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步一步在慢慢走,鸯掘摩罗是一个很年轻有力的人,拼命跑,总是跑不上。佛有神通了,佛走得很慢,一步一步的,他呢,拼命地赶赶赶,赶来赶去总是差一截路。那么后来呢,跑也跑得筋疲力尽,没有办法,走不动了,倒在地下了。佛就跑过来,他说:你干啥了?这个鸯掘摩罗很老实,就把他的事情都告诉了佛。佛就给他说法了,你搞错了。最后他也成道的。这就是说,你碰到外道师的话,差一点点,把母亲杀了,五无间罪就成功,那不可忏悔了。现在因为他过去业的关系,虽然杀了九百九十九,但是佛的慈悲,教了他一个忏悔法,他这辈子总算还是证了果。那么这个不是效行的。他过去有他的因缘,他所以能够忏悔,也有过去因缘的,这个太长了,不说了。
那么问题就是说,外道师不要碰到,碰到之后,太可怜了,自己愚痴得不得了,鼻子给人家牵起跑,下地狱,甚至于无间地狱都会去。我们最近收到一封信,有个居士他写信说,他看到很多佛教徒,脸很忠厚,很老实,但是说的话都是邪话,就是那里的佛教不兴,佛教内部都是一些邪见的知识来支配他们的思想,他看到很可怜,他就发心,要办个流通处,希望把我们的经书拿过去,费尽心机,这里批不准,那里搞不成,现在还在搞。那么这就是说明,这个邪见的危害性,如果你碰到邪师的话,自己受了苦还不知道,还以为是升天去了。那么一定要发这个愿了,不碰到恶知识、恶友,碰了之后,你自己这一辈子就完了--不是一辈子完了,生生世世都完了。这个邪见要脱离的话,很难,你要转过来的话,谈何容易呢?
“又诸外道,说蛇蝎等,为人毒害,杀便无罪,羊鹿牛等,本拟供养,故杀无罪”,这就是邪见,痴,痴心。有些外道说,蛇、蝎子是毒的,对人有害的,杀了没有罪,这个跟现在的思想很符合啊。那么是外道了,我们想想是外道思想了,有的人还赞叹外道思想,他说现在的时代,就是要这样做什么什么的。那么你去做,你成了外道去。有的人又说,“羊鹿牛等,本拟供养”,羊、牛、鹿,这些本来是给人吃的,有些教就是这么说的,“这是人家造来给你人吃的,可以杀的,杀了没有罪的”,这些都是外道话。“此等从痴,起杀加行”,这一等都是从痴起的杀加行。那么这是杀。
偷盗加行,从贪起者,谓随所须,起盗加行。从瞋起者,谓欲时怨,发愤恚心,起盗加行。从痴起者,谓诸王等,夺恶人财,谓法应尔;又婆罗门言,世间财物,于劫初时,大梵志广化本无此字天王,施诸梵志,于后梵志,势力微弱,被诸卑族,侵夺受用,今时梵志,于世他财,种种受用,皆用己财,无偷盗罪,此等从痴起盗加行。
“偷盗加行,从贪起者”,盗从贪起的,“谓随所须,起盗加行”,贪什么东西,假使看到人家金子、项链,什么高级手表,你去偷了,这是从贪起的。
从瞋起的,“谓欲时怨,发愤恚心,起盗加行”,本来是一个怨家,你想是把他除掉,起极大的瞋心,你这样子瞋心,要去杀他时,先把东西拿了,把他东西偷了,再把他命断了,这样子的,起的加行是瞋心起的。
“从痴起者,谓诸王等,夺恶人财,谓法应尔”,就是抄家了,一些国王依据法律,把那些所谓恶人的财产没收了,认为是根据法律,应当是可以做的,这也是属于盗,所以佛教里边蛮严格的。
“又婆罗门言,世间财物,于劫初时,大梵天王,施诸梵志。于后梵志势力微弱,被诸卑族,侵夺受用,今时梵志于世他财,种种受用,皆用已财,无偷盗罪”,这是痴,也是外道的见,外道见都是痴心起的。他外道怎么说呢?外道,婆罗门,我们前面讲过,印度的哲学里边讲过,婆罗门,他以为是从梵天生的,那么其他的,都是等而下之,属于他们管的,他们最高级的。那么他说,世间的财物,劫初的时候,大梵天王赐给婆罗门的,梵志是婆罗门里边修道的人了。大梵天王,他们的主了,也是他的生主了,大梵天王所生的。那么这大梵天王,把世间一切财富都送给梵志,婆罗门那些修行人了。后来呢,这些梵志的势力微弱了,卑族(所谓剎帝利,那些吠舍,做工商的)他们,侵夺去了,他们去受用了,婆罗门反而受用东西少了。那么总的来说,这些所有权还是婆罗门的了,今日梵志,现在的婆罗门的梵志,于世间的其他的财物,你只要去用了,反正都是梵天给他的,没有偷盗罪的,你用了之后是自己的,不是人家的。这个话说了,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实际上,犯了偷盗罪,这是从痴起的加行。
邪淫加行,从贪起者,谓于他妻,起染着心,或求财等。从瞋生者,除怨发愤,起淫加行。从痴生者,谓波剌私,赞于母等,行非梵行;又诸外道,赞诸女男受持牛禁,不简亲疏,随遇随合;又外道言,一切女人,如臼、华、果、熟食、阶橙、道路、桥般,世间众人,应共受用,此等从痴,起淫加行。
那么淫呢?也有贪瞋痴。“邪淫加行,从贪起者,谓于他妻,起染着心,或求财等”,这个很简单了,对他的妻子起了染污心,这个贪心了起邪淫。或者求财,求财,做了这些坏事,她可以给你财嘛。这个就是从贪心,贪人也好,贪财也好,都是贪了。
“从瞋生者,除怨发愤,起淫加行”,本来是对怨家很瞋恚的,但是反正他要除他,把他的妻女淫了再说,这个瞋恚心起的加行。
“从痴生者,谓波剌私”,那些外道,他们“赞于母等,行非梵行”,他们说对母亲这一类的那些女人,做非梵行,还要赞叹,这是邪道,邪见透顶了。
“又诸外道”,还有一些外道,“赞诸女男受持牛禁”,就是牛戒外道了,他们是受牛的禁,就是受牛戒了。“不简亲疏,随遇随合”,他呢,就是牛戒怎么呢?持牛戒就是,吃么吃草吃水,跟牛一样,不要穿衣服;那么看到女人,不管男的、女的,碰到就可以合,没有亲疏,亲的也好,疏的也好,碰到就可以做淫欲事情。牛么是这样子的了,你人不行的了,他外道就把人要跟牛一样去学它。
那么这样子的外道,就是人家问佛:他们这样子修牛戒,将来什么果呢?佛就说:你要是戒修了,不犯戒,将来是成就它的果,牛,做条牛;(他已经做牛的样子了,这不是做牛做什么呢?)如果他犯了戒之后,还要下地狱。这个外道,这样划不来了。所以说我们智慧第一,没有佛的智慧,我们做了笨事,还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佛出世的时候,印度许多外道,不晓得做多少笨事蠢事,没有佛给他们开导,做的世间上的搞得一塌糊涂,这个世界后来你还要受恶道的苦,这何必呢?所以说碰到佛教是大幸,这个心一定要提起来,那么碰到佛教又出家,又是大幸中的大幸,出家不修行,是愚痴得透顶,可以说。
还有一些外道说,“一切女人,如臼、华、果、熟食、阶橙、道路、桥、船,世间众人应共受用”,他说女人好象是个“臼”,臼就是捣米的东西;“华”,花开了,大家可以采了戴;“果”,果熟了,大家可以吃;饮食烧好,大家都享受;“阶橙”,那些梯子大家可以踩的;“道路”,大家可以走的;“桥”,大家可以行的;“船”,大家可以乘的。他说女人就是这些东西,人家可以享受的,这个也是一个邪见。“世间众人应共受用”,这个女人,世间上的人大家可以享受的,没有界线的,不是你的我的,这是公共的。那么这样子,就是痴起的淫加行。
虚诳语等,语四业道,从贪瞋生,准前应说。然虚诳语,从痴生者,如外道论言,若人因戏笑、嫁娶、对女王,及救命、救财,虚诳语无罪,又因邪见,起诳语等,此等加行,从痴所生。又诸吠陀,及余邪论,杂秽语摄。若言传习,无有罪者,此语加行,从痴所生。
“虚诳语等,语四业道,从贪瞋生,准前应说”,那么杀盗淫讲完了,口恶里边,虚诳语等四种,是语的四业道,从贪、从瞋生的,根据前面的说法,自己可以配了,不要一个一个都说了。
“然虚诳语,从痴生者”,虚诳语里边从痴生的,这个要说一下。“如外道论言,若人因戏笑、嫁、娶,对女、王,及救命、救财,虚诳语无罪”,这外道又是邪见。这个我们要特别强调一下,很多人以为是对的,这是外道,外道就是错的了。我们说为什么佛教跟外道不同?佛教就是把宇宙的因果看清楚的,一毫一厘都不差,佛的智慧把整个的世界的因果网都看透了,什么因得什么果,什么是正因,什么是邪因,都看透了,然后教化我们;而外道却没有看透,他看错了,经常看错,邪见都是看错的话。他们怎么说呢?“戏笑”,开玩笑;“嫁”,假使女人出嫁,这个时候;“娶”,或者家里娶媳妇;或者呢,对淫女,这个女就是淫女;或者对国王;或者为了救命;或者为了救财,这个时候可以打诳语,没有罪。这个有的人听听,救命、救财打个诳语不是蛮好嘛?方便诳语,你这个就外道见了。佛,救自己的命,救自己的财也不打诳语,只有救人家的时候,才方便诳语,那是牺牲自己为了救人家。那么外道的说法就是这样子了。他们欧洲有个愚人节,这一天,乱打诳语可以的,不犯罪,这个又是外道见了。我们佛教就不,这些是不行的。
“又因邪见,起诳语等,此等加行,从痴所生”,那么邪见起的妄语,那就是属于痴。所以我们说要大家受了三皈依之后,不与外道共住,这一条蛮要紧的了。你跟外道共住,不知不觉地会受他的影响。那么他的邪见,你得到之后,举心动念,都会做犯罪的事情。这些加行都是从痴生的。
“又诸吠陀,及余邪论”,吠陀就是婆罗门教的四吠陀,还有其它的邪论,外道论。“杂秽语摄”,这些都是杂秽语。所以说我们有的人,还要看小说,看啥东西,你想想看,外道论尚且是杂秽语,你这些小说是啥东西呢?黄色小说更不要说了。一般的小说、文艺等等,也都是杂秽…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