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P23

  ..续本文上一页,这就是三条。

  那么我们说诸行无常,“诸行”就是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是迁流变化,刹那刹那不安住,没有可以常住的。这个,我们在一般的哲学,也可以推论到,因为这个世间,春夏秋冬,世事迁流;同时河流,不断的水在流;山,桑田沧海--这个世间上的人也看到了,过去是很好的一块地,但是过了若干年以后成了一片海;过去是高山,经过一风化之后成了平地,这些经验世间上也看到,无常也能承认一点,但是彻底的无常他们看不到,但是一般的无常他们也可以承认。我们说现在的辩证法,也是一切法都是运动的,没有能够独立静止的,这也是无常的一个更深一层的认识,这都是符合佛的说法的,但是真正的无常,佛的无常,他们还差得远。第一个就是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不能安住不动的。

  第二个,“诸法无我”,一切法都没有个独立的自性。这个“我”叫什么呢?“我”有三个意思:一个是常,一个是一,一个是自在。所谓“我”,我自己能够作主,自在,“我”有个常的意思。假使从人来说,人我的话,就是流转生死,总有这么一个东西,从这里生那里投生,那里死这里又生,这么一个,虽然这投的生有生老病死,千变万化,而这个——耶稣教叫灵魂,灵魂就是常的,它永远在这里跑,那里跑,它是不会灭的,这么一个东西。

  还有个意思就是一,这个“我”总是一个,不能说有五个我,十个我,那个不可能的。所以“我”的意思,在法相里边有常、一、自在的意思。那么说诸法无我,就是说诸法没有自性,不是一个常的,不是一个自在的——靠缘的,缘来了,它就生起来了;缘走了,它就消灭了,它不能自在。我说我要来了就来了,不行,没有缘的话,搞不了。我们这里一样的,我们要修庙子,不是你说修就修了,没有钱,修不起,就修不起,那么就是说一切都靠缘,所以说没有自性。所谓自性就是能够离开一切的缘自己能够独立存在的,不依靠它的,能够常住的不动的,这叫自性,那么一切法都没有这个东西——无我,就是没有自性了。

  这里我们就要注意,诸行无常指的是有为法,而诸法无我,这个法的范围却大了,不但是有为法,无为法也没有自性。在应成派的中观见里边,无为法也是缘起,无为法也是因缘而起的,我们《五字真言》有“有为相待故”,没有有为法,哪里来无为法呢?无为法本身独立存在也不可能,就是有了有为法了才显出一个叫无为法,所以无为法也是缘起。这个,我们《五字真言》天天念,就是你们念了之后有没有感觉了。无为也是空,无为也是没有自性的,这是中观的看法。那么以法相、唯识看,无为法是常的,这就是中观的,超过法相。先把什么叫“我”,就是有自性,能够独立存在的,能够常住的就叫自性,一切法都没有这个东西,都是依靠缘而起来的。

  那么证到无常无我之后,当下知道一切法都是没有我的没有自性的,那当下就是空,就是涅槃寂静。所以这三个法是有联系的,那么下根从无常下手、进门,中根无我,上根直接涅槃。这是三法印。

  

  三法印与实相印的统一

  那么三法印,我们说一般我们汉地就是有个看法:三法印是小乘,实相印是大乘——我们经常听到,他们说小乘讲三法印,大乘讲实相印,这个是汉地的佛教经常说的。那么我们这里说,三法印跟实相印不是两个东西,一样的,它只不过是范围打得开一点,这个多讲一些,那个就讲得集中一点,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这个我们要花一点功夫,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把这个道理透出来。

  我们先把这个——我们一步一步来,先把三法印它里边的关系拉一拉。这无常无我跟涅槃,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跟涅槃寂静它们三个东西有没有关系,有没有联系。我们先看一看。这里,我们说把诸法无我当作一个中心,就是核心;从这边看,诸行无常流转,就是十二支里边的流转生死,“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就是无常,一切有为法的流转生死都是无常,这个就是从无我的,朝这边看就是无常。那么从那边看呢,就是十二支,十二支我们都学过了,十二支都是缘起法,缘起法就是没有我,如果有我的,就不要靠因缘了,既然每一个都是因缘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那么这个识也好,行也好,都是前面有因了才产生的,它本身没有独立的自性,缘来了就产生它,缘没有就没有它,那么十二支里边的每一支都是无我,而无我里边从无常的一边看,都是流转生死——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到老死,就是“此生则彼生,此有则彼有”;那么从另外一方面看,“此灭则彼灭,此无则彼无”,就是寂静还灭的因缘,那就是涅槃寂静。所以这十二支可以以无我代替,里边的每一支都是因缘所生的,没有自性,而从流转方面看就是无常,从还灭方面看就是涅槃,所以十二支有一定的联系。

  那么我们说十二支,一切有为法也好,因为无我——我们说了,诸法无我,通有为法无为法,而诸行无常单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流转生死,无为法就是涅槃寂静,而这个无我却是通两边——不管你是有为法也好,无为法也好,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无我。所以说无我可以把无常和涅槃两个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在《大智度论》里边有一句话,也是证明这个道理。什么话,你们可以记下来:“无生无灭及生灭,其实是一”,没有生灭,“及”就是跟。生灭这两个东西,实际上看就是一个,那么我们这个说法就是把这个话具体地表达出来了。“无生无灭及生灭,其实是一”,《大智度论》的话,讲般若的话。那么无生灭——涅槃,生灭——无常,就是一个无我,管你是涅槃也好,无常也好,无常的有为法跟涅槃的无为法,都是当体没有自性;以无我作为一个中心来看,这边流转就是无常,那边还灭就是涅槃寂静,而这个涅槃寂静也好,生死的无常也好,都是无自性,就是一个。所以说“无生无灭及生灭,其实是一”,这就是《大智度论》的话,我们先把这一层讲了。

  那么再进一层,所谓诸法无我——这个无我的道理是学不完的,将来我们还要仔细地,中观里边要把它大大地打开讲。我们现在把无我的一层一层透下去,无我,没有自在,就是无自性,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也就是一切法的本性空,也就是本性的不生不灭,就是这个东西,我们佛证到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这个东西。所以说证到无我,人空法空之后,佛的法身全部就证到了。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再说一个,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大乘实相印、二乘三法印,这个话是不是极端的?当然我们表面上看好象是《阿含经》都讲三法印,后来的一些大乘经都讲实相印,“是诸法实相”——这个,《金刚经》也说,我们说这是不是截然分割的呢?未必尽然。三法印跟实相印其实是统一的。所谓实相就是最高的真理,我们说在佛教里边真正证到的,不可言说的,诸法无相,就是实相,这个实相也就是我们的空性,无自性的空,我们佛,最高的,在菩提树下证到的不可说不可说的法就是这个法。那么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大乘的印就是实相印,那没有错,但是不能贬低三法印,说三法印是二乘,这个话有点毛病,我们现在就把实相印跟三法印两个的关系看一看。

  (6B开始)从这一方面看,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就是缘起,缘起法自性就是空,那当下就是实相印。但是从缘起方面看,一切缘起法的存在,决定是无常的,所以说诸行无常。就是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从它的缘起的生灭的那一边看,就是诸行无常,跟实相印其实是一个东西,不过它从观察的角度、着重于哪一边看的话,就是诸行无常。那么一切法存在的现象既然都是靠因缘和合而起的,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的,就是诸法无我。既然是缘起存在的,本性就是空,就是涅槃寂静。所以说三法印跟实相印,就是一个是总的看法,一个是拆开来看,并不是大小乘的差别,这个概念我们应当知道。所以说这个自性空,实相印本身从生灭的缘起方面看就是无常,诸行无常;从它的一切法的因缘和合而有,没有自性,彼此互相的相辅相存互相依靠的话,这一方面来看就是诸法无我;既然本身是无我的,所有的现象都是假的,当下就是自性涅槃,就是涅槃寂静。所以实相印跟三法印没有差别,就是观察的立场或者是出发点有不一样,而观察的道理是同的。

  那么一切有为法来说,从时间说是无常的,有为法离不开两个概念——时间、空间。从时间来讲一切法都是无常,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从空间来讲都是互相依靠,互相存在,没有独立自在的存在一个法,无我;那么从无为法来说,本身就是无生,那就是涅槃寂静,所以说这三个来说,无常也好,无我也好,无生也好都是空性的表现,就是实相印。所以说三法印跟实相印在理论上说那就是一个东西。理论上的统一我们讲了,那么实践上修行上的统一我们再讲一下。

  三法印在佛经里边——就是三解脱门,这三解脱门都能够证到实相,那么这个是行持上的统一。无常——就是无愿解脱门,既然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你不要去追求了,无愿解脱门。无我是空解脱门,涅槃是无相解脱门。空、无相、无愿这三个解脱门就是三法印,无常就是无愿解脱门,无我就是空解脱门,涅槃寂静就是无相解脱门,那么这三个解脱门随便你进哪个门都能得到解脱。我们三门就是这三个门,佛教的门就是三个门,就是空、无相、无愿。有人写山门,写一座山的“山”,那是后来人的误解,是一二三的“三”。我们进到寺院就是进三解脱门,都能证到实相。那么利根的随你根据无常也好,无我也好,涅槃寂静也好,都能够当下证到实相。那么钝根的,那就是要按照次第来,先要学无常,然后学无我,最后证到涅槃寂静。总的来说从无常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个下手都能够证到实相印,证到一切法的空性,那么就是说这是从实践上修持上的统一…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