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P58

  ..续本文上一页下边这十一个天,就是把五净天除掉,不管乐定、乐慧都会受生。“俱得受生”,乐慧的,固然要生这个地方,乐定也可以生那个地方。但是,五净居天,却只能是乐慧的生,乐定的生不进去。所以说色界里边的,下边的十一个天,乐定的也好,乐慧的也好,俱得受生,都往上生过去。到了广果天,就分两路,就在两个交叉路,广果天,是第四禅的这个天,广果天之上,再上就是两道路,乐慧的,到五净居天去了,乐定的,到无色界去了。所以广果天是个三叉路口,这是分歧点。在下边是一致的,乐定乐慧都经过的,广果天以上,四禅以上,那就是乐定的往无色界去了,乐慧的往五净居天去了,这是分开两条路了。

  

  我们这里,我们这个学制,教学规划也是两道路,先是六年,这六年是一样的。修的也好,学的也好,都是六年要学的,但是到了六年毕业,要分两条路了。专修的,那么修行去了;专学的,那么往教理还要求,再还要搞翻译。那就是两条路了。一般到了上面都要分路的。我们说学校也一样的。小学生管你什么东西,都是一个班级。中学生、初中还不分科。高中有的学校,高级一点的分文科、理科分两个了。大学,就分得多了,(138A)文科、理科里边,文科又是历史系、哲学系了,又分很多,理科里边,也分了很多,还有工科了,什么科了,那就是更多了。要分路,反正总是要分路的,人的根性是不一样的,初级的时候差不多,到后来就分得细了。

  

  那么乐慧的生五净居天,乐定的生无色界。这个五个,叫行色界者。这五种,这乐定、乐慧都是上流里边的,这五个都叫行色界,那就是说,中般、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这个都属于行色界的,都是要经过色界的。“乐定那含,虽生无色,经色生故,是色界摄”,乐定的阿那含,虽然他往上生到无色界,但是他毕竟经过色界的,“经色生故”,色界里边是生过的,都属于色界摄,就是生色界里边的行色。

  

  

  

  

  行无色者,差别有四,唯除中般,无中有故。从欲界没,直生无色,有生般等四种那含。此总名为无色那含,足前成六。

  

  那么还有行无色,行色界、行无色了。所以阿那含里边,这个表看你们怎幺画了,怎么说七种了?七种里边,又分色界行,行无色,这两个。他是第六行无色。实际上,行色界有五种,行无色有四种。这个看你们怎么画了?那么行无色的阿那含,有四种。

  

  “唯除中般”,中般没有的。为什么没有中般呢?大家一想就知道了,无色界没有色法,中阴有色法。

  

  所以很多人说中阴是灵魂,那就错透掉的,灵魂就是纯粹精神的东西,那无色界该有了,无色界偏偏没有中阴,就是没有色法了。中阴是有色蕴的,色蕴很微细,能够穿过铁围山,但是毕竟有色蕴的,它有样子的。中阴身,我们前面学过,跟小孩子一样的,怎么样子的?是五官端正的,没有残缺的,眼根很利的,什么等等,他就是有色法的。所以说绝对不要混淆中阴跟灵魂两个东西。“啊,中阴就是灵魂了”,什么东西,你糊里糊涂。你什么佛教徒,你这个灵魂跟中有搞不清楚,灵魂是外道,你把佛教的书里边写灵魂的话,你就是个外道(笑),你搞不清楚了。所以说,千万要把这些东西搞清楚,因为你说灵魂了,那你承认耶稣教的东西了,有灵魂的,那有灵魂的就是说有这么冥冥主宰的东西,也就是一切外道都有一个大我什么东西了,绝对化的东西,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那就是这个东西了,那就是本体论。哲学的本体论,最后还有一个东西,它是一切法的本源,一元论。我们佛教,一元论没有。那啥东西呢?最后是啥东西呢?没有的,空。那些多元论,色法什么都有,又多元论。这些都是派生的,都是从空性中化出来的,哪一个根源呢?都不是根源。既不是一元论,也不是二元论,也不是多元论,那么什么呢?什么都安不上,缘起论。所以说,你哲学里边的什么,一元论也好,多元论也好,你这帽子戴过来,一点都戴不上去的,不是那个东西,你戴,戴了半天戴不上,戴了都不合适,都要掉下来。那是缘起论,哲学的框框安不住的。

  

  我们一切法空,这个哲学里边很难讲,一切法空,实在他们头痛的。他们空就是没有了,什么空里边还有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这个东西把他们搅昏了脑袋。再来一个,一切法没有我的,怎么我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东西呢?把他们又搞昏了的。我在那个宝光寺的时候,有两个,一个是爱尔兰的,一个是法国人,他们找了一个四川大学的学生做翻译,跑到来,他们是学婆罗门的,印度婆罗门的。他们就是追究你们佛教到底怎么回事,无我?他说,我总是有的,怎么会说没有呢?他说,我在做梦,梦醒过来还是一个我。他不知道,这个无明大梦当中醒过来,就没有我,他没有办法的了。所以这些东西,你不学佛教,很困难。这个要细致地学,你粗粗糙糙地看了两本书,不一定领会得到这些东西。那就学中观了,你中观还没有学过,这些还不会理解的。

  

  那么这里重要的就是说,中阴不是灵魂。这个我们把它抓住,不要混淆这个名字。那么因为无色界没有色,没有色就没有中阴。没有中阴,就没有中般。所以中般是没有的。“无中有故”,既然没有中阴,那有中有的时候般涅槃呢?当然不可能的了。

  

  “从欲界没,直生无色,有生般等四种那含。此总名为无色那含,足前成六”,无色那含本身就是四种,跟行色界那含一样,就是少一个中般。色界的那含,有中般、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无色界的那含有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但是无色界的行无色那含,排在第六。所以这个表,看你怎么画了。这个总的四种。生般的也好,有行般也好,无行般也好,他是上流也好,都属于无色那含。他就是色界不去的,从欲界生没了之后,直接往无色界的,就叫无色那含。这是第六种。

  

  

  

  

  或有不生色界、无色界,唯于欲界,得般涅槃,名现般那含,于现身中,得涅槃故。颂言住此般涅槃者,即住此欲界,名现般也。此兼前六,成七不还。

  

  “或有不生色界、无色界,唯于欲界,得般涅槃”,阿那含,这是三果了,他也可以证到阿罗汉之后,这一辈子,马上就证涅槃。他色界也不去,无色界也不去。现般,现身就般涅槃,叫现般,这是第七种。他在欲界里边得般涅槃。“唯”,就在欲界得涅槃的,哪里都不去了,叫现般涅槃。现身就般涅槃的。“于现身中,得涅槃故”,叫现般。故“颂言住此般涅槃者”,就在这个欲界,马上就般涅槃,不生色界,也不生无色界。“即住此欲界,名现般也”,这是一个名字,现般,现身般涅槃的。

  

  “此兼前六,成七不还”,这个加上前面六个上去,一共是七个不还果。那么这个七不还果,我们是讲了,那么你们回去动动脑筋,不要看书,如果书上有的,就不要去看它。看了就不稀奇了,你脑筋就不会发展了,脑筋是跟磨刀一样的,越磨越快,不磨就不快,如果不用就钝。如果你把心安下去,心一个念头都不起,让它是空空洞洞的。那么就锈了,把刀烂掉了。所以说修无想定,就是笨的了。有很多人,我们在以前僧团里边,开玩笑,就是说,有些人他笨头笨脑的,你说什么东西,他不理解的,他无想天来的。前辈子,把智慧盖得埋没了,一点作用不起了。所以这一辈子,虽然投得人身,可以说难听一点,智慧跟畜生一样的,什么都不能理解。这些人有没有呢?还是有。

  

  

  

  

  

  

  

  辛二 明九种不还

  

  从此第二,明九种不还。论云:于行色界,五不还中,复有异门,显其差别。颂曰:

  

  行色界有九  谓三各分三 业惑根有殊  故成三九别

  

  “从此第二,明九种不还”,九种不还,七个不还够麻烦了,这来九个不还,还要多。这个九不还,却是没有那么麻烦,比较有规律性。七不还也有规律性的,这个规律性就是你画表里边显出来了。我再三说,不要去看书,书上有没有我不知道,如果有的话,先自己画了再说,不要去看了之后,我说画,“我画好了”,一看,画得很好,抄来的。这个不稀奇的,智慧也发不出来了。

  

  “从此第二,明九种不还。论云:于行色界,五不还中,复有异门,显其差别”,就在行色界的五个不还果里边,还有其它的一种分别的门路,来显示它的差别出来,那就是九不还。

  

  “行色界有九”,行色界的不还又可以分九种。“谓三各分三”,那很简单,三个里边,各分三个。“业惑根有殊,故成三九别”,因为他的业报,他的烦恼,他的根器有不同,三个里边又分三个,那就是分了三三九了。这个很容易看,虽然九不还,实际上比前面容易。

  

  

  

  释曰:行于色界,五种那含,分成九种,且总为三: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三上流般。有行无行,皆色生已,得般涅槃,皆生般摄。此三各三,故成九种。

  

  “释曰:行于色界,五种那含,分成九种”,行于色界的五种阿那含里边,又可以把它分成九种。“且总为三”,这个九种,也是三三九了。先总的三种,然后三个里边各三个,三三九。总的三种是什么?“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三上流般”,那么中般有三种,生般有三种,上流般三种,一共是三三九种。

  

  “有行无行,皆色生已,得般涅槃,皆生般摄”,那么有行、无行这两种,不是五种了。这有行、无行,都是生到色界里边的事情,他都属于生般里边的事情。所以说,就摄在生般里边了。

  

  一共把五种阿那含,分成共三大类。这三大类里边,根据根器的不同、业报的不同、烦恼的不同,又分了三种。三三成了九种,所以说五种变九种。这个如何变?要掌握这个原则。先把五种归成三种,然后三种里边,打开成九种。先就是把有行般、无行般,都是色界生了…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