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安立它二谛的道理,他说一切东西,把它分析或者把它打破,我们心里边对它的概念还有没有?如果有,这个是胜义谛;如果没有,就是世俗谛。它这个瓶打破了,一堆烂的瓷片绝对没有人说这是个瓶,你看这个烂瓷片怎么晓得它是瓶呢?所以这个瓶是假有,这个是世俗谛。那么你分、分——水也一样的,水你分到最后,就是色香味触,或者我们现代的话说是氢氧两个元素,这些都是世俗谛。分下去不能再分的,那叫胜义谛,不会失去概念的,假使青颜色,这个青色,你再分也是青,再分还是青,再分,还是青,分到最后最小一点还是青,那么这个是胜义谛,它的概念,青的概念不会消失的。所以说,他们的世俗谛跟胜义谛的分法,就是说把这个东西分或者是打破,我们主观上概念,有没有失掉它原来那个概念?没有失掉,这是属于胜义谛;假使失掉了就是世俗谛。这个《俱舍论》上,后边讲二谛的时候要讲,我们现在先介绍一下,一个是真的,“实有,胜义谛;反之,分析或者破坏以后,主观上消失其物的概念的叫假有,或者叫世俗谛”。
这个,我们说每一部都有安立它的胜义谛跟世俗谛的标准,这是《俱舍》的标准,唯识跟其他的。中观,都有它的标准,都不一样。那么此中“实”、“假”,这个要注意,并不是说有作用没有作用,而是说主观上失去或者不失去它的概念来说,这是真的实在有的,这是假有的,并不是说它有作用叫真,没有作用叫假,因为什么原因?“自宗”,就是有部,这个宗派……时间过了,我们回向。
第八讲
三世一切有的经论依据
我们讲了,讲到有部的,有部的我们昨天不是说,有部他们认为三世的法都是有的,这是他们的特征:“三世一切有”。三世的法都是有体的,实在有的,这一个跟其他的部派不同。那么有部的分立出来,也就是跟化地部辩论这个问题。化地部我们前面上座部里边学过了,它认为一切法,现在世的是有,过去未来的是没有的,是假的,不是实在的。那么有部的说法就是三世一切都是实在的,这样子他们就分了两部。
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有部自己创造的呢?当然,我们说一个部主都是佛弟子,一般都是有成就的人,他不敢自己搞一套,也是根据经论来的。那么他们的依据是什么?昨天我们讲了,他们是根据《阿含经》——《杂阿含》。昨天没有念,今天我们就补充念一下。
有部的宗旨有八个字,大家可以记下来,那么就是将来学《俱舍》的时候,我们把它掌握到,这是有部的最根本的宗旨,什么叫一切有,就是这个地方。八个字就是:“三世实有”,一般认为过去未来是假的,没有体的,而现在法起作用的时候是实在有的,而有部认为三世都是实有的,所以第一句是“三世实有”,三世——过去未来现在,(实在的实),实实在在是有的;第二句是“法体恒存”,法的体,(恒,恒常的恒),存在,恒存,这个法体,因为它有为法,不是无为法,不是常的,有生灭的,所以不能叫常存,叫恒存,虽然它是有为法,但是它不会断掉,中间也不会隔开来——恒存。不但过去未来是有,而且它的体总是存在的,这是有部的特征,那么一切有,也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那么他们这样子说是不是根据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呢?当然也要有依据,他们的依据第一个——一般说有部的依据呢,两经,两个经两个理,它们有两个道理,有两部经作依据。
这里我们略略地说一下,这个资料我们以后会发,就是学《俱舍》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参考资料,这本书会发给大家,为什么现在不发?我们现在就是太不稳固了,很多人把东西拿起就走了,还有个别的人把大氅什么东西、棉衣都拿走了,那你想想看,如果我们这里来50个人,每个人住一个月,50套都拿走了,我们其他的人来了,怎么办呢?所以这些人,你说用功来修行呢,但是对常住的东西却是不爱惜,侵损常住的行为,这个不太好。因为我们这是供应这里学法的人的,你走了留下来嘛,你自己拿起走了,你怎么说呢?以后来的人怎么办?如果来一百人都跑掉了,我们一年要供应一百套东西,全部,那么第二年的人来了,又没有了,这个负担也太重了。
我们现在说这个《杂阿含》,第三卷有这么一个文,“比丘当知”——你们不要记,这个文将来会发的,这个资料我们有,每一个人都会有——“比丘当知,若过去色非有,多闻圣弟子中不应于过去色勤修厌舍,以过去色是有故,多闻圣弟子中应于过去色勤修厌舍”(待查),那就是佛对比丘说,“比丘当知”,假使过去的色是没有的话,那么我的多闻圣弟子对过去的色不应当去勤求修那个厌舍的心,就是把它厌掉,假使我们说男女色的话,那就是过去你见到的女色,你要把它厌舍,厌离它,舍掉它,那么其他的色声香味触都一样。修出离行都要厌舍,假使没有的话,你不要厌舍了,它本来就没有了嘛,所以说过去色是有的,“多闻圣弟子中”,应当对过去的色要精勤地修那个厌舍,这是第一个,肯定过去有,这是经上的;第二,“若未来非有,多闻圣弟子中不应于未来色勤断欣求,以未来色是有故,多闻圣弟子应于未来色勤断欣求”(待查),那就是说假使未来的是没有的话,那么多闻圣弟子对未来的东西,五蕴,不要去精勤努力去断去求,这是两个事情,一个不好的要断掉它,好的是要求到,那么因为未来的色是有的,所以“多闻圣弟子中应于未来色勤断欣求”(待查)。这是证明过去未来是有的一个经,这是有部的依据。
那么第二个,也是《杂阿含》,第八卷,“识由二缘生,其二者何?谓眼及色,广说乃至意及诸法”,它说识有两个因缘可以生出来,哪两个呢?假使眼识的话,眼根色境那么生眼识,这是十二处——十二处就是生识的地方,处就是生长的门。从这两个地方可以生长识:假使眼根跟色法来说,生长眼识;耳根跟声音来说可以生起耳识;乃至意根跟法境来说可以产生意识,那么这个是经文。从这个经文里边就推论出来——我们说前面五个不要去管它,就是意识,它生起来的时候要靠意根跟法境,这个法境的范围就宽了,可以是有为法,可以是无为法,心里可以想缘它嘛,那么也可以过去的,也可以现在的,也可以未来的。现在,假使我们想过去的法,如果过去是没有的话,那么这个意根跟法两个缘生意识——过去的法假使没有的话,那这个意根就不能生意识,那么我们想过去,意识就生不出来了,既然意识能生出来,可见得过去法是有的;同样我们缘未来的法,如果未来的法是没有的,单是有意根生不起意识的,因为未来的法是有的,你可以想象明天怎么样,后天怎么样,将来怎么样,意识还可以缘未来的——意识能生出来,那就证明未来的法是有的。
有部就根据这两个经来成立它的三世一切有,这个是它的依据。如果我们要跟人家辩论、写文章,没有依据是不能成立一个道理的,所以依据是很重要的,依据而且一定要根据正确的依据,不能依据外道的书或者世间的书,一定要以真正的佛说作依据,才能拿得出来。那么这是有部的依据,我们大概念过了。
说一切有部的学说(续)
六因四缘说(续)
下边,我们昨天讲到六因四缘,有部讲因缘讲得最多,六因四缘五个果,这个《俱舍》里广讲。这里,我们现在就出现的,六个因四个缘都有了,这六个因四个缘希望大家记住,我们重复一下:六个因,第一个是能作因——它这里排在第六,我们照规矩第一个是能作因,第二个是俱有因,那么相应因、同类因、徧行因、异熟因,一共是六个因,那么这六个因是《俱舍》讲得最仔细的分析,其他的部派没有那么多;缘是四个: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跟增上缘,这四个。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都属于能作因的范围,因缘就是前面的五个因——相应因、俱有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有力的,能作因力量差一点。最有力的属于因缘,那么力量薄弱一点的就是其余三个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这个名相先把它记住,它的真正的分析以后在《俱舍》的时候会讲。
一切法三世实有(续)
下边我们接下去,“从法的时间方面来说,有部主张三世实有”,这个我们才把它补充了一下。“他们认为法的体是三世俱存”,实际上恒存更严格一点,因为经书上用的都是“恒”,恒常的“恒”。“而法用现在才有”,法的体三世都存在,法的用——作用,只有现在有。既然法的体三世都有,那你现在过去未来怎么差别呢?都是有的,现在也有,过去也有,未来也有。那你怎么分别这个是现在,这个是过去,这个是未来呢?那就是说看它的作用什么时候起,作用在起的时候,正在起作用的时候,现在;作用起过了,灭掉了,谢掉了,那就是过去了;作用还没有起来,将来会起的,未来。以作用的起不起来判别过去未来三世。
见的高低
这个有部我们不要看得很浅,有的人就看有部很浅。法尊法师在一本书里边,他就是说爱因斯坦(Einstein),就是我们近代的大科学家哲学家,他发明的相对论震动了全世界。他这个相对论第一次在国际上公布的时候,一起开会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只有六个人懂,这个很深。那么现在当然懂的人多了,那就是说他这个很不容易,创造这么一个学说。但是法尊法师来说,爱因斯坦的学说主要就是我们的空间有长宽高三度,他加了个时间,跟空间两个的关系凑起来了,这个就震动了全世界。而法尊法师的看法呢,爱因斯坦的思想还在有部的范围里边,还没有跳出有部,而有部在佛教里边是最基层的一部。那么从这一点看,我们佛教的高度是可想而知——就是最基层的有部已经超过现在一切最高的哲学家,那么上边的经部、唯识跟中观,那不晓得高超多少倍。
所以我们佛教徒对自己的法要起尊贵心,这是极可贵的,世界上的学问是比不上的,本来佛就是的——法宝嘛,无价之宝,…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