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第81讲

  第81讲:第三品(第9页第5行-7行)

  (1997年1月5日)  

  现在我们已经对名的问题,就是能诠的问题,也深入地分析了,但是这个义,名言、信息所诠表的、所确指的这个义,这问题还是非常复杂。这个义,就是我们面向的,当前面向的,跟长远面向的,以至我们永久对向的这个义,的确是人类、一切动物面向的最大的问题。

  我们以前已经提到过,所谓我,我们给它下定义就是独立存在、常一不变,本来这常跟我、跟独立存在,是一丝一毫都不存在的,可是这个义,我们人类所面向、对向的这个义,却是很难给它讲清楚的。

  人类面向的这个义,可以说是它不但是独立存在,它是绝对地存在,不但常一不变,它是永久不变。所以我们生下来以后,不但面对着个人的后有问题,后边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前途问题,还有我们对整个世界冲向的一个绝对的存在,那就是所有的宗教家、所有的哲学家、所有的科学家,他们都想法把绝对存在树立起来。这好像是人生的总目标,总的对向,总的冲向。这个东西好像是没法子否认。

  可是这样一个顽强的东西,竟然它离不开名,离开名儿就不存在了。这个名儿是什么?就是声音,或者是颜色,就是依他起性的东西。这个义呢,离不开这个名,离不开这个依他起。最硬最硬的硬件,离不开这个软件,这玩意儿奇怪。世界生起都所依靠的一个绝对存在,竟然离不开一个软件、一个名。因为什么?要没有名言给它建立起来,它就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就是因为你不给起名的时候,它就没法让我们感觉到。名前觉无。那硬度这么强的、这么顽强的东西,这个硬件硬得不得了,但是它却离不开一个很小的软件——名言。可见它是不是绝对存在的?这样一个伟大的东西,不给它起名,叫上帝,或者叫物质,不灭,或者叫它真主、帝释、大梵天,要不给它起名的话,我们没法感觉到。这一下,它这个神威减少了不少。

  所以这些“绝对存在”,好像没法否认的,也可以说是必须要承认的,这些东西在佛教里看,它一点儿微尘(都)没有。因为什么?你不给起名它不存在。而且,你给起很多的名,正是表示它不确定。你起很多的名呢,又表示每个名所确指的那个义、那个绝对的东西,互相抵触。

  世界所有的宗教,都崇拜一个独立存在,世界的哲学,也有一元论,崇拜心,或者物,科学家崇拜最初的、原始的细胞,或者是崇拜最原始的夸克,不管怎么说,它是绝对存在,不容人怀疑,比我们这个小我的独立存在,那个存在性更确确实实。你起很多名,叫它真主,叫它帝释,叫它大梵天,叫它上帝,你越起名多,这每个名所代表的那个实在东西都互相抵触。

  就在二次大战、世界战争的时候,敌我双方都说,我代表上帝,上帝在我这方面,那就一个上帝也分了家了。所以离开这个名呢,我们没法感觉到有没有上帝。

  所以这地方无著菩萨提出来,名前呢,所有的义都感觉不到。这个名一方面不确定,一方面你每个名都确有所指的话,那就抵触了,有我就没有你了。所以不但有小我的问题,更有大我问题,更有绝对我的问题,无论这义小或者大,都离不开名,这名是专为义设立的。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头,任何东西你要不给起名,它实际上在我们这个意识里头,就好像不存在了。所以我们不管是白天,或者夜里头,所接触的东西,都离不开名,无论它是庞然大物,无论它是一个很琐碎的东西,它都是如此。都有名打先锋。

  这个问题似乎在世界其它学术里,没有提到过。由能诠所诠这方面来说,这个庞然大物的绝对存在的东西,它既离不开敬,它还有个问题,它也离不开那个依他起性的那个蕴,或者东西,或者不整齐的东西,一刹那就过去的东西,它也离不开那个。因为离开那个,它就没什么依靠。所以说它是两个没法不依靠。一个是不起名,它本身显露不出来,第二个它好像是为名所确指的,但它又离不开刹那生灭的东西作它的依据。

  那也就是前面我也说过,所有的遍计所执性都离不开依他起性。它一定是在依他起性上作文章,比如用统计的办法,用调查的办法,总是从这个参差不齐、刹那生灭的这些蕴、或者这些东西上头建立它的王国。所以这个伟大的、绝对的存在,前前后后它都独立不起来。

  所以佛陀学就是要把它这个底细弄清楚,把它彻底地打倒,不打自倒。所以在佛陀学里看这些东西,那不但是微乎其微,而且根本不存在,它是绝对存在,就是它根本不存在。一点儿存在的可能性没有,它的存在就在我们有我见、常见、有烦恼,它就建筑在这些个烦恼障、所知障,也可以说建筑在我们大家的所相缚跟粗重缚上。

  佛陀学是什么?就是要把世间所有的,这莫明其妙的东西把它掏空,也可以说对世间的生死流转,起一个最大的破坏作用,起一个反革命、彻底推翻轮回的作用,所以这种学问,非常特别,它跟世间所有的学问都不一样。世间学都是拜倒在生死轮回之下的,而佛陀学就要扭转生死轮回,就把建筑在生死轮回上的所有这些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都要提出挑战,所以说叫出世间学,不是世间学,所以说它是解脱学,而不是轮回学。

  你要喜欢轮回,那你就不要问出世间学,按你原来怎么搞就怎么搞下去。你不觉得痛苦,还觉得很可乐的话,那就任其自由了。假设你觉得有许多障碍,有许多束缚,有许多颠倒,有许多虚妄,有许多不如理的地方,有许多真正痛苦的地方,你就要想法摆脱轮回,摆脱这些个绝对存在的东西。这不是劝你一定把它(如何如何),因为这东西根本不存在,是你无明造成的。

  所以这出世间学跟世间学是两码事,决不能混同。可是现在楞要把这出世间学拉成世间学,这些人是对生死轮回是感兴趣的,不是不感兴趣,所以那就是佛陀对它也没办法。佛陀所说的言教,所解释的理论,叫他回头,他不回头,怎么办?

  大家前些日子讨论一阐提的问题,你说你有办法叫他扭转?佛教,佛说的言教,所解说的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确,但是他就是不接受,或者接受了言句,给它赋予相反的意义,还是回到轮回中去,比从前那轮回更加深了轮回,那你没法子不说他是一阐提。

  我们仅就现实上来看,的确一阐提不少。不管是打着佛教旗号,还是不打佛教旗号,佛的言教,那是旷劫少闻的、听不到的,可是听到的时候,常常给它颠倒,不是正闻熏习,是颠倒听闻,这就是没办法。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根据佛的言教、和慈氏的言教,来仔细正确地理解。不能再带那个世间学的眼光,来看出世间学。

  由名前觉无跟这几种道理,就把所谓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给揭发出来了。所以一种独立存在,或者绝对存在,这些东西,根本离不开一个名。所以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个名言。除了名言之外,它并没有东西。还有它背后依靠什么?就是生生灭灭、刹那刹那流转的这些个依他起性的法。

  这地方一定要把这个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根本不存在的?要弄清楚。根本不存在,你非要认为它存在不可,那就是增益,增益的同时就把真正的真实抹杀了,所以叫二边,二边就是在一件事上表示。

  为什么叫无明?这就叫无明。根本一点儿东西没有,我们偏偏认为它有,奇怪不?根本真正的东西有的,损减它为没有。那你就是承认这种不存在的东西,就要抹杀真正存在的东西。对于佛,对于任何一个真实的事物,都是如此。象我们执着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那就是不能认识佛是什么,那就不能认识真实是什么,一定要损减真实。这些为什么我们一再地跟大家讲,这就是佛所谓他解说的道理,这个道理是颠扑不破的。

  

  我们上次正讲到“诸法既无,而可得,无有杂染,而清净。”由这个名言问题,就是能诠的问题,就把世间那个虚伪性、那个纸老虎性给戳破了。这庞然大物,不可动的,绝对存在,其实它绝对不存在。这谁信哪?那就是在出世间学里头才不相信这东西,在世间学里头完全承认。所以不能解脱,所以沉沦在苦海里头,就是这原因,没有旁的。

  为什么他无知到这地步?这没法儿说,就是无明,叫做无明。无明是愚痴,是个心所法,这心所法涵盖在一切事物上头,都是使你看不清楚真实。可是我们把这个看清楚了以后,那问题还有。“诸法既无”,既然诸法都没有了,就是这个遍计所执性的所有的义,名言所诠的义都没有了,“而可得”,还有可得的东西。那么“无有杂染,而清净。”要没有杂染,不相信这个名言所诠的义的话,那就杂染就没有了,杂染一没有就清净。可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完全是杂染的,是染污的世界,是不干净的世界,非常杂乱,非常污秽的世界。

  

  底下我们看:“幻化等如同无有,如是当知如虚空!”你破了这个完全没有的东西,你给揭发了,揭开了,但是这里头就干净了,那么在干净之中呢,也可能出问题。“幻化等如同无有”,实际上咱们说的真实的东西就是幻化,你不幻化就没有真实,它没有因果,那因果必须建在无常无我上,你有常有我就没因果,你常一不变的东西怎么能叫它变呢?必须是变化的东西才能够生起变化,这是很明显的问题。

  这幻化虽然是个譬喻,实际指的是一切生灭法,它就是幻化。那“幻化等如同无有”,好像跟这没有差不了太多,如同无有,你不能当它是确实存在的东西。

  底下一句是“如是当知如虚空!”这样看起来,这诸法也跟虚空差不多。虚空在佛教里常常利用作譬喻,虚空是什么呢?就是跟色法正相反。色法它有障碍,不能容其它东西,而虚空呢,正是可以容一切东西。所有的事物里头离不开虚空,色法也离不开虚空,色法就占据虚空的空间,所以佛常常拿虚空譬喻真实,而真实,就是真如吧,是(在)周遍一切的事物里头,就跟所有东西都要占据空间一部分一样,这是虚空。照这样…

《摄大乘论 第81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摄大乘论 第82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