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P15

  ..续本文上一页同的,才叫相应。那么,所以我们前面说的心相应法——心跟心所法相应,心不相应行,相应这两个字就是这个五个意思。那么,心不相应行,就是说那些法没有这个五意思,这个五意思合不上的,叫不相应。

  “触等看与何心生时,便属彼心之触。”这个触如果跟眼识生起来的,这属于眼识的触,如果跟意识生起出的,这个属意识的触。那就是第三个意思“系属于心”。

  我们说心所法有三个意思,一个是“恒依心起”,一个是“与心相应”,一个是“系属于心”。这里把三个都讲了。“要心为依方得起故”,这是讲第一个意思。“触等恒与心相应故”,一直到,“所缘及事皆同乃相应也”,这是讲第二个意思“与心相应”。最后,“触等看与何心生时,便属彼心之触等故”,这是讲第三个“系属于心”。

  那么,我们说,心所法的意思有三个。这个都要记的,不记的话,你以后法相还是糊里糊涂的。什么叫心所法,搞了一个倒知不知的,叫你严格的界线拿出来,拿不出的,这个学法相的人要避免这些。我们说不要马马虎虎。马马虎虎,我们以前就小孩子时候就学过一个寓言。一个叫差不多先生,他这个人什么都马马虎虎,差不多就可以了,他有的时候做事情,总是吃饭吃得好一点、吃得坏一点,“啊呀”,他说:“差不多。”这个倒好的,差不多,这个没有什么。结果,后来他病了,去看医生,人家看了个牛医生把他请来,他说牛医生不能看人的,人家说你这个不要给他看。“啊呀”,他说:“医生么都是医生了,牛,人,都是医生,都差不多。”又看了,结果还吃了他的药。药当然吃不好,最后,他病得快死了,人家说:“啊呀,你怎么可惜了,你把医生搞错了。”“死跟活也差不多。”就死掉了。这样子的人做糊涂蛋了。

  当然从我们的佛教里说,“生死涅槃纤毫自性无”,是一样的。但是他根本不是佛教的,空性没有证到,他这个糊里糊涂的,什么都差不多,叫你学东西,好的、坏的差不多,高的、矮的差不多,刀钝的、利的差不多,人笨的、还聪明的也差不多。这样子个人是世界上没有用的人,那么,我们学法也不能差不多。你说如果差不多的话,你这个法学了,拿出去没有用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啦?问,再一追理,没有了。

  那么,这里我们是说心所法,一定要记住三个意思:“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那么,再什么叫相应?还要追。那么,就要说,所依、所缘、行相、事体、时都要相同、平等,这个才叫相应。这些道理一定要记住的,不记住的话,你法相白白学了。

  那么,再下边,“如次为三义也”。把心所法的三个意思讲完了。

  

  色法概述

  

  色法者,识之所依、所缘。

  色法有两类,一个是识的所依,识依它而生的;一个是识之所缘,识是缘它为境的。

  

  乃五根五境质碍之色,亦名有对色。

  那么,依它而生的是“五根”,缘之为境的是“五境”。这个有质碍的色也叫“有对色”。那下边就要讲无对色了。这是说五根、五境都是有质碍的色,那就是说它是有物质的体的,不管你怎么细。

  我们说中阴是很细的,他从铁围山可以穿过去,他的物质是极细,但是我们说他有质碍,毕竟是物质的东西,不能说是精神的,灵魂之类的,没有物质的,不能这么说的。我们的佛教的中阴还是五蕴为体,不过这个色蕴是极细的色蕴,不能说他是一个灵魂,很多人就是要把外道的灵魂拿到这个佛教的中阴上来,这个概念混淆。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大居士,写了一篇文章,目的是弘扬佛教的,但是里边写了很多灵魂,结果后来受了批判,登了《法音》杂志上。灵魂,这个概念是外道的概念,怎么拿到佛教里来呢?

  这个因为质碍的,叫有对色。这个“对”就是质碍的意思,有质碍的色叫有对色。

  

  以能所造八法而成,乃十有色也。

  能造、所造一共有八个。哪八个呢?能造四个,大家知道,地、水、火、风,所造,色、香、味、触。

  这也是《俱舍》里边的一个颂。他就是说,一切物质,它最少的话要包含八个东西,不能再少了,地水火风决定有,那么,色香味触也决定有。它总有它的这个显色、形色,你这个颜色是白的、或者是黑的、或者是蓝的、或者是青的,形色是圆的、长的、方的或者是一颗一颗的不正规的,色是一定有的。气味总有一点的,什么东西,物质你总有一点气味的,你说它没有气味的,没有气味,你的嗅觉太钝了,如果你嗅觉好一点话,总是有气味。那么,这个味道,尝一尝看,有的东西尝了是咸的,有的尝的是辣的,有的尝的是淡的,总是味道是有。触,碰上去,湿的或滑的还是粗糙的等等,重的轻的总会有。

  所以说,一切物质最起码,包含八个东西。如果它有声音的,还有九个。如果它属于有情的,最起码还有一个根,要加,一个一个加上去。那么再少再少,减下去的话,起码是八个。就是这里所说的,有对色,“能所造八法而成”,那是最简单的物质,能造四个,所造四个。那么,你们要写一下,能造四个是地、水、风、火,所造的色、香、味、触。声音没有,声音是有的东西有声音,有的东西没有声音,所以不是最简单的。那么,这里说最简单的物质,色香味触是决定有的。没有一个东西说没有颜色的,也没有味道的,也没有气味的,也没有碰上去碰不到的。不会的。凡是物质都会有这个东西,色香味触。色香味触四个,地水火风四个,一共八个。能所造合拢来八个,这是最简单的有对色。“乃十有色也”,那就是十个有色,就是我们的五蕴里边的五根五境。这个都是有,这个就是色了。

  

  无对色即法处色也。

  那么,无对色就是无表色,“即法处色也”。这个色不是我们眼睛的对象,是意识的对象,心里边缘的境,所以叫法处色。不属于色处的,不是有色,是法处里边的色。

  那么,色法就讲完了。我们在五蕴里边十一个色法——五根、五境、无表色。五根、五境是有对色,是合拢来,都叫十个有色,这是有物质的。那么,无对色就是无表色,这个不属于有质碍的,它是法处里边的。

  那么,这是色法。

  

  心不相应行法概述

  

  言不相应行法者。行蕴有二。一相应行,即心所法。二不相应行,即始自得终至不和合性,二十四法是也。

  第四个,不相应行法。什么叫不相应行法?先说行。“行蕴有二”,我们说行蕴里边有两种。一种是相应行(就是心所法),一种是不相应行,“即始自得终至不和合性,二十四法是也”。那么,不相应行法里边,第一个是“得”,最后一个是“不和合性”。从“得”开始一直到“不和合性”,这二十四个都叫不相应行法。那么,这里我们为什么相应行,不相应行好象很简单,就说过去了呢?那前面讲过了,心所法是相应行,它有五个相应的意思在里头,五义叫相(应),或者四个义叫相应。这个已经解释了。那不相行,反过来,没有这个五义的,或者没有四义的,就是不相应行。所以这里不要重新再讲了。

  

  无为法概述

  

  言无为法者。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简异有为,无造作故。名曰无为也。

  最后,“无为法”。什么叫无为法?“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那就是《心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是他,也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也无智也无得,也没有什么得、也没有失,“绝得绝失”,得也谈不上、失也谈不上。这些特征,“简异有为”,都是差别于有为法的。有为法是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此有彼,有得有失。无为法就反过来,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无此,绝得绝失。将才反过来,所以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那么,再说,什么叫无为?为是造作,没有造作的叫无为。那么,反过来,有造作的就叫有为了,所以说无为、有为的意思这里也讲完了,讲得很清楚了。

  总的法应该是五种。哪五种?心、心所、色法、不相应行、无为法,这个五大类讲完了。那么下边就分开讲了。这个就是一个网一样的,一个提纲下边很多的科,这个科做纲的话,它下边又分了好多科。我们开始的时候,“一切法无我”,是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五种。哪五种?心、心所、色法、心不相应行、无为。那么,什么叫心法?要分了。为什么按这个次第排?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

  

  “一切最胜故。”这是心王,一切法里边它是最胜的,最殊胜的是心王,就一切唯心造,整个的三界都是心所造的,当然它最殊胜。

  “与此相应故。”跟最胜的,两个相应的,当然挨了第二。

  “二所现影故。”心王心所,所现的影像,那是摆在第三。

  (4A)“三位差别故。”就是心王心所跟色法,它们三种互的差别所产生的东西,摆了第四。

  最后“所显示故”,它所现的真理,是无为法,摆在最后。

  那么,下边我们看他的解释。

  

  言初心法八种。造善造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此心也。有为法中此最胜故, 所以先言。

  “言初心法八种。造善造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此心也。”心是最殊胜了,我们说造善的事情靠心,造恶也是靠心,它的能力最大,最有能耐。那么,五趣轮转,也是它的作用,乃至反过来——这是流转——还灭,成阿罗汉、成佛都是心的作用。所以说一切法中,心的作用是最大、最殊胜,那么,这个当然摆第一,我们说排一二三的,都是最能干的是摆在第一,总不见得摆个饭桶摆在第一。这个心王的力量最大、最殊胜,摆了第一。“有为法中此最胜故”,因为有为法里边,它是最殊胜,“所以先言”,所以摆第一,这是第一位就摆好了。

  

  言与此相应故者。谓此心所与其心王常相应故。望于心王此即为劣。先胜后劣,所以次明。

  第二“言与此相应故者”,这是心…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