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P25

  ..续本文上一页,远远看到一个人来了,一看,就是太子来了,他们五个人商量,这个太子他退心的人,我们不要睬他,随他来好了,大家不理他,坐在那里不要动。他们说得好好的,大家不要动,结果佛跑得稍微近一点了,不由自主地都站起来,磕头顶礼来了,这个什么?威光所感,没有办法,你说约好了也没有用的,看到佛的样子,自然自己起来要磕头了,你说不睬他不行了,这是佛的威势的圆德。各方面,我们只要佛经多看看,这些例子多得是。

  

  色身圆满,佛的色身也是圆满的,也是四方面说。“具众相”,三十二相都具足。“具随好”,八十个随好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你们要看,《现观庄严论》讲得很多,三十二相每一个相是怎么样子的功德造成的都讲的有。当然《佛教大词典》可能也查得到,具足三十二相,具足八十随形好。第三,“具大力”,就是前面讲过的,那罗延力,他的力量是很大。第四是“内身骨坚越金刚”,他身上的骨头,比金刚还要硬还要坚固。他的骨节,骨头的接连的关节是龙盘结,那坚固得不得了的。里边是内身骨坚越金刚,外边,“外发神光,逾百千日”,内边骨头是很坚利,外边有这个光明,这个光明,比一百个千的太阳那么还要厉害,那就是光明非常炽盛的,但是也不刺眼睛。佛的光不刺眼的,这个大家该知道。如果你在修行的时候,看见,定中看见佛来了,那么你要判断,这个来的佛,是真的佛、假的佛,一个方法就是看那个光,佛的光越百千太阳,而不耀眼睛,不刺眼,看了很舒服,但是亮,亮得不可说的亮,而且呢,还有一个是没有影子的,佛在前面照你,照你身上,一般说后头该有个影子,没有的,佛的光就是这样子。如果魔光来了,那就是刺眼睛的,也是有影子的。我碰到个气功师,他说他看到佛了,看到观音菩萨什么的,我说看到他光明大不大?噢,大!大!我说你眼睛睁不开了?唉!睁不开地亮。看到啥佛了?这是佛的色身的圆满,四种。

  

  

  

  

  后恩圆德,亦有四种:一、能令永解脱三恶趣,为三也,二、令出善趣生死复为一也,故名为四。又解,安置善趣为一,安置三乘为三,故名为四。

  

  恩圆满,佛的恩德圆满也有四种。“一、能令永解脱三恶趣,为三也”,恩德圆满,一共四个,永远解脱地狱,永远解脱饿鬼,永远解脱畜生,三个。“二、令出善趣生死”,再加第四个,永远超脱人天的生死,出三界了。起先是超恶趣,然后是出三界。我们出离心也是这样子的,先说出离心,出离三恶道,你要离三恶道,你得行五戒十善,这是出离三恶道,再进一层,三恶道固然是苦,人天也有苦,那么你要出离人天了,善趣也要出离,那个就是真正的出离心,三界的出离心。永远解脱人天的苦恼,这是第四个。“故名为四”,前面三个合一个,这里说了两个,实际上就是四个。

  

  “又解”,另外一个四种。“安置善趣为一,安置三乘为三”,佛的恩把我们安置在善趣里边,那就是增上生,我们要修行,先要得人天身,圆满的身,八圆满十有暇,先要得到这个善趣,善趣才能够见佛、闻法、修行,所以第一个,安了善趣是第一种。第二种,安置三乘,安置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三种,最后究竟决定是佛乘。那么从这个各式各样的根机来看,又是四种,也是恩德里边又分这么四种。

  

  

  

  

  总说如来,圆德如是。若别分析,则有无边,唯佛世尊,能知能说。诸有智者,闻说如斯,生信重心,彻于骨髓,彼由一念极重信心,转灭无边不定恶业,摄受人天,殊胜涅槃。故说如来出兴于世,为诸智者无上福田。如薄伽梵,自说颂曰:若于佛福田,能植少分善,初获胜善趣,后必得涅槃。

  

  如来圆德如是,总地来说,佛的圆满的德是像这样子,那就是说详细地说的话,说不完了,总括地说,说了几个四、几个四、几个四,这还是总略地说,如果明细地说,那是多得不得了,不可胜说。“若别分析,则有无边”,假使你仔细分析的话,无量无边,说不完地多。“唯佛世尊,能知能说”,这个佛的功德,多得那么多,只有佛知道,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你说经上去看吧,经上看你毕竟是经上这么几个字,超出以外的,我们不知道了;你说师父教你的吧,师父教你就教了那么多,再多的话,你又不知道了,只有佛才知道。那么佛也能说,能知道才能说了,你知都不知道,你说什么了?就乱说了。只有佛能够知道他的功德的无边,也能够说无边。所以说四十九年说无说,四十九年说了多少东西啊?说了一点点,大水一滴,还有很多没有说的。

  

  “诸有智者,闻说如斯,生信重心,彻于骨髓,彼由一念极重信心,转灭无边,不定恶业,摄受人天,殊胜涅槃,故说如来,出兴于世,为诸智者无上福田”,这个就是世亲菩萨的悲心来了,在《俱舍论》里边分两重讲的,这是智者。还有愚者,那些愚痴的人听了佛的那么大的功德,起不起信心,那这样子的人得不到好处。如果有智慧的,他听了佛的话之后,起了极重的信心,“彻于骨髓”,这个信心一直能够通到骨髓里,不是表面上的,一直通到骨髓里边去了,那是最内部的地方,这个信心是浸透了,那就是彻底地充满了信心,这样子的人,一个念头极重的信心,可以灭掉无边的不定恶业,这个多厉害。只要对佛起一念的信心好了,就可以把无边的不定恶业(那不是定业的),没有定的,还没有决定受果报的恶业都可以,无边地可以灭掉。我们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九亿什么什么的生死大罪,这句话不是骗人的,你只要真正殷重的信心去念的话,确实有这个功德。但是问题就在你念的时候是不是殷重信心,是不是彻于骨髓了?这个东西你不能勉强的,你说,“我要得佛那么大功德,我真的信心”,你说我信心,你这个信心,不是你嘴里说了就信起来的,这个信心要修出来的。所以说你要修信心的话,那第一就是多闻了,看看这些佛的功德,那可以激发你信心。看了功德之后,信心生起来了,要退,退了又如何不退?那也是有办法,所以说修四归依等等,都是这一类的法,《三归依观》也是修信心的,对佛生信心,就得到极大的加持,这些我们修行当中有办法的,但是你不修行你就得不到这些好处。所以说对佛的功德能够真正知道,生殷重信心的话,那一念里边极重的信心,可以免掉无边的不定恶业,可以“摄受人天,殊胜涅槃”,从消恶业上面说,消灭无边的恶业,从好的方面说,可以摄受人天殊胜的果,乃至最高涅槃,都可以从这个佛的信心里头得到。“信为道源功德本”,这个不是骗人的话,也不是口头禅,这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故说如来,出兴于世,为诸智者无上福田”,所以说佛出世,对那些智者、有智慧的人,是无上的福田。那么对愚痴的,他还要诽谤,糟糕了,那就是造罪去了。所以说为智者,我们始终强调智者,智慧,不但佛是智慧圆满的人,你要得佛的加持,你要得佛教的利益,你还得要有智慧。所以说现在的人很多偏偏不要智慧,不愿意学,你不学,你智慧哪里来?你没有智慧的话,你佛的功德的光都沾不到,你还说什么要修行成佛呢?成佛是智德圆满,你智德不要,这个差距多大呢?智慧你说要嘛,从哪里来了?闻思修,闻慧、思慧、修慧,最后是无漏慧。这个路子是不能改异的。我们《俱舍论》一开始就是这个话,好象说离开了闻思修的对法,“若离择法定无余,能灭诸惑胜方便”,你要离开了择灭(阿毗达磨的净慧)你要想灭烦恼,没有办法的。其它的方法,你说“我灭烦恼,我不要择法,我不学阿毗达磨,我不要,我就是另外有办法断烦恼”,没有,给你肯定地说,没有,非学不可,除非你不要成佛。那你自己想自己要不要成佛。

  

  所以说,“如薄伽梵,自说颂曰:若于佛福田,能植少分善,初获胜善趣,后必得涅槃”,佛自己说过那个颂,假使你能够在佛的这个福田上边,能够植少分的善,就是种少少的善根,那么最起码的可以得人天的果,最后达到无住涅槃的大果。我们出家人的袈裟,为什么一条一条?福田衣。佛在世,佛是福田,佛涅槃之后,僧就是佛的代表,也是人间的福田。所以说要做福田,如果没有智慧,怎么当得起福田呢?所以这个东西,我们做僧人的人,总要经常自己问问自己的:到底够不够格?我们在代佛宣化,做佛教的事业就是作佛的代表,你有没有资格做佛的代表 ?这个是大问题。

  

  一般说,作佛的代表的,起码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要清净,干干净净持好,其它的定的功德、慧的功德,还在后头再说了,先要把戒搞好。那么现在可怜得很,戒德圆满的有几个?二百五十条戒不犯的有几个人?很多是小戒逼着你犯。银钱戒,在这个时候,不拿银钱,你怎么生活?斯里兰卡,他们现在还是原始佛教样子,不要钱的,拿了个钵,马上去要好了,吃好了,就坐在那里修行了;衣服,你跑到店里边,假使你要这个布,往上看一看好了,马上店主拿来供养你了;什么东西,用具,你只要在厨窗里看一看好了,他马上供养你。我们现在汉地,你说你看了一个东西,你想要,你看了半天,人家看你一个和尚,干啥?他不会给你的,这个福气不一样了。那么现在说这个银钱戒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现在把银钱戒缩小到十块钱,应当是说还没有严格制,但是,总算范围缩小一点了,一切的医药、床敷、卧具、饮食都由常住供养。这个应当是很好的,偏偏不要,要自己发钱好。那时候有结缘的钱,一定要发钱。我说发其它东西,也不要,就要钱,甚至于说什么法师背因果,怎么人家居士供养的钱不发。你这个,你到底是学佛,还是学什么?时间到了。

  

  

  

  

  

  

  

  第129讲

  

  《俱舍论颂疏》。昨天我们讲了佛的十八个不共的功德。后边共声闻的功德。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大要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