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缘上界。
“缘上界者,于上二界,或各缘一,或二合缘。缘上地者,于上八地,或一一别缘,或二二合缘,乃至八地合缘”,这个缘上界里边也有差别,并不是一个简单地缘上界,糊里糊涂地,忽然同时一缘就是了,里边有各式各样的变化。
上界,我们说欲界来说,上界是色界、无色界,这上界——色界、无色界,或者缘一个,缘色界或者缘无色界,或者两个合起来一起缘都可以。那么上界,色界里边有四个地,那个无色界里边有四个地,这个我们在修所断的烦恼里边,这个表上也有,这个你们自己把那个纸对照看。这八个地,或者是一个地一个地缘,就是缘初的离生喜乐地,或者缘定生喜乐地,乃至缘非想非非想地,分别地缘,一个只缘一个;或者两个两个缘,初地二地合起缘,三地四地合起缘,或者是非想非非想、无所有处一起缘;乃至三个三个缘,几个几个缘,一直乃至合起来八个一起缘,都可以,千变万化,都可以缘。这个缘上地就是有那么多的方式缘,不局限于一种方式。
那么这是讲遍行惑有多少,遍行惑里边又有九个叫上缘惑。上缘惑里边如何缘上?它就是这么两个两个缘,一个一个,三个三个缘,乃至八个一起缘,这个都可以,各式各样的变化都可以。那么遍行惑为什么要除身边二见呢?因为它不缘上界为我我所,既然不缘上界为我我所,那执我我所为常、为断也不缘上界了。
除得余随行,亦是遍行摄者,十一随眠,相应俱有,名为随行,此之随行,亦遍行摄,遍行因故。随眠上得,以与随眠,非一果故,不名遍行,故除得也。
下边就是说遍行惑的范围是多大。“除得余随行,亦是遍行摄”,这十一个随眠,是根本是遍行,但是它还有相应法。什么相应法?十一个随眠是烦恼,跟它一起生起的决定还有心王,决定还有十个大地法等等,那么这些同它一起相应而生起的心王、心所叫相应法。俱有法,跟它同时生起的不相应行,生住异灭,得、非得等等,这些叫俱有法。那么相应法也好,俱有法也好,把一个得除掉,也叫是遍行。
“相应俱有,名为随行”,这个我们前面早就讲过了。开始听的人已经是很熟悉了,但是才来的人,什么叫随行,这里也讲了,凡是跟它相应的法,跟它同时生起俱有的法,都叫随行。这个随行也属于遍行的范围,也属于遍行所摄,但是要除掉一个。为什么摄在遍行里边?“遍行因故”,因为它们都能作遍行因。什么叫遍行因?那个前面讲过了,你们对前面讲六因四缘五果的时候,那你把前面去翻一翻看,讨论的时候,前面学的,可以把前面遍行因翻起来读一读,给后边的人听一下,否则的话,他们不知道翻哪一篇了。
但是在这个遍行的法里边,一个得要除掉,随眠上的得。“以与随眠,非一果故,不名遍行”,它要做遍行因,要跟烦恼同时产生一个果的,这个得的果,就是那个烦恼本身,不是同一果。这个前面我们讲过的,于八一有能了,这个得,它所得的就是本法。那么它跟这个烦恼不是同时产生一个果的,它不能叫遍行,所以说在这个随行法里边,把得除掉。其余的,都属于遍行的范围,也能叫遍行。因为什么的缘故?它们也是都是遍行因的,能起遍行因作用的。
那么这个一科,主要是补充我们以前讲的什么叫遍行烦恼,而增加的内容,遍行烦恼里边,十一个里边有九个是上缘惑——能缘上界。为什么要除两个?上界怎么缘?这里也讲了。那么遍行烦恼的范围,除了十一个烦恼本身之外,还有它的随行法,也属于遍行,但是随行里边,要把得除掉,得不是遍行。
好了,这一科还是比较容易的。下边一科是头痛的,初学的时候恐怕是搞不懂的。那么我们听到现在的那些老学的,可能会懂,但是也不是一下就懂的。如果没有预习,今天我讲一科,不会懂的,经过预习的,哪些是难点,心里有把握了,然后听的时候把难点仔细听,那就会懂。那么听不懂也没关系,回去去复习了,仔细去看一看。这个一般的,我们说,我们中国儒家有这个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解,你念它一百遍,道理自己会出来的。那么这个佛法里边,更有加持,我们说天天念经念经,不是一百遍了,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一天念三遍的话,三个三百六十遍,天天念。有什么好处?其义自解,一定时候道理自己会出来的,再加上本尊的加持,各方面的违缘障难会去掉,各方面的修行的顺缘会来,自己学法的劲头会提高,这个有经验的人可以知道;没有经验的,把念经当负担的,永远得不到这个好处,也永远得不到加持。因为加持是从你认真念诵来的,你如果以完成任务、敷衍马虎的态度去念的话,加持是不会来的。我们说念诵,以前有一个上座,他是海公上师座下的,后来在上海的,他就是跟我说,他这个人,他说他没有其他的功德(他讲经也讲不来,禅定功夫也没有什么很深的功夫),就是念诵,天天不断,他就是说,他在念经的时候,可以听到海公上师摇鼓,他听得到的。这个也在念诵的时候,加持。还有,有些居士,修那个四加行的时候,就亲见本尊,本尊像显得清清楚楚。我们说照片是黄的,他见的是白的,这个就是观想出来的,也是加持出来的。当然我们初步学的人,他的观想力没那么强,要得了定之后,要见就见,观想出来的,他是加持来的。本尊,只要你真心地、虔诚地、信心具足地去念,加持就来了。这个东西是因果,法尔如此。你说你要加持,“我要见一个本尊”,你如果马马虎虎,道信不信,你要见,没有那个可能性的。你真正能够达到心里极诚心的信心,以专诚的心念的时候,加持必定来的。这个就是法尔的道理。你要勉强求,也求不到的,你想占便宜,更占不到的。你既不信心,又不认真,你说我要见本尊,你见哪个?可能要见的只是魔,不是本尊。
丙二 明有漏无漏缘
从此第二,明漏无漏缘。论云:九十八随眠中,几有漏缘,几无漏缘?颂曰:
见灭道所断 邪见疑相应 及不共无明 六能缘无漏
于中缘灭者 唯缘自地灭 缘道六九地 由别治相因
贪瞋慢二取 并非无漏缘 应离境非怨 静净胜性故
那下边这一段是,“从此第二,明漏无漏缘”。上缘,缘上界,下边是漏无漏缘,缘有漏法的,缘无漏法的烦恼,有些烦恼缘有漏法,有些烦恼能缘无漏法。这个烦恼随增,我们开始讲的时候,就讲起这个问题。无漏缘的惑不随增(随增就是互相推动,你增长他的力量,他增长你的力量),无漏法你虽然缘了它之后,它不推动你的烦恼势力的。
等于说我们交朋友一样的,你两个朋友是烦恼都是心很重的,你跟他两个要好之后,他的烦恼染到你身上,你的烦恼染到他身上,两个人烦恼越来越厉害。你如果碰到一个老修行,你跟他交朋友的话,你烦恼再多他不染的了,他不会受你熏染的,他烦恼不起来的,他也不会熏染你的,你沾不上的,你搞了半天,你还是自己这么多烦恼,不会增长的。你如果碰到一个你相应的,那越说越投机,越说越好,那个时候,看起来好象是很爽快,一个什么知心朋友了,结果,烦恼把你一扇火“叭”就烧起来了,结果要闹事的了。所以说不要看了顺自己的人就是好的,有的时候对自己不顺的,反而是好,为什么?你的心还是烦恼了,顺了烦恼的就是恶友了,不顺烦恼的是善友。你那个人,你看了讨厌,感到不能满自己的愿,那你要想想了,这个你自己可能有烦恼在里边,你有烦恼,他怎么好满你的愿呢?你这个,你看,你以为是恶友,实在是善友。你跟他很相应,两个人很投机,你也有烦恼,他也这个烦恼,当然投机了,那么这是善友吗?不是,恶友,烦恼增长了。所以说烦恼增长是一个大毛病。那么里边讲漏无漏缘的话,后边跟着随增就有相关的,先把漏无漏缘的烦恼先要讲掉,才能讲随增。
“论云:九十八随眠中,几有漏缘,几无漏缘”,九十八个随眠里边,哪些是缘有漏的,叫有漏缘?哪些是缘无漏法的,叫无漏缘?什么叫有漏,什么叫无漏?这个最起码的常识,自己要知道。这个我们在俱舍一开头就讲了:什么叫有漏?烦恼随增的。什么叫无漏?烦恼不随增的。
“见灭道所断,邪见疑相应,及不共无明,六能缘无漏”,那么开门见山,什么叫无漏缘?哪些烦恼能缘无漏的,就是见灭、见道所断的烦恼下边(这个你们要新来的,都把那个表看到,晓得你们带了没有?不带的话,不知所云,不晓得我要说啥东西),见灭、见道所断的烦恼里边,它有一个邪见,一个疑,还有一个无明。这个无明也是相应也好,不共的也好,相应——跟邪见、疑相应同时生起的,不共——单独生起的,反正是无明,一个邪见,一个疑,一个无明,这三个,见灭有三个,见道下边也有这么三个,一共是六个。这六个烦恼,能缘无漏法,叫无漏缘惑。我们要问起来,这个你们其实,很多人要抄什么作业题什么,你不要抄的,你自己就可以问自己了,什么叫无漏缘惑?先把这个名词解下来。那么无漏缘惑是哪几种?就是这个,一共是六个。这个六个烦恼能缘无漏法,能缘无漏法的烦恼,就叫无漏缘惑。
“于中缘灭者,唯缘自地灭”,下边困难就来了,缘灭谛的,只缘自地灭。自地,三界九个地,要看我们修所断的烦恼,那一张表了,三界九地。从欲界的五趣杂居地,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地,这九个地,我劝你们背下来,这个是学佛法经常要碰到的,三界九地;如果你不背下来,每一次看到了,去查查表,翻翻字典的话,不胜其烦,那你时间都来不及了,查个字典很慢的。我们说查字典,有人拿了部大字典,以为什么问题解决了,你去查一个名相嘛,够你干的,一篇文章,你要把查字典把它讲通的话,你起码要费好几个小时,乃至一天两天还不够,因为你查出来,不一定满足你的要求,它这个解释配上去讲不通,你还要去查其它的依据。
“于中缘灭者”,缘灭的那些无漏缘的…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