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语。而作什么呢?“善言爱语”,就是六度四摄的那个,这个是。这个“属语业”,这个语业,它的体是戒,无漏戒为体。
第四个是正业,也是符合戒的身业,那就是杀盗淫妄这些恶业不做,就是正业,也是无漏戒为体。
那么第五“正命——比丘如法养命,不作邪命”。比丘要修行,必定要把这个色身维持下去,那么就得要靠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来保持这个生命。我们维持我们的生命要如法的维持,不要做不如法的邪命。什么叫邪命?那就是——一般的讲,有五种,比丘营不如法的事情,而为维持生命的,叫邪命。
《大智度论》里边记了五个:(一)是“诈现异相”,装这个不同与众的相,装了自己好象是开了悟;装了自己有神通;装了自己能够知道过去未来。一个居士来了,啊,什么什么……给他说很多,好象过去世什么什么的——故意做得;或者衣服、装饰做得奇奇怪怪的。我们这里经常有一个居士来,他倒不是比丘,但是现异相。他穿的衣服,像居士又不像居士,像和尚又不像和尚,头发长长的,跟女人差不多,表示他修苦行,连头发都没有功夫剃。这个,我想想,剃头发的时间恐怕不会没有吧。他经常到我这里来,来也没有什么大事情,这个时间很多。你就剃个头嘛,也几分钟就剃掉了,你拿个推子一推,干干净净的,也不要好多时间,头发很长,那么就是装。因为头陀行,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概念,就是他们头陀啊——就想到头上去了,把头发留得长长的,表示修苦行,没有功夫剃头。那么头上头发长了,散了不好看,要拿个金的箍子把它箍起,或者铜箍子,头上戴个箍,披了一头的发,这是头陀行的表现——全部是搞错了(笑)。
头陀行是印度话,玄奘法师就不翻“头陀”,翻个“杜多”。那你怎么办?杜、杜一个多,你这个相是装不出来了,什么叫“杜多”的样子,你没有办法想。头陀,想到头上去,搞一个箍弄一点头发,这个全部是我们汉人自己搞的一套东西,这是装异相。反正我们说装一个异相,使人家认为你了不起,有什么什么通,有什么什么,好象特别的修苦行,这样装了,而使人家供养你,这是邪命。
(二)“自说功德”,相倒没有装,用嘴来说,相是用身来显——身业。口来说:自己怎么怎么了不得,我以前怎么怎么怎么——说了很多——我能知道什么什么。吹啊,自吹自擂的。这些,我们说做法师的特别要当心,有些人讲经,净欢喜摆自己的过程:我自己以前学法怎么样,怎么怎么怎么……讲了很多,那无非表示自己了不得。总不会说自己以前烦恼重得很,犯了好多罪,总不会讲那些吧?总是讲自己怎么辛苦,怎么怎么精进,怎么怎么。那就是无形之中很容易犯自赞毁他的罪,所以说我们不要自说功德,最好不要说。
功德再多,还要隐藏起来。因为我们的功德跟佛的功德、菩萨的功德一比,简直小得可怜。这一点功德你要还去说,把你功德的气味都说完,人家恭敬礼拜来了,把你功德全部拿走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将来怎么办?下地狱去了。所以说很危险,功德,这么一点点功德,要保密都来不及,千万不要随便说出去。昭觉寺一个出家人,他也是修苦行,打饿七,十八天,这个功德都显在表面上,虽然没有说,但是总是……。什么恭敬啊,居士供养啦,恭敬啊,恭敬得不得了,这样子。实际上你的功德都被人家拿走了。辛辛苦苦搞了半天,你自己得了一个我慢,其他功德,他们居士都拿完了。所以这些自说功德,不要说。
那么(三)“占相吉凶”,这个也是出家人里边,好象是自己有点通了,有点能力,专门会跟人家算命:你过两天怎么,你赶快怎么怎么怎么……出家人,释迦牟尼佛就是不准算命、看相,不准搞的。如果你要搞这个——因为一般的世间上的人,最相信这些东西,尤其是出家人,跟他一说,信得不得了。信得不得了,那就对你恭敬得不得了,供养什么都来了,这样,你以这一种方式得到的供养来维持生命呢——邪命。
(四)“高声现威”,说法的时候,用一种高傲的声音,表示自己了不得:“怎么怎么!”这样子说法,这个也显得自己了不得的样子,也是一种邪命。因为你装得了不得,人家对你起恭敬心,恭敬心的后边,就是恭敬礼拜供养,反正是名利,得到的就是这个东西。那么千万不要去显这个,故意装、装模作样的事情不要做。
第(五)种就是“于此得利,而向彼说”,这个地方得了供养,对其他的地方、其他的人说。看到一个居士,他就说:“昨天那个居士好啊,他这个信心好,他将来福报大得很,他一供养就供养了一千块”——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呢,你最好再供我一千块,或者你比他功德该大些,你供个二千、一万块。这个你不要说,人家要发心供养就供养,不供养就不供养,没有力量就少供养,你不要这么一逼,逼得他好象不好意思:人家供养上千的,我这个五元十元的拿不出来了——这个你就是要他多拿出来。
我记得有一位知客师,是哪里的就不说了,居士供养,拿出来供养,修庙,他拿十元、二十元供养。“哎”,他(知客师)说,“你口袋里还有大的,你大的供养功德更大”——你这个话说了,多难为情呢。我们出家人简直是用这一种方式来要钱了!人家供养嘛,自觉地,你不好说:“你这个供养太少了,你口袋里大票子还有哎,你把它都拿出来”。这个怎么行呢?他还认为自己,“我化缘的手腕很强”。这个(叹),我们说是邪命,实在要不得。以这种方式来求利养的——当然他不是为自己,为修庙,好是好心,但是方式不大对头。
以这五种事情来求利养的,都叫邪命,这是为个人,为个人的生活来源,这五种方式。那么《俱舍》论里边,讲得更厉害,凡是从贪心出发的一些,都叫邪命,养生的方法。那就更厉害了,这个我们讲《俱舍》以后再说。这里一般性的,就是这五种方式的,叫邪命。这个正命也是无漏的戒为体。正语、正业、正命都是无漏的戒,那么正见、正思惟呢?无漏的慧。
下边第六,“正精进——勤策身心,修无漏道,止恶修善”。这个很要紧,我们说真正的正精进,是止恶修善的精进。假使你做坏事,拼命地干,不但不叫精进,要叫懈怠。这个奇怪了,你拼命地干,觉也不睡,怎么叫懈怠呢?你虽然做坏事做得很有劲,但是对善法却是没有做——懈怠,所以精进是专门对善法来说的。那么这里的精进——因为八正道是无漏道——是无漏的勤。信进念定慧,反正这五个善根。这是无漏勤为体,无漏的勤,凡是八正道里边都无漏的。
第七,“正念——摄心正念,于四念住等境,忆持不忘,使心得住”。我们说,把心跟念摄在正的念头上,这个念。所谓正,这里都是符合戒的。那么也可以深一层地说,符合缘起性空的道理的,如果再具体一点说呢,符合戒的。符合戒的念头叫正念,把心摄在这些念头上,哪些念头呢?四念住等等,我们的法上的念头,或者四谛,这一些。“忆持不忘”,就这个念——念的作用就是忆持不忘,使心能够安住。念就是定的因,心把这个正念忆持不忘的话,使心能够在这个地方住下来,心能够定下来的话,就是得定了。
第八,“依前七支,能令心不乱,止住一境,则是正定”。这是符合戒的定,也是清净的禅定,无漏的禅定。正念是无漏的念为体,正定就是无漏的定为体,这都是无漏的——信进念定慧,这五个。
这个八正道,我们说,就是佛一开始转四谛十二行相的时候,所说的修的道。能够灭苦、灭烦恼业、证到涅槃的,就是修八正道。那么后来呢,就扩充到三十七道品。……
八正道与见道
(6A开始)修的是八正道,那么其他的,有的认为,不但是见道,修道的时候,也有修八正道的,因为这个八正道是通向涅槃的一个大道,所以说不但是见道,修道也有。那么说它是见道的八正道的,是有部的妙音尊者,为什么说见道,我们大概地说一下。
我们说,见道,先把什么叫见道——四谛十六行相,很快的在十五刹那把它见完。那就是说,四个谛,欲界的苦集灭道,产生的是由苦法忍到苦法智,那么欲界的苦谛用智慧把烦恼断掉了——用忍断烦恼,用智证到这个道理,欲界的证到了;色界无色界的苦,叫类忍,类智——苦类忍,苦类智。那么欲界的集谛,是用集法忍,集法智,上二界的,集类忍、集类智,这样子一共有十六个——八个忍,八个智。前面十五个就是见道,这是很快,下面欲界的苦谛断掉了马上断上边的苦谛烦恼,即证到上边的;一下又下边的集谛——又上面集谛,很快很快,在一个刹那很短的时间,把十六个全部断完,证道。那么这是用一个轮子来表现,轮子转起来很快,轮子转的时候,一会儿在下,一会儿在上。所以说,见道,有轮的相貌:一个是快,见道十五刹那,一刹那一刹那又断又见又断又见,快得不得了,轮子转起来也很快,所以说八正道是个轮。那么八正道怎么叫轮呢?我等一下慢慢讲。先说它轮子转起来很快,跟见道一样,有取有舍,前面的谛证到了,马上证后面的谛,那么轮子也一样的,轮子滚到这里,把这一块地放下,又滚到前面去,有取有舍,有取有舍——*轮,那么轮子转过去的时候,能够把前面的那些东西压烂、压碎,就是没有伏的烦恼把它压伏,降伏。第四个,已经降伏的,叫它永远不能再生起来。
那么还有,它的样子就像个轮,这个我们再说一下。一个轮的结构:中间一个轮毂,就是一个轮的轴心,周围一个圈圈,这是核心;那么四边有几个辐,就是一个个射出去像自行车的铁丝一样的东西,那么这样几个辐;最后还有个辋,把这个辐箍起来不会散掉,就是轮胎一样的,前面一个铁圈圈。那么这个正语正业正命是戒,这是一切正见正精进等都是依戒而行的,所以等于一个毂——轮毂,这是在中间的,这是核心,以戒为核心;那么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这些都依戒而生的,依戒而转的,所以从戒出…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