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神名所目”,神,这个名字所指的就是胜等持,就是殊胜的等持,一般等持不发通的,不叫胜等持,能够发通的等持,胜等持。唯有殊胜等持,是叫神。“由此能为神变事故”,因为这个殊胜的等持,能够产生神变的事情,它是有这个殊胜的神变作用,所以神就叫等持。等持是体,神是用。
境二谓行化者,神变名境,境有二种:一行,二化。行三意势佛,运身胜解通者,释行境也。行有三种:一者运身,谓乘空行,犹如飞鸟;二者胜解,谓极远方作近思惟,便能速至;三者意势,谓极远方,举心即至,此势如意,得意势名。意势唯佛,运身、胜解,亦通二乘。
神境中的境是什么呢?有两种,一种是行境,一种是化境。“神变名境”,神所变的东西叫境。境所变化的有两种:一种是行境,一种是化境。“行三”,行里有三个,一个是意势,只有佛有,运身、胜解,这两个通二乘。“释行境”,先说行境。“行境三种”,一者是运身,最低是运身,腾空自在,“乘空行,犹如飞鸟”,跟鸟一样的在空中飞。
我们想起一个公案,有一个比丘他行持不好,被僧团里赶出来了。那么他路上走,心里很懊恼。也很巧,碰到一个鬼,这个鬼也是大概犯了点错误,被鬼的团体里赶出来,也在懊恼,这两个懊恼人碰上了,同病相怜,就谈起来,谈得很投机。后来这个鬼说:你受人家排斥,我来帮助你,使人家恭敬你,你有利养恭敬,你照顾我一点,大家分。这个比丘说:你办法好,试试看。这个鬼有鬼通,它就把这个比丘放在空中跑来跑去,这个城市上面东跑西跑,在空中跑。
下边老百姓看到,“唉呀!这个比丘有那么大神力,空中在走来走去自在,以前把他赶出去了,搞错了,那是好比丘,得了神通,真正的修行比丘,他们以前搞错了,唉呀!我们赶快把他请下来”,恭敬利养不得了,那么这个鬼也是沾了光,他的恭敬利养,它要分一半了。这样子,两个人搞了一段时间很好。有一次又在表演他们的技术,鬼身体隐掉了,人家看不到的,那个比丘又在空中跑来跑去。正在跑来跑去的时候,那个鬼团体的人,有几个跑过来看见这个鬼,“你怎么在这里搞胡闹,你赶快回去”,把它抓起拉起就走。那这个比丘糟糕了,护持他的人没有了,他空中“啪”掉下来了,完了。这是假的,假的没有用的,真的通才有用,假通搞了个结果,粉身碎骨,完蛋了。我们说这是鬼,那么气功的神通也有同样的性质,它一下子走掉了,你这下完蛋了,你什么都没有了。这个事情有的,就是有些他练气功练到后来能看病,什么能驱鬼,什么狐狸精,什么精,他都给你驱掉,本事很大,也得了很大的名誉利养,什么都有。到临死的时候,那个鬼跑掉了,神跑掉了,那么好了,一些冤家,冤鬼都来找他要债了,苦得不得了,死得很惨,这样的人有没有?有的。一是运身乘空飞行,犹如飞鸟。
第二是胜解,这个更高一层。“谓极远方,作近思惟便能速至”,很远的地方你只要起一个念头,“这很近的”,把它距离缩短,马上就到,远的可以缩近。这个在物理学讲是不可能的,距离是现在到北京,有那么长距离,怎么你想一想就短起来了呢?你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却是起作用的,你胜解想它短的话,就马上就到了。所以佛教不可思议,既不是唯心,又不是唯物。
第三是意势,这个更厉害。“谓极远方”,再远,“举心即至”,前面是很快,想它近就快,很快,毕竟还得要一个时间的,这个意势的话,再远好了,起一个念头,要到那里去,马上就到了,随念就到,这个不得了,只有佛才有。“此势如意”,这个势力跟意一样快,心里想到哪里就跑到哪里。“得意势名”,就叫意势。这个势力跟意一样快,叫意势。“意势唯佛”,意势这个通,只有佛有;“运身、胜解,也通二乘”,所以说“运身、胜解通”,通二乘,那么当然凡夫也有一点,运身也有,凡夫也可以空中飞行。这是说行境。
化二谓欲色,四二外处性者,释化境也。化有二种:一、欲界化,二、色界化。欲界化四,谓四外处,色、香、味、触,名欲界化。色界化二,所谓色、触,名色界化,以色界中无香、味故。此各有二种,谓似自他身者,此二界化,各有二种:一、似自身化,二、似他身化。身在欲界,化有四种:谓作欲界自他二化,及作色界自他二化。身在色界,化亦有四种,如欲界说,故总成八。
行化,不变本形的;化境,要变东西,把各式各样的东西变出来。化有两种化,“谓欲色,四二外处性”,欲界化、色界化,化境。化境有二种,谓欲界化、色界化。
欲界里边可以变各式各样的东西,色界里边也可以变各式各样的东西。欲界化,有四个尘,外处就是外面色、声、香、味、触四个,四个都可以变。声不是任运的,要起作意才能起来,声一向不是属于变化的一个境。我们以前说的,最起码有八个东西,地水风火,色香味触,也没有声,这个欲界化,有四个尘。
色界化要少一点,没有香、味,色界没有段食,没有香,没有吃东西,没有味道,不吃东西当然也没有味道,这两个没有。色、触两个外境可以变化,“以色界中无香、味故”。
“此各有二种”,这些变化,各有两种。“谓似自他身”,似自身变化,似他身的变化,可以各式各样的,两种。自己身上变,或者是其他人身上变,两种都可以,“各有二种,一似自身化,二似他身化”。
“身在欲界,化有四种,谓作欲界自他二化。及作色界自他二化。身在色界,化亦有四种,如欲界说,故总成八。”这里说的自身化、他身化,到底怎么样子回事呢?一般的注解上就这么说,于自己身上变化的叫自身化,假使化其他的外边的人的叫他身化。另外化一个人,一个在自己身上化。假使这个天龙可以化成一个人,化一个比丘样子来听法,这是自身化,那你另外去化一个人,跑到自己另外一个,那么这是他身化。
好!这个神境的一些现象讲好了。
己二、明能所化
从此第二,明能所化。论云:化作化事,为即是通?问也不尔。答也云何?征也是通之果。答:此能化心,从神境通,能化生,是通果也。此有几种?差别云何?颂曰:
能化心十四 定果二至五 如所依定得 从净自生二
化事由自地 语通由自下 化身与化主 语必俱非佛
先立愿留身 后起余心语 有死留坚体 余说无留义
初多心一化 成满此相违 修得无记摄 余得通三性
化心里边比较复杂一点,但是也不是很复杂。“从此第二,明能所化”,能化、所化,能化的是什么?所化的什么?
“论云:化作化事,为即是通?不尔”,化作化事是不是就是通?那些化的事情是不是叫通呢?“不尔”,不是。“云何”,为什么不是?“是通之果”,这是通的果。我们一想也知道,它本身不是通,它是通所变化的果,能化的是通果心,所化的果就是那些化出来的东西。“答:此能化心从神境通”,能化的心从神境通出来的,“能化生,是通果也”,那你所化的东西,是通的果。
“此有几种”,那么能化、所化到底一共有几种呢?此有几种?这个有几种呢?能化所化一共有几?
“颂曰:能化心十四”,能化的心有十四种,这个又算账了。“定果二至五,如所依定得,从净自生二”,从净生、从自生,这个后边讲,这是能化的。所化的事情,由自地,“语通由自下”,化语那么要自地、下地,不能化上面去。
“化身与化主,语必俱非佛”,化身与化主,假使你化了一个人,你能化的人,跟所化的那个人要么不说话,要说话一起说,你要控制他,你不说话,他也不说话,你说,他也说,你说什么话,他一样说什么话,这是这个所化的人,这是非佛。佛却不是这样子了,佛可以化了无量数人,各说说各的话,佛自己也可以不说话,也可以说话,都说各不一样的话。那么一般的化,不行了,你说什么,他也说什么,那跟留声机一样的,等于广播电台,只不过是活的广播电台。
(152B)“先立愿留身”,那里边产生个问题,你化身生要化语。当你化身的时候,可以化一个身,当你要使化身要说话,要化语的心来了,你化身的心没有了,那你这个事情糟糕,你化个身才要它说话,话都说出来了,化身没有了。你化身一个心没有了,你本来这个心起化身,把它化个人,后来你说要说话,你起个化语的心,那么化身的心当然没有了,那么你一个人不见了,话都出来了,那个奇怪了。那这个不是跟事实不符合?我们看到变化的人还在,又在说话,怎么回事?那就是说可以留身,假使这个人你化一个人,你要他说话的,你后来起化语之前,你发一个愿,“这个身体,我要留它一段时间的”,那么你然后,心里调个心去化语,叫他说什么话。那么这个化身的心没有了,但是因为这个愿在前头,他身子还留住,他身体还在,可以说话。如果你不留身的话,等到你化语心一来,话出来了,身没有了,这个是闹笑话了。“后起余心语”,先立个愿留身,然后再起一个语心来化语。
那么这个就谈到,死了之后能不能留身。“有死留坚体,余说无留义”,有的说死的时候,可以留身的,像迦叶尊者,他留下骨锁身,骨头的身子留在那里,等弥勒佛出来;有的人说没有留的意思,不能留的。这个迦叶尊者的身体是天人护持在那里,没有天人护持,他也不能留的。因为留身只能生前留,你人在,你有这个变化能力,身能留住,人死掉了,涅槃了,你变的心都没有了,这个身怎么留呢?那么两种说法,一种是可以留,一种是不能留。
“初多心一化”,开始的时候要用很多的心化一个东西。“成满此相违”,到了…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