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P28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颂里边,“我蕴一异等”,我蕴一异,到此为止,有部的四个记讲完了;又“等”,就包含还有其它的说法。

  “发智如论说”,《发智论》的说法,《俱舍论》里边有,比较复杂,这里没有引,如果你们要看《俱舍论》,《发智论》里边回答问题的方式,还有几种。

  “今且叙经”,现在把经里回答的话,再来把它说一下,不但是阿毗达磨论师的,经里边还有答问的一些方式。

  “云何有问,应一向记?谓问:诸行者无常耶?此问名为应一向记”。他经里边解释一向记,分别记里边的,还有一些解释,这里引一下,因为有关了,《发智论》的就是另外有一套了,它这里没有用了。经里边说,假使有问哪些问题要一向记,就是一边倒的肯定回答。那么下边举个例。“谓问诸行者无常耶”,一切有为法,是不是都是无常的?“此问名为一向记也”,这个要一向记,一边倒的肯定下来,诸行无常。这个我们四法印里边就有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

  什么叫分别记?“云何有问应分别记?谓若有问:诸有故思造作业已,为受何果?”这个故思造业,我们前面学过了,它决定要感果的,不是随随便便造的,是故思造的,有意造作的。那么这个故思造业,当然要受果的。那么这里问:故思造业,假使是一个故思造业,它受什么果啊?这个问题你要分别答:假使故思造的善业,受人天果,故思造的恶业,要受恶趣果。这个要分别的。你不能说,(统统?)故思造业果生人天。那么造恶业呢?那个搞僵了。所以说一定要分别记。

  还有一种反诘记。“云何有问,应反诘记?谓若有问:士夫想与我为一为异?”士夫想与我,士夫就是人了,人的想与这个我是一个呢,还是异?这样的问题。这个我是假我,不是说真我,真我是没有的,不能问的,不能回答的。就是说,我们说的安立的我,是想心所是一个,还是跟想心所不是那个想心所?“应反诘言:汝依何我,作如是问?”那你要去问,反问他了,你这个我(假我),是根据哪个假我来说的、来问的?“若言依粗我”,假使你依最粗的我,就是这个色壳子的话,“应记与想异”,应该回答他,这个跟想不是一个东西。“此问名为应反诘记”,像这一类,你要明确它的内涵,它这个题的概念,到底是指的什么东西?如果你概念的内涵不明确的话,你回答了,你会输的。那么你反诘一下,就是追问一下:你这个我是指什么?假使你指粗我,最粗的那个,一般说这个色蕴是我的话,那么你这跟想蕴不是一个东西。这样子叫反诘记。

  

  云何有问但应舍置记?谓若有问:世为常一问?无常二问?亦常亦无常三问?非常非无常四问?世为有边五问?无边六问?亦有边亦无边七问?非有边非无边八问?如来死后为有九问?非有十问?亦有亦非有十一问?非有非非有十二问?为命者即身十三问?为命者异身十四问?此问名为但应舍置已上论文。解云:此经问世,及问如来、兼命者,皆是我之异名,此有十四问,皆不可记,名十四不可记事,以我体既无故,皆应舍置答也。

  那么还有一些叫舍置记,那就是不回答的,就是十四无记,这是引经上有十四无记,就是引出这一段文来的。这个无记不是前面的善恶无记的那个无记。“若有问:世为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世间是常的,是无常的,亦常亦无常,既不是常又不是无常?这是一个,世间常的问题。第二个是世界有边(常是时间噢,边就是空间了),世间是不是有边的?世间还是没有边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问的,我们说这个世界、宇宙之外,还有没有什么东西啊?天上还有什么天?这个学佛的人有的时候,还在兜这个圈圈。这都是戏论。世间你问它是有边的,还是没有边的,或者又有边、又没有边(两边滚的),也是非有边、非无边(两个都不是的),这些话,都是不能回答的。这是世间有边无边,是空间的问题。下边,“如来死后为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又是个,如来死了之后,是还有吗?还没有的吗?或者又有又没有,非有非非有?这些一套。这一套东西,也是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之后,还有没有了?是这个。最后,“为命者即身?为命者异身?”这个命是不是就是这个身体?这个生命是不是离开身体的?一共十四个问题。这十四个问题,一概都是舍置记,不能回答的。

  “解云:此经问世,及问如来兼命者,皆是我之异名”,这个所说的世间也好,如来也好,命也好,都是外道的那个名词了,实际上,都指的是“我”。就是个人我,什么大我之类的东西。这十四问题,因为含的是“我”,这个“我”,我们说是本来是不存在的东西,所以说,你说常也好,非常也好,有边也好,无边也好,什么东西也好,死了之后有也好,没有也好,都不着边际,都不能回答,一回答的话,就承认他的“我”了。所以说呢,这十四个事情不可记,不能回答的。“以我体既无故,皆应舍置答也”,因为“我”本来是没有的了,你说“我”的分别,那么常、非常,断、非断了,或者有边无边了,或者是死后是有没有了,存不存在了,那些,或者是命跟身是一个呢,命跟身体(五蕴)是两个了?这些问题。他的问题的核心就是从“我”出发的,那么既然“我”是没有的,就是石女的儿子是没有的,那么石女的儿子是聪明的,笨的,黑的,白的,长的,矮的,是长得好的,丑的,不要问了,都是空事,没有那个事情的。不能回答,一回答,你承认石女有儿子了。那么人家说,你石女儿子在哪里?既然是石女哪有儿子呢?那你说长的,瘦的,你一个也不能回答。那么就叫十四无记。所谓十四无记,就是指这十四个问题。不能回答的,叫无记,不是我们说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叫无记,不是一回事。经里边的话,我们说不能查字典了,一查字典,无记,既不是善,不是恶,无记,十四无记,这十四个问题不是善,也不是恶的,你这么去解释的话,字典是查了,也费了很多时间,如果去给人家讲的话,全部错完了。

  所以说,佛教不是一本字典。我们经常听说有这么说,“你要学佛法,你先把古文学好,古文通了之后,佛教无师自通,自己就一学就会”。这个话,实在是不合逻辑到极点了。如果佛教是那么容易,只要文字通了之后就懂的话,那么文学家都该是大祖师了,他们文字最通了。我们看有些祖师,像六祖大师,还字不识一个,他做了大师,六祖大师,你这个事怎么讲呢?他文字一点也没有,但是他,我们中国历代祖师里一般说,修证最高的是他。你说你文字通了,就能成祖师了,很多文学家,他佛教不通,甚至于要谤佛,怎么会得是通佛教呢?所以这个是不合逻辑的。

  但是我们也是不否定文字的这个基础,对学佛法有一定的帮助,这仅不过是工具的问题。有工具是容易一些,没有工具是困难一些。我们现在也是要抓工具了,因为我看到现在我们里边,有小孩子来了,十几岁的有了,如果文字不好的话,你怎么进去呢?这本书交给你的话,恐怕你,不要说里边道理,你就把前面一篇序当古文给我背下来,是了不得了,那就是要文字了。

   现在呢,我们说把这个十九卷基本上讲完了。二十卷,头痛的事情又来了。今天讲的很容易,不困难,但是二十卷,不是那么舒服。希望大家,先把它预习一下。这个二十卷的一些问题,三世系,约世明能系,这是一个一般说不太好懂的问题,那么一定要先经过预习。这个讲过之后,又回到前头去了,有部的三世有怎么说的(在序里边有),然后再进一层,以经部的说法,把有部的全部驳掉了。以前我们讲四种的解释,以世友尊者的,就是作用起不起来判别三世,作用已经谢了,叫过去,作用正在起的时候叫现在,作用还没有起,叫未来,这个时候,以为世友尊者最好,讲得最好;现在说,这个最好,也要推掉,经部把这个世友尊者的那个说法又推掉了。那么就是下一次我们要讲的内容了。这些问题比较抽象一点,也就是比较哲理性丰富一点了,不经过预习,恐怕一下子听进去,不是那么容易接受。就希望大家,把今天讲的讨论以后,进一步预习下边的,下一卷的东西。好,今天就讲这里。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

   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二

  

  第一百○一讲

  

  《俱舍论颂疏》。今天我们是讲二十卷,“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二”。

  丙六 明惑能系

  丁一 约世明能系

  戊一 正约世明系

  从此第六,明惑能系。就中分二:一、约世明能系,二、约断明能系。就约世明能系中,分二:一、正约世明系,二、明三世有无。此下第一,正约世明系。论云:谓诸有情,于此事中所系境事随眠随增。应说过去、现在、未来,何等随眠?能系何事?颂曰:

  若于此事中  未断贪瞋慢  过现若已起  未来意遍行

  五可生自世  不生亦遍行  余过未遍行  现正缘能系

  “从此第六,明惑能系”,随眠品,这个烦恼能够系缚,就是烦恼有系缚的力量。里边又分两个,“一、是约世明能系”,从三世来说,“二、约断明能系”。那么从三世来说,“约世明能系中,分二:一、正约世明系,二、明三世有无”,这个是有部的说法,里边这一科是比较繁琐,是不太好懂的。我们现在画了个表,如果长行的文实在懂不了了,就看表,基本上能够把表能领会了,那就算这一科也算勉强可以懂了。这是对已经学了很长时间的,从头开始的人说;至于才来的,当然是绝对困难,这一科,我们说把表你们能够看懂了就行了,其它要求不高。现在我们有个好的现象,他们新来的很用功,在开始从头上赶起来,那么这个,后来的都可以参加噢。那么我们就是也可以组织一下,弄一个带头的来掌握一下。那么假使有问题,你们集体的讨论之后,不能解决的…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