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土观宗派源流▪P3

  ..续本文上一页佛出世。减至百岁即五浊恶世时,有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世间。他依次转了三大*轮,随学初期教法的四谛*轮者,则成为声闻等二小乘宗派,随学中期和后期二教法的则成为中观、唯识二大乘宗派。

  声闻二部中,毗婆娑(85)部分随持《毗婆论海》,或名《大毗婆娑论》之说者和分别说三世实有,名为分别说部。此二部又分为根本四部,广分有十八部(86)。根本四部者,由阿罗汉大伽叶所传出者为大众部。罗目侯罗所传出者为根本说一切有部,迦旃延尼子所传出者为上座部,邬波离所传出者为正量部等。

  又大众部广分之为十八部者,其中大众部分出五部,律天论师说:“东西山、雪山、说出世说假,五部大众属”。

  根本说一切有部中分为七部,律天论师说:“说有及饮光,化地及法藏,多闻及红衣,贤胄分别说,诸属说有部。”

  上座部分出者有三,律天论师又说:“上座有祗多、大雄、大伽兰”。

  由正量部分出者有三,又说:“鸡胤及守护,与及犊子等。正量部所分”。

  如上诸部,有的是以所随论师和所住地而分,有的是以宗部所说之理等而分,遂成为十八部。师说:“因地、义、师别,遂成十八异。”其十八部之分,尚有其他不同的说法。又说此事在佛圆寂后一百一十六年,在华庄严城,有比丘四上座,用四种不同的语言诵出佛的教言,因此弟子意见不合,遂分为根本四部,由此四部内又分裂为十八部,彼此争论不休。也有其他的说法,据说某次枳栗讫王获得梦兆授记经,见经中说虽成十八部,然而对解脱之果并无失坏。”等语。因之彼此遂息争论,互相和谐,云云。

  分别说部的论师有:世友、法救、觉天、集贤等。

  经部(87)又名说喻部。随持经藏而成立的宗派。善于通过比喻来讲说诸法,故名说喻部。此派又分为二:一只承认依照经藏中所说,如其文字来讲宗义的,称为随教行派。二随从七部量论中所说正理而立宗的,称为随正理派。此派论师有鸠摩罗多(童受)、室利罗多(祥受)、准巴罗多(妙受)等。

  关于大乘宗派的源流,有说佛圆寂后,大乘之教虽在天界龙宫中宏传,其余别的部洲(88)亦有流行。在这南瞻部洲只有很多登地菩萨,密咒瑜伽土和持稳秘禁行者自己修持,虽也有为少数具缘者讲说大乘教法,但住持弘传不甚普遍。又由于声闻部流行最广,所以大乘经藏呈现隐晦之状,如此经历了很久时间。后来大婆罗门萨罗诃(89)出世。首先注重宏扬大乘密教。其后如佛所亲自授记的佛陀第二的龙树菩萨(90)和无著菩萨(91)相继出世,依据佛世尊的教言,分辨经旨为了义和不了义,使大乘深观广行的法门和修持方法圆满无缺地发展起来,如日丽天,后来即称为二大车乘(92)。从此以后,大乘佛教才兴盛起来。

  龙树菩萨,是建立大乘总规范的人,《楞伽经》说:“南方布达苇,有吉祥比丘,名号为龙者。能破有无边,于世宏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土。”其他如《文殊根本续》及《大法鼓经》等众多经中,亦宣说如来曾亲自明白授记。佛入灭后约四百年,菩萨在印度南方布达苇国(93)婆罗门族中降生,为大婆罗门萨罗诃摄授出家,萨教他修法,延长其仅七日之寿,传给他很多密乘教授。他又从那兰陀寺)罗目侯罗贤受具足戒,法名吉祥比丘。作那兰陀僧众执事,用点金术,资助僧伽斋饭。当时声闻部比丘名商羯罗造《正理庄严论》十二亿颂,驳斥大乘。龙树菩萨乃三次大宣法音击败了他。菩萨又往龙宫,为诸龙王说法。从龙宫请出很多龙泥及般若十万颂等,以及在瞻部洲已经湮没了的众多经藏,又重新迎回人间,因此称他为龙树。又曾往梨迦罗辛丕及萨札白萨(95)……等地,利益有情。往北俱卢洲(96)示现神变及说法等,普渡无边众生。修建很多寺宇梵塔,以金刚网垣围绕金刚座寺(97)、庄严吉祥米聚宝塔等,复留有手印。利益佛教之事,难以计量。尤以对甚深中观究竟了义之旨,引用经教而为证成的著作有《集经论》,以正理而为证成的著作有《中观根本智论》等六理聚论。其他还著有《法界赞》等诸赞聚及《菩提心释》、《五次第》等密咒之类。造了很多疏释来解释显密经续之旨,以正理之力破诸恶说,将衰颓之大乘佛教振兴起来,其宏教之功,与佛相等。在人间住六百岁。传说优陀那延王之子名有力童子乞求菩萨之头,他应允了。王以剑未能断颈,菩萨说:“过去曾以吉祥草断过昆虫性命有此报应,告以用吉祥草来断其颈”。果真如说而断。当携头去时,又为药叉女所夺,将头掷于一由旬外,然头身俱无伤损,每年又渐渐接近,最后头身相合,复作饶益有情之事云云。《大法鼓经》说此论师是位登匕地;《明炬论》说其即此生中已获最胜成就。其法嗣有提婆(圣天)、勇论师(98)、清辨、佛护、月称等无有伦比之善巧甚多。依《根本智论》之门,建立中观大车之规(99),故随行龙树后的学者称为中观派(100)或名无自性(101)论派。

  提婆者,龙树的其他后学皆把此师看成如同龙树一样,依为准绳。此师曾造《瑜伽行四百颂》。师徒二人之究竟论旨皆为应成派(102),但是论著中所有阐述尚未明确辨别应成不共之理,应属于应成和自续(103)两派所共宗,故名为根本的中观论派。佛护论师造《根本智论》的佛陀波黎多释,对根本颂中所说诸正理义多用应成之理疏解,而不用自续的论证。清辨论师造《般若灯论》指出佛护许多过失,并广说为自续应立论式之理,如此开了自续派大车之规。此后月称论师造《入中论》及《中观根本智论明炬释》,又阐明这些过失不能加于佛护,并对承认自续的论式指出其有相违之理,及不许他们的论式提出理论的根据,把圣者的本意,均用应成理趣来作解释。虽然如此,但是对于谁是开应成大车之规者,又有两派意见,一派主张佛护,一派主张是月称。由于应成自续,对圣者(104)本意有各自的解释,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有偏向的中观派。静命论师的《中观庄严论》、智藏论师的《中观二谛论》、莲华戒论师的《中观光明论》,这三者又称为东三自续派。

  自续派内又分二派,一派关于因的建立,其承认和唯识派(105)相符顺,名为瑜伽行中观自续派(106)。一派承认如经部论所许微尘集合的外境,名为经部行中观自续派(107)。前者又有与唯识真相派相符顺的中观及与咱识假相派相符顺的中观两派。如静命、莲华戒、圣解脱军等属前者。狮子贤论师、祗多黎、罗婆跋等属后者。属后者又有与唯识之有垢假相派相符顺,及无垢之假相派相符顺二派。

  中观派或别名为说无自性派之义者,谓其承认泯绝二边(108)而住中道,则名为中观派。说一切法无实有性(109),因此又名无自性论派。

  应成自续的意义,依于三支比量(110),即由本身有(111)之正因,则能破除实有者,名为自续派。仅用应成为宗,令所破对方的相续心上生起了悟自宗所立之比量者,即为应成派。

  关于唯识派的源流:此派大车之规,是无著菩萨所开的。关于无著菩萨,佛在《文殊根本续》中曾明白授记说:“我般涅槃后,约九百余年,名无著比丘,善通此经义。广辨诸经中,了义不了义”。又说:“为教法久住,汇集经本义,寿一百五十岁”。或说菩萨是佛圆寂后九百年时出世,或谓六百年时出世,说法不同。总之,时值天竺佛教的论藏时期,三遭兵燹,正是圣教衰微之际。适有婆罗门女名叫富罗迦沙什罗(光明律义),见此情景于心不忍,遂想若能自己生子,当决令宏扬佛教。遂与王种相配,生无著菩萨。又与婆罗门相配,生世亲菩萨。为二子作法,使其心机慧敏。及二子长大,问父所操何业,母说:“你们不是为此而生的,是为了宏扬佛法而生的,应当好好学习佛法,宏扬正教!”其弟世亲依止迦湿弥罗(112)众贤论师。无著则想修慈氏法(113)宏扬佛教,乃往鸡足山窟修法三年,全无验相,心中沮丧,外出见一老翁以棉花瓣擦磨铁棒作针,怪而问之。老人答说:“有毅力士人,决无修不成。虽难若忍耐,大山碎为尘”。以此为缘,遂又返回岩窟,再修三年,仍不成。外出见雨滴下浸,蚀透石岩,感而生起精进,又回转去修了三年。一次偶尔外出,见鸟飞翅羽,蚀损山岩,如前仍然返回,又修三年,亦无证相,内心惶惑。又外出时,见一母狗,下身已为蛆虫啮烂,侵入上身钻食,大发悲悯之心,欲割舍己身肉,扫除蛆虫。遂借一金刀,将身肉割下,执于手中,惧伤蛆虫生命,遂闭双目,以舌舔之。此时不见有犬,但见慈尊身放光明。无著菩萨遂说:“我已如此精修虔祷,未曾获得一点验相,慈尊的慈心,未免太薄!”慈尊说:“我早就在此,汝以业障,故未得见,现因汝生极大悲悯,盖障清净,所以得见我的”。无著便恳求说:“请宏扬大乘。”慈氏说:“你牵我的法衣”。遂将他引至兜率宫(114),住天上只一刹那,说已经历了人间五十年,有说经历了五十三年。无著从慈氏听讲《般若经》和弥勒五部论。此后又复还人间,造《瑜伽师地论五分》(115)及摄集二论(116),开唯识派大车之宗规。《瑜伽师地释赞》说:“无著论师已得法脉相承三摩地”。《明句论》说:“无著菩萨已证第三发光地,为调伏其弟世亲,所以才说唯识。”阿须婆尊者(117)说:“尊者已得世第一法位”。传其寿满百岁,实际已至一百五十岁。

  无著的弟弟世亲,初进入分别说部(有部)。不喜大乘,曾嘲其兄说:“惜兄住山林。修定十二年,修定未成就,立宗造论典,足够一象驮。”后来仍然皈信大乘。从其兄听受弥勒法,造八部释论,总称为弥勒五部,连同瑜迦师地五部,摄集二部注释论八部,共称为与弥勒有关的二十论典。

  世亲有青出于蓝的四大弟子,较其长于量论(118)者…

《土观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印藏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