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念死无常好像马鞭。
骑马的时候,马如果走错路,
你会用鞭子打它,让它扭转方向重新上路。
同样,念死无常好比打心的鞭子。
每当烦恼萌生,只要记得念死无常,
烦恼就不至于生起,心就可以不受烦恼的摆布,
不会跟著烦恼跑,而可以安住在佛法上面。
61.
所有这些例子让我们了解轮回及轮回的美事如何欺骗我们,
它们是不可信赖的。
因此,永远忆念无常和死亡是如此必要。
思惟无常和死亡使生活非常有意义,
而且迅速有力地摧毁烦脑和习气。
它非常容易禅思,而且能减少烦恼。
它使一个人起修佛法,持续修学,并圆满成就。
62.
你是一位修行人,
所以你不必害怕死亡──这很平常,
人出生后就必须死亡。
就像植物生长而后死亡,这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美好的人生
63.
务必明白美好的人生和恶劣的人生差别何在。
你可以依照佛法的智慧、对菩提道次第和业果的了解;
也可以依照贪心、唯我独尊及自我爱惜,
去诠释人生的好、坏。
这两种论释自然是背道而驰。
贪心认定的好、坏涵意,
尤其和智慧诠释的内涵南辕北辙。
这正是困惑所在。
64.
一般来说,世间人大都随顺贪心。
对他们来说,美好的人生是以外在的发展来衡量的成功:
积聚更多、更多的财富、朋友、子女等等,
这些外在、看得见,象征繁荣的东西。
依照贪心的认定,就是要过的最好的人生。
其实这种营求的背后是什么呢?
65.
从佛法的观点来说,
如果一生都在造善、不造恶,就是美好的人生。
如果去年造的善业多于恶业,就是一个好年。
在二十四小时当中,如果积聚的善业能超过恶业,
纵使精疲力尽、乃至修行得差点死掉,
那一天的人生是美好的。
这是一般定义的好、坏人生:善业和恶业相对的比例。
66.
不管你认为从外在的享乐找到多少快乐、多么令你兴奋,
你还是要自问:这样的快乐是基于佛法的观点还是贪心的观点?
你应该这样分析自以为是快乐的经验,
而且你必须考虑业报。
真正快乐的人生必须具有良善的动机和善报,
那才是快乐的人生。
67.
譬如说,你经年累月,
牺牲现世的大量舒适及享乐,以便过清净的生活。
假如你还没有舍离贪心,内心会相当苦。
因为你的心还没有清除攀缘今生的贪心,还离不开俗虑,
还没有健康的心,无法以修行或持戒为乐。
在我看来,那还是美好的人生。
当你在闭关,服事善友或饶益有情上面遭逢困境,
如果你坚持下去,你还是在确保人生会美好。
道理何在呢?因为你所造的功德,总会带来好的果报。
68.
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我们何时修行佛法,
就是以最好的方式在照顾自己。
正如嘉瓦仁波切经常说的,如果你要自私,应当聪明的自私。
意思是说,如果你要快乐,
应当服事其他众生、利益其他众生,避免伤害他们。
那才是确保自己的快乐、使人生成功的最佳办法。
69.
我一直想要讲的重点在于,
纵然你发现人生艰困,牺牲了大量舒适、享乐,
内心可能没有得到快乐或满足,
修行佛法必定会为你确保美好的未来。
因为你所造的善业,果报将是来世乐,
不仅仅一世,而是多生多世。
长远来说,你会获得许多快乐,好的转世,解脱乃至佛果。
所以,即使你感到修行困难,不能乐在其中,请勿丧失勇气。
慈悲心
70.
佛教的精华是无分别的慈悲心,
并以此为基础,不伤害他人,同时利益一切有情。
不仅仅是对友人的慈悲心,还有敌人。
无分别的慈悲心:朋友,敌人,陌生人。
这是整个佛教的内涵。
71.
佛法有很多种法门,
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的修持。
少了慈悲心,没有任何法门能引导至成佛,
甚至会成为轮回的因,或堕入恶趣的因。
慈悲、善心的修持极重要。
我们真切地需要慈悲,慈悲是一切安乐之源。
72.
你生命中经历到的每一种安乐,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种舒适与受用,
以及解脱的常乐、无上正觉的极乐,
都来自菩提心。
菩提心的根源是大悲心。
因此,你所经历到的一切安乐都源自大悲心。
73.
菩提心是成佛、一切种智及所有大乘成就的根本。
菩提心是入大乘道以达致无上正觉之门。
为了成就菩提心,你需要其根本──大悲心。
所以,成就大悲心极重要,
为了成就大悲心,你必须用悲心过生活。
74.
菩提心、悲心、慈心的成就,彻底转化了你的心。
往昔在你心中,只想到自己的安乐,只为了自己,
那样的心相续是无始的。
因为那样的心,所以你依然身陷苦难之中,
尚未解脱轮回,对其他有情利益极微。
菩提心的成就能扭转乾坤。
它给你一种新的态度,一颗崭新的心,
那种克主杰仁波切谈到宗喀巴大师时所提到的心:
每一次呼吸,都带给一切有情安乐。
75.
就像转铁成金,
慈悲的炼金术将你过去的轮回业,
转变为不仅仅是你自己安乐、宁静、成佛的因,
也是一切有情的安乐因。
你的心变成功德财、善业、一切安乐的因。
76.
无论一个法门被认为是多么地深奥、高深,
如果不以善心、利益他人的发心来修持,
不仅没有利益,反而会造成伤害。
这并不是法门的过失,
而是修行人没有适当的发心,用错误的态度去修持。
77.
即使你的生活完全被工作和家庭责任所占据,
如果你将最精华的修持
──慈悲心,饶益他人之思──
带进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
它就成为最好的佛法修持,
成为你自己以及更重要的一切无量有情安乐和成功之因。
78.
在日常生活中生起悲心还有更立即的利益。
如果你有慈悲心,困难就比较少。
有了慈悲心,你所经历到的困难,是为了其他有情的缘故而经历的,
因而变成成佛之道。
经历困难变成获得自他安乐的方法。
以这种方式,你就能转化困难为安乐。
79.
慈悲心也帮你为死亡做准备。
最好的死法就是怀著菩提心,感受对其他有情的大悲心。
怀著慈悲心而死,就不会有恐惧或忧虑。
你正为他人经历死亡。
死亡变成只是换个身体,就像为了新衣换掉旧衣一样。
80.
因此,怀著慈悲心而活彻底改变了你的生命。
它将凡庸的生活转变为超凡。
它提升了你所做的一切。
你的整个生命变得彻底不一样,极富意义,
你的心是满溢的。你的心和你的生活皆不空虚。
81.
慈悲心不仅是我自己的安乐之源,
也是一切有情的安乐之源。
它是一切安乐之源,包括成佛。
为了供养这一切安乐给其他有情,
我自己必须生起慈悲心。
82.
仅仅说"我需要慈悲心"并不够。
你必须了解如何培养慈悲心的教授。
慈悲心不会从天而降出现在你脑海中,
或在你阅读它时就出现在你心中。
慈悲心和菩提心必须按部就班地培养,
依循其合乎逻辑的次序,逐步培养前行的体会。
83.
要让你的生活最有意义、有利益,
就以菩提心──最究竟的善心──过生活。
在一天之中,努力用菩提心来做每件事。
即使你无法修持菩提心,
也要尽量怀著一颗善良、慷慨的心去过生活。
究竟的善心是为了服务一切众生而希求佛果的心。
…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语365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