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P49

  ..续本文上一页把生死执取生死,离不开生死了,有这个取的话,你总是在生死里边追求了。我们看哪一个人不在追求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一直到最后一口气咽了才停下来,没有咽气之前,这个追,那个追,财、色、名、食、睡,都会去追求,这就是把你执取在生死里边。

  

  是随眠等义者,结上也。

  “是随眠等义”,这个就是我们随眠、漏、瀑流、轭、跟取的意思,这个一个颂,解释它的名相的意思,前面那个颂解释它每一个烦恼的体是哪些东西。根本的就是一百零八个烦恼了,都在里边。

  那么下边还有随烦恼,下一卷还要讲。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第一百○五讲

  《俱舍论颂疏》。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二十卷,讲完了。那么今天我们开始是二十一卷,这一卷完了,随眠品就圆满了。那么下边,贤圣品开始,是净法缘起了。在这随眠品最后一品,一般说难度不高,但是也不是太容易的,后边有一些还是比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是前面那么难。那么我们下边开始。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一

   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三

  

  丙二 明结等六门

  丁一 正明结等

  戊一 明结等五门

  己一 标章

  从此第二,明结等六门。就中分二:一、正明结等,二、诸门分别。就正明结等分二:一、明结等五门,二、明六垢。就明结等五门分二:一、标章,二、别释。且第一标章者,论云:如是已辨随眠并缠,世尊说为漏瀑流等,为唯尔所,为复有余?颂曰:

  由结等差别  复说有五种

  释曰:除漏等外,由结等差别,复有五种:一结,二缚,三随眠,四烦恼,五缠。

  “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二”。

  “从此第二,明结等六门”,我们说讲论,就是解释经的,经里边烦恼的名词很多,前面举了是随眠,还有是什么,漏、瀑流、轭、取,下边还有一个叫结。那么什么叫结?下边就要分别。

  “明结等五门”,还有五个,结,什么缠、垢等等,还有这些名词,还要分别。“就中分二:一、正名结等,二、诸门分别。就正明结等分二:一、明结等五门,二、明六垢。就明结等结等五门分二:一、标章,二、别释”,第一个标章,标章就是提一下,提一下品目。

  “论云:如是已辨随眠并缠,世尊说为漏瀑流等,为唯尔所,为复有余?”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随眠,还有十个缠,那么这个随眠、缠,就是又可以说是漏,又可以说是瀑流,又可以是轭,又可以是取,那么都是随眠、缠里边的,把它是分配起来的,那么东西还是那么多。那么“为唯尔所”,是不是只有这么多的烦恼?另外还有没有了?那么还有了。

  “颂曰:由结等差别,复说有五种”,另外经里边佛所说的还有“结等”,一共有五种,五门。这是标一个名目。

  “释曰:除漏等外,由结等差别,复有五种”,哪五种?结,缚,随眠,随烦恼,缠,还有这么五种。

  

  己二 别释

  庚一 释结

  辛一 明九结

  从此第二,别释,就中分五:一、释结,二、释缚,三、释随眠,四、释随烦恼,五、释缠。就明结中分三:一、明九结,二、明五下分结,三、明五上分结。且初第一,九结云何?颂曰:

  结九物取等  立见取二结  由二唯不善  及自在起故

  缠中唯嫉悭  建立为二结  或二数行故  为贱贫因故

  遍显随惑故  恼乱二部故

  “从此第二,别释”,这是总标的纲目,下边就是分别解释。分五个,既然五门,就分五个。“一、释结,二、释缚,三、释随眠,四、释随烦恼,五、释缠”。“就明结中分三”,先讲结,结里边分三科,一是明九结,二是明五下分结,三明五上分结。讲结,我们说有三种,一种是九结,一种是顺下分结,一种是顺上分结,三种结。

  先讲第一个,九结。“且初第一,九结云何?”什么叫九结噢?这是都是经上佛说的那些名相,论就是解经的,每一个名相,都把它剖析一下。

  “颂曰:结九物取等,立见取二结,由二唯不善,及自在起故,缠中唯嫉悭,建立为二结,或二数行故,为贱贫因故,遍显随惑故,恼乱二部故”,那么这里总的说结有九种,那么里边,有因为它的物(就是它的体),它的取有那么多,两个是相等的,那么就把它分成两个,见取分成两个结,一个见结,一个取结。这个下边要说,为什么“等”,就是下边要说的。那么另外,十个缠里边,结有两个缠摆在结里边,因为这两个缠,只是不善的,不通无记。

  “及自在起故”,它们是自己能力能够起来的,不跟着其它烦恼起的,所以说这是特别强的,就把它放在结里边。所以十个缠里边,只有嫉跟悭,把它安立两个结。

  下边,还有为什么要安它们结呢?还有七个原因,或二,悭、嫉,这两个安结是“数行故”,经常要现行的。(119A)第二,“为贱贫因故”,妒忌是下贱的因,悭吝是贫穷的因,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遍行随惑故”,它从这里可以显出其它的烦恼,第四、五、六、七,“恼乱二部故”,这个二部有四种,那就分了四、五、六、七,七个原因。那么一共七个原因在缠里边,要把嫉跟悭要安立两个结,其余的八个缠就不安立,因为没有这些原因。

  

  释曰:结九者,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谓三见也,六取结,谓二取也,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于中恚、嫉、悭,唯欲界系,余遍三界也。

  

  “释曰:结九者,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见结就是三个见,身见、边见、邪见。“六、取结”,就是戒禁取,见取。“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那么一共九个。那么前面的都是根本烦恼,最后八、九两个,是十个缠里边,小烦恼里边安立的。小烦恼里边,为什么这两个安在结里边呢?他讲了很多原因。

  “于中恚、嫉、悭,唯欲界系”,在这个九个结里边,瞋恚结,妒忌的结,悭吝的结,只有欲界有。其余的六个结,三界都有,这是三界来分,这是三个,只有欲界有,其余的,三界里都有。

  

  问:何缘三见名为见结,二取名为取结?答:颂言物取等,谓三见二取,一则物等,二则取等。言物等者,物者体也。三见有十八物,二取亦十八物,故名物等。见十八者,谓苦下有身、边二见,四谛下各有邪见,合成六见,三界各六,故成十八。取十八者,苦下有二取,集、灭各有一取,谓唯见取,道下亦二取,故成六取,三界各六,故名十八。

  “问:何缘三见名为见结,二取名为取结?”为什么见取本来是都是见里边的,五个邪见里的,为什么一个分成,三个见安一个见结,两个取安一个取结,这是什么原因?

  “答:颂言物取等”,物,它的体相等,取相等。“谓三见二取,一则物等,二则取等”,那么什么叫物等?什么叫取等?下面要说。“言物等者体也,物者体也”,物就是说它本体了。“三见有十八物,二取亦十八物”,三见有十八东西,二个取也有十八个东西,叫物等。

  那么见怎么十八呢?这个就看那个表了,还是昨天那个表了。这个表最好是背下来,不背的话,你经常去翻,多翻翻也记得住。那么苦谛下边,有身见、边见,四个谛下边都有邪见,那苦谛下面还有邪见了,那么在欲界就是六个见,色界、无色界也是各六个见,那么四个谛里边,一共有三六一十八,十八个见。修所断的烦恼里边没有见的,这是邪见、见取这些不正见,都是见道所断的。所以说,四个谛里边,都有邪见,再加上苦谛里边有身见、边见,一共是六个见,三界,三六一十八,一共十八个物,就是十八体,十八个见了。

  那么取也是十八个,苦谛下边有戒禁取、见取,灭谛,集谛里边有见取。两个、两个,四个。道谛下边也两个取,戒禁取、见取,所以说还是六个。三六一十八,三界都是六个,还是十八。所以说,这个第一个原因,要安见结、取结,因为这两个,见结、取结都有十八体,见结十八个,取结也是十八个,所以把它分成两个。

  

  言取等者,三见等是所取也,二取等是能取也,故名取等。谓由戒取,执身见等为能净故;或起见取,执身见等以为胜故。故身见等,名为所取;戒见二取,名能取也。

  那么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言取等者,三见是所取也”,“取等”,等什么意思呢?等就是相等的意思,三个见都是所取,三见都是所取,“等是所取”;不是三见“等”,不是“等”(还有其它东西)。三见,这三个见,一齐,就是平等的,等起的,都是所取;而二取,都是能取。见取,戒禁取都是能取,三个见,身见、边见、邪见都是所取,一个能取,一个所取,相等,“故名取等”。

  “谓由戒取,执身见等为能净故;或起见取,执身见等以为胜故。故身见等,名为所取;戒、见二取,名能取也”,那么举一个例,戒禁取,它执着这个身见,或者邪见等等是能净,能够达到清净的境界的,这是戒禁取,错误的见。执着是这个,这个戒禁取是错误的了。那么或者见取,执身见等,邪见等等,认为最殊胜。这个不要忘记,戒禁取是“非因谓因,非道谓道”,见取,“执劣为胜”,本来是下劣的,执为殊胜。这个根本的定义记到之后,那么它就是执什么呢?一个是执身见等为得净的因,这是“非因谓因,非道谓道”。那么见取,执身见的是胜,本来是下劣的,他说是殊胜。那么这样子,身见等是所取,而戒禁取、见取,二个是能取,所以说它们取,相等,一个是能取,一个是所取,都是取。那么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五个见里边,那么多的见,四个谛了,有那么多见,一共三十六见,分了两个十八,一个是见结,一个是取结。第一个原因是数字相等,第二个原因,一个是能取、所取。所以说,把它分两个结。

  

  由二唯…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