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23

  ..续本文上一页)十个恶业道就是意恶业道,就是意三。就是贪也好,瞋也好,邪见也好,他只要起了念头,这个念头生起来了,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前面的准备的工作了,起了之后,还有什么后边的后起,没有那些,一起就是根本。所以说在意的三个业道里边,贪、瞋、邪见,才起,“才现在前”,现在前面就是根本。“故无加行、后起差别”,就是意业道里边,没有加行、后起的。那么所谓加行、后起,指的是前面身三口四,那是有加行、有后起,意三业道,是没有加行、后起。

  

  “解云:杀羊等七,通加行、根本、后起。贪瞋等三,唯根本也”,那就是给你总结一下,杀羊(就是杀了)等七,身三口四,杀、盗、淫、妄语、离间、恶口、绮语,这七个有加行,有根本,也有后起。而意的业道,贪瞋邪见这三个,只有根本,没有加行。这是一般的说法。

  

  但是《顺正理论》,《顺正理论》大家都知道,就是《俱舍雹论》,要破《俱舍》的,很多地方,要跟《俱舍》唱对台的,那么他这个地方,唱了个小小对台[3]。这个意三业道是没有加行、后起的,他说,实际上说也有三分的,意三业道也有加行,也有根本,也有后起。那么它的加行、后起是什么呢?他说贪、瞋、邪见起的时候,它决定一个不善的思心所(就是意业)来帮助它的,前面的帮助的,它没有起来,帮助它的这个恶的思心所,是它的加行;它起来之后,跟了它起作用的恶的思心所是后起。那么这个就是《顺正理论》说它也有加行、后起、根本三分。那么《俱舍》里边就是说,意业道起了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加行后起。

  

  这是表、无表业的问题,讲了。下边另外一个问题。

  

  

  

   戊二 约三根以辨

  

   己一 明恶加行

  

  从此第二,约三根以辨,就中:一、明恶加行,二、明生善三位,三、明究竟业道。且第一明恶加行者,论云:又经中说,苾刍当知,杀有三种,一从贪生,二从瞋生,三从痴生,乃至邪见有三,亦尔。此中应说,何相杀生,名从贪生,问余亦尔问也?非诸业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然其加行,不与彼同经言十业道从三根生,约加行说。云何不同?颂曰:

  

  加行三根起  彼无间生故  贪等三根生

  

  “从此第二,约三根以辨,就中:一、明恶加行,二、明生善三位,三、明究竟业道”,那么反正详细的,以后每一科都会明白,不要去解释了。“且第一明恶加行者”,先说恶加行里边,什么叫三根呢?就是说三不善根,三不善根的恶加行是哪一个发起的?“又经中说”,这是引经,我们说《俱舍论》都是引经据典的,不是自己编的。经里边说,“苾刍当知,杀有三种”,杀、盗、淫都是举杀为例了。杀有三种,“一从贪生,二从瞋生,三从痴生,乃至邪见”,杀、盗、淫,妄语、绮语、恶口,乃至贪、瞋、邪见,都可以由三不善根发起的,“亦尔”。

  

  “此中应说,何相杀生,名从贪生”,经里边说的,杀有三种发动的,一个是从贪生起的,一种是瞋生起的,一种是痴生起的,那么起十个业道,都有三种,“亦尔”,经上说到这里;那么论要解释,这个地方(就是经里边的话)应当要说明,怎么样子的杀生,叫从贪生?“问余亦尔”,怎么样子杀生从瞋生,乃至怎样子的邪见从贪生、从瞋生、从痴生?一个一个要仔细给它说。“何相杀生,名从贪生。问余亦尔”,其它的是不是这样子?

  

  “非诸业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然其加行,不与彼同”,他一个问题:是不是其余的都是这样子?答,“非诸业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所有的业道并不是由三根来究竟。三根就是三不善根,就是它究竟的时候,圆满了这个事情,做圆满的时候不一定是三根;但是加行的时候,“不与彼同”,加行,是用三根产生的。

  

  “云何不同?”“颂曰:加行三根起”。究竟不是三根究竟的,只是一根。那么加行可以从三根生。这个究竟怎么回事呢?后边要讲的,先说加行。“颂曰:加行三根起,彼无间生故,贪等三根生”,这个十恶业道的加行,由三个不善根发起,或者从贪发起的,或者是从瞋发起的,或者从痴发起的。身三口四可以这么说,意三怎么说呢?意三还有什么根呢?“彼无间生故,贪等三根生”,意三也可以说是三根生,这个下边要讲。

  

  

  

  释曰:加行三根起者,不善业道,加行生时,一一从三不善根起,依先等起,故作是说前经云杀生等,从三根生者,依先等起说,先等起者,即加行也。

  

  “释曰:加行三根起者,不善业道”,它加行生起的时候,都从三个,“一一从三不善根起,依先等起,故作是说”,就是发动的等起心,假使瞋心,那么是瞋起,假使发动的等起心是贪,那么从贪生,这是根据它前面的那个等起的心来这样子说的。

  

  “前经云杀生等,从三根生者,依先等起说先等起者”,从等起心来说,从三根起。什么叫先等起呢?“即加行”,等起心就是加行,所以也属于加行。等起我们前面讲过了,你要发一个动作,先有一个心生起来,这个心使它发动;同时善恶是相等的,起一个善心,要拜佛,就拜下去了,动作是善的,心也是善的。等,善恶是相同的。起,是它发动的。

  

  

  

  杀生加行,由贪起者,如有为欲得彼身分,或为得财,或为戏乐等,起杀生加行。从瞋起者,如为除怨,发愤恚心,起杀加行。从痴起者,如有祠中,杀马祭天,谓是法心;又诸王等,依世法律,诛戮怨敌,谓成大福;又波剌私,作如是说,父母老病,杀得胜福,免困苦故;又诸外道,说蛇蝎等,为人毒害,杀便无罪,羊鹿牛等,本拟供养,故杀无罪。此等从痴起杀加行。

  

  “杀生加行由贪起者”,那么举例,反正这些话比较抽象,具体的东西一说就知道了。杀生加行,怎么从贪生起的?“如有为欲得彼身分,或为得财,或为戏乐等,起杀生加行”,杀,为了得它身分,要吃它的肉,要它的皮,要它的骨头,或者是象,要它的象牙,或者是一个鹿,要它的麝香,那么为了得到它身上的东西而把它杀掉。或者为得财,要谋财害命了,得财把他杀掉了。或者为戏乐,为了游戏把它杀掉了。这个我们说西班牙斗牛,就是为游戏,大家看,在戏台上,一个人跟牛打,最后一剑一剑把牛杀死,杀完了,就斗完了,就好了,大家看了,高兴。这个是残酷得很,为了戏乐有杀生的,这是为贪。

  

  “从瞋起者,如为除怨发愤恚心,起杀加行”,这个很简单了,怨家,你起了极大的瞋心,要把他杀掉,这是从瞋生起的。

  

  从痴起的,这个不大好懂,举个例。“如有祠中杀马祭天,谓是法心”,有些祠堂,就是那个鬼神庙了,他们要祭天,用马,活的马把它杀掉祭天的。“谓是法心”,以为这样子如法的,这个心认为这是如法的,这个就是痴,这个心就是痴心。那我们以前讲过的,玄奘法师到印度去的时候,碰到的海盗,就是他们抢了东西之后,要谢天,就要把最好的人,最漂亮、最端正的人杀掉来供祭他,那就是痴心,这个是最野蛮的宗教了。杀牛、杀马呢,总是还是比较高阶一点,人类,同类就不杀了,他还要杀人,而且最好的人,这个是残酷。那么这是一种。

  

  “又诸王等,依世法律,诛戮怨敌,谓成大福”,这个所以世间法跟佛教有点不一样了,国家订的王法,那些打仗了,把怨家诛戮,把它除掉,认为这是有功德的;那么这个我们佛教说杀人是不好的了,最好不要杀。但是我们说菩萨道的时候,这个人太坏了,要危害大众的,那有的时候,还会开杀戒,也可以。

  

  “又波剌私,作如是说”,波剌私是外道,就是现在的波斯。它里边有一种外道这么说,“父母老病,杀得胜福,免困苦故”,这个外道是残酷,父母老了(这古代有),他说父母老了,又多病,他苦得很,把他杀掉了,免得他受苦,这个有福,是孝顺父母,把他杀掉。这个我们想想,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据说古代的社会,有这一些,杀倒不杀,父母老了,把他赶到深山里边去,让他去死掉,下手嘛不好下手,也是把他除掉,老了没有用了嘛,他还受苦,那早点死掉算了。这个是古代的那些野蛮的社会里边的,那么外道也是邪见,所以说我们不要碰到外道了。

  

  我们经常说要遇到善知识,不要碰到恶知识,就是这个道理。你碰到外道之后,你还认为是功德,结果造了很多罪。鸯掘摩罗,他先是拜一个外道师,这个外道师,从妒嫉心出发,为什么?他的外道的女人,就是看上这个鸯掘摩罗,他是青少年,长得很端正,她看上他,想跟他做坏事,鸯掘摩罗拒绝了。这个女人就在外道师面前去说他的坏话,说他怎么调戏她,侮辱她等等。这个外道的师傅,就是要害他。他就是说:你要修我这个道,很简单,你要杀满一千人,把每一个杀掉的人的手指砍下来,在颈项上做一个项链,用一千个手指,做一个项链,满了,你就升天。这明明是害他的嘛,这鸯掘摩罗很老实,他就去杀了。杀,一个一个杀,唉呀!那个时候,人家害怕的,这个人气力又大,人又勇敢,这个杀起来,人家都害怕,成了大灾患,听到鸯掘摩罗都害怕得逃走了。九百九十九个杀完了,第一千人,凑不满了,人家听过他名字,听到声音,马上就逃了,看不到人了。最后呢,就是因为他的外道师的话,他信将来要升天非一千不可了,后来想怎么办呢?他一个母亲,母亲不害怕他了,母亲不会把孩子逃避掉,他的母亲,把她杀掉好了,反正能升天之后再说了,他就是想杀母亲了。

  

  这个时候佛知道了,佛有他心通,因为鸯掘摩罗过去有善根,那么佛就来度他了。他正要举刀杀母亲的时候,远远的佛跑过来了。这个鸯掘摩罗毕竟有点孝心了,他说,有人来了最好,我就是找不到人才杀母亲的,现在有人来了,我就不要杀母亲了。他就追佛,向佛那边跑过去。结果佛,走得很慢,…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