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话非常实在。
有些人只做一些礼拜当前行,就会发现这对他们的心产生功效。
他们的心突然变了,开始生起依止心及强力的悲心或强烈的出离心。
当然这要看恶业和无明障严重到什么程度。
113.
宗喀巴大师每天睡觉前都持三十五遍的三十五佛名。
宗喀巴大师往往说:
"睡觉前持诵三十五佛名三十五遍,
我这个比丘就会以舒坦、安乐的心上床睡觉。"
这是指不必挂虑恶业或堕入恶趣。
如果你每晚睡觉前都能念诵三十五次的三十五佛名号的话,
你每天都能以很欢喜、轻安的心入睡。
114.
集体礼拜三十五佛时,如果只有一个人念诵佛名,
就只有那个人获得由念诵每尊佛名而净除好几劫恶业的利益。
其他人只是礼拜而不持名,便失掉所有除障的部份。
115.
业由许多人一起造作时更有力量。
如果一百个人集合众愿杀了一只羊,
每个人都得到杀那只羊的恶业。
如果政府决定宣战,并得到该国群众的支持,
无论死了多少人,每个人都得到杀了那么多人的杀业。
116.
一百个人造佛塔和一个人造佛塔,
功德是相同的,但前者更为有力。
一个人在房里唱诵《上师供养》,和大众在寺院里共修,
共修更有力量。
越多人参与修行,力量就变得越大。
当业更有力时,成果来得越迅速。
117.
恶业被净除的方式有三:
最好的方式是你永远不必再经历最有力的恶业的苦果。
其次是你以今生受他人批评、作恶梦、牙痛、头痛或其他不适,
来替代多生堕入恶趣多劫受沉重的苦而经历恶业。
第三是你还是经历到恶业,但轻微多了,时间也更短。
118.
仔细检视每天的身、口、意三业,
就会发现即使是最基本的五戒,都极难持守清净。
不善的念头像瀑布般奔流,
善念的滋长好比逆流上行,十分困难。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好好利用这宝贵、难得易失的人身,
不可片刻离开佛法,
因为唯有佛法能带来真正的利益、究竟的安乐。
119.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四句偈涵盖了佛法的核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牵涉到业的问题。
修行佛法,必须对业尽量深入、广泛地去了解,
因为这是佛法的精要。
我们要以业为主要的修习内容,才能在解脱道上有所进展。
无论是现在的安乐、个人的解脱,
乃至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成就佛果,都是来自行善去恶。
120.
为什么任何的恶业都不应该做呢?
因为恶业是苦因,而所有的众生都不愿意受苦,
既然如此,就要舍弃恶业。
同样地,我们应该要造圆满的善业,
也就是要以清净的动机行善,
同时必须把行善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如果能够这么做,就是在造乐因,而不造苦因。
121.
宗喀巴大师说过,
身命就像水流一样,很快就会趋于坏灭,
死亡随时可能来临。
死后我们的善恶业如影随形,决定我们投生到善趣或恶趣。
祈请佛陀加持我们对此产生定解,
能够舍弃所有的恶业,即使是最微细的恶业都不去做。
相反地,要以种种善巧方便,不放逸地奉行一切善业,
无论多么微小的善业都努力去做。
122.
要确保自己不要随喜(战争或残杀的新闻)。
那是非常沉重的恶业。
当你一随喜,
例如你听到一千个人被杀或被伤害,
你觉得快慰──就得到等同杀一千个人的沉重恶业。
菩提心
123.
在这么多的修行法门之中,
究竟什么对尽虚空一切众生最有益呢?
那就是修习菩提心!
时时持守菩提心,发利他愿,爱惜其他众生。
124.
宗喀巴大师曾经说,菩提心就像树的主干,
有了菩提心才能生出枝叶花果。
菩提心是菩萨行六度的主要原动力,
也是得到智慧和方便的基础,
因此菩萨都以珍贵的菩提心当做主要的修行法门,
宗喀巴大师也是如此,
同时也劝请佛教的修行者这么做。
125.
在修习菩提心之前,必须先修平等心和大慈悲心。
亦即,观一切众生平等,
不管是喜欢我或讨厌我的人,
都不要生起贪爱或厌恶的分别心,
经过这样的观修,
会觉得与所有众生都很亲近,
有如朋友般关爱他们,而生起慈悲心。
126.
接著可以修二种发展菩提心的方法。
其一是自他相换法。
思惟所有众生都和自己一样希求快乐,不喜受苦,
所以我没有任何理由特别爱惜自己,而不爱惜别人。
既然自己深知轮回之苦犹如身处火中而希求解脱,
所以同样也无法忍受其他众生受轮回之苦,
而想救拔他们解脱轮回,
这是菩提心的根本。
127.
另一种是七支因果观修法。
首先观一切众生都如同我们的母亲,
忆念他们的恩惠,生起大慈、大悲心,
进而发起一份殊胜的利他心,
坚定地以引导一切众生得到安乐,
尤其是证得无上正觉的究竟乐为自己的责任,
亦即生起为了利他而欲证佛果的菩提心。
128.
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菩提心,
是修学佛法最好的方式。
佛法是为了解决我们的问题,
让我们远离苦及苦因,造乐因。
如果内心不守护菩提心,
所做所为就不可能变成佛法,
心中就没有归依处。
129.
反之,虽然生活忙碌,
没有时间修行其他法门,
只要把全部心力放在菩提心的修持上,
无论遭遇多少障碍、困难,
从菩提心就可以生起无穷的利益,
带来现世及来世的安乐,
是成就利他事业、引导一切众生成就圆满佛果最殊胜的因。
130.
每天早晨一醒来,必须思惟:
我的人生目的就在于令所有众生离苦得乐,尤其是得到究竟的安乐。
要强烈地感觉这是我的责任,
若我对一切众生具有慈悲心,就不能伤害任一众生,
他们就不再因我而受苦,这一切全操之在我。
我必须对所有众生的安乐负起责任,
持守菩提心,
因为这是众生安乐、成功、得到无上正觉的根本。
131.
无始以来,我所遭遇的一切问题、失败、不如意、
修行不能成就等等,都来自于自我中心的爱执,
因此直接或间接伤害了其他众生。
只要自我爱执还存在,就无处容纳菩提心;
没有菩提心,就不能证悟,得一切种智;
欠缺一切种智,就无法依每一众生的根性,
以善巧方便度化所有众生。
132.
穿衣服的时候,思惟:
我的人生意义在于服务所有众生,带给他们安乐,
为此,我必须保护身体,所以要穿著衣服。
饮食的时候,思惟人生的意义在利益众生,
饮食是为了延续生命,以服务众生。
133.
睡眠之前,思惟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自己的责任,
为了善尽这份责任,必须维持生命,保持健康,
而睡眠犹如药品,可以治疗身心疲劳。
134.
总之,所有的日常生活各种活动
──食、衣、住、行、工作、休息,
都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出发点,怨亲平等;
即使是每一呼吸都不是为了自己。
这样逐步把爱惜自己的心转变为最纯净的菩提心,
爱惜其他众生,
每一件事情都会变成非常有意义的菩萨行。
135.
我们每天都必须修持菩提心的态度。
人们看不见你的心,
只看得到你身、语行为中显现出来的态度。
时时注意你的态度,
守护它如同你是警察,或照顾小孩的女佣,
像保镳,或者你是上师而你的心是你的弟子。
136.
修持佛法,尤其如果你是受菩萨戒的,
…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语365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