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P50

  ..续本文上一页不善,及自在起故者,谓嫉悭二,唯不善性。又嫉悭唯自在起,不随从他,唯自力起故,名自在起。由二义胜故,于缠中别立为结。 

  那么下边是另外一个问题。十个缠里边,为什么安嫉跟悭作两个结?因为前面都是根本烦恼,后边的是十个缠,是小烦恼,那么为什么小烦恼里边,要摆两个进去呢?这是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由二唯不善,及自在起故”,缠,我们后边要讲,有的说缠是八个,有的说缠是十个,那么第一个理由是主张八个缠的那些论师,他们提的理由。他说这两个缠是“唯不善,及自在起”,因为这两个缠,总是不善的,不通无记的。那么它又自在起的,不由其它力量把它引起来的。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说把它立缠。“谓嫉、悭二,唯不善性”,不通无记,“又嫉悭,唯自在起,不随从他”,它自己独立能起来,不跟他起的,“唯自力起”,自己力量能起来,叫自在起。由这两个义殊胜,所以在缠里边,特别把它们安了个结。

  

  此释非理,论主破云:若缠唯八,此释可然,许有十缠,此释非理。以忿覆二种,亦具两义故,故应立为结。 

  那么这个世亲菩萨就批判,你这种说不对头。“此释非理,论主破云”,世亲论主破了,假使缠只有八个。“此释可然,许有十缠,此释非理”,假使你以八缠家来说,缠只有八个,那么这个解释,通得过的,也“可然”,可以说。但是实际上,缠有十个,八个是不够的,那么这十个缠里,看起来,你这个道理就不对头了。

  因为缠里边忿跟覆,这二个也是“唯不善”,也是“自力起”,不随他,那么你这样子,忿、覆也该立结了,那九个结要变十一个结了。那这样子说,为什么后头两个,同样的意义,不立结,而前面你这个嫉跟悭,要安立它为结呢?那就不合理了,所以说这个话是不对头,这个理由不能成立。那么该怎么样呢?

  

  由此应言,嫉悭过失尤重。一、数现行故,谓由嫉悭,数现行也。二、为贱贫因故,嫉为贱因,悭为贫因也。三、遍显随惑故,谓遍显欢戚随烦恼也。谓嫉与忧相应,遍显戚随惑也;悭喜相应,遍显欢随惑也。 

  “由此应言”,那么照这样子说,应当是照下面的说法才对,这个是十缠家,就是主张十个,缠有十个的论师,他提的理由是下面的。应当说,他说,嫉跟悭,过失特别重,这是总的说,它的过失特别重。怎么重?下边举了七个理由。

  “一,数现行故”,因为嫉跟悭两个经常现行的,很容易现行,数所现行。

  “二,为贱贫因故,嫉为贱因,悭为贫因也”,我们说,人都不欢喜做下贱的,也不欢喜做贫穷的,但是人都有妒忌心,都有悭吝心,这个就是恰恰使你下贱,使你贫穷。所以说我们要高贵不要做下贱的,就不要妒忌人家,要随喜,妒忌的对立面就是随喜。你不随喜,人家有好的,你妒忌,这样子恰恰相反,把自己拖到下贱的那一方面去了。即使你为人——下贱当然是很多了,那么畜生里边,猫了、狗了,人家骂你狗东西,骂狗是下贱的了,那么你还是这个虫虫、蚂蚁,更小了,更贱了,但是你要是饿鬼、畜生、地狱,更麻烦,这是更贱的了——那么即使生到人间来了,人间来了之后,假使你妒忌心重的,人里边还是受这个下贱的苦。假使是悭吝心重的,要受贫穷的苦,这个苦虽然是人间,但是苦还是蛮重的。看到人家高贵,高高在上,有钱有势,都是这个生活是非常丰裕,而自己,下贱,地位又没有,人家看不起,又是穷,吃饭也吃不饱,这样子这个苦还是相当苦。虽然是人,众同分是很好,但是,这个满业不行,这个下贱、贫穷。所以说,我们要从因上看,假使自己下贱,贫穷的,就要好好地对治宿世以来的,无始以来的嫉跟悭的习气,把它对治掉。因拔除,根子拔掉了,它的枝末也生不起来了,所以说这个,这是讲这个烦恼的害处有那么大,所以说,他要把它立为一个结。

  “三,遍显随惑故”,一切随烦恼,它都可以从这两个烦恼里边显出来。“谓遍显欢戚随烦恼也”,一种是欢喜的随烦恼,一种是忧戚的随烦恼。“谓嫉与忧相应”,妒忌的心跟忧相应,凡是一切跟忧相应的随烦恼,都可以用妒忌来显出来。那么这个悭,是跟喜相应的,所以说,凡是跟欢喜,贪相应的随烦恼,都从悭里边可以显出来,有代表性,所以说这是一个把它们列出来的第三个原因。

  

  四、恼乱出家在家二部故。谓出家于教法为嫉悭恼乱;在家于财物为嫉悭恼乱。五、或恼乱天、阿素洛故。谓天帝释有甘露味,阿素洛有女色,天悭味嫉色,阿素洛悭色嫉味,便兴鬥诤。六、或恼乱人天二胜趣故。七、或恼乱他及自部故。部者众也,谓悭恼自众,嫉恼他朋。 

  第四个原因呢,“恼乱二部”,这二部,有四个二部,所以说四、五、六、七,都是“恼乱二部”的分别的解释。恼乱二部。

  第一个二部是出家、在家的二部,“谓出家于教法为嫉、悭恼乱;在家于财物为嫉、悭恼乱”,出家人,这是对法上的,他财物是拋掉了。一般说出家人,不计着财物了。但是现在出家人不行了,对财、对财物还是贪得很,不但贪财,还要贪名,贪利,贪权位,这个是跟以前的更谈不上了。但是总的来说,一般的正规的出家人,财、物、名、利那些是丢掉了,但是在法上,却是有执着了,有嫉、悭,人家学得好,嫉妒,自己有了一些法,悭,舍不得给人家,保留,或者是垄断,这样子可以使人家恭敬我,你要求,只有我有,人家都没有。这样子的心,它的果报什么呢?果报就是,将来就是愚痴了。

  小路尊者,他为什么开始出家的时候,一句偈四句都背不下来?佛教他一个偈,他念了前头,忘了后头,念了后头,忘了前头,四句话搞了很久都背不下来。佛看到他太愚痴了,叫他扫地,慢慢扫地,把心里的烦恼障扫掉,那些愚痴障扫掉,这样子,经过一段苦行之后,慢慢、慢慢地,他比较有好转。有一次,人家说法,轮到小路尊者说法。现在藏地,他们有这个辩论,中间站在中间,大家问。那么印度以前也有,轮班的,轮到哪一天,那一个人说法,就升高座说法,管你能说不能说,都要说。那么那一次,轮到小路尊者说法,大家看热闹了,这个小路尊者,他什么都不知道,四句偈都背不下来,看他坐在高座上,讲些什么东西呢?那么大家等于说特别高兴,看,取笑他了。大家把僧伽黎,他们以前印度是把自己的衣,都丢在一起,迭起来,迭得高高的,做一个高座让他坐。那么这一天,那么大家把衣服一起都堆起一个大高堆子,那么小路尊者,坐在很高很高,爬得很高,坐在上边。坐在上边之后,大家要看他出洋相了,结果小路尊者上去之后,说了一通,非常之好。这个大家很奇怪,就问佛了,他说:小论尊者,以前那么笨,现在又那么说法又那么通利,是什么原因?佛就给大众说了,小路尊者,以前本来是大法师,就是有法悭吝,舍不得给人家,就怕人家胜过他。就是各个行业都有啊,乃至练武的也有,他总要留一手,不给你教完,要留给哪个?留给自己的孩子,自己家传的,其他的人就不传,为什么?就怕你胜过他。这个心是悭,悭财,悭法,悭技术,感得果报都是愚痴。悭财感的果报是穷了,那么就是悭法也是感得是愚痴报。嫉妒当然是下贱,一样的,管你是妒忌人家的财富,妒忌人家的修证,妒忌人家的精通三藏,都是下贱的报。

  那么出家人,为这个法上的嫉、悭恼乱,这个很多。我们现在现实看到的一些法师里边,也有互相妒忌的,也有互相这个悭法,我有法不告诉你,你有法不告诉我。这样子的,结果害哪个?害自己。第二,“在家于财物为嫉、悭恼乱”,这个很普遍了,在家人都是为财,为物,为名,为利,为权位,总是妒忌人家的,自己有了,悭吝,舍不得给人家,所恼乱。这也是恼乱二部的第一个解释。

  第二,“或恼乱天、阿素洛”二部。“天帝释有甘露味”,天上的甘露味是最好的饮食,阿修罗,他男的非常丑陋,但是女的阿修罗却长得非常端正,那么各有特色。“天悭味嫉色,阿素洛悭色嫉味,便兴鬥诤”,恼乱。天上的天人,他们是凡夫,我们说,天上的人,不要说生到忉利天上的人,他就是什么都好了,也不见得,他也有妒忌心,也有悭吝心。天上的人,“悭味”,甘露舍不得给阿修罗吃,“嫉色”,阿修罗的女长得好,他妒忌,要把她占为己有。而阿修罗,他又是“悭色”,他舍不得把他的女阿修罗送给天人,“嫉味”,天上有殊胜的甘露味,他们却是妒忌,他们没有。“便兴鬥诤”,因为这些恼乱的关系,就兴斗诤。阿修罗跟天战争的最大原因,都是争夺那些天上的财富了,包括是甘露味了。

  “六、或恼乱人天二胜趣”,也是二部,把人、天二趣,这是殊胜的趣,五趣里边这是高等的。恼乱人、天二趣,对人也好,天也好,都因为有悭、有嫉,都感到有忧恼,恼乱,这个是很普遍了,他就不举例了。

  “七、或恼乱他及自部故”,“自他部”,部就是众,就是自己的那一派,人家的那一派。“谓悭恼自众,嫉恼他朋”,两部的话,悭吝,对自己的内部,不欢喜,你有东西不给人家,自己一部应当平均分配,你不给,那么自己内部就不满意。妒忌人家,人家那一部里边好,你心里不欢喜,那么这两部互相地恼乱。

  所以说,恼乱二部分了四个二部,所以说成了四、五、六、七是同时恼乱两部的原因,但是二部不同,分了四个原因。

  

  由上七义,故于十缠,唯二立结。颂言恼乱二部故者,应知摄后四种二部也。

  “由上七义,故于十缠,唯二立结”,因为这个上七个原因,就是一是“数现行故”,二是“贱贫因故”,三是“遍显随惑故”,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就是“恼乱二部故”,有四个二部,所以四、五、六、七都是这一句话。因为这七个原因,所以在缠里边,要把这两个缠,特别重要的缠,特别恼乱得厉害的缠,把它立在…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