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即使烦恼断了,也不能这样做。佛在世,佛是智慧最高,烦恼断得最彻底,习气也断了的人,我们有没有看见佛跟一个女人,搀起手走路没有?没有的!我们学佛,以佛为标准,这些大德们的示现,这是对个别的人,一种方式,教化的方式,那么说,丹霞烧檀香佛,我们能不能烧啊?不能烧!所以说不要看了禅宗的公案,一则二则,就拿来,祖师这么做的,我们该这么做,你错了,祖师的意思不是这个,你搞错了。所以说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根据自己该做的、佛指示你的道路做。
“应知从所缘,可令诸缘断”,从所缘境上来说,可以说烦恼断。
“应知诸惑,得永断时,不可令其离相应法,以相近故”,相应法,有伴性,它很近,不能说断掉了。而所缘法,“但可令惑远离所缘”,对所缘境不生起关系了,那可以说断掉了。“令彼所缘,不复生故”,令彼所缘,再不生起它的系缚的作用了。那么这里就说烦恼断,从所缘上说,它的系缚,随增力量断掉了,叫烦恼断。相应法是有伴性,不能说永断,这是有部的说法。
我们要这么说了,这是有部的解释,每一个部,它的思想体系都是一个特殊的,如果思想体系一样的,不要分部了,一个部好了。那么佛在世的时候,原始佛教一味的,为什么要分那么多部?我们很烦恼了,我们学一个不是一个简单吗?没有办法了,众生的习气烦恼都很多,你对治它,就用这一类的方法。那么那些佛弟子就整理了这么二十部,慢慢慢慢的,就后来大乘的,中国有十宗,藏地也是密宗,显宗,还有什么这个中观、瑜伽等等,都是要对治众生烦恼,一个药不够了。你说你这个药治他的病,治不了他的病,你怎么办呢?这个药不是作用起不了了,所以各式各样宗派都要有。但是每一个宗派,都能是成就、成道,这是前面序上说过的,不要起这个宗派见,排斥其他的。显宗的排斥密宗的,密宗排斥显宗的,净土的排斥唯识的,唯识又排斥什么的,我们记得以前华严跟净土打官司,禅宗跟净土又打官司,这些都不对。你弘你的净土,你弘你的禅宗,各不相干,各度各的众生,不要互相攻击,不要互相诽谤,一诽谤就是堕无间罪,这个在菩提道次第一开始就讲,所以说我们学法,不要抬高自己了,就把人家的贬低了,甚至诽谤起来了,这个一定要避免。人家只要是佛说的宗派,都好,你修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我们都赞成,但是我们学我们的密法,也不因为你修禅宗,我也跟你去修禅,也不必,你修你的禅宗,到这里来学法,固然要随众,要上殿,如果你在寮房里参你的禅,我不干预你,只要你把功课都能够应付过去,就是考试能够应付得去了,你念佛也好,你参禅也好,我们不干涉,但是不能惊扰人家,你说大声念起佛来,哗哗!寮房里念起来了,这不允许的,你干扰人家学法了,这个不要。
这个很容易,你把我说的那个颂,你把它看一看好了,这个很简单,他这里也两句话就解决了。
乙四 明四远性
从此第四,明四远性。论云:所言远分,远性有几?颂曰:
远性有四种 谓相治处时 如大种尸罗 异方二世等
“从此第四,明四远性”,四种远,这也是跟着前面的说。他前面是远分对治了,远分对治,远,到底有几个远呢?也有名堂的。
“从此第四,明四远性。论云:所言远分,远性有几?”你前面说的,对治有远分对治了,那么这个远,到底有没有讲究了,有没有分种类呢?
“颂曰:远性有四种”,远性也要分四种,“谓相治处时”,相远、治远、处远、时远,四种远。那么打个比喻,“如大种尸罗,异方二世等”,那么相远,如大种,四大种是相远;治远,是尸罗;处远是异方;时远呢,是二世。这是打的比喻。
释曰:上两句标,下两句释。远性有四:一相远,二治远,三处远,四时远。如大种者,如四大虽俱,以相远故,亦名为远。如尸罗者,如持犯戒,此名治远,虽一身中,有持戒、犯戒,以相治故,亦名为远。异方者,如东西海,此名处远,虽同一世界,方处隔故,亦名为远。二世者,如过未世者,此名时远:虽一法上,立此二世,望现在世,时分隔故,亦名为远。等言为明,举事未尽,如所造色等,亦名相远,如善恶性等,亦名治远,如南北海等,亦名处远,故致等言。
“释曰:上两句标,下两句释”,上两句是标的它的总体,下两句是解释它的具体的那些例。先说远性有四种,“远性有四”,一种是相的远,一种是治远,一种是处的远,一种是时的远。那么下边举例,具体的解释。
如大种者,就是这下边第三句,“如四大虽俱,以相远故,亦名为远”,四大种,地水火风,它“虽俱”,就在一个物体里边。我们身上都有地水火风,人的身体的温度是火,我的呼吸、血液的流通,这是风,那么我们的骨头、那些牙齿等坚硬的是地,那么痰涕了、那些胃液了、那个血液了,等等,液体的是水。地水火风都在一个地方,是俱,但是以相远故,它们的行相各是各的不一样,所以说虽然一起,还是远。等于我们说,一个寮房住两个人,一个参禅的,一个念佛的,虽然他们住一个地方,思想完全不一样,那个就是“相远”;虽然地水火风在一个物体里边,但是它们的相,地是坚硬性,水是湿性,火是热性,风是动性,那么相是完全不一样的,各是各的,甚至于不调息的时候,会害病,四大不调,那么这个东西相是不同的。所以尽管你在一个地方,但是相是远,虽在一起,却是很远,两个是合不拢的,水是水,火是火,绝对两个人不能说两个划等号,互相平等,搞不来的。所以说“以相远故”,它的相是远,它的相太远了,各是各的了,就是聚在一起,也叫远。这是一种远,相远。
第二种,“治远”,“如尸罗者,如持犯戒,此名治远”,持犯戒,这是持戒,犯戒,就说有一个人,他身上,假使他受了比丘戒了,他犯很多戒,但是还有很多戒没有犯,一方面又持戒,一方面又犯戒,这两个是矛盾的,那么在一身中,有持戒、犯戒。“以相治故,亦名为远”,他身上有持戒、犯戒,“以相治故”,一个是持戒是能治,持戒的人能治,犯戒的是所治,那些烦恼,所治的烦恼,他这些身上又都有,所以说,这也叫远,能治的跟所治的两个是绝对不能协调的,能治的是戒,所治的是烦恼,两个想和平共处是不行的。那么你要么是持戒,要就是犯戒,那么一个人身上,这些都有,所以说,虽然他也有持戒,也有犯戒,这两个东西在一个身上,远,两个性质绝对不同,也叫远。这是第二种的远。
第三种是异方,“如东西海”,东海,西海,“名处远”,虽在一个世界上,东西两方隔得很远。我们说那个东海在靠东边的,东海在太平洋那一边,西海一直到那边去了,我们到那边,从亚洲,通过东亚、西亚,一直到欧洲,那个到大西洋去了,那远的很。所以说同一世界,虽然同一个世界里边,东西两方隔得很远,也叫远。
第三,“二世”,这是时间远,这个还好理解了,处远、时远,很好理解。过去、未来的世界,对现在来说很远,那个不是一样,不是一个时间了。“虽一法上,立此三世”,每一个法都可以立三世了,也有过去,也有未来,现在,但对现在来说,过去未来是比较远的,时分是不一样的,两个合不拢的,也叫远。
“异方二世等”,等,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举的例,并没有举完,还有其它的喻还可以举。“等言为明”,等,这个“言”,就是这个字了,它有什么意思呢?就表示“举事未尽”,我们举的这个事实,就是举的例,还没有举完,还有很多例可以举,那么再举一下的话。“如所造色等,亦名相远”,四大种在一个物体里边,它是各是各的相,它们是相远的,不能调和的,四大种是能造色,所造的色,声香味触都是所造的,这个能造的四大,跟所造的色,这个合在一起的话,也是性质不同的,它的相也是远的,也是相远。那么在一个人身上,他有的时候起善念,有的时候起恶念,他也是善恶也是绝对相反,一个能治,一个所治,也叫治远。那么你东西海,南北海一样的,也是处远。时,只有三世,没有第二个喻好举了,时远,就是“等”里边就不包了。时远二世已经讲完了,对现在来说,过去、未来是远的,再举一个时远,举不出来,你除了三世,你还有举个什么世了?没有第四个世出来了,那就是时远里已经包完了。
今天,我们想就讲到这里了,但是也蛮吃力的,我看最困难的一部分,好象还在前面的四种断,这四种断,就是要联系到前面的见道所断的烦恼里边,有上缘惑,有自界缘惑,在灭道二谛下边有有漏缘惑,也有无漏缘惑,只要把这些前提明确之后,这一点东西才看懂,如果前面这个种类没有分别清楚,你看这一篇文章,那就是稀里糊涂,不晓得,不知所云。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一百○八讲
《俱舍论颂疏》。昨天我们讲了断烦恼的四因,还有四个对治,还有四个远性。我们说烦恼是怎么样的,前面都讲完了,各式各样的烦恼的性,它的差别,自性差别都讲完了。
那么对这么多的烦恼,如何消灭它,方式也不同。总的来说,就是四种断,见所断的有三种方式,偏知所缘断、断彼能缘断、断彼所缘断;修所断的,对治起故断。那就是说,我们要断烦恼,不是那么简单一句话,“断烦恼、断烦恼”,就断掉了,先要认识烦恼是什么样的,分几类,然后怎么样的烦恼怎么方式断,这个你如果不知道的话,等于打仗一样的,敌人的性能你不知道,乱七八糟的,你攻一城,打一城,必定是失败的。知已知彼,烦恼是怎么样的,要怎么样的方式去断,如果你这一点都不知道的话,你不要去打仗了,不要断烦恼,谈不上。所以说我们这个修行的人,心是好,要断烦恼,度众生,成菩提,这个愿大家都有,但是烦恼是怎么样的,认不到,烦…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