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15

  ..续本文上一页白的这样子四种业。那么什么叫黑黑业呢?“恶色欲界善”,第一个,黑黑业是恶业,这恶业当然是欲界的,色界是没有恶业的。那么白白业是色界的善法,这里恶是一个,色善是一个,欲界善又是一个。“界善”是合起的,色界善是一个白白业,欲界善是黑白黑白业。下边,“能尽彼无漏”,能够断除那些业的,无漏。“应知如次第,名黑白俱非”,那么第四种就是能够断前面的有漏业的无漏,那就是第四种。“应知”,像上面那些,应当知道:挨了次第,恶业叫黑黑业;色界的善业叫白白业,欲界的善业叫黑白黑白业,就是俱;“能尽彼无漏”,能够断除前面三种业的无漏法,这个就叫非,就是非黑非白的业。那么这是把这四个业,每一种都挨了次第讲了,那么下边是打开。

  

  

  

  释曰:初两句标,次四句释。论云:佛依业果性类不同,所治能治殊,说黑黑等四前三业果殊,第四所治能治殊也。

  

  “释曰:初两句标,次四句释”,开头两句是标四种业;这四个业到底每一种业是怎么回事,由下边四句解释。“论云”,这是《俱舍论》的原文。“佛依业果性类不同,所治能治殊,说黑黑等四”,佛为什么在经里要说这四种业呢?根据业果的性类不同,它的性、它的类不同,那么另外说前面三种。“所治能治殊”,所治,前面的有漏业,能治就是能够对治它的无漏业,这样子,就说了这个四种。“前三业果殊,第四所治能治殊也”,前三业是业果的不同,第四个业,能够对治前面的所治法,所以分了四种。这还是总说,下边要慢慢的一个一个说。

  

  

  

  恶色欲界善者,恶谓欲界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异熟亦黑,不可意故。色界善业,一向名白,不杂恶故,异熟亦白,是可意故。欲界善业,名为黑白,恶所杂故,异熟亦黑白,非爱果杂故。善性是白,而非是黑,黑来陵杂,立黑白名。故黑白名,约前后间杂,不据自性也。故论云:此黑白名,依相续立,非据自性。所以者何?以无一业,及一异熟,是黑是白,互相违故已上论文。

  

  “恶色欲界善”,这有三个业。“恶”,就是恶业,恶业就是黑黑业。“恶者谓欲界诸不善业”,所谓恶业就是欲界的不善业。这个恶业我们一定要记住,色界是没有恶业的,只有欲界有,欲界的不善业就是恶业。“一向名黑”,这是没有白的,就是一向的、一边倒的黑。为什么呢?“染污心故”,本身是染污。不善嘛,是染污的。“异熟亦黑”,它的业是黑的,感的果也是不可意,也是黑,就是苦的果,业是染污的,果是苦的,业是黑,异熟果也是黑,叫黑黑业。“不可意故”,异熟果也叫黑的,因为不可意的,不好受的果,那就是苦果。所以从业果来说,是染污的叫黑,异熟果不可意的也叫黑,那么两个黑黑业。

  

  第二个白白业,色界的善业,“色界善业,一向名白”,色界里边没有恶业的。“不杂恶故”,它是一边倒的白,中间不杂任何恶法,因为色界没有恶法的。异熟果也是白,都是可意的,色界天上的果都是可意的,那么没有一些苦的果在里边。所以业是白的,那个果也是白的,叫白白业。

  

  那么欲界的善业,叫黑白黑白业,“恶所杂故”,欲界的善,总免不了恶,它里边决定有恶杂在里边。欲界没有白的,一向的白是没有的,它多少要搀一点恶在里边。它的异熟果也是黑白的,就是感的异熟果,也不是一向好的,“非爱果杂故”,总是加一点不可爱的果在里边。

  

  我们大家在世间上的经验都可以看到,我们所感的果,你说没有可爱果吧,也有,我们的地上物产什么东西,但是到后来,总是中间有干旱、水灾,这些都会有出现。就是在善的里边,总是夹一点不好的恶业在里边。因为因上善不是一向善,杂点恶,那么果里边,可爱的果里边,总是杂点不可爱的成份在里边。一向的可爱,像色界天一样是没有的。所以欲界里边要追求一个理想的、圆满的,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说因就是那么杂的,果怎么可能会得一向的圆满呢?所以说,任何哲学家,在欲界里边要想追求一个理想的世界,照我们佛教的看法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把因上改过来。那么因上改了,如果是纯白业的话,那也根本不生在欲界,生到色界去了。所以说欲界,你要想追求这个东西,没有办法。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他想追求一个理想的人生,也是个妄想,做不到的。欲界里就是注定,善业里边杂点恶业,所以说果里边决定有苦的成份的,你想追求没有苦的世界是没有的,那么除非到极乐世界去。这是娑婆世界的本色,就是这回事情。

  

  “善性是白,而非是黑”,那么欲界的善,本来善是白了,怎么叫黑白呢?“善性是白,而非是黑。黑来陵杂,立黑白名”,欲界的善业本来是白的,你怎么说是黑呢?因为白的里边,总要夹一点黑(黑就是恶业),欲界没有纯粹的善业的,总是夹杂恶业的,“黑来陵杂”,陵就是侵陵、侵略,你的白业,黑业总在强迫地过来,要杂进来、插进来的,所以这个业是黑白的,没有白的,总是夹了有黑的,那么立个黑白名。那么果也是黑白的,所以叫黑白黑白业。

  

  那么这个黑白要“先后间杂,不据自性也”,你如果说自性的话,欲界的善业是善,是白的,你怎么说黑白呢?这个善变成黑的,这个不成话。我们说这个是要前后间杂,就是从时间来说,白的里边决定有杂点黑;不是从它自己本身来说,本身善业是白的,不能说黑,因为这个白的等流下去,总有黑的插进来,这样子呢,叫黑白黑白业。

  

  “故论云:此黑白名,依相续立,非据自性”,所以《俱舍论》里边说,黑白这个名字不是根据自性说的,不是欲界的善业叫黑白,不是。欲界的善业在相似相续地等流下去的时候,总是有黑业插进来,所以说根据它相续的一段时间来说,立黑白的名字。真正根据它自性是善业,当然不可能立黑了,不能杂黑的。因为它善里边,总是不能一向是善、一向是白,不可能,总要黑业插进来,那么就叫黑白业。根据相续一段时间来说,黑白业。

  

  “所以者何?以无一业及一异熟,是黑是白,互相违故”,为什么要根据相续立呢?没有一个业它本身既是黑又是白,这个是不可能的。黑白两个东西是违背的,要么就是黑,要么就是白,它又黑又白,这样子的业没有的。那么怎么安立它是黑白黑白业呢?因为它本身从它的相续来说,相续的一段时间来说,它有黑的杂进来,不是根据它自性,就是它一段的相续中间有黑的杂进来。我们受报的时候,也是在受报的时候,总有苦报杂进来,不会得一向是善报、可爱的报,不可能永远是这样下去,中间总是要杂点不可爱的,所以叫欲界的业是黑白业,欲界的果也是黑白的异熟果,叫黑白黑白业。

  

  

  

  问:欲界恶业果,善业果杂故,应名白黑。答:不善业果,非必应为善业果杂。如阐提身,即无善业,于地狱中,无可意果。欲善业果,必为恶杂,以欲界中,恶胜善故。谓欲邪见,能断善根,欲界善业,不能断恶,故欲界恶强于善也。

  

  “问:欲界恶业果,善业果杂故,应名白黑”,他怎么说呢?他就是说欲界既然是杂的,那么白业有恶业来杂进来,黑业应当也有白的杂进去了,那么欲界的恶业呢,不能叫黑了,应当叫白黑业,因为白的插进去,叫白黑白黑业了,为什么你不说白黑白黑业呢?

  

  “答:不善业果,非必应为善业果杂,如阐提身,即无善业,于地狱中,无可意果”,他说这个情况不一样,善的里边决定有黑的杂进去,而恶的里边不一定有善杂进去。他举个例,他说不善的欲界的果,不一定会有善的果插在里边。那就是说,像这个阐提身,阐提就是没有善根的人,一阐提了,他这个身根本毫无善的,一点善都没有,善根都断掉了,哪有善呢?所以他纯粹是黑的,黑的果里不一定掺白的,就是可爱的果并不一定有。那么从业来说,“即无善业,于地狱中,无可意果。欲善业果,必为恶杂”,阐提来说呢,他身上没有善,善业没有,地狱里边来说,全是苦,乐果没有。那就是说,从果来说,地狱里边纯黑的,从业来说,阐提本身就是没有善的,也是黑的。所以说黑业不一定善业来杂,可能是全部黑的,而善业却相反,没有纯粹是白的,一定有黑业杂进去。

  

  那就是在欲界里边,恶业是强于善业,善业总是恶业所侵陵,而恶业,却不一定杂有善业。所以这个样子,善的一定是黑白黑白,而恶的,不需要白黑,因为它本身就可以全部是黑的。“欲界善果,必为恶杂”,而反过来,欲界善业的果,却是决定有恶果杂在里边。“以欲界中,恶胜善故”,主要是这个原因,欲界里边,恶的力量大,善的力量弱。

  

  “谓欲邪见,能断善根,欲界善业,不能断恶”,那么这里怎么来证明呢?欲界的邪见,就是我们五个不正见里边那个邪见——拨无因果。上品的邪见可以断善根,就是善跟恶两个交锋的时候,善打不过恶的,上品的邪见可以把善根全部断完。而反过来,欲界的善业不能把恶业断除,欲界的善,再大的善,不能把恶断除,而恶却能断善,这个一比较的话,那就是证明欲界的恶力量是强于善。那么所以说善里边,决定有恶杂,而恶里边不一定有善杂进去,所以说善业要叫黑白黑白业,而恶业,不能叫白黑白黑业。

  

  这是把前面三个有漏业讲过了。总结一下的话,欲界的恶业本身是黑的,异熟果也是不可爱的,黑黑。那么色界的善业,本身是白的,没有恶插进去的,感的果也是一向是可爱的,所以说是白白业。那么欲界的善业,却是因为欲界的恶的力量强了,它不可能全部是白,总是黑杂在里边,那么同样感的果,也不可能全部是可爱果,决定也有不可爱的东西杂在里边,所以叫黑白黑白业。

  

  这三个业讲完之后,讲最后一个无漏业,能够断除前面有漏的业的,叫无漏业。

  

  

  

  能尽彼无漏者,彼是…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