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年)由宾班智达室利跋陀罗菩提传入西藏的,他和季觉达卫沃赛翻译了《时轮摄略续经》,季觉译师遂首创以时轮历法计年,且于次年丁卯年(1027)即开始了第一个饶迥年。
(1385)地道:指佛家说的十地五道,是修道成佛的十个等级和五个队段。
(1386)法显:中国最早的一个去印度求学的汉僧。他公元359年去印,413年回国,在印度巡礼取经,获得巨大的成就。
(1387)作法事:这里指的并非作佛教的法事,而是弄神弄鬼,放咒压敌等巫术。
(1388)辛饶:是吐蕃古代家族名,因为苯教祖师辛饶是出自此家族,故“辛”又成为苯教的代名词。
(1389)姚秦:藏文作大汉,后面又说汉王姚苌,姚苌是东晋时的后秦王,通称姚秦,可能是传讹。
(1390)狮子国:古锡南名,即今之斯里兰卡。
(1391)道融:系根据藏文译音,此事出于何书待考。
(1392)桑斯克利多语:即通常所称之梵语。
(1393)〖HT5,6”〗者〖KG-*3〗〖HT5,6”〗见〖HT5K〗货罗国的援兵:此〖HT5,6”〗者〖KG-*3〗〖HT5,6”〗见〖HT5K〗货罗说的是回纥,曾在公元757和762年两次出兵助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
(1394)成吉思汗征服西域:此指1219年成吉思汗远征回回花刺子模事。
(1395)西亚:元史作伊兰,西亚即今伊朗。
(1396)月氐:古西域国名,其国人本居敦煌祈连山间,后往西迁。据有说克什米尔,阿富汗等阿姆河流域一带地,称为大月氐国。
(1397)世高:高僧传作安世高。
(1398)南方江南:此指三国时的东吴所统治的武昌、南京等。僧会支谦是在孙权黄武三年(公元234)到的武昌。
(1399)秦:晋十四代后的秦,即指的是姚秦,是佛教最盛的北朝。
(1400)北魏:藏文作“裕固尔”本书谈禅宗传承时曾谈达磨到洛阳,按《唐高僧传》说达磨在北魏孝明帝,神龟三年(公元520年)到的洛阳,可见裕固尔指的就是北魏。
(1401)鸠摩罗什:(344—413)龟兹人,秦弘始三年(401年)被请到长安的。译了不少的经典,贡献很大。
(1402)旃檀觉阿佛像:据《西藏王统记》说,此像系印度优填王所造,为佛三十岁身量。据《佛祖统记》说此系是梁天监元年从天竺舍卫国请来汉地的。
(1403)佛陀耶舍:克什米尔人,弘始三年到的长安,开坛传戒,讲解律经,从此在汉地即形成律宗一派。
(1404)帛尸黎密多:(307—312)他在西晋怀帝时东来的。
(1405)阿黎金刚智等:他们是开元初来唐的。金刚智(671—741),不空金刚(705—774),均为摩赖耶国人,属南印度。汉地密宗的宏传,从他们才开始的。
(1406)护摩:梵语,意为火施,即一种火供法事。
(1407)广行宗:或广行派,指法相宗或称唯识宗。与空宗对称时此宗又称为有宗。
(1408)唐僧:即唐玄奘。唐僧是《西游记》中用的名,因为这小说流传很广,遂成为习惯的称呼。唐玄奘是公元(602~664)时人,是法相宗的开创者,也是唐代的最大翻译家。
(1409)祗陀山:或译祗多黎山,意为杖林山。
(1410)戒日王:(589—647)年。天竺摩揭陀国乌苌王朝的国王。摩揭陀国在恒河之南,古时称中印度,约当今印度贝哈尔省。
(1411)鸠摩罗王:是天竺迦摩缕波国国王,迦摩缕波国位于东印度今印度的阿萨密省。
(1412)智者大师:(513—597)即智觊,天台宗创始人。
(1413)深观派:或称深观宗,或称法性宗,或称空宗。在汉地深观派又有二宗:一天台宗;二华严宗;另外还有专宏龙树中论的三论宗,也应计为深观宗派内。
(1414)慧文:天台宗的创始人,他也是龙树一脉的法统,宏扬中论的。
(1415)陈国两代:指的是六朝的陈文帝和陈后主。
(1416)五时八教:佛在五个时期所说的法不同,因为听法对象的根基有利纯分别的原故。八教即五个时期所说法,由说法的仪式和方法又分为化仪四教,由所说法教理的深浅又分为化法四教,合共为八教。
(1417)章安尊者:(561—632)各章安灌顶,他继承智觊,弘传天台宗。
(1418)法华威尊者:法华寺名,威尊者即是智威尊者(?~680),天台宗第三代。
(1419)东阳天宫尊者:(634—713)东阳天宫寺名,他本名慧威,天台宗第四代。
(1420)左溪玄朗尊者:玄朗(673—754)左溪地名兼寺名,天台第五代。
(1421)荆溪尊者:(711—782)荆溪地名兼寺名,本名湛然,为中兴天台宗的大师。
(1422)终南杜顺:(557—640)终南山名,杜顺华严宗的早期创始人。
(1423)云华智俨:(602—668)云华山名,智俨杜顺弟子,对华严经作了纲要性的解释,建立了本宗特殊的宗趣。
(1424)贤首法藏大师:(643—712)贤首是法藏大师的法号,华严宗正式建立宗派,确立名称,是从他开始的。因此华严宗又名贤首宗,这是后人用他的法号作为宗名的。
(1425)清凉澄观国师:(760—820)清凉山名,澄观是中兴华严宗的人,称为华严第四祖,国师名号是武则天封的。
(1426)圭峰宗密大师:(780—841)圭峰地名,宗密华严第五祖,他又把华严旨趣融合到禅宗里。
(1427)当巴桑结来藏:据藏史记载当巴第五次来藏是在公元1037年,达磨到洛阳是在公元520年间,时间相差太远,不可凭信。
(1428)伽代:布口袭。
(1429)六祖禅师:(638—713)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他是把菩提达磨的思想大为推广而正式成为禅宗的人。
(1430)宗门:禅宗自称宗门,即宗旨于佛教而别传出之法门。
(1431)大乘和尚:此指赤松德赞王时来藏的汉僧,藏史称为摩诃衍那和尚,或称支那堪布,见前注(190)。
(1432)降钦却吉:此指明永乐七年曾遣使迎宗喀巴,辞而未去,1434年宗师派释迦耶协晋京,明封为大慈法王。译藏名为降钦却吉,见前注(542)。
(1433)神京:即北京。
(1434)黄寺:在北京德胜门外,顺治九年迎DL晋京,为建黄寺以居之。
(1435)蒙古四十九旗:指内蒙古四十九旗六盟。
(1436)齐托音呼图克图:外蒙大活佛,1688年归顺清庭。
(1437)哲布尊丹巴:本名罗桑敦比坚赞,外蒙古库伦大活佛是蒙古喀尔喀土谢图汗王之子。1648年噶尔丹进攻土谢图部时,他遂率七部喀尔喀归顺清朝。
(1438)喀尔喀:外蒙六十旗之一,驻牧漠北蒙古。
(1439)七海:蒙语多论诺尔即察哈尔之多伦。
(1440)阿旺却吉嘉措:青海佑宁寺活佛,为土官的前一世,(1737~1802)。
(1441)诺门汗:原为蒙语,是对活佛的一种封号,活佛有四等,诺门汗属第二等。
(1442)甘丹金巧林:译言甘丹威严宫,即北京雍和宫,在北京安定门内,原系雍正王府,1725年改建。
(1443)廓尔喀:此指1791年廓尔喀侵入西藏,大掠扎伦布寺的事件。
(1444)所谓班禅予见一事:此事指1642年清世祖还在奉天,班禅第四世予见到明朝统治快要崩溃,满清入主中原已为期不远,便劝DL遣使到盛京向清朝表示归顺。
(1445)博格达汗:蒙语,此指清朝皇帝。
(1446)霍尔:指回鹘,其地方则称“霍域”,即今新疆、甘肃一带,又因为元代阔端曾统治过该地,后来藏人又用“霍尔”来称蒙古人,但他们对本住大漠南北的蒙古人仍称“索布”。“霍尔”这一名字,可能最早来源于汉语的“胡”字。
(1447)李域:此处指的是于阗,古时泛指南疆一带。
(1448)波斯:即今伊朗。
(1449)瞻波迦:即南越。
(1450)诃黎国:在米索尔,属古印度的一个小邦。
(1451)如摩:印度河旁的一小邦。
(1452)让摩:缅甸芝达贡和阿拉甘间的一个土邦。
(1453)铜洲:属于爪哇的一个岛国。
(1454)狮子国:即锡南,今斯里兰卡国。
(1455)波利雅孤洲:即钵罗耶伽,今印度北境之阿拉哈吧德。
(1456)阎牟那洲:牟那是流经古中印度禄勤那国的一条河流,牟那洲是河旁的一个小岛。
(1457)金洲:古缅甸国的勃固,19世纪时此地佛教最为兴盛。或说金洲是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1458)月洲:在古乾陀罗国高密的一个小岛,现属孟加拉。
(1459)麦加:可能是阿拉伯的麦加圣地。
(1460)迦舍:在印度东北一个多山的地区。
(1461)基江:阿里北面的一个地名。
(1462)勃律:此指小勃律,即今拉达克一带。
(1463)阿夏:即阿豺,居住青海一带的吐谷浑族名。
(1464)瓶国:指不丹地方,据别本藏作“孙波”,即应为古之苏毗。
(1465)萨贺:古印度东部一个小国名,在今孟加拉地区。
(1466)木雅:唐称弭约,宋元为西夏,明清时称唐古持,其地包括今宁夏、青海、甘肃等地。
(1467)南诏:今云南维西一带地方的古名,唐时为南诏大理国,宋时称园,明代为驻守云南地区黔宁王沫英及其后代领地,俗称沫天王地…
《土观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