行的这方面,除了阿赖耶识的提供原由、提供所以(然),那就是看法。我们怎么看世界、人生?怎么看我们每天的生活?每时每刻的生活?都是……都是跟颠倒不颠倒、中道跟边缘有关系。因为我们虽然划清什么是能对治,什么是所对治,前头讲过,有十种的对治能动,散动,这散动是我们生活的内容,颠倒也是我们生活的内容,我们用什么来对治我们这个所对治,就是所对治的烦恼、作业?
因为我们现在,所以有现在的结果,异熟果,都跟颠倒的起惑造业有关系,而现在我们虽然修的时候还离不开这个窝臼,还有能对治、所对治、所取能取,即便我们现在是修,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必须把我们的修,跟能达到头里我们讲的能了别识,或者非真正的能遍计,还离不开这个非真正的能了别识,因为我们还不能够离开所取能取的边缘,每件事情我们都是有些问题的,有非真正的,即便你不颠倒,也成为是虚妄的。
所以我们大家都共同开发慈氏学的正确理论,同时也要开发我们怎么样的修,怎么形成这个有无平等?怎么能形成中道?每时每刻都……,但是你每时每刻即便是……,你还离不开这非真正的能遍计,还有非真正的,里头还包含着原由跟能见,能看见,还包括所取能取的边缘。我们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能遍计或者能了别识,那就是把所谓不真正、虚妄的东西慢慢都化成依他起,都化成没有所取能取,没有所相,没有义,只有识,只有了别识,这问题就关涉我们怎么认识正确认识看法问题、想法问题、以至于怎么做法。
所以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讲得时间比较多,也是这……。那么现在就是介绍一个新的做法,这个做法跟看法、想法都有密切关系,那么也就是现在所谓禅宗、或者净土宗、或者是密宗,它们的看法、想法、做法是有本质上的分别的。所以必须我们首先就是佛为什么要说法?说什么法?他就是证的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法叫我们明白。但是前头我们也讲了,就是怎么样弄明白,这问题不简单。你要拿世间的东西,还是拿着所取能取、补特伽罗我跟法我,以至贪嗔痴这些东西,边见,所有的恶见,你还都保留着,你修,修什么?修,不过是更增加后有,增加后头轮回的准备轮回那个东西。都说是即身成佛,当下就成佛,太侥幸了。所以咱们刚才讲的,现在的人以至后来的人,就是历史上所有的学道家、学儒家、学佛家的东西,他都给它庸俗化,都给它(重返?)化,给它侥幸化,这太普通了。
所以当前有许多退化,也是人造的,老想侥幸,我不费力气,一下就得到庞大、最大的结果,哪儿有那么好的事呀。没有明白佛教就能够成佛,有这么好的事儿吗?佛教是什么呀?(现在一种邪论?)它是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我们还拿着我们最污浊的河流里边东西,最脏、最臭、最无聊的东西来代替它。你说正正是走了相反的路,老想做商业,下点儿小资本,要赚大钱,那就是形成现在人的堕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都想少费力气,多得到利益。连西方的科技的问题他都不想着,总想我造点儿假冒低劣,到儒家、道家、佛陀学这里头也搞这些东西,也搞假冒低劣,你说搞得了吗?而过去竟然大批的人来搞,不懂真如是什么,就“真如能受熏”,不懂真如是什么,就“真如能缘起世界”,不懂真如是什么,他就说“我们能够即身成佛”,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情?现在又是迷信密宗,它有…
《摄大乘论 第99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