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P16

  ..续本文上一页;白骨里边又没有苗条的身材;白骨里边也没有这个细柔的细嫩的触的那个感觉;也没有供奉你做事情,一个白骨如果来给你跳舞给你看,我看你逃也来不及,那个白骨精了,你还要欣赏她的跳舞,恐怕不会,那么这个就是供奉贪也不会有。所以说“修不净观”,是白骨观,“骨锁中”,为什么叫骨锁?骨头一节一节连起来,好象锁链一样,扣在,挂在上边,叫骨锁。那么你修白骨观的时候,这个四个贪的境都没有,那就是四个贪就除掉了,没有这个境,就不会有贪了。

  

  那么现在就讲,如何修白骨观。这个,我们以前在五台山的时候,在藏经里边有《小道地经》什么讲得很详细。那么在这个,最现代的就是南怀瑾的一本,《禅观正脉研究》,这个里边也讲得比较仔细。反正南怀瑾,他着的书,一般都讲得不彻,就是讲话不讲满的,不讲完的,一般要你自己猜,自己思惟的。那么这一本书,比较讲得圆满的。所以说我看了评价,他的著作里边,这本上的评价,我认为是最高的。他修不净观,讲得蛮仔细,这也是根据前面的,以前的那个《小道地经》,等等里边拆来的,那个里边讲不净观很多。他就是讲到不净观修的时候,有的时候,白骨全部站起来了,向你冲过来了,你该怎么办?反正这些方法都有了,那个时候你要作意,弹指,才能息下去等等,这些就是真正修观的时候,都要知道的。如果修观修得很好,白骨是显出来了,万一它站起来了,向你冲过来,你怎么办?你吓死了,你神经病了,就疯了,着魔了,这糟糕了。所以这些修定的人,都预先要知道对治的方法,然后你修定才行。

  

  有的人就是初生之犊不畏虎,才出了家,或者甚至于还没出家,来不及要上山去修行,闭关去了,你闭关碰到这些境界,你怎么办呢?你过不过得了啊?这些都是要有师父指点了,或者你经书上看到了,才知道。这个也是千变万化的,定中的境界,不是几本书写得完的。《小止观》就说,那些对治禅病,你说要把它写本书上,(128A27:50此处缺漏)修行在纸上,把法身慧命自己糟蹋了,这是绝对愚痴的行动,一定要避免。但是这一类人很多,总是自己以为了不得,自己以为自己能闯天下,闯天下的人,固然有,是过来人,是有善根,大善根的人,并不是你,你自己要自量了,总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了,你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你自己该要知道一下。六祖大师,《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成了六祖了,你呢?你《金刚经》念了几遍,你有什么感觉呢?所以说,你不要自以为了不得了,我师父也不要,什么不要,我就到山上去住山,闭关去了,不行的了,还是要多学一点好。

  

  

  

  

  今应且辨修骨锁观,此唯胜解作意相应。言胜解者,假想观也。谓于色中,作不净殊胜解也。此不净观,少分缘故,不断烦恼,夫断惑者,要须遍缘故也,但能伏贪,令不现行。

  

  “今应且辨修骨锁观,此唯胜解作意相应”,我们修定的时候,有作意。

  

  (128B)作意有三种13,一、自相作意,就是说观这个东西本身,自相。假使我们观那个月轮观,月亮就是月亮,自相。

  

  二、共相作意,观它的共相,共相是通一切法的。假使你说是无常,一切有为法都有无常,一切有漏法都有苦。那么最后,最大的共相,空,不管有为无为,都是无自性,都是一切法空,这是共相。

  

  三、“胜解作意”,就是假想,观假想的观,不是真实的观。所以白骨观是胜解作意,所谓胜解作意,是“假想观也”,不是真的。先把一个人想成一个骨头,当然,你身体里边是骨头,但是现在就是要凭自己想象,观出你这个骨头来,这是假想观。

  

  “谓于色中,作不净殊胜解也”,在色中,一般凡夫都贪着的显色、妙色等等的色里边,你要用你的观想,想成它是不净的,这是假想观。

  

  “此不净观,少分缘故,不断烦恼”,这么就是辨不净观的本身的一个行状。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这是共相观,那么这是能断烦恼。如果不净观,只能观少数的人,你不能遍虚空,尽十方界的人,全部观完,这个你不可能的。观到四大海之内,已经不得了了。我们想一想看,四大海的人,都是一个白骨,你能不能观得起来,没有定力,观不起来。但是这样的数字还是有限的,仅不过是南赡部洲的四海内的人,还有很多四海以外,天上的,地下的,还有地狱里的,魔鬼里边的,畜生里边的,你怎么观得完呢?所以只是“少分缘故”,只缘一部分,断烦恼要缘全部分的,所以是不断烦恼,但是能压烦恼,这个里边,我们等一下再辨。

  

  “夫断惑者,要须遍缘故也”,一切法都缘遍的,才能断惑。但是“能伏贪,令不现行”,它是因为少分缘了,不能断,单是能伏,令不现行。这个在《大毗沙》里边,也有这么说,修不净观虽然开头的时候是不断烦恼,但能伏贪心,从不净观,也能通入四念住,最后甚至证果。

  

  这个里边我们举《清净道论》里边,说不净观,能得初禅,乃至能成阿罗汉。这个里边举一个公案,有一个长老,他是很修行的。他有一天,托钵经行,在路上正碰到一个女人,她跟她的丈夫吵架,她生气跑出来,一个人回娘家去了。回娘家之前,要把自己打扮得成天人一样的妖艶,因为她是对丈夫不满意了,她要回家嘛,要装得漂亮的样子回去了,就把自己尽量打扮,本来她也长得很端正,一打扮就长得跟天一样的美丽。但是她路上走呢,就碰上那个乞食比丘,因为她心里有烦恼,就看到这个比丘起欢喜心,给他张口笑笑,本来一般人看见女人牙齿一笑,洁白的牙齿生贪心了。他却是牙齿一看,骨头,你牙齿是骨头,你全身都是骨头,当下一观察,她全部是一个白骨,那个可怕的样子一现,马上证阿罗汉了。这个是说,不净观也能证阿罗汉,这是《清净道论》明确写了的,这是南传佛教就有这个传承,可以说,也能证果。

  

  所以这里是说“能伏贪”,伏贪就是还能上进,你只要有其它功夫用上去,接上去也能证果。他这里,但就这个不净观来说,它是不断烦恼,“少分缘”,只能伏贪,使贪不现行。我们说个话,贪不现行已经够好了,你碰到一些事情,贪心不冒出来了,种子没有断,但是行动上、思想上都没有贪了,这个已经在世间上希有的人。世间上就是这样的圣者了,孔夫子这些人,什么“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怎么做不会超越规矩了,那个成圣者了,就是一切应人接物,都不会起烦恼心来了,这个是世间上,很纯熟的境界了,但是只是伏烦恼,根子还没断。

  

  

  然瑜伽师,修骨锁观,总有三位:一、初习业位,二、已熟修位,三、超作意位。修不净观,应先系心于自身分,或于足指,或额或余,随所乐处,安止其心。心得住已,依胜解力,假想思惟,皮肉烂堕,渐令骨净,乃至具观全身骨锁。见一具已,后观第二,渐次一房一寺,乃至遍地,以海为边,骨锁充满。为令胜解得增长故,渐略而观,乃至唯观一具白骨,齐此渐略,不净观成,名初习业位。为令略观胜解力增,于一具中,先除足骨,思惟余骨,渐次乃至,除头半骨,思惟半骨,齐此转略,名已熟修位。为令略观胜解自在,除头半骨,系心眉间,专注一缘,湛然而住,齐此极略,名超作意位。

  

  “然瑜伽师,修骨锁观,总有三位”,这里就是说修不净观,有三个阶段。一个是“初习业位”,就是初级的阶段;中等的是“已熟修位”;第三是“超作意位”,成就的阶段。

  

  那么修不净观,怎么修呢?“应先系心于自身分”,就是想自己,心观想自己,“或于足指,或额或余,随所乐处,安止其心”,自己,或者在足上,或者是眉间,或者其它你欢喜,自己所乐之处,你认为这个地方,对你修止有相应的地方,那么在这个地方,把心定在那个地方。

  

  “心得住已”,心住在那里之后,“依胜解力”,就是假想。“假想思惟,皮肉烂堕,渐令骨净,乃至具观”,修过三归依就知道。一般古代的修不净观的境就是两种:昏沉重的,在眉间开始,从眉间,把心住在眉间,然后想这个地方慢慢地肿起来,肿一个泡泡,肿一个疮一样的泡,肿了之后,慢慢地颜色变了,慢慢地是发青,发胀,然后呢是皮破了,脓血出来,然后慢慢地虫蛆,慢慢地骨头显出来。还有的,就是掉举大的,从足的大拇指开始观,把这一节骨头,观察它,生一个疮一样地慢慢肿起来,起一个泡,泡了之后颜色变,然后泡破了,脓血流出来,然后虫吃,烂掉,还是那个血涂在这个,筋血涂在这个骨头上。最后筋血也干掉了,掉在地下了,虫什么都吃完了,虫飞掉。就是一节大拇指骨,左脚的先观,大拇指就显出一节,一节之后,第二节,第三节,把左脚的五个脚趾都观好,然后观它的足掌,足背,足跟。然后观右脚边,右脚观好,小腿骨这么一层层观上来,这样子从下边,观到头上……。

  

  这个修《三归依观》的都学过。那么这样子,用假想观,一个人并没有烂,是假想的观,假想皮肉是烂堕,皮开肉在烂,是脓出来,慢慢慢慢地掉在地下,慢慢虫吃了,把那些筋丝丝,肉丝丝都吃完了,只显一个白白的白骨。“乃至具观”,从一个地方开始,慢慢观到全身,全身成了个骨头。

  

  “见一具已”,自己观成了,就观人家。“后观第二”,再观一个人。乃至“一房”,一个房间假使有五个人,把它观。“一寺”,假使一个庙里边,你们大寮房嘛,五六个人,先把自己观了白骨,又把同寮的人都是白骨。然后一个寺院都是白骨,一个寺院白骨,乃至变高枧村都是白骨,乃至三门县,乃至浙江省,乃至四海为边,不太远,太远了,你实在吃不消,四海为边,东海,西海,到海为边,好了,都充满了白骨。

  

  “为令胜解得增长故”,这时候观成了,力量还不强,要这个胜解的力量再把它增长…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