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教,差不多。“辗转传来,汇为巨观。”这么弄了三藏十二部了,很多。“故宜视为法藏而宝之”,那么,这些,我们的经论,要当它是三藏的法宝,去“宝”——珍贵它。不要说是翻中国话的经就是要差一点,一样的,意思是大德们翻的,不是普通人翻的。
“读华文经典如读梵文贝叶”,我们华文的经典跟梵文的贝叶,意思是一样的,都像佛的金口宣扬一样,好象听到金口说话一样。
“法相诸论,虽是菩萨……”那么,法相那些论是菩萨造的,但是“亦是以佛语为宗”,也是根据佛语来造出来的,而且也是从印度原翻的,梵贝里翻过来的。“渊源有自”,它不是自己凭空造出来的,是根据佛的梵贝来的。“不同世书及外道伪造者”,世上的书是自己创造的,外道要改佛教的,这些都不是真的。
我们的经都是从佛教里印度梵文的贝叶里翻过来的,所以绝对可靠。要“郑重皈依,信受奉行”。这个,那就是再三强调我们法相不要等闲视之,不要以为依文解义是三世佛冤,这个文字不要它,我们只要开悟就好了。
开悟呢,你离开文字——如果禅宗离开、不立文字,开悟,有的,这是祖师以特殊的方法逼到你开悟。我们再追下去,禅宗利用不立文字,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的佛教徒,尤其是出家人,文字都学通了。你说一个话,他都可以用一种文字的表面的意义回答你,但实际意义没有抓到。那么他就是把你文字撇开,要你真正体会到它的真的含义。那么,这是所以不立文字。
实际上,佛的正规的教法是要文字的。三藏十二部,都是文字的记载,是佛亲口说的文字用笔记下来的。所以说,没有文字,这个文字般若就没有;文字般若没有的话,观想的般若也没有了;观想般若没有的话,证的般若也就没有了、实相般若也就没有了。所以说,你要真正证到实相般若呢,要从文字般若下手,文字不可以忽。但是有一个,就是说,文字不要执,把文字执死了,也成问题的。文字不能执,也不能是不要,这个是我们学法的人一定要注意,尤其是法相,你如果文字不知道、不懂,你这个意思不会懂的。如果文字讲通了,意思也就懂了。这个,学过法相的人有这个感觉的。所以文字一定要懂。
所以我们再强调,学法相的人文字基础一定要有一点。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教那个小孩子语文呢?也就是培养他将来看经书,你没有文字基础,经书看不懂的。我们这里如果文学基础很低的,是小学以下的,或者初中是挂了个牌的,农村的初中的,那么,你赶快要去补文字。补文字呢,我们以前请了个老师,他好象最近没有来,可能是忙了。但是,我们内部老师也有。内部老师,什么中文专业毕业的,什么什么的,做过师范学校老师的,师范学校毕业的做过老师的人,也有。如果在空的时候,最好要组织起来,把文字学一下,不学的话,我看你很困难。我们《百法明门论》打开的时候,我感到你们还要头痛。这个比《五蕴论》要深得多了,这个文字。那么,你会不会也背起铺盖走了,我一般不知道了。但是,我们说,我们就劝你要有坚决的、忍耐的,要修忍辱波罗蜜,就是说要冲过去,要刻苦一点、忍耐一些,把这个文字关要攻破它。否则的话,你是没有办法学法了。学法总是要一点文字的,你没有文字怎么学呢?那么,这个呢,我们把一些法相的研究的方式讲了。
那么,今天我们有两个设想。一个是今天讲到这里为止,明天就开始辩论,开始演讲。但是有的人说来不及,那么,我们再讲两天,讲到是二十一。讲到二十一呢,把百法开个端,然后,宗大师生日之后,我们要念经,你们就复习。宗大师生日过了之后,就开始辩论、开始演讲、开始笔试,大概要搞一个星期。辩论的时候争取每一个人都说话。你不说话没有用,我指你名字叫你回答了,把你名字指到,你要回答问题的。当然,不是我指,两组,两边,你们两边互相问了。那么,演讲可能是不会每个都上来了。演讲大概要我看一半要上来,至少有一半的人要准备一些资料,上来要讲一下,这是锻炼你的做法师的能力。
我们在南普陀讲课的时候,就听到一个法师,学问非常好,写文章登出来,大家都看了非常之佩服。但是,有一点——不能上台。上台之后,两句话一讲,脸绯红,那就第三句话讲不出来了,他就是窘态百出了,就没有办法再讲了,只好下课了。那么,这样的法师就是没有锻炼了,你如果锻炼一下,经常上台呢,那就是不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也有这个——他们有的人就说,他们说开始上台之后,不能看下边的,下边几百个眼睛盯了你看,你下边一看的话,僵了,马上心一慌,什么事、话都忘记掉了,说不来了。那你不要去看他了,你管你讲好了,讲好了,讲到后来讲熟了,你看,一万个眼睛我也不怕你,你看好了,没有关系了。我记得还有一个老师,他一讲课,大家学生盯牢他看,他看得不好意思,他说:“你们不要看我,看书。不要看我的脸了。”(师笑,众笑)他还是有点不自在。反正你讲经讲惯了,成千上万的眼睛朝你看,你当它没有这么一回事,一切法空,不去管他。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解
作者——世亲菩萨
那么,今天我们说要讲这个《百法明门论》,世亲菩萨介绍一下。这个论主是世亲菩萨,那么,世亲菩萨的历史,这个《百法明门论》里边也有,它是在第二页的后头。我们再补充一下,先把第二页后头翻到,第四行,“天亲菩萨者”,我们次第不一定要按照它了。因为这本论是他造的,我们先介绍作者。
天亲菩萨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此云丈夫国,有国师婆罗门姓娇尸迦,生三子同名婆薮盘豆,此云天亲。乃帝释之弟毗搜纽天王之后,虽同一名复有别号:长曰阿僧迦,此云无着,乃菩萨根性;季子别名比邻持跋婆,此云母儿,盖比邻持此云母,跋婆云子,亦云儿;中子博学多闻,徧通坟籍,神才俊朗,戒行清白,无与俦匹。兄弟皆兼别号,故法师但名婆薮盘豆,不相滥也。依《瑜伽论》广造诸论,以释大乘,发挥非空非有中道之教。
“天亲菩萨者”(天亲即世亲),世亲菩萨这个人,“北天竺富娄沙富罗”,这个国家的人。这个富娄沙富罗是什么意思?“此云丈夫国”,这个在我们中文(就是华语),叫丈夫国。这个丈夫国是怎么来的?这个我们要讲一下。
这个世亲菩萨的地方呢,过去一个毗搜纽天,毗搜纽天是天上的一个大将,气力很大,他在这个地方,那个时候,阿修罗很凶,他(阿修罗)是好象是不允许他(毗搜纽天)住这个地方。他说:“你是大丈夫你可以住,你不是大丈夫就不能住。”毗搜纽天他说:“我是丈夫,我就不走。”结果,阿修罗就想尽办法要他走,后来就叫他的妹妹,阿修罗王的妹妹长得(极好)。这个阿修罗的情况大家知道,男的长得极丑,性情粗暴,爱斗;女的却长得极好——他叫他的妹妹去引诱那个毗搜纽天,结果毗搜纽天跟那个阿修罗王的妹妹两个认得之后,很要好。后来阿修罗王就跑出来了,就说,他说:“你是丈夫的话,你就跟我斗。你斗得赢你是丈夫,斗不赢你就走掉,不准住。”那么,毗搜纽天就跟他斗,斗的时候,开始毗搜纽天气力很大,他把阿修罗一刀刀砍断了。但是阿修罗他有一个本事,他砍下来,他又接上去了,他手砍下来了,他马上又接好了,这头砍下来不行了,头砍了不行。手、脚砍了,砍了半天他都接好了,拼命斗,毗搜纽天白天打到黑,气力慢慢衰下去了,这个阿修罗却越斗越凶,越斗越凶。他什么都接得上,这阿修罗王比一般的还厉害,什么都接得上,结果,看那样子毗搜纽天慢慢的好象是不支,这个力量不够了,这个阿修罗王的妹妹却是帮这个毗搜纽天了,她就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走来走去,给他看,结果这个毗搜纽很聪明,他知道她意思了,他就把这个阿修罗砍作两段之后,就在中间站在那里,不准他两边接拢来。这样子阿修罗就完蛋了,接不起来了,输了。那么,他就是住下来了。所以说叫丈夫国。要丈夫才能够住下这个地方,丈夫国。这个是他天亲菩萨的出生的一个国家。
那个时候,这个国家有个婆罗门,娇尸迦,他是一个很有名的,生了三个孩子,都叫婆薮盘豆,就是天亲了。那么,毗搜纽天亡之后,这里就补充了,这些种族都是毗搜纽天王的后代,因为当时毗搜纽天住下来了。那么,下边都是他的后代了。那么,他们三兄弟同一个名字,但是有别号。
第一个,老大叫阿僧迦,就是无着,他是大乘根器,菩萨根器、根性。
最小的叫比邻持跋婆,叫母儿,这是我们华人叫母儿。“盖比邻持此云母,跋婆云子”,也用“儿”了,这个字翻过来,就中国话了。
“中子”,就是世亲菩萨,中间那个呢,“博学多闻,徧通坟籍”,很多的书都学过。“神才俊朗,戒行清白。”又聪明又是行持又好,就是说,学问、行持都好。“无与俦匹”,没有一个人跟他比得起。
“兄弟皆兼别号”,他的哥哥弟弟都有别号,那么,这个中间那个世亲菩萨就不用别号了,直接叫世亲,所以“不相滥”也。虽然他们三个都叫世亲,但是长的跟小的都有另外号,而世亲菩萨不用另外号,就是这个“世亲”,所以也“不相滥”、并不会混淆。
“依《瑜伽论》广造诸论以释大乘,发挥非空非有中道之教。”那么,世亲菩萨根据《瑜伽师地论》造了很多的论,发挥大乘的意义,就是非空非有的中道。中道就是非空非有。
那么,这些是很略,我们再补充一点资料。这个世亲菩萨是论主,为什么我们补充资料呢?这个世亲菩萨就是《俱舍论》的论主了,所以当时我们也接了对他的一些情况说了一下。
世亲菩萨,他是在我们大概是西元320年到400年间。在北印度的富娄沙富罗国的人。这个时候,那个地方的国师,他的父亲是国师,是婆罗门教的国师,叫娇尸迦,有三个孩子…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