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起来,这幻化又好像是没有的一样,又象是虚空。
这里头就生出问题来了。你破了有执、绝对有的东西,有人就抓住绝对无了。不是他空,就是自空,本身就空,造成一个空见的看法。
所以在这地方无著菩萨(的意思),好象你把没有的东西说成是没有了,好象是解决问题了。喜爱轮回的人,他不甘心,还要把佛教的、佛陀学的依他起性给抹杀了。人家说我怕把依他起性当成遍计所执了,所以我才抹杀。你抹杀的是依他起,抹杀遍计所执性还可以,你抹杀依他起,这是不是本身造成了一个遍计所执性?是不是一个执著呢?从有见又到无见,从绝对的有又到绝对的无,是不是这样的问题?
哪一个佛陀学的经论,哪一个慈氏学的经典,允许这样的看法呢?这是背叛佛教,诽谤佛教,罪不容诛!罪不容下地狱!好端端的一个解脱学,楞把它变成恶趣学,变成地狱学,这种诽谤正法、误导众生,是何居心?他把真实世界非要雕成无所有的那个、绝对无的那种状态。就是把空,当成他唯一刻划的东西,成为它的所相,一天脑子就装的这个所相,这个空见,认为这就是真实,跟真实差得多远!这种颠倒,是比世间那无明的颠倒还坏,所以《瑜伽师地论》里提到恶取空的问题,那不如做世间人的颠倒。那永无出头之日。
所以无著菩萨在这地方,这有(支)是揭破了,究竟名的问题,名言以前,没立名以前,就拿这么一个问题,解决这个有见,绝对有的问题。现在又滋生这个绝对无的见。(休息)
这个绝对无,是顽空,在《瑜伽师地论》等很多地方都讲了,与其这顽空啊,还不如就照你原来有的下去,比那个还坏。
这绝对无,前两天给大家讲,还一种绝对无,我们知道有佛陀,还有一种独自佛陀,就是独觉,过去翻作独觉,我们现在翻它独自佛陀,这个独自佛陀,不但他脑子想的是绝对无,他真正使他整个的生活变成绝对无,那就是无余依涅磐,他真正有修行,修持,对治所有的烦恼。一层一层的到了无余依涅磐,你说是不是绝对无?他的无余依涅磐,划一个绝对停止符,圆满的停止号。他的休克,真正的休克。
我觉得独自佛陀,或者是声闻的阿罗汉,他是真正给你一个到绝对无的境界里去。现在的人相信绝对无,他是脑子里头想,达不到绝对无。要想达到绝对无,那还得学声闻,学独自佛陀,这独自佛陀,他没有听过佛的说法,自己创,独门儿,他就走向绝对无的地步。也可以说,绝对的自杀,绝对的毁灭,得到这个结果不容易,他真正把这烦恼、贪嗔痴这些都给破坏了,都对治了,他慢慢才能达到这个地步。但他没能把这个种子的问题、习气的问题解决,只是表面解决了,现行解决了。可是要有绝对无的理想的话,要拜到这些独自佛陀的脚下,以他为归依。
那绝对有,是世间学,那绝对无呢,有两种,一种是把所有的东西当作都没有,连依他起、连圆成实都没有,形成的绝对无,这是概念,这是破坏大乘佛教的一个派别。可是要真正达到绝对无的目的的话,要把所有的贪嗔痴这些都破坏,那就是还得归依独自佛陀,归依声闻里的阿罗汉。这是把绝对无的理想实现了。跟世间认为绝对什么都没有,自个可以无所顾虑的乱搞恶行,跟这个还很不一致,很相反。因为现在的这种什么都没有,实际上给他一个放纵的机会。
前两天,我跟一个同志说过,儒家就有君子的中庸跟小人的中庸两种不同。君子的中庸,一定是发而皆中节,行为很要有节制,要非礼勿言、勿动等等的,视听言动,都要合乎对人的祥和为宗旨,可是,在《中庸》这书的开头,就提到小人的中庸,是无所忌惮也,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这个顽空见,绝对无的看法,就助长人的无所不干,我看透了,并没有什么真理存在,并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东西,那就为所欲为。而现在正是这样子,所谓打着一切皆空,而行为上是一切都不空,行为上无所忌惮,什么都来。
由绝对有,到绝对无,这是正是一个大轮回,它出不了轮回的圈子。破了有见以后,绝对有的见破了以后,当下就有破绝对无的问题。连释迦牟尼说法49年,尽管他说的(是)大乘法,但是声闻乘就是听到自己能够解脱,自己能够入涅磐,就算完了,他就是趋向这个。你说他是不是有这个种姓问题?尽管说的人,说大乘法,听的人呢,就拿它当……无有人我,没有补特伽罗我,至于法我,他不管,他听的就是这个,你说是不是种姓问题?
种姓问题跟种子本来是一回事,都是熏习来的,但是成为种姓呢,它就有一个决定性,不变性,发展,好象有点成熟,在他那段上是成熟了,就是你怎么样的也很难叫他离开他自己的那条路,他好象有决定性了。
这个绝对无,我想一方面是思想上的、认识上的绝对无,一种是修持的目标是绝对无,前头那种绝对无,就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因为他有他的道理,有根据。就那独自佛陀的那种趋向的、理想的绝对无,还不一样。不过他那绝对性又有相似的地方。
我们看底下:“如是当知如虚空!”这虚空也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它的绝对无里也讲……。所以尽管名言是一样的,但是理解上就有不同。那就跟你阿赖耶识熏习的种子不一样(有关系),你这名言种子,绝对无这个名言种子,它就含义有时候不一样。
底下是长行的解释:“若如其显现已知是无所有者”,这显现,大家要注意,都是识上的显现,识也就是虚妄分别,它有这个分别,它就显现出来了,是能分别的显现,凡是显现都是在识体显现出来,就象灯一照亮,暗处的事情就显现出来了。这个识体,第六意识、前五识这样子它对它所缘的境界一照,好象显现出来了。眼识就是把色法,显色,青黄赤白,跟那形色,显露出来。这所有识的显现,我们知道识从种子生起的时候,它就显现出来了,显现都有点能的意思,能显现。
要知道它都是显现就没有的话,如其显现已经知道是无所有,而显现的东西就是依他起性的东西,象我们现在眼睛所显现的,就是在前头我们说的,叫了别识,叫图景识,显现出来了,大家在这儿听讲,我这儿说,在一个屋子里,都显现出来了,这显现都离不开识体,要早知道已经如其显现已知是无所有者,本来这个显现就是识体,并没有真正象你所显现的真正这样的有,没有独立存在的,是有显现,但里头并没有自性。
刚才那绝对的有,还有一种色法,这眼睛显现的都是色法,这色法最能够证明绝对有的见解。因为色法它有点前后好象一致的样子,本来这色法前后一致这种(样子)就造成了人的一种误解,认为它是绝对不灭的。为什么说唯物比唯心好象见长?就是唯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这物好象老是恒常不变的,能证明我们的有一种不变的东西(的见解)。当然是这色法显现出来,它跟名言种子有关系,名言离不开它要确切有所指,所指的那个莫须有的没有的东西,那个义,这色法正可以给你证明:你看,这个义是有的,你看它常一不变,这个大厅明天来、后天来,还是这样子,证明有不变的东西。
前头无著菩萨已经提到了,要没有这种假象,那我们不会生起许多的颠倒。这个假象我们从前也谈过,跟第七识有关系,第七识它支持你。最主要还是跟名言种子有关系,你熏到阿赖耶识里的名言种子,它有点维持不变的这种趋势。再来呢,还有第六识、第七识它那我见支持你,一个名言种子,一个你第六识、第七识的支持,这色法好象是能证明它这里头有不变的东西。
象这种关涉到色的显现,就是眼识的显现,耳识的显现,尤其是第六意识,分析这里头有东西在那儿表示,好象不是种子生起的,种子生起是刹那刹那的,这个是有点不变性。所以一般的对于色法的理解,容易走向这里头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
所以一般我见、常见常常拿这个色法作为靠山,作为例证。实际上,这色法本身它是一个障碍、跟破坏的作用,它既能障碍,它本身又破坏,色法在障碍跟破坏之间、这个间隙上存在,也可以说是在分合之间存在,你分析以后,它就变成小的,大变成小,小变成没有,合起来就象有一个大的东西一样。太阳,是大火球,它是合起来的,你要分起来,它每一个分子的话,每一个热点,它就不同了,就没有了。所以色法是在分合之间存在。你合起来好象有,分了就没有了。它障碍的时候好象有,它破坏的时候就没有了,它在障碍跟破坏之间,是这么一个存在。这是分合之间、障坏之间存在。
还一个就是温度有变化的时候,到多少度它变成火球,变成气体,到多少度就变成硬的东西,固体,所以它又在温度的高低之间有所存在,或者有所不存在。在温度高低之间,它有变化,不是没变化。所以在障碍跟破坏之间,分跟合之间,分破跟和合之间。就象现在我们在电子上做一些东西,在原子上,象原子弹呀什么,在这之间,在这个物体的变化之间,有所存在,有所表示。所以这色法的性质大家要特别注意。它根源还是名言种子,跟我们的错误认识有关系。
所以这个显现,要已经知道如其显现不如是有,实际上它没有所显现的东西,就是显现而已,要我们早知道这个的话,本来没什么有的东西,没一个有自性的东西在那儿。
所以“依他起自性于一切之一切中何故不成为无所有耶?”好象这个很软性的东西,那么可以说它有,也可以说它没有,显现出来好象是有,实际上呢,它又没有自性,没有独立存在的,我们针对这个,是不是这一切一切中就成为无所有?没什么表现?无著常常提到这个,就是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之间的分别在什么地方?差得很微乎其微的,有跟无也可以说微乎其微的,幻化的东西,好象是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一下子就没了,跟我们所谓实际有的东西,所谓独立存在的东西,好象相似得很。
所以这个依他起性跟遍计所执性的这个分界的问…
《摄大乘论 第81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