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土观宗派源流▪P11

  ..续本文上一页的《菩萨次第论》、《铲除分别论》等皆依为心要,笔之于书,作为教授。

  关于《七义修菩提心》的教授中所载的修心要门,是由金洲大师传阿底峡,阿底峡秘传与仲敦巴,仲敦巴密传与三昆仲。在三昆仲时,虽将道次第对众宣讲,但修心的教授仍是秘密传授。博多瓦亦密传与朗塘巴与夏惹瓦。朗唐巴则以所缘境分为八科,称为《修心八颂》。他可能亦曾对会众宣讲过。朗塘巴又复传与向(451)、宁(452)、夏沃岗巴(453)等人,他把这些教授合揉一起而撰为著述,则名为《青色小册》。夏沃冈巴的有名修心法,怀疑即是此书。向夏惹瓦只秘传伽喀巴,则未听说有传其他人的话。伽喀巴主要唯用此自修,只秘传与及门一二人。后见利益甚大,遂在止浦(454)为众宣讲。此法分为七科:即一、前行思维人身法义;二、正行修习菩提心;三、转诸恶缘为菩提道;四、总贯讲述一生的修持之法;五、心调之量;六、修心的誓戒;七、修心的应学处。摄其根本写成文字,号称为《七义修心》的教授。在《菩提道次第》等教授及朗塘巴的八颂,与夏沃冈巴的修心法等,虽已善妙开示自他相换的菩提心观法。

  然《七义修菩提心》中又有在前诸教授内所无的甚深方便即依出入风息而行予取等的所缘变化。又其引导的次第,亦较其他法为广,故此教授是最为殊胜。纳塘巴•桑结贡巴(修佛)(455)亦曾将伽喀巴的原文,调整次第而作讲授,遂传出了《修心普讲文》。吉喇嘛宗喀巴大师见此《七义修心》教授殊胜,遂广为弟子讲述,绛森•热振巴(456)曾为抄录。尤其是霍敦•南喀巴(虚空详)(457)从而更撰写出了最为精深之著作《修心日光论》。

  格西仲敦巴的《要门八坐法》,康巴隆巴曾撮其精要而为宣讲,号称为康巴隆巴的修心八坐法。八坐法者:(一)依于食品的修心;(二)依于气息的修心;(三)依身变化如恒河(458)沙数的修心;(四)依于血肉的修心;(五)依于“多玛”(459)的修心;(六)依于四大(460)的修心;(七)依变化自身为如意宝的修心;(八)死后的要门等,综合所缘而为八坐作为教授。卡绕贡穹瓦•旺秋罗朱又曾传出名为《喀日三类法》。这个教授是由巴贡(461)从阿若(462)那里继承下来的心品教授和从朗觉巴与衮巴瓦(463)处听闻的觉阿教授,他将此修心教授两大河流汇归一处,遂名为《修菩提心论》。其有名的《字序七十颂》,这又是将道次第要门作成颂文的。

  其他如由格西仲敦巴所传出的缘起心要引导,这是将大悲心的修法特别提出来讲授,属于行门的教授。向夏惹瓦根据阿底峡的论著所造的发心和律仪轨则等,亦皆属于此类。

  (三)见行双重的教授之王者,此即有名的《三士道次第》。其主要典籍即为《菩提道炬论》。上述重见重行之各种论典及要门,都是属于这个《道次第》的分支,所以这一切都统摄在《道次第》之中,《道次第》者,乃尊者汇集深观和广行两大派要门成为一体,是最完备的修持教授,故名为见行双重之教授。如上所说《道次第》之教授,尊者曾暗中为仲敦巴讲授,并说:“我舍你而外,没有找到其他堪传的人。”遂将此要门付与仲敦,并为他加持,使其成为法主。据说仲敦的事业非常宏伟,亦本于此。此外尊者又传与那措,那措的弟子拉锁瓦(464)又传出道次第的文本,授与格西桑浦瓦(465),得桑浦传授的即心传弟子赤烈瓦(466),或名卓垅巴他造了广略《正教次等论》。

  由觉阿师徒传格西衮巴瓦,又从他依次传授与内邬素巴等。由仲敦巴大师传格西京俄瓦,京传甲域瓦等,这一传承称为噶当要门派传承。仲敦巴传格西博多瓦,博传霞若瓦等,这一传承称为噶当教典派传承。此二派的要旨相同,仅以在讲解时广不广征引教典之故而为划分。

  “道的引导,虽多有不同,然其要旨为一”。宗巴大师依据《青色小册》中说,“统摄一切要门之首者,即不舍大德善知识。”这句话作为根本,从依止善知识开始以引导后学。诸噶当大德所造道次第之著述虽多,而最有名者则为《青色小册》与《喻法论》二者。前者乃格西博多瓦的语录,这是笃巴•协饶嘉措(467)所编著,由拉止岗巴(468)为之作释。宗喀巴大师曾说:“若当格西,就应该阅读《青色小册》”如此推重。在所著《菩提道次第论》中,亦广引证此论作为论据。喻法论有三。最初,兆巴(469)所编著者为略本。此后扎噶瓦(470)以此略本为主,他自己又大量增加了从格西处闻所之喻譬,而编成广本。最后,节贡宗巴(471)为求易解,又将前二重编成为中本。这就是所称的《喻法宝聚论》。

  如上所说,教典、教授、要门,分成三派。为什么名为要门?本来教授与要门并不相违,然分为三派的要门派,这乃是指觉阿师徒的秘密法,即有名之《噶当经卷》。这个要门是觉阿在耶巴神山宁波谷(472)传授与库、俄、仲三人的。父仲敦巴所请问者名为父法。子俄勒比协饶及库敦尊追雍中(473)二人所请问者名为子法。库敦初对于仲敦大师虽表示不太敬仰之相,但到此时,库大师我慢之山也颓倒了,顶礼于仲敦大师之足。这事从《经卷》内库与净相缘会的章句中可以知道。《经卷》中的要门,是阿底峡在将圆寂时咐嘱仲敦巴大师说道:“教典、教授、要门三者,应付与化身的三昆仲。”遗嘱中所说的要门,即是如此。

  三昆仲中浦穹瓦得其全分,其余二人或得其大半,或只得一隅。南仁教授师(空宝)(474)说:“迅努坚赞(童幢)(475)得全分。楚逞拨师(戒然)(476)获大半。仁钦塞瓦(宝明)(477)得一隅。现今唯有我一人。”普穹瓦又是如何得到传授的?是由俄勒比协饶传阿里巴•协饶坚赞(慧幢)(478),坚赞传浦穹瓦•迅努坚赞。以后就依次传至仲•鸠摩罗摩底(479),此以上是单传的。鸠摩便打开法禁,增传一二人。此后依次辗转相传到洛钦•吐吉白瓦(悲祥)(480),洛钦传根顿珠巴(481),根顿珠巴则以之广宏于藏卫。

  要门派的实修法为《五随念》如云:“念师皈依处,念身本尊性,念语常持诵,念生(众生)为父母,念心性本空,由此五船浆,净一切善根。”以上是颂中所说。其最心要者为“十六明点”的修习。修习后其功德如何,说从律仪起至金刚乘之间,能在一座之上便能通达所修,所见愈深而所行亦愈能谨严。其本尊有四,释迦佛,观世音菩萨,度母,不动明王。其法者则为三藏,此四尊三藏则名为七宝法。或间噶当派究竟有无密法教授,答说就是上面所说之十六明点要门,即是显密双融的法门,其他如《能仁誓句三庄严》和《不动明王法类》,与及依止观世音的《斋居法》等,在噶当派中极为盛行。觉阿的要门,很多散遗部分,由秦(482)收集,汇为一书名为《纳塘百法》。

  又觉阿传与格西那锁瓦的观世音教授,其他如四位本尊的引导等,噶当派有很多密法要门的传统,迄今还保持着在,阿底峡未来藏前,藉口密乘而行秽行的邪法颇为流行,觉阿曾允许讲演《笃哈藏》(483),作为压伏他们。仲敦大师说,此法与藏不相宜,而劝阻之。故噶当诸先德总的对一切密法,尤其是对于无上密,极为严谨,但在实际上觉阿已将四本续之一切要门传授与仲敦巴大师,特别是父续的《密集》,母续的《胜乐》,无上续部的总教授,凡最究竟成就的心要类诸要门,采取秘密的形式全部传授给了他,故仲敦巴大师成为圆满的显密教主。以此原因,噶当派中除不公开传授密法而外,并非没有密法的教授,若详观各大德的传记即可知道。不但如此,即其主要之法——《菩提道炬论》的修习亦应有密法,若无有密,则不成为全盘佛教的修持。且《菩提道炬论》的文字中亦明显出现有这类话。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亦有:“《菩提道炬论》之持法是总摄显密二教的枢要而作的教导,所诠之义圆满具足。”有如是等语,可以了知。

  (乙)噶当派所出现大德懿行的总括

  《教法源流明炬史》说:“圆满具足德行之人者,从格西仲敦巴一脉相承的法嗣,其性情都是贤善而坚贞,平等而宽宏。其所持宗派和所有事迹无不与他派随顺,然不混淆。杂于凡众之中,甚少沾染。对诸有情总思饶益。循序渐进,见地极高。苦而无怨,乐而能思厌离。一切修心,虽少外露,而进程颇大。以简陋的生活作为美好享受而心不涣散。出言简易而内蕴玄奥。和易近人,无有骄慢。轻视外荣,而重内分。多依法言,少用藻饰。决择正理,不尚诤论空谈。善令别人起解,而无戏谑讥刺,虽不紊杂一切经教,而又能显示无相违义。以三藏作为要门之依靠。于要门中思维四加行道:不说人过,不说法过,不听恶友之言,不诵多种咒言要门,而求通达一切所知。对于寺宇无彼此门户之见,而皆发欢喜心,具诚信心。侍奉上师视同真佛。对于法侣作清净观。

  爱人惜物而少有贪着。常作观察,遇事讨究,自处谦卑。作佛教主人,舍世间恶事,圆满学习三藏。以上所说诸大德,皆是如此。具足如是嘉言懿行,号称为觉阿噶当巴,亦名为具足七宝师,亦名为大金仙的教敕传承者。故应随行于如是等人的德范懿行之后,虔心仿效之。”《菩提明炬论》中所说,如是仔细思维,每一语中皆有重大意义。博多瓦师弟懿行美德的总括已如《妙严莲华颂》中所说,这是噶当派共同之德范。虽然最为稀有,但恐文字过繁,不能详细讲述,请阅《教法源流明炬史》,以求了解。对此应当生起正信而发宏大誓愿。

  颂曰:

  在静处作意思维己身事,

  穿着惭愧的白梵衣,

  床上铺了捡点的黑羚皮,

  正知正念牢固的趺跏坐。

  发绾三种珍宝为顶髻,

  身系…

《土观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印藏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