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刚积宫。康巴•仁钦多吉住于彭域的觉波浦(1311)阿练若,已证不死金刚身,无善缘者皆不能见。”有说白丹多吉住于哲蚌寺山上根培阿练若(1312)。DL索南嘉措传:“号称为大成就白丹多吉,他已获得虹身,传说他在日光静室中得卢伊巴派胜乐灌顶。卢伊巴大成就师又将他亲自得到莲花生大师所传的长寿灌顶法传授给他。”关于大成就师却吉多吉,有颂说:“来自清净光天道,不死金刚虹霓身,欢欣游戏度众生,启白却吉多吉前”。
据说他已证不死金刚身,迄今犹在云。此成就师曾将耳传与《变化经卷》全部传与杰瓦•罗桑顿珠(善慧义成)(1313)。按共有的迹相来说,大成就师却吉多吉与温萨巴其间相距年代久远;却吉多吉已证虹身,但罗桑顿珠是由定中亲见的。有人对此便胡言乱语,这只能是诽谤诸圣者秘密的行径而已。法主罗桑顿珠传克珠•桑结耶协(佛智)(1314),桑结耶协传班禅汤吉勤巴•罗桑却吉坚赞。前二师,尤其是班禅汤吉勤巴始将耳传教授一部份笔之于书。如上所说以耳传与《变化经卷》为主的宗喀巴大师显密教授的各种精华,首先得到传授者即朵丹•降白嘉措和克珠大师。又由他们二人次第相传到温萨巴师徒之间,遂称为温萨耳传。
乙、后来法嗣如何宏扬大师教法
后来住持格丹教派的大德,多至不可胜计,此中如日月二光无有能与之相伦比的则为佛王父子二人(1315)。二人中的班禅罗桑却吉坚赞,曾自己承认他和莲生大师、阿底峡、无等冈波瓦等是共一见地。他过去的前身曾是佛前问答第一的声闻须菩提,在苦婆罗国(1316)曾投生为《时轮根本续》的结集者日丹•绛白扎巴(1317),在印度投生为造《三类论》等广宏密教的无畏称论师,在藏地投生为光显《密集》妙道的道那•桂大译师,又转生为文殊萨迦班智达衮噶坚赞,又转生为旧派密咒的善巧成就者雍敦多吉白(1318),又转生为宗大师惟一的心传弟子克珠大师,克珠•索南巧吉朗布(福方象)(1319),与及即生获得成就胜妙悉地的杰瓦•罗桑邓珠等。他的此生是作全部如来圣教之主,尤其是作宗大师讲修教法之主。总之,其共不共的事迹,皆属不可思议的。特别是在住持宏扬宗喀巴大师的宗风教法方面所作事业之多,其量等同虚空,无有边际。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其后来转世即为班禅•罗桑耶协(善慧智)(1320)和大金刚持白丹•耶协旺布(吉祥自在)(1321)。白丹•耶协旺布的转世大活佛,即今住世的圣教有情的吉祥大怙主(1322)。
佛王•汤吉勤巴,即五世DL。从其应化史迹来看,他前生转世的圣身颇多,最著名的在天竺有佛子衮乔邦(宝民),在藏地则为圣观世音示现人主之相的法王松赞干布,噶当派的先祖仲敦杰卫炯乃,主宰本续海部的萨钦•衮噶宁布和宗大师的上首弟子一切智者根顿珠巴等。他自己曾说:“从今乃至菩提间,惟有住持大师教,发愿一切时精进。”正如其所发宏愿,所以世代转世,均是宗喀巴大师的教法宏扬者。其转生第二世为根顿嘉措,他是一位善巧成就圆满具足的怙主,广宏大师教法。第三世为索南嘉措,于黑暗边远之地照射正法光明者。第四世为云丹嘉措,他曾大破对于宗师教法起邪见者。第五世佛王高张政教事业大白伞盖,覆罩大地。其下世转生为仓扬嘉措(梵音海)(1323),由于众生福薄,他的佛事,未达究竟。尔后又转生为第七世罗桑格桑嘉措(善慧贤却海)(1324)。他曾以完成根顿珠巴一生事业作为己任,成为日阿格丹派及一切住持正教的善知识之大怙主,演说妙义解释疑难的著述亦很丰富,现今为第八世罗桑绛白嘉措(善慧妙吉祥海)(1325),作为天人一切众生的怙主而住世。
自宗喀巴大师应化世间,直至现在,所出学识渊博、严持戒律、心地贤善三者具足的住持正教大德多至犹如大地的尘数。诸大德所作佛的事业,也难以一一尽说。归总起来,一类大德,在诸大道场,对具有识见的众会之中,由讲说教导之门,将宗喀巴大师所阐明的南瞻二胜六庄严所有论典的意趣,代代相传,不使法脉中断。即在一座修持,也要把总摄全部佛法精要之《菩提道次》的文传、直传和面领等,凡有师承的要门,由讲说宣扬之门来开展佛业。一类大德,将续部之王《吉祥密集》及《胜乐轮》二部为主之一切大本续经的讲规,毫无杂染而为讲述。或将灌顶、引导、要门等法统,由传授门使大师密教日趋发展而不衰落。一类大德引据教理,将他派对于大师论典作敌难者,悉破除之。或清除自宗不能善达大师意旨之恶说,一如大师所承许,由毫无误谬而为讲授之门,使正教运离垢障。一类大德,为后来学者,将大师诸著作的意旨,使劣慧人易于了知,随其所应,由制作各种诠解著述之门,使大师教法纵至末劫,亦不衰颓。一类大德,对于大师宗派的显密妙道,由清净实修不染八法垢障之门,摄持和发展自他相续,使大师实修传承相继不致中断。又有一类,见到佛教的宏扬是以僧伽是赖,于是将旧有之讲院修院继续护持,并增立新院之门,而发展正教。
又有一类欲使邦土首领折服,归心佛法,使不信佛的边地众生,运用善巧方便,将其转入佛门,光大正教。又一类瑜伽行者,对错误地憎恨大师教法心怀恶毒之人,若难调伏者,则运用续部中所说诛法以摧伏之,使正教宝,远离魔障。也有一类已成圣者,上面所说诸佛事由其一人完成。以上诸大德的史事,若详言之,惧其太繁,故不缕述。欲求详知,请阅教法史及各大德传记。这些是值得生起敬信心、随喜心和发愿修学之对象。
丙、总括讲述住持格丹派的贤哲大德的共同事迹。
先师汤吉勤巴说:“闻思不偏狭,经论达教授,善说正理道,此即名智者。堪足拔烦恼,能调自他心,见修决无误,此名成就者。智不坏成就,成就不坏智,正教成利益,此则名大士。”盖一切功德的共同基础,即是律戒,应清净守持律戒为要。其后即于对一切经论,不偏颇,不局于少分,应对全部显密的精要,由闻思门而断增益和损减执。于所闻义克实求证,对如来教不分别为取舍两分,下从《律学》之诵文起,上至《密集》间的一切显密精要,要能园融一致不相违背,均成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助缘,以全盘佛教的行持作为修持精要。于实修的成就,不以脉点等之觉受相的一分,便自矜为已得最上证悟,应看此法是否已成烦恼对治。经历道的次第是由下而上,不垂涎于“妥噶”、“彻却”一类的法门。内虽然涌现证悟,然外部行仪要不违律制,最细业果亦应避忌。应念过失虽小,亦能为损,不起没有什么防碍的轻视之心。
依靠正量续部所说本尊诸天及成就殊胜方便的完整修法和要门,并依靠未曾坏失传承加持之力作为主要。除此而外,若不具上说特点,而自称有最大加持力或能急速得到成就的法门,对于这些法门则不应轻信。所依护法亦应以在未得菩提之间,能除去道中障难,成就一切顺缘智慧护法为主,不应依靠暂时有威力灵应的世间护法。一切时中,惟念对于教法和众生之事,负担很重,因此惟应以利益自他和宏扬佛法而度时光。格丹派过去先德的事迹,总括起来则是如此。
三、本派殊胜之处
不论安名为佛教,或教规,或宗派,然其能立为正量之法者,如先师汤吉勤巴在他的所著《建立宗派佛教妙高庄严史》中说:“若谁决定知,三藏诸密意,善住不相违,是名大仙教。任何宗派中,三学诸正行,善住无过失,是名如来教。方便胜慧二,结合能善达,具空悲精要,是名大乘教。属二边正见,观修平等修,显密行无违,是无过圣教。”如史中所说凡立为是不是佛教,乃依见、修、行三者违不违背三藏教法,自心行持,随不随顺三学证法而为判定。大乘教之上还须加具不具方便智慧双运之道,及具不具空性大悲的精要而为判定。总之,是否无过之教,是由见修行三离未离过而为安立,因为见修行三离未离过,是以随不随顺修行解脱而为决定。否则,若仅以教理违不违过而为决定,那么此除应成派外,则全无无过之教,其他派别亦非无过之宗,而他们的导师,亦皆为有过之师了。
似此格鲁派于上说诸法又是如何具足的?现就其具有三藏三学的情况来说,所谓三藏或称部藏的意义,“藏”梵文的对音毗陀伽,此为摩揭陀国可容十解谷物的大量器名,取喻其如同能容纳多量谷物之器,故名为毗陀伽。“部”是一切经典文义或经典中所抉择的从蕴、界、处至果位的佛身智慧间的一切所知之义,故名为部,即收容一切积聚或部类,故名为“部藏”。如是的部藏,有经藏、律藏、对法藏的三藏,或分为大乘法藏与小乘法藏的二藏。一切教法皆三藏所摄,离此无余教法。三藏主要所诠是三学,一切证法,皆三学所摄,离此无余证法。藏地多数宗派对广研三藏教义者,则名曰分别师,或曰教师,意存轻蔑。故舍多闻,专修脉、风、明点,或但求指点彻见自心本性,希得解脱,如是行持颇为偏狭。或纵有自矜为博学多闻者,亦仅学习少分经论,或偏学一部,则以为足。这些在《经庄严论》中就已指出:“应先依多闻,方能发生如理作意。”是故须对于三藏经教,由闻思修三门,逐次薰修,由三学道,方能证得解脱及一切智。他们则与此所说义理,不相符顺,所以他们不具足能成立经论所说教法之理。格丹派的教规,是要闻思经藏,以总抉择大小乘的三学;闻思律藏,别修习戒定二学;闻思对法藏,引生无误了知诸法性相的智慧,以修习慧学获得亲证。尤其是对于大乘所说的大菩提心、十地、六度广行,以及粗细无我之理的无边法门,把这些经教作为闻思修的主要之事。故此殊胜宗派总对一切圣…
《土观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