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加,他修建了日阿格吉林寺(1491),他圆寂后,即在此世代转世承袭法位。
又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和第五世DL的弟子耶班智达•罗桑赤烈(1492)(善慧事业)、额尔德尼班智达•罗桑丹增二人亦曾建立寺宇,广宏佛事。从此以后喀尔喀地区所出贤哲和所修建的寺宇,多至不可数计,宣讲实修,盛极一时。
又有名的降森爵南巴(1493)即果莽扎仓法师顿珠嘉措(义成海),亦曾到土尔扈特(1494)建立佛教教规,惜其地被绰罗斯(1495)所侵夺,未见宏广。以后又脱离绰罗斯,隶属于大清文殊皇帝之下,遂将辖地,分封诸王,他们亦能信敬佛教,供养承事。
厄鲁特(1496)或名卫拉特,总有四部,四部虽全为和硕特所掌握,但由绰罗斯族所分出的博硕克吐汗(1497)势力强大,夺去和硕特车臣汗(1498)之王权,统治厄鲁特全部。他建立了很多的显密教院。此后额尔德尼•觉热图•洪台吉•策旺饶丹(1499)也很崇信佛教,尤信格鲁派,先后迎请了扎什伦布寺安钦•格勒饶吉及班觉嘉措二大德赴蒙古。之后,又迎请哲蚌寺的瓦许•丹巴饶吉等很多大善知识,使在家人皆授勤策戒,使沙弥比丘受持朗孜顶玛(1500)二种学处,创立清净律制。当此时虽未设立显教学院,但亦以讲听广略《菩提道次第》为主要功课。对每一沙弥比丘供属民三户、骆驼六匹,马牛四十头,羊二百只,其对佛法之贡献堪与吐蕃之赤热巴坚王相颉颃。此后他的儿子甘丹•策仁旺布(1501)又迎请扎什伦布寺名实相符的大德推桑林法师•白丹耶协、哲蚌寺上座律师兼果莽扎仓法师•罗桑彭措(善慧满)、勒钦巴•根顿扎巴(1502)、色拉寺吉巴扎仓法师等诸多具备法眼大新考为格西学位者,则隆重赏赐和赞扬。准噶尔部清净正教虽曾宏扬甚久,惜后因内讧,政权丧失,现在已如秋收后的庄田,留空地而已。
有名的厄鲁特四部,其一为和硕特部,部落长哈尼之子名固始汗•丹津却吉杰布(1503),壬午年生,原名图鲁拜琥。掘藏大师智美伦布曾预记说,他是金刚手的化身,是登地菩萨而现法王之身者。年十三时,白头回部(1504)带领万人的军队入侵,汗自作戎总,摧破敌阵,威名大震。当时那个地方尚无佛法宏扬,传闻蒙古其余部属,幸仗第三世索南嘉措和金王(1505)结为受供和施主的关系,由于两方的力量佛法得以宣扬。汗一闻其名,便生起无比信敬。传说他曾向该方顶礼不绝,额亦为之隆肿云。他年二十五时,母亲病逝,为了给她作超度,对穷苦人大放布施。中间一段时间由于喀尔喀和厄鲁特不睦,内讧甚烈,王不由生起悲悯,遂毫不犹豫地到喀尔喀部众中进行调解,使其重归和好。当时栋科尔法主(1506)和喀尔喀的上下人等都非常敬佩他,遂赠以大固始的称号。
事后仍回本土。有一厄鲁特人曾从三世索南嘉措手中接过《金光明经》,三世问他此经何名,答说叫阿坦迦热(1507),三世乃授记说:“过二十年后,此法将宏传于你们的地方。”果如所记,后来他作施主,翻译了《金光明经》等经典甚多,建立佛教基础。察哈尔汗在蒙古六大部族中作乱时,其中有些逃至喀尔喀。由于内部诸酋长不和,喀尔喀却图汗(1508)又被驱逐,流窜到了青海,他遂尽收安多等地归其辖治,版图日渐扩大。却图很仇视佛教,尤其是破坏格鲁派最为激烈。这个事情被固始汗听到了,汗王是最信宗喀巴大师教法的,遂带领大兵从本土出发,于丁丑年正月(1509)至青海,两军交战,却图有兵四万,全被消灭。王遂占领朵麦的一切地方归其辖治。为了朝谒DL师徒遂来卫部,会见第五世DL和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亲近依止,作为顶严。当其瞻礼甘丹寺时,时间虽在下弦二十七日,但夜半有白光,朗照殿庭,纤毫毕现,呈现政教皆将走向治平之相。到丑年后,复还青海。康地中部有白利土司顿悦仇视佛法,崇信苯教。汗王闻听这个情况,遂于己卯年五月(1510)率兵至白利,尽收其地,白利土司逃亡,在庚辰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捕回,下入牢狱,将前被白利土司困禁的萨迦、格鲁、噶举、主巴、达隆巴等派的大德,尽皆救出监狱,各各送还本土。
南诏王领地以内所有的人民,也诚心向化,贡差纳粮。当时卫藏之王,是第斯藏巴汗(1511),藏巴汗以噶玛派大德为供养之首,对格鲁派则横加逼害,汗王又率领大军攻打卫藏,击败藏巴汗,擒获藏巴汗王臣囚于卫部的内邬〖FJF〗?〖FJJ〗卡,遂收卫藏全部归其统治,成为藏土三区之王。他的法令大白伞盖(1512),高高地悬挂在三有之顶,制服一切嫉视格鲁派的怨敌。天竺王热柯辛、尼婆罗王杨布(1513)及阿里土司等诸边远地区首领莫不贡献方物。王以卫藏人民土地悉供与第五世DL作为香火之地。于是天授之兜率宫庭(1514)的政教威德,高与天齐,直至近世,应知这都是固始王恩赐的。
固始汗有十子,长子达延汗(1515)与其曾孙拉藏汗相继为统治藏地的蒙古汗王。其最小的儿子扎西巴图(1516)为统治青海的蒙古汗王。固始汗子孙,分王各地,势力颇大,版图也广,皆不仗他方势力能够自立。后来有罗桑丹增王(1517)起兵反清,为大清皇帝所讨平,尽收其地,清庭重封诸王而厚偿之。他们皆能绍承先祖遗范,敬奉格鲁派,供养本派大德,在各自的土地上,修建寺宇,努力于宏法事业。
自从蒙古各地宏扬佛法后,一段时间蒙古大德来卫藏求学之风颇盛。在藏学习圆满后,即还蒙古,随其所应,提倡讲说实修来住持和发扬教法,这样的人出现了很多。又从卫藏和朵康先后到蒙古去的大德也不少,故现今霍尔地区,寺宇林立,僧团遍地。其显教学院,亦极发达,故如来圣教日益弘扬。除博伦、波归少数地方外,大部分蒙古地方无外道及蔑戾车恶见之名,即昔日传播之萨迦、噶玛等教派,现今亦没有信奉之人,惟黄帽一派,遍播于该地也。
第二节 李域(于阗)地区佛教兴起的情况
如薄迦梵曾在《于阗悬记》和《牛角悬记》等经中所预示,于阗在佛圆寂后一百一十七年法王阿育王的王妃承蒙毗沙门天赐给一子,名瞿萨旦那(地乳)(1518)。毗沙门天又将此子授与汉皇帝。此子率众万人欲寻找本土。正巧有达磨阿输迦王(1519)的宰相耶舍及其部众七千人,被王逐出,二人相会于于阗,遂占有其地。当他的后裔弥勒菩萨化身的耶桑巴哇王时,有此丘毗卢遮那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创造了于阗文字。王为此修建杂尔玛寺。当时欲建修寺庙和佛塔之人甚多,遂将所得到的佛的舍利子用来修建寺庙和佛塔。王令毗卢遮那迎请十六尊者入于阗供奉。此后到了于阗王七世毗耶毗罗玛王时,从天竺来了四位阿罗汉,遵从佛所授记,王修建了迦叶宝塔,并在牛角山上(1520)建立格托善伽蓝。一王子出家得阿罗汉果,从此以后,佛教在此地大为宏扬,法王亦相继出世,建立的伽蓝及佛塔之多不可胜数。
第三节 苫婆罗佛教兴起的情况
此地自从佛住世时起,则宏扬《时轮》教法,迄今未替,并且在未来时还将广为传播。其说名苫婆罗,是因为此地是释迦族苫婆迦所占有,所以安立此名。苫婆罗的意义,作保持乐源理解。乐源是大自在天的名号,自在天所住之地,故名为苫婆罗。其国土形圆,四周雪山围绕,内中作八瓣莲花形,每瓣形间有河流贯穿其间,国土中央有大雪山始莲花蕊。每瓣之内各有十二具胝城邑,八瓣共有城邑九十六俱胝。每一俱胝城邑有百亿邦土。每一俱胝有一统御邦土的王侯。此国土中央又复有雪山分划成为四大部洲之相。其中心有迦婆罗城。城的南方为摩罗耶园苑,有法王月贤所建立的时轮构象。东为近湖,西为白莲湖,北为贵种法王等的住处大积分宫殿(1521)。
统治此国的最初之王为日光王,继有七法王及二十五贵种王族。《时轮根本续》中说七法王之名有:“月、天王、威光、月施、大自在、众形、天自在。”又说二十五贵种法王之名有:“1、贵种名称王(1522);2、贵种白莲王(1523);3、贵种贤善王;4、贵种尊胜王;5、贵种善知识王;6、贵种宝手王;7、遍入隐王;8、日称王;9、贵种极贤善王;10、贵种海胜王;11、无敌王;12、贵种十二日王;13、众形王;14、月光王;15、无边王;16、护土王;17、吉护王;18、狮子王;19、威镇王;20、大力王;21、无遮障王;22、人狮子王;23、大自在王;24、贵种无边胜王;此后有贵种名称王,名称王之子具大轮王。25、贵种神武王。”
佛教流传的情况。在名为诸种年即壬午年,薄伽梵证圆满正觉的第二年,即名为太阳年即癸未年,黑月朔日,于灵鹫山,演说《波罗密多经》。同时在吉祥米聚山,其下展现法界语自在实义十二形象,其上展现吉祥星曜坛城十六形象,从中起现曼荼罗主尊天身形象,乃为以法王月贤为首暨北方迦婆罗萨化身的九十六法王和其无量数的清净眷属等传授金刚界曼荼罗大灌顶,并讲说《时轮金刚大根本续经》,由法王月贤笔之于书,并迎请至苫婆罗,遂建立《时轮》实物造形,并造本续注释一万二千颂。此后过六百年,第一贵种王曼殊称出世。在一百年间,讲说《时轮根本续经》。又特别为了成熟大仙日车(1524)等众讲说王经、《摄略经》,为使所有种姓均成为金刚一种性,因此赐名为贵种。此后,贵种白莲王即位,在一百年内,讲说《根本经》及《摄略经》,并造广释经义的《无垢光大疏》,中间经过大班智达支娄巴和时轮足等,将《时轮》大法从苫婆…
《土观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