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长子阿僧迦就是无著菩萨。他的弟弟叫比邻持跋婆,这个世亲菩萨是中间那一位。世亲菩萨在那烂陀寺,依了萨婆多部(有部)出家的。世亲菩萨开始学有部的,此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的最高学府,就像那个英国以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一样,在那里毕业的人就是最高级的。那么,其他学校虽然也有,都认为等而下之的。那么,印度当时的最高学府就是那烂陀寺。他就在那烂陀寺的有部里边出家的。“博学多闻,徧通坟籍。”学得很多,什么经书都看完了。“神才俊朗”,他的才干非常高,没有人跟他比。“戒行清高”,不但是学问大了,他持戒的也是非常之清高,没有跟他比得上的。

  他把一切有部的三藏都学完了,一切有部我们说两个。一个是东方的一切有部,是比较保守的,现在这个迦湿弥罗;一个是西方有部,比较开放的。那么,迦湿弥罗的有部造了个《大毗婆娑论》,它这个是五百个阿罗汉结集下来的,认为是国宝,是不准流通到国外去的,只能到他国家去留学,学,不能传到外边去,就是保守了。世亲菩萨西方有部出家的,他西方有部的都学完了。他就迦湿弥罗的那个《大毗婆娑论》呢,因为不准流出国外的,没有学过。他要想去看一看迦湿弥罗的这个《大毗婆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就冒了名,改了个名字,到迦湿弥罗国去学了四年,把《大毗婆娑》都学通了。在学那个《大毗婆娑》的时候,他因为在西方的学那个有部,那时西方进步的,很多经部、大众部的学说都在讲,他也去听了很多,他经部的采取了更多。那么,他在迦湿弥罗学这个《大毗婆娑》这个呢,他们辩论了,他辩论的时候经常用经部的道理来破有部,把迦湿弥罗认为最高的一个《大毗婆娑》驳掉了很多。那么,这个时候,他们迦湿弥罗国的一个罗汉叫悟入,很奇怪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那么聪明。我们这个最高的一部《大毗婆娑》给他驳掉很多的,他就入定一观察,知道是世亲菩萨。他说:“算了,你是世亲菩萨,你是一个大法师,你现在是来由经部来破有部的话,我们这里人里边有些没有离欲的(就是没有证果证道的),知道你是世亲呢,学这个法,将来要对你不利的,你赶快跑,不要再呆了。”他就回去了。回去就讲《俱舍论》了。那么,他把那个《大毗婆娑》什么都学完了,十八部里的经论、三藏全部学好,外道的那些书也学完,所以说学问是通内外道,什么都懂的。不但是内明知道,因明、辩论的方法也非常精通。他就回到中印度,给很多的声闻僧伽讲经,这个时候最出名的就是《俱舍论》了。

  我们《俱舍论》呢,它是有部的,就是根据《大毗婆娑》了,但是里边他认为《大毗婆娑》有不尽善之处,他经部的理论来补充。所以说,它跟《大毗婆娑》不是一个体系了,它另外成了个体系,而是《大毗婆娑》的结晶,在佛教里边极大的崇高的地位。那么,那个时候就叫“聪明论”了。凡是学过《俱舍》的人都会聪明起来,因为讲的东西范围很广,讲得很深透,一般不但是内明了、因明了什么,声明都有。

  那么,他在讲《俱舍论》的时候,有一个——就是悟入论师(阿罗汉)的一个弟子,叫众贤论师,它对世亲菩萨批判《大毗婆娑》——《俱舍论》里边有批判《大毗婆娑》的——他非常气愤。就造了一部《俱舍雹论》 。他这部论,就是冰雹一样的,要把《俱舍》打得稀烂,花了十二年功夫,造了部《俱舍雹论》 。他要跟世亲辩论。结果这个书拿了世亲菩萨那里去,世亲菩萨年纪已经大了,他说:“我造论的时候,我又没有要跟你辩,你造了这个论,你跟我辩啥呢?而且你这部论根本驳不了我这个东西,我还没那么闲来跟你辩。”他就跑掉了,不跟他辩。这个众贤论师跟了后头,他福气也不够,中途害病了,害了病快死了。快死了之后他叫他的弟子拿这个论拿给(世亲菩萨),他说:“你给我把这个论送给世亲菩萨,叫他看一看,这个论如果好、有可以采取地方你就采取,把此论留着;如果这个论不好的话,你把它烧掉也可以。”这么他就跑掉了,他就死掉了。那么,他的弟子送到世亲菩萨那里去,世亲菩萨看看呢,他说:“这部论虽然很多地方破《俱舍》,但是理论不足,破不了。但是他因为要破,他讲了很多道理,却是反过来对《俱舍》有补充的地方。”他说:“这个论可以流通,但是要改个名字,《俱舍雹论》呢,这个冰雹就不要了,你不是个雹,你破不了,叫什么呢?《顺正理论》,你这部论跟我的正理还比较顺的,并不是雹,打不了,打破不了。反过来,你顺了我后头,跟了我后头比较随顺的。”那么,改部《顺正理论》,这样子就给它流通了,那么,这部论我们玄奘法师也翻了,《大藏经》有。

  那么,这是内明了,世亲菩萨的,人家是辩不了。

  那么,声明,这部《俱舍论》里边,它的文学评价也极高。当时印度有个新日王,他的妹夫,是一个婆罗门,是外道,他是懂声明的。他看到这个《俱舍论》在佛教内部都攻不破,那么,他想从声明的道理来破它,他反正是妒忌了,就不想世亲菩萨的《俱舍论》来流通世间,他说我要用声明的(就文学的观点上)来破它,就说你文学不好,你尽管你佛教讲得好,文学上你却不行。他以这个方式就造了部论,来破《俱舍》 。结果,世亲菩萨就根据那个论,又造了个反驳的论,把这个外道的论驳得体无完肤。那就是说,《俱舍论》,不但是内明的,讲佛教道理讲得好、攻不破,就是文学的基础也极好,你用文学的观点来破,也破不了。这样子,不但是他没有把它破掉,而且,新日王他对世亲菩萨起大的信心,皈依了。他不但是没有把世亲菩萨赶出去,反而皈依世亲菩萨了,并且他的太子在世亲菩萨面前受戒,他的王妃也出家,作世亲菩萨弟子。那就是说世亲菩萨在新日王国家里边享的地位极高,国师的地位。

  这是它内明也破不掉,声明也破不掉,就是《俱舍论》这个价极值极高。

  那么后来,经过无著菩萨的介绍,世亲菩萨又转入瑜伽,本来我们说根本部,是进入瑜伽大乘发展的一个轨道。那么,他因为过去弘扬了根本部,又造了五百部论,那么现在感到大乘确实好,他很惭愧、很忏悔,那么,要把舌头割掉。无著菩萨说:“你不要割舌头,你以前造五百部论,弘扬根本乘,你现在再造论,弘扬大乘好了。”他又造了五百部论,弘扬大乘的瑜伽派的教理。一共造了一千部,所以又叫“千部论师”,这是很有名的。

  世亲菩萨的密法里边也有大成就。这些,在某些地方只说世亲菩萨是一个瑜伽派的一个祖师,但是他还有一些,他真正密法的传承,一般的佛教史里没有讲。那么,有的人,就是有些佛教史里边就说,他还得到了一个阿阇黎的密法的传承,而且得到密法成就的。

  这样子,就世亲菩萨的功德我们大概是讲了。他在当时印度造了很多的庙,反正他哪个地方辩论得胜之后,国家就供养他很多的金子。他那个金子拿来干什么?他也不吃也不喝,就是造庙。他拿了钱就造庙,造了很多庙,每一个庙甚至有几万人。所以说,当时的印度,总的比丘,经过他弘扬之后,增到六万多人。本来是外道很盛,比丘就很少。经过他的弘扬,比丘有六万多,大乘比丘,根本乘的还不算。那么,这是世亲菩萨的功德,我们是介绍一下。

  那么,现在我们要开始这个了,还有几分钟,我们要把窥基大师的看一看。(以上新版中没有,并已稍作润饰。)这个,我们说,你文化差的要下点功夫了。他窥基大师是一个大学问家,他的文字是很古的。

  

  解释书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解

  唐京兆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解 》。这个,每一个字都有解释,不要着急。“唐京兆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窥基大师我们以前略略地解了一下,他着的名数解。那么,这个书名,每一个字都有交代,而且交代得很多,不一定大家会懂,我们就念过去,有的该懂的,要好好讲,有的,像六离合释的。六离合释这个东西,学法相必须要学。我们想过了宗大师生日之后,就把六离合释这两张纸——讲义,在《俱舍》里边的,抽出来,印一下,把六离合释先学了之后,然后学法相才有个入门之处。那么,今天就把文言要再说了。

  

  大者,简小为义。乘者,运载得名。百,数也。法,谓世出世之法故。心法八,心所五十有一,色乃十一,不相应二十有四,无为法六,故为大乘百法也。明乃菩萨无漏之慧,以能破暗故。门以开通无壅滞为言。论乃拣择性相教诫学徒之称。本地分中者,乃《瑜伽论》五分之一。略录名数者,于六百六十法中。提纲挈领取此百法名件数目。此论主急于为人,而欲学者知要也。

  

  什么叫“大乘”?先说“大”,“大者简小为义。”这个大字简别小,就是跟小不一样,我们这是大乘,不是小乘。那么,“乘”什么?“乘者运载得名”。这个都文字了,都是文学了,一个是“为义”、一个是“得名”,对称的。大是简别小。乘——运载,就是度彼岸,可以运到对方去。那么,这是解大乘两个字。

  “百法明门”:“百数也”,“百”是一个数字;“法谓世出世之法故”,一切世出世的法都包在里头,就有漏无漏法,出世的无漏法,在世的有漏法,这个里边都讲得有。“大乘百法”讲过了,一百个法。

  那么,这一百个法是哪个一百法呢?“心法八”,心法有八个,八个识;“心所五十有一”,心所法五十一个;“色乃十一”,十一个色法;“不相应二十有四”,二十四个不相应;“无为法六”。一共是百个,一百个。“故为大乘百法也”,这是总结,所以说大乘有一百个法。

  那么,“大乘百法”讲完了。下边,“明门论”。

  什么叫“明”?“明乃菩萨无漏之慧,以能破暗故。”什么叫“明”?菩萨的智慧,无漏慧,就是无漏的智慧,叫“明”。为什么叫“明”?“能破暗”,破那个无明的…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