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P24

  ..续本文上一页各式各样地不同,一个象,他们自己所摸到的,就是都不一样。

  那么,我们说他们错不错呢?他确实摸到了,并不是说摸了一个其他的东西,你说摸着根绳子,他说摸到象的这个尾巴就是一根绳子一样的,但是说,你整个的象是一根绳子,那就错了。它是局限性的东西,把它普徧化地成了一个整体的,就错在这里。

  所谓的外道,有些他有神通,也是有一定的修证,但是他们是局限性的。我们的科学也是,它宇宙的一些法则也能够发现一些,但是,它也是局限性的,不是完整的。所以,这一些,他们的哲学也一样,太多的一些设想的东西,也不能说他全部错完,但是,它所观察到的真理,只是一部分,而把一部分的把它整个地都说成这样子的了,那就错了。

  所以说,真正的真理是佛才能够如那个量地把它说出来。那么,这是要整体观了,你如果把这个宇宙的真理局部地观察了,再你怎么对的话,也是错的。你说拿了尾巴似绳子并没有错,但是整个的象不全是尾巴,那就是将尾巴的讲成绳子就错掉了。所以说,我们的这个宇宙的一切真理实事,包括空性,这个真的道理,能够信得下去。那么,就是说,外道的那些就信不下去,对外道的就是排斥了,要把真正的信下去。

  “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对于三宝的功德,真正的干净的功德(这个“真”就是不颠倒的,就是真实的、不虚妄的;净,是不加烦恼的),这些功德,三宝的功德能够深信、相信、还是信乐,还有这个希望心,希望得到。那么,这个是很重要,我们说对三宝,功德是看不到的话,对三宝信心也起不来的,一定要看到三宝的功德,才能够起信乐心,才能够去学习他,三宝里边才能修行。所以说,这个三宝的功德也要看到。

  再一个,“能”。“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一切世出世间的善法,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得到、也能成就、起希望。我们说人,他的能力,尤其是南洲的人,有极大堪能性,做坏事也能够做最大的坏事,做好事也能做最大的好事,成佛的人也是南瞻部洲的人。我们在《现观》也好、 《瑜伽师地论》也好,佛,成佛决定在南洲成佛的,没有东洲、西洲的人,他成不了佛,天上更不行,天上的享受太过分了。在人间,苦乐掺半,那么,看到苦就肯修了,太苦了又修不成了。所以说苦行过分了,也不能成道。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南洲的人,特别有一个坚强的性格,他能够一切困难、艰苦都能够胜得过去。我们就看到有些有干革命的,他抛头颅洒热血就是舍得干,为什么?他有一个坚强的信、信心,他认为革命成功之后对整个的人类有利,他这样子相信,他就舍得一切干。那么,这些人,只有南洲人有,东、西洲的人,北洲是更不说了,北洲是生活太好了,那么,东、西洲还不行,脆弱,不如南洲。但是,南洲人做坏事也是做得最厉害的,最坏的坏事也是南州人做,但是,转过来这个力量做好事,也能够成就最大的好事。

  所以说,我们要有这个既然生在南洲,要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三宝的功德、一切世、出世法的善,自己能够做得起来、能够成就。不要看到一些法高得很,就退了,这个就是我们说没有志气了。人贵有志,你看到好的东西,要有欲乐心,也要有相信自己能成就,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成就,那你永远成不了。你要第一个有信心,自己说我能成就的,那么,你才努力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就。你连这个信心都没有,假使干革命的人,他自己对革命成功的信心都没有,他干什么革命呢,根本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成佛一样、世间的善法一样、出世善法一样,你要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能够做得到的、能够成就的,那么,你将来就能够成就。这个信心都没有的话,那就谈不上了。所以说我们对自己,信的这个信根,自己摸索一下到底有没有?碰到困难就退的,就没有信心。那么,你这没有信心你该怎么办呢?该补起来,你补又不补,随他去,这么没有信心,这里困难逃那里,那里困难逃这里,逃来逃去,逃到地狱里去了,这个东西是很危险。我们既然是成了南洲的人,又是碰到殊胜的法,就应该发起坚强的信心,要不顾一切的,要把这个善法要修成就,只能进,不能退。

  那么,这是“三种信也”,这个信就是说对实、对德、对能都起三种的信:一种是信忍,就是相信、忍可他;一种是信乐,对他有欲乐心;一种是信能,能够成、能够得到。

  这个信的三种不同的方式,应当要生起来,如果没有生起来,赶快地要把它补起来,怎么补?一个,就是说,对三宝的功德要去观,一个,就是我们对三宝修皈依上师三宝,皈依,三皈依观,这些都是增长我们信心的方法,这是我们打仗的武器,如果武器交给你了,用不来或者是懒得用,那么就也没有用了。我们就是像前一次说的,父母出去了,把饼都做好了,挂了你颈子上,你只要扯一下就咬到了,你什么都不要动,就手这么摸一下就行了,但是懒得来手都不想摸,把嘴边的吃完了,就情愿饿死都不肯动,这样的人实在可以说没有志气透顶了。

  

  言心净为性者,谓此性澄清能净心等,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云心净为性也。

  那么,什么叫“心净为性者”?“谓此性澄清能净心等,如水清珠能清浊水。”它是打个比喻,水清珠这是以前的一种珠,放在水里边就像明矾一样,把里边的混浊的东西都沉下去,把水搞得最干净。那我们的心如果有信心的话,就能把一切染污的法都沉下去,使这个心得到清静,“能净心等”,心王,“等”是心所。我们假使心王生起的时候,有徧行、别境了,你把此信心生起之后,不但是心王是清静,那些徧行法、别境的心所法等等,那些同时也清净下去。所以,我们心里边只要有信心,就能够把一切烦恼渣子沉下去,而把自心变得最干净。所以,我们要为此心干净,一定要把信心提起来。有的人就是经常这么说,我的心经常起恶念、怎么怎么、起烦恼,很重,那么你要起信心,信心来了之后,自然把那些东西会沉下去的。信心好了之后,这些虽然没有断掉,但是它可以不起现行,可以伏在那里、把它压住。那么,你自己假使烦恼又重,恶念又多,而不去追求信心的话,那你要求这个烦恼灭下去,要把恶念不要生出来,那就是困难的。

  那么,信心如何求呢?方法也有了,我们一来就跟你教四皈依,最近三皈依观了,那么,再去多看一些佛教的那些讲三宝功德的那些书,我们海公上师还集了,很多,如《皈依三宝摄要颂》等等,这些都是提高我们信心的一些书,都可以,要多看。那么,信心生起之后,就可以使“心等”净下去,跟水清珠一样,把浊水、把里边的混浊的东西沉下去。所以说,“心净为性”。这个信的功能,就是它有这个能够把心干净,是它的体性。

  那么,第一个“信”,它是最重要的,所以善法里边把信放在第一,也可知道它的重要性。

  

  精进心所

  第二,“精进”。有了“信”之后自然会精进,没有“信”的话精进也生不起的,这二者有辩证的联系的。那么,我们说你这人懈怠得很,“啊呀,我也想精进,就是信不起来。”那就是没有信心,那你去补信心去,你要从精进上下手,更要找精进的因,精进的因,就是要有信心,有了信心自己才能够精进起来。

  

  言精进者,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捍为性。

  这就是打仗,要有勇捍了,我们上一次不是举了六个样子了?披甲精进,什么精进等等,这就是以战争的比喻来说了。第一要有“勇捍”的心,你如果一点勇气都没有,你怎么能够起精进呢?“于善恶品”,善的法、恶的法,善法要修、恶法要断,在这些事情里边要有勇气,要有“勇捍”——坚固,不退。

  

  对治懈怠,满善为业。

  把懈怠对治掉,它的功能,, 能对治懈怠,它能够使一切善法圆满,没有精进,那反过来说,善法圆满不了了。

  

  谓善品修恶品断。勇表胜进,简诸染法。捍表精纯,简净无记。

  它就是说,在善法的修的当中,恶法要把它断掉,这就是于“善恶品修断事中”了。在修善法、断恶法里边,这个“勇”表示什么?“精进”,永远向上,不但是不退,不停留、不断地往上进,所以“满善为业”了,既然不断往上进呢,善业才圆满了,如果到一个地方自己满足了,就停下来了,那是善业满不了,如果退了,更不行了。那么,这个上进的事。“简诸染法”,这个“胜进”是胜的法向前进,就是修善法往前进,拣别那些染污法,就是说染污法努力去干的话,不叫“勇”,那么,“勇”是表善的法里边不断地向上进。

  “勇捍为性”,“捍表精纯”,就是说它是非常之纯粹的,就是拣别这个无记法里边的这个“无覆无记”。“无覆无记”不是染污法,那么,你说仅仅造一些不是善、但是无覆无记的事情,像“工巧明”,我们说装一个无线电,不断地研究无线电,这个是不是叫精进呢?它是净无记,它也不是染污法,但是也不是善法,是无记法,是无覆的无记法,不是有覆的,有覆的是染污的。那么,这样的人,是不是叫精进呢?也不叫精进。

  那么,这个“勇”是拣别染法;这个“捍”,要拣别那个无记——净的、无覆的无记法。那就是说,把这两种除掉之后,余下的都是善法。精进就是对善法不断地往上进,这是只对善法说的,无覆无记不在此地,染污法更不在此地。努力地做坏事,不叫精进,叫懈怠。因为对善法没有上去了,那你拼命地干那些无记的事情,也不叫精进。只有修善法,不断地向上,不断地提高这才是叫精进。这是讲“勇捍”的一个解释。

  

  又云,勇而无怯,捍而无惧。

  (06A)第二个,“又云,勇而无怯,捍而无惧。”勇是表示没有害怕,捍是没有恐惧,那都是一往直前的,没有那些疑虑、顾虑、害怕、退怯,这些都没有。那么,修善法就要这样子,如果你一考虑、一怀疑、又一胆小的话,善法就修不…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