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讲:有无平等问题
(1998年2月22日)
三月五号是周恩来总理百年诞辰,周总理这人影响很大,他主要感人的力量就是他把个人的益利跟他人的益利,我们现在翻作自益利跟他益利,在这(再者)为了解放人类的受剥削、受压迫,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这样把自益利跟他益利打成为一片,就为解放人类。我们这个佛陀学,就是为了叫大家都能够解脱,都能觉悟,也就是都能成佛,生起菩提心,那就为了大家一起能解脱,能成佛,这样把自益利跟他益利也打成一片。都是打成一片,但就是我们有一点儿不同的地方,就是为了所有的动物都能觉悟,为这个宏愿,很难完成,可为了要成……把自己彻底解脱,彻底能觉悟,那你必须要考虑到其它动物的一切问题,所以我们这个事业更是长远的,不过象我们中国共产党里头都有一些,也是为了解放,不惜个人的牺牲,尤其呢,人格的力量也很大。
我们这讲慈氏学,就是慈爱众生。所以世间的善,有的也是我们应该吸收的,而且象周总理这样的人,是不是一点儿根器没有?也很难说。所以我们一定要向许多人学习,尤其象周恩来同志这样的典范,值得我们参考。
再来呢,我们今天还继续讲一下,就是在依他起性上,同时没有了遍计所执性,同时就有了圆成实性,一个可得,一个不可得,一个不可得,一个可得,是同时间的。上两次咱们也讲了,今天还不厌其烦地要讲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我们解脱、觉悟一个中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转依,转染依成净依,从无明、解脱到真正能觉悟,这一个很长的贡献(?),一个很关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无始时来的无明所染污,到现在习惯的势力还很强大,能够在三无数劫里头,第一个三无数劫里头积累了一点解脱……福德资粮跟智慧资粮,那么现在能够真正听到慈氏对我们的亲口讲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前头无著也谈到了,就是佛的从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教法,尤其大乘教法,大乘是“整个”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而不象小乘教法是部分清净法界……,而在这个无著菩萨又把慈氏所讲的大乘整体道理,在《总摄大乘纲领论》讲得是非常彻底。我们以前也慢慢知道了,什么叫遍计所执性,什么叫依他起性,什么叫圆成实性,现在就是碰到同时在依他起上,我们就……叫“有无平等”,可得、不可得同时交替,这个问题是我们一个出无明、来到觉悟最关重要的问题,说我们无明就是不理解真实的情况,而那圆成实性跟依他起性正是表达了跟遍计所执性完全不同,而我们也慢慢从《总摄大乘纲领论》慢慢理解到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在我们过去生活里头可以说是没有的。
所以今天我们要是讲,怎么能够真正觉悟、解脱,这问题,最最关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认识真实,跟破除颠倒,破除无明,而无著菩萨又给我们指出来了,就在依他起性上,同时一有一无,一个可得、一个不可得,那个不可得、那个没有,就是真实的有,这一点在我们过去来说没有这样理解到。
尤其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唯识学里头,有八识,有五十几种、五十三种心所有法,这个实际上把我们整个人生、整个世界的内容都揭发出来了,现在就是我们怎么应该认识什么叫遍计所执性,什么叫依他起性,什么叫圆成实性,假设我们要不认识依他起性的话,那在依他起性上,我们能够抵消了遍计所执性,得到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性的有,实际上就是它这个增益执,增益执本身就是损减执,就是损减圆成实性,而得到圆成实呢,就是解除了遍计所执性才有的,所以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最紧要的问题。因为我们无始时来就是无明的一个熏习,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圆成实,就是一贯地是增益、又损减,损减又增益。
而无著呢,把慈氏学里头的问题,说我们怎么样认识真实,就在于破除虚妄。有依他起,在我们这里好象应该理解什么叫依他起?我们怎么在依他起上能认识没有遍计所执性,而只有圆成实性?这个问题看起来好象简单,而且又是同时的问题,真正有无同时,可得、不可得也同时。
我们听了《总摄大乘纲领论》到今天,对三性已经有若干的理解,那么我要提出来所谓的唯识学的八个识、五十三种心所有法,这个就是已经是把我们的生活的全个内容都表现出来了,所以现在要是特别提出来,我们对三性问题理解到什么程度?那就是要按我们怎么修行、修习大乘的佛法,就离不开信勤念定慧,所谓信勤念定慧的信,也是心所有法,勤也是心所有法,这五个都是心所有法,我们把这三性都分别得清楚了,这个信,就是有个决定的,就是已经抵消了那种怀疑了,我们知道十大烦恼里头有个“疑”,这个疑就是不相信真实,相信颠倒,那也就是,它这个里头也就是迷信,所谓真正没有弄清楚的话,就信的话,这里头就包括着怀疑,包括着疑问。把三性问题弄得清楚了以后,没有怀疑的,这时候才是一个清净的信仰,才是决定的,这信里有决定的意思,跟怀疑相反。
还一个胜解心所有法,胜解,就是对三性的问题,三性的意义的问题弄得很清楚,得到胜解,决定,不但决定,认为这个一点儿问题没有的,那就对真实不真实的问题,弄得非常清楚。
我们本身这个净信、这个胜解,就是一种心理的活动,就是一种修习,跟我们磕头、打坐那种活动好象有些不一样,但是真正讲起来,这些活动比那些身业还要重要。所以八识和五十几种心所有法,这是我们在生活里头、在世界上离不开的。前头刚才咱们讲的,所有世间的东西都离不开熏习、种子,就是所有的现行,都是从种子生起的,都是由八识里的种子生起的,再由现行熏成种子,只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互相缘起,互相依存,只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才有了我们整个人生,整个世界。这是我们可以说是决定又决定的,一点儿不怀疑的,是不是这样子?
我们这课堂里讲这个……,认为常一不变的东西能够有独立自性的,根本不能做原因,这是不是我们决定的?而形成了一个胜解。所以我们要心理上有所动作的话,跟这个有关系。我们还要所谓盲目地相信的话,那已经是里头还有什么怀疑,没有接(受?解决?坚定?),还有许多不能够真正认定、认清楚的。
现在就是我们经过我们共同学习《总摄大乘纲领论》,到现在,我觉得我们慢慢已经胜解的心……,跟净信这个心所有法,大概已经可以成立了。那就是,为什么成立?跟它这个境界有关,跟所缘……。在我们这个顺解脱分,我们顶多是在顺解脱分,顺解脱分这个地位,能达到顺解脱分这个地位已经是经过了第一个无数劫的很长时间的磨炼了,很长时间的福德资粮跟智慧资粮积累的,这样的结果我们才能够对于大乘佛法,就是三性跟唯识、唯了别识的问题能够有些(了解?),能够有些决定。
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这么讲,就是我们要把自个审查一下,是不是对,什么叫在依他起性上,抵消了遍计所执性,同时就是显现了圆成实性?而过去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只得到了遍计所执性,抵消了圆成实性。过去所有的生活,可以断定,都是一个可得、一个不可得,一个有、一个无,今天我们翻过来,另外一个可得、另外一个不可得,另外一个有、另外一个无,怎么翻它?要按这个讲起来,我们要从真正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顺解脱分,到顺抉择分,然后证见道、修习道、究竟道,一直到成佛,这么一个长期覆行的征程,那就是都把我们过去所有的烦恼障、所知障,所有的所对治分,也就是所有的杂染的……三种杂染,一种烦恼杂染,一种业杂染,再有一种就是世代杂染,也叫生杂染。
我们长期染污的生活,能变成了清净,这个是一个很长的时期。所以我们过去也引李白的词里头,就是“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所以我们要真正现在已经能够坐上大乘的车子,或乘上大乘的船,开始向对岸起行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这时候就看我们一个是净信,对这个尤其是三性问题、唯识问题,我们净信的程度如何?是不是还有怀疑?胜解程度如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这都跟我们一起心、一动念都有关系,我们一起心、一动念就是修习,这比你这个,特别想跪下、特别想盘腿坐下,比那个还更现实、更重要。
我们过去每时每刻都在颠倒、错乱、不如实中,都是离不开真实,今天我们慢慢能够转向、要转染成净了,转无明而能觉悟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特别是现在我们学习无著菩萨的慈氏学的概论,他就给我们提示出来这个问题,跟同一时间、同一处所,有这个就没那个,有那个就没这个,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转向,真是这不是一个随便说的。你必须把什么是依他起性、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圆成实性弄得一清二楚。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子,你迷就不是悟,而悟呢,就是不是迷。无著菩萨就给我们指出来,说“有无平等”,你拿我们过去讲五纲十修,那十修是什么?五纲是什么?那小乘里头四谛是什么?空宗里头什么是有的、什么是没有的?这都有一个更有一个纲的问题,有个谛实的问题。
你象常乐我净是我们迷惑时候的认为的东西,小乘呢,苦、空、无常、无我,那才是真实的。所以小乘也有一个能对治跟所对治,也有一个纲,有几个修。空宗的,象咱们就提龙树,不提其他,龙树,你说他这个“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这是他的一个纲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生的那个东西是空,但是“因缘”本身怎么样,这个颂子没有太讲得太清楚。你这“中道”怎么样?“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亦名为假名”,什么地方叫假名?什么叫中道义?也没有讲特别清楚。
他讲这个“八不”,这是很有名的。“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好象很有名,实际上“八不”还是…
《摄大乘论 第97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