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速般是中等的,那个经久般,烦恼重了一点。这个你自己一配就配上去了,就不要说那么多了,就是说,就中般如此,那么生般也可以安了,生般里边,第一个生般,他是快的,就是烦恼又轻,根机又利。那么有行般,不太快,那烦恼是中等,根器也是中等的。无行般,经久的,那是烦恼又重,根器又钝。
那是相对的,不要说,无行般是钝根,那他怎么般涅槃?你这个利根,怎么还没有涅槃呢?不要说般涅槃,你连一个见道都没有见,暖顶忍都没有得到,乃至五停心观都没有修起,你说他是钝根了,那不好这么说,相对的说。就是说,从生般、有行般、无行般来说,相对地,无行般是钝一点,也是他的烦恼是相对地重一点,不是他烦恼重,这个也就是相对地说。那么上流里边,当然,全超,是利根,烦恼轻;半超是中等的根,烦恼是稍微重一点;那么遍没,当然是根器钝一点,也是烦恼偏重一点。这个烦恼跟根的差别,思而可知,一想就想出来的,他不给你说那么多了。而业的差别就是一般人不一定能够自己想得出来,所以他要告诉你,顺起受业是中般的业,顺生受业是生般的业,上流的业,顺后受业,有差别。顺后受业有三生、五生、六生、八生乃至十六生全部受的,那就是顺后受业有差别不同。所以说上流里边惑、业、根都有差别。而生般跟中般里边,只有惑跟根的差别,没有业的差别。
那么三个总的来说,中般是顺起受业,生般顺生受业,上流是顺后受业。那么这是总的,交叉的,这个你们慢慢看,也不是很难懂。
那么下边七善士,我们今天当然不讲了,把它开个端。下边讲七善士,是什么?就是阿那含里边又一个说法,就是佛在经上讲起的,有这么七善士这个名称。那么这个七善士,他在阿那含里边,又属于哪一些呢?因为我们说论都是解经,经里边既然有七善士这个名称,那么我们要把这个名称,把它讲出来。同时这个七善士里边,指阿那含里边的哪一些?那么明天,我们讲这个。
我们讲这个,现在的《贤圣品》,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是很容易。比《随眠品》是好懂得多,但是你不用心的话,也不见得是那么轻轻易易的,看小说那么样子一看就懂的,恐怕不是那回事情,还毕竟要经过思考,所以再再强调闻思修。修呢,当然你们没有得定了,谈不上修,但是,思是可以努力得到的。一个人自己思惟也可以,集中的力量,大家一起思惟也可以,都是属于思的范围。希望大家从闻思上面呢,多加努力。听闻正法,如理思惟,这两个是入修的基础,道前基础,必定要的。好,今天讲这里。
第一百二十讲
(第350页上第5行至第353页下第13行)
《俱舍论颂疏》。昨天,我们讲了七不还。今天有人这个表……,第一个表,我们说七不还的七个,不限,它在后头,应当把一二三四五六七,摆在前头来。那么七个不还里边,中般……现般。上流里边全超、半超、遍没,不杂修里边没有全超、半超、遍没的。那么杂修,不是广果天,是五净居天,色究竟天,就是五净居天之一,不要分开写了。广果天不能写在这里,因为全超已经超过广果天,最高是色究竟天,五净居天的最高一个天。那么不杂修的,直接生无色界的,不能写在全超、半超,不要写了。也不能在五净居天的下边,他是不生净居天的,不杂修(今天我们要讲杂修了),不杂修的人,他不能生五净居天的,从广果天上去,一直到有顶天去了,五净居天进不去的。
(138B)那么第二个表,是里边也有一点毛病,就是说上流应该摆到下边来。因为这七个,一二三四五六七,上流摆到下边去,只有六个了。那么同样的,全超、半超、遍没,不通乐定的。乐定的,没有全超、半超、遍没的。他只是杂修静虑的才有全超、半超、遍没。全超、半超、遍没,就是从梵辅天直接生色究竟天是全超,中间再生一个、二个或者十三个天的半超,每一个十六天挨次生上去的,是遍没。遍没,这个没,就是死掉了,每一个天都要死一次,那就是每一个天都要生一次了。那么这是乐慧的。乐定的没有这个,乐定的,他从梵辅天生上去,到广果天,到无色界去了,没有什么遍没不遍没,也没有什么全超不全超。这个全超、半超、遍没都是指五净居天的那些行者,乐慧的,杂修的,所以这个不能加在里边去。行无色界的,有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这个,形式是对的,看上去就是有点不太醒目,这张表,反正这两个表的同一个缺陷,就是不杂修的是没有全超,半超、遍没的,透过广果天,不到五净居天去了。他到广果天之后,直接生无色界,反正遍没、全超、半超不能通不杂修净虑的。乐定的是没有半超、全超的。
至于这个九不还,那是很好写了。九不还里边,差不多,九不还没有什么问题。
上流,业的不同,中般、生般,业还是要写一下,一个是顺起业,一个是顺生业,这两个,这个业还是有一点,要写一下。上流,顺后受业,就是全超业,半超业,遍没业,这个顺后受业要分三个,但是顺起业跟这个顺生业,也得要写上去。因为这是总的来说,生般、中般、上流,也是有不同的。但里边,中般内部,业都是一样的,顺起业,一个顺生业(生般),那么内部是没有不同,外边三个比起来还是有不同,反正业惑根每一个都有。
那么上流里边,内部还有业不同,因为顺后受业,里边就是一生,两生,三生,五生,乃至多生都可以有的,所以说顺后受业里边,要分全超业、半超业、遍没业。这一个表好画,前面那个表,是有点儿,比较是要动点脑筋。反正要画出来,是一目了然,不看文就能够把这个表一看的话,能够把内部的话都讲得出来,那就是一个是表要不要错,二个是表要醒目。把七个阿那含,七个不还,要把他先名标出来,然后每一个里边有什么变化,再分。
我们看这里,就是乐慧的,生五净居天,就是前面那个,七不还里边,最后几行了。乐慧的生五净居天,乐定的生无色界。所以说他里边就没有这个生色究竟天的,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全超、半超。这个全超、半超、遍没,都是从色究竟天的那个中间来说的。乐定的,就是没有经过那些的,他直接要从色界上生,乃至无色界去,中间不要分。上流是有了,这个全超、半超是谈不上了,所以行无色的四个差别,就是说,中般是没有,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
上流里边,你看看颂就很明显了,上流加杂修的,能往色究竟,超,半超,遍没,这是讲杂修的。
余,不杂修,往有顶,没有超、半超、遍没,不在他的下边了。所以说超、半超、遍没,是指往色究竟来说的。这个行到无色界去的,就不谈那些了。他就是色界生了之后,慢慢上生,一直到无色界,乃至有顶,中间当然不是那么死板板,每一个都要生过,他可能生一次、生两次、生三次,那中间也,但是他的超的意思就没有了,半超、遍没,就不谈了,因为超不超主要是往色究竟天的那些。
我们看后边文也是,在乐慧的里边讲了很多超不超的问题,那么乐定里边,就不谈了,只有四种了,除了中般,其他的就是生般、有行、无行、上流,这么四种。行无色的,那么更简单,他色界不去了,直接从欲界没了以后,生无色界。现般,那是当下就得般涅槃了,这个是特殊的一种,最利的根。
好,九不还我们讲过了,昨天讲到七善士趣,开了个端,没有讲下去,今天我们——
辛三 明七善士趣
从此第三,明七善士趣。论云:若尔者,何故诸契经中,佛唯说有七善士趣?颂曰:
立七善士趣 由上流无别 善恶行不行 有往无还故
“从此第三,明七善士趣。论云:若尔者,何故诸契经中,佛唯说有七善趣?”既然说阿那含有七种或九种的差别,那么经里边为什么只说有七个善士趣呢?你明明说有九个不还的。
“颂曰:立七善士趣,由上流无别,善恶行不行,有往无还故”,这个就是说,经里边,有一个名字,叫七善士趣。既然经里讲这个名字,我们要跟那个论要配合了,论讲不还果的时候,这七善士趣也是指不还的。那么如何地给他,我们讲的七、九里边如何配合起来?这个里边也是,就是七个阿那含里边,配得起的。
释曰:中生各三,上流为一,经依此立七善士趣。上流一者,同上行故,总合立一。
“释曰:中生各三”,中般、生般各有三个,就是速、非速、经久。上流,合而为一。“经依此立七善士趣”,经上的七善士趣,就是九个不还里边,中般、生般,两个是三了,速般、非速般、经久般,那么生般里边,生般、有行般、无行般,这个是三三六。上流不分了,就合而为一。这样子,就是九个变七个,所以说七善士趣,就是我们的九不还,就是把后边三个合一个,那么就是成了七个,经安的七善士趣,就是依据这个来的。
“上流一者,同上行故,总合立一”,为什么上流不分呢?他都是上行,都是往上的,那么总的把他合一个,不分了。那么这个里边,就是在论里边有很多辩论,上流也有不同的,他也有快慢的,为什么把他是合了一个呢?前面中般、生般有快有慢,上流也有这个不同的,有遍没、全超、半超的,为什么他不分别?这个里边很多辩论,我们那些辩论就不去看它了,总的来说,经里边是这么安的,那就是根据这个九不还的里边,最后一个三合一个,是这么安的。
问:何故须、斯二果,不立七善士趣名?答:趣是行义,唯此七种,皆行善业,不行恶业,须斯二果,善恶杂行。又此七种,皆往上界,不复还来,须、斯二果,往而复来。故唯此七种,立善士趣名。
这个另外一个问题,“何故须、斯二果,不立…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