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P15

  ..续本文上一页是要把忏悔业障的作用表达出来,因为这个十二支基本的模式大家都知道了,也不要重复了,而它强调的就是说你造了业之后,能引支有了,但能生支还没有,可以不感果。那么这个里边,一个十二因缘的样子,又进一层地发挥了一层的道理,就是业造了之后是不是决定要感果——有这个问题在这里头。那么这个原则这里也讲了,上一次开头不是讲了嘛?烦恼跟业是感果的因缘,中间主要的是烦恼,如果烦恼灭掉了之后,纵然你有点业存在,也可以不感果,那么就利用这个原则,《广论》里边就用把十二支因缘用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这两个方式来讲,就强调这个业能不能忏悔了不产生果。是强调这个道理,这是十二因缘的又深一段的解释了。

  那么今天我们讲的东西,看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是我讲了那么多,没有发讲义,照规矩最好发一个讲义,没有讲义的话,可能你们听到好象是有点抓不到东西一样。我们的讲义困难在哪里?我们这个印刷厂在三门,他要一个星期来一次。我们这个就是,最好今天看到了有要发讲义的,马上稿子拿下去,打出来,明天就发给大家,这个是可以够上用了,但是我们常住里边还没有这个设备,也没有这样的人才,本来我们要买打字机的,考虑到没有人会打,也很多人不愿意打。那么好了,你买来也没有用,干脆不买了——反正方便,这里印刷厂我们有联系,但是太远了,赶不上用。那么这个讲义,我看是不是要补充,看大家今天讨论之后再说。反正今天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今天也没有什么它的提纲,就把十二支因缘,大家深透地去讨论一下。如果有问题,每一组把你们问题就提上来好了,我想可能问题是不少的。那么就希望大家先下去,根据我们讲的去酝酿一下,然后在晚上讨论的时候,就把一些听到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大家提出来相互地讨论一下,那么还有什么问题的提上来,明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再解释一下。

  

  第四讲

  我们上一次讲了以后,讨论,有一组提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把《三学》(海公上师的《戒、定、慧基本三学》)——大家带来了吧,《三学》里边,我们上一次讲的十二支缘起,根据《三学》的一个表,我们再补充一下,那么就在补充的时候,略略把那个问题带便地讲一下。这个在——二十八页开始,我们先看这个——我们回过来等一下要把这个回顾一下——先看三十一页(大家翻到三十一页),四种缘起,我们先看四个缘起。这个我们上一次讲的时候就提一个名,没有把它写下来,那么这里我们现成的有这个资料,大家可以参考看一看。在佛讲缘起——在根本教的时候,缘起有四个样子:一个是刹那缘起、一个是连缚缘起、一个是分位缘起、一个是远续缘起。那么我们现在讲的,是采取第三种——分位缘起。那么这个第一、第二、第四,这个在《俱舍》里要讲,我们这里就——反正以后要讲的,略了。那么因为有人提了问题,那不得不稍微地要带便讲一下。

  刹那缘起,就是一刹那里边也可以具十二支;连缚缘起,它就是缘起法一个连一个,跟链条一样的,中间没有断的,连缚——连起来的,这个里边同类因、异类因,还有因果相续地,不断地生起,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生起,没有断地,这个叫连缚缘起;分位缘起就采取我们上一次这个讲义上的,分三际,前际就是前世,中际就是现世,后际就是后世,用三际来讲十二支的五蕴的这个支;那么远续缘起,就不是连续的了,从以前的乃至到以后的,中间不是一个一个连到讲,可能跳几生,假使这个因造了,它的果不是下一辈子受的——我们说受果有几种——这个《俱舍》里都要讲,现在我们讲到这个问题,稍微提一下,因为法相太多了,怕初学的脑胀起来了,害怕了。我们昨天就有三位害怕了,跑掉了。

  其实我们现在讲的东西、内容,如果说照世间上的——不要说大学,中学的课程比起来,也是简单得多。如果你到高中,数理化的,那比这个要复杂不晓得多少倍,像这一类东西,可以说很简单,所以说不要害怕,你一害怕,开始你不懂,认为是难得不得了,其实一把钥匙交给你,一开,很容易的。那么我们今天是再重新地把十二缘起再讲一下,也就是说把昨天有人认为很难的,现在给你再进一层地分析一下——一点也不难。

  我们说受报,报有几种?一种叫顺生受,也就是说下一辈子受的,这辈子造业,下辈子就感报,叫顺生受,(顺就是顺着那个事情,平顺的顺,顺利的顺,生,这个生,生老病死的生),顺生受业,就是下辈子就感报的;那么还有一种,顺后受业,不是下一辈子受报了,可能第二辈子,可能就是下一辈子的下一辈子——就是第三辈子,或者第四第五,……乃至于到隔开一百辈子再受报的也有,叫顺后受业;还有一种叫不定受业,做了业之后这个报是不是一定受,不一定,你假使做了善业可以把它转变,这个报就不受了,因为这比较还没有定下来,就是比较是轻的,可以转的业,不是定业,那么先介绍这三种。那么顺生受业我们就是讲的分位缘起,就是上辈子……

  (4B开始)这一辈子造了业,不一定在下辈子就受,可能隔开十几辈子,或者隔几百年以后,或者甚至于隔了几千年以后,再受报的,也有,那么这是顺后受业。远续缘起,就是讲顺后受业的,无始以来造了很多业,现在受报;现在造了很多业,不一定下一辈子就受报,可能以后慢慢慢慢地再受报,这就叫远续缘起。

  现在我们就回到昨天提的问题,它的问题是这样子:第一个,关于十二支的,有两个看法,两个意见,有的人认为十二支,这是对有情世界来说的;还有第二个人的看法呢,十二支,不但是有情,还包括无情。这个说法,如果我们不学法相的话,听起来都有道理,都对,但是也都不对,为什么呢?我们说话,要在什么地方说的,你在这个地方、这个场合说,这个话对的,换一个场合就不对了;你在那个场合说对的东西,在这个场合就不对了。那么你如果把具体的客观的条件除开,单是抽象地说这么一个东西对不对,那你说对也可以,不对也可以,为什么?这个场合说是对的,但不是那个场合说就不对,那么这是混淆了,所以说法相一定要严格,在什么情况之下对,在什么情况之下不对。道理听起来都有。

  我们就说——这个《俱舍》里边讲得也很清楚,刹那缘起跟连缚缘起是通有情非情,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都包在里头。所以说你讲连缚缘起的时候,你说可以包无情,一点也不错,那么假使讲分位缘起的时候,不包无情了,那个时候不能包了,这是重点在人的流转生死上讲。所以说,我们看这个,你说它包,可以,那是刹那缘起、连缚缘起的时候,包的;那么讲分位缘起,远续缘起,讲人生的流转生死的问题的时候,就不要包进去了。当然我们说绝对的分割,是不可能的,人是生在世界上的,你说这个人他流转生死,不能不有环境的接触,这个环境就是无情,但是我们重点,这个分位缘起、远续缘起,重点在人的流转生死,从他的造业感果来讲,所以说这两个缘起,一般就是不包无情,那么这个问题大概这么讲。

  第二个问题,三际中说未来世的果是由现在的“爱取有”——惑业而来的因,假如在六处和触,这个位命终的话,还有没有未来的果?这个我们看第三十二页(《戒定慧基本三学》),看那个表,这个表来了,可以方便一些。我们先看这个,还是三十一页,这个颂:“传许约位说,从胜立支名”,“传许约位说”,这是说什么意思?这是有部——有部的传承,他们认为,讲十二支缘起,佛就是根据分位缘起说的,位——就是分位,有部的传承,许——就是他们的认为,这十二支缘起是根据分位缘起说的,那就是不通非情,但是经部认为要通非情,那就是约刹那缘起、连缚缘起说,也可以通非情,这个问题我们讲过了。

  那么下边,“从胜立支名”,这十二支,我们说都是五蕴,五蕴里边包括一切有为法——贪瞋痴慢疑、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跟那些色法,都有,只有无为法没有,那么既然都是有五蕴的有为法,为什么这一支叫无明?第一支叫无明,难道其他的性没有了吗?其他的法一点也没有吗?“从胜立支名”,它这一个阶段的时候,哪一个法它的作用最殊胜,就安它的名字。那么在无明这一位的时候,它的烦恼的作用最殊胜,所以这一支并不是没有五蕴,其他的心王、心所等等,并不是没有,但是特别强调它的无明的重、烦恼的大,就安一个无明的名字。那么同样,行也好,识也好,名色也好,都有心王、心所、五蕴——全的,但是造业的力量强的时候叫“行”;它投生的时候,一刹那结生的时候,作用特别显著的时候,叫名色,所以说“从胜立支名”:从它作用殊胜的时候,就安立它的名字,并不是说其他的五蕴没有了。

  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之后,那么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就是说爱取有,它造业固然感果——看三十二页那个表,我们现在的爱取是烦恼,造了业就是“有”,感后边的生、老死的果。那么他的问题就是说,假使他还没有到爱取,在名色,或者六处、触,或者受的时候他就死掉了,那么没有起烦恼,没有造业,是不是感果呢?当然,我们这个“从胜立支名”里说了,在名色、六处、触、受的时候,并不是烦恼一点也没有,就是说烦恼的——一般来说,年纪小的时候,烦恼是轻,不显著,所以说没有提它,那么这个时候能起烦恼造业,也有。

  我们就在这本书里边,是哪一篇——大概是《律海十门》还是《定道资粮》,“小儿瞋乳母,刹那地狱沦”,有这么一句话。它就是说,一个小孩子,他在很小的时候——抱的婴孩了,他父母要交给她(乳母),叫他的乳母抱一下,他把孩子抱过去,叫她接下来。孩子两个手一伸要扑过去了,这个乳母不注意,没有注意呢,这个小孩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下死掉了。他临死的时候,起了个瞋…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