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产生这个功效,而这个教诫示导,用咒用药产生不了的,一定要有漏尽通才能有这个功能,所以说这是特别殊胜。
第二个殊胜,前面的神通示导也好,神变示导也好,跟那个记心示导也好,只能够引你入门,真正要你离苦得乐的话,那必定要靠教诫示导,能够引生利乐,现身的利乐,将来的利乐,乃至最后的安乐,得涅槃果。人天是利益,涅槃是安乐;那么人天的利益就是增上生,涅槃的安乐就是决定胜。这两种就是都能够从教诫的示导里边引出来,前面两个不行。辟支佛只有神通变化,他对了众生显了一番神通,他就相信了,了不得,下面的没有。怎么样子修行离苦呢?没有了,他不说了。那么佛就是主要讲教诫示导,但是神通很稀奇,我们说现在的气功师,他也是有点神通,希奇得很,吸引了很多人,他不但不教你出苦的方法,还教你一些乱七八糟的方法,可能还有受苦的方法,那就是没有意思了。
释曰:第一四六导者,第一神境通,名第一神变示导;第四他心通,名第二记心示导;第六漏尽通,名第三教诫示导。能示能导,得示导名故。
“释曰:第一四六导者”,这一句话就是第一个神境通,是示导,叫神变示导,第二个他心通,叫记心示导,第六个漏尽通,叫第三个教诫示导。什么叫示导?“能示能导,得示导名”,能够告示,能够引导你。“示”,显示,显示、开示等等,他引导你,这个就叫示导。
教诫导为尊者,三示导中,教诫示导,最为尊胜。定由通所成者,教诫示导,定由第六漏尽通成,故最为尊。前二示导,咒药亦成,非定由通,故非胜也。如有咒术,名健馱利此云持地也,持此便能腾空自在。复有咒术,名伊剎尼此云观察,持此便能知他心念。引利乐果故者,教诫示导,以能如实方便说法,故能令他引当利益果人天果也及安乐果涅槃果也。前二示导,无此胜能,由是故教诫最为尊胜也。
在这三个示导里边,哪个最殊胜?“教诫导为尊,三示导中,教诫示导,最为尊胜”,教诫,我们前面见过面的,教授教诫。教授劝你信善,教诫劝你止恶,那么教授教诫,这个示导最珍贵,“三示导中,教诫示导,最为尊胜”。
尊胜的原因,下边两句。“定由通所成”,教诫示导,决定是由第六个漏尽通成的,你没有漏尽通教诫不了。我们说如何断烦恼呢?如何证涅槃?你没有漏尽通,你怎么说了?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怎么教诫人家呢?那么我们凡夫,做法师的,你说你又没有漏尽通,你怎么讲起来了呢?我们又不是乱讲,我们根据佛说的讲的,依据佛的教授教诫来转言,并不是说自己证了,但是以佛的修证,我们是从传承上接受下来,也可以传下去。它决定是漏尽通所成的,没有漏尽通,没有教诫示导。所以示导,真正示导是佛的示导,我们不能叫示导的,一般的人讲经,只能是根据佛的教授教诫,这样子宣传一下,不能叫示导。
“前二示导,咒药亦成”,前面两个示导用咒、用药都可以有这个功能。“非定由通”,不一定要通的,没有他心通,没有神变通,但是用咒、用药也能起作用,“故非胜也”,所以说这个不殊胜。“如有咒术,名健驮利此云持地”,健驮利,是印度话,我们叫持地。“持此便能腾空自在”,它有一种咒,这个叫健驮利咒,这个健驮利是个天女的名字,她有一个咒,人家持她的咒就腾空。我们以前菲律宾一个居士,在报纸上剪了一块给我寄过来,就是三个欧洲人,在印度修那个婆罗门,他是持咒能够腾空,照片是腾空在房子的顶部,腾得那么高了,他拍了照。那么也是持咒来的,他持的是什么咒,我们就不知道了。在这里举个例,一个健驮利咒,就能够腾空的。当然你持咒要一心持咒,你如果三心二意来持,那腾不了空。好象还有一个不晓得哪里来的,到汉地来表演的,他也是能够腾空,不过腾得不太高,跳,跟青蛙一样的,一跳一跳往前跳,空中跑一下,又掉下来,再跳一下又下来,这个比印度的婆罗门的腾空要差一点,但是毕竟也是腾空的一种。这些都是凭咒术也可以的。还有一种咒叫伊剎尼,这个是印度话,汉语叫观察,持此咒便能知他心,这个咒你念了,念得好的话,人家心里有什么事情你可以知道。这是持咒。
另外用药的。有一种药给你用了之后,也能起神通的作用。以前龙树菩萨没有进入佛门之前,就是会和药,这个药一和之后,他能够隐身,把身体都隐掉了。
这些都是通咒、通药的,并不是最殊胜,而这个教授教诫的示导,只有漏尽通才能出来,药也不能得到,咒也不能得到,那就是特别殊胜了。前两种咒药都能得到的,那就是不太殊胜的。那么这是一种殊胜。
第二个,“引利乐果故”,教诫示导,能够如实方便说法,如实地说法,契理,方便说法,契机,既然契机契理,能够使对方得到好处了。我们有的时候倒是很忠诚于佛的教导,说了一大篇很深,听不懂,人家不得利益。有的时候,很方便善巧,随顺世间法说了一大篇,跟佛的真正的意思偏离了,又得不到好处,那么真正要能够如实又能方便的话,那是很不容易了。那么你真正能够如实方便说法的话,能够引导他,“当”,当就是将来的利益果,利益果是人天果,将来能够最少是人天身,得增上生;最后安乐果,涅槃的决定胜。那么这就是我们的两重的利益。
“前二示导,无此胜能”,前面那个示导,没有这个功能的。你尽管神通广大,你不能使人家得人天身,何况得涅槃的果,你尽管知他心,“你现在动什么念头,我可以告诉你”,这个可以取信。人家心里动个念头,你知道了,“啊!这个人你本事大,我相信你的话”,但是人家相信你的话,你没有教诫示导的话,相信了你半天,你没有说一个修行的办法,那他白白相信你了,只不过稀奇你会知他心,你没有教诫示导,那也没有用。所以前二示导没有这个胜能,“由是故教诫最为尊胜也”,教诫示导最尊胜。
那么这三个东西,怎么前面没有用?也有用。《俱舍论》28里边说:这三个示导起什么作用呢?一个是归伏。神变,神通变化,本来你信外道的,或者不信佛的,给你一看神变,可以使你相信,可以归依信奉这个法门、佛教。记心示导,你能够告诉他:你现在心里现在在想什么,我都知道。这个可以取信于人,你说的话人家会相信。那么最后教诫示导,可以教人家修行。如果你单是前两个,没有后头的,那作用就没有了,他相信你了,也听你的话,但是你没有办法教他,怎么办呢?后头的效果就起不了,人天的利益、涅槃的安乐就得不到。假使你只会说教诫,没有前面两个,那你作用也不大,人家听到哪里有神通一下子跑掉了,你这里本来很多人在听你讲经修行的,哪里来个什么人有大神通,一下子跑完了,留下你一个人,那你什么意思啊?你的教法就不能开广。所以说我们佛教并不是反对神通,但是不利用神通来作号召,我们重点是教诫,这个是要搞清楚。
戊四、别明神境
己一、正明神境
从此第四,别明神境。就中二:一、正明神境,二、明能所化。且正明神境者,论云:神境二言,为目何义?颂曰:
神体谓等持 境二谓行化 行三意势佛 运身胜解通
化二谓欲色 四二外处性 此各有二种 谓似自他身
“别明神境”,神境通因为很稀奇,也是一般人所关注的事情,所以他在这里开广地讲一下。
“从此第四,别明神境,就中分二:一、正明神境,二、明能所化”,能化、所化,就比较繁复了。“且正明神境”,什么叫神境?这个是正面的讲。“论云:神境二言,为目何义”,神境这两个话是什么意思?“颂曰:神体谓等持,境二谓行化”。那解释很清楚,神境两个啥意思。神就是等持,定,定是起神通变化的一个根本,没有定,谈不上神。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真正有神通的人决定要得定的。如果没有定,你说你神通很大,那么这个什么通?一望可知。在上海有人表现,他也是“佛教徒”,他吹得很好,什么香功,什么能锻炼身体,最奇怪就是说,练的时候越练越香,这个香哇!越来越大,不得了,大家都闻到,这个是很神奇,这个可信。但是你看,这个练香功的人得了定没有?他没有定,这个香的哪里变出来的了?你这个一想就知道了,不敢练了,不是正规来的,那是鬼神加持的,这个没有第二个答案。你自己没有通变香出来,那么哪里来的香呢?就是鬼神加持的香,鬼神加持香,鬼神通,鬼教,神教,不是佛教,那么你怎么可以去相信呢?
神是等持,所以说要起神通变化,在佛教里边,不要说佛教,就是印度婆罗门,他的定,他的禅定,也是起神通的根本。那么佛教里边当然,没有禅定也不会神通了。
神境的境什么?有两种,一种行,一种化,行就是身体变化,可以腾空、飞行,化就是化其它的东西,各种各样的变化。“行三”,行又分三个。“意势佛,运身胜解通”,一个是意势,只有佛有;运身,运身就是飞行自在了;胜解,这三种东西。这三种里边,最高级的意势只有佛有,运身、胜解,也通二乘,所以运身、胜解是通。“化二”,那么行又分三个,化又分两个。“欲色”,欲界的化,欲界可以变化各式各样的东西,色界可以化。“四二外处性”,那化什么东西?欲界化四种,色、香、味、触,色界化色、触两种,色界没有香、味,没有段食就没有香、味。“外处”,只是外处的东西,化这个外境。“此各有二种”,那么这个境,行境也好,化境也好,各有两种。“谓似自他身”,是自己的化,是他身的化,两种,每一种都有两种。
释曰:神体谓等持者,神名所目,唯胜等持,由此能为神变事故。
“释曰:神体谓等持…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