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P26

  ..续本文上一页扫衣就这么拿去穿了。你还要讲什么迷信呢?粪扫衣,死人的衣服,你洗一洗也穿上去了。当然你死人的衣服,不洗不能穿了,有细菌的,那么是泥巴埋七次,这是古代的消毒法,洗了之后埋在泥巴里边,再拿再洗,洗了之后,再埋进去,七次,什么毒都没有了。

  

  陈弃药,就是人家不要的药,就是能治病,但是药性不厉害,人家不要的嘛,药渣子,倒掉的东西,你还吃,人家都不要了,你还要拿来吃。

  

  这样子最简单的生活是苾刍生活,我们把这个标准摆在心里头,并不是教你们现在做这个生活,你们做不到,可以说一个也做不到,包括我也做不到。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这个,不要把方向搞错了。我们苾刍的目的,要这样做是合格的苾刍,那么你想成道,先要把这个做到,你如果这个没有做到,你妄想即身成佛,我看是,恐怕不容易--“恐怕不容易”也不说了,做不到了,就是这句话。

  

  这是四依,那么你受了苾刍戒之后,就要给你说四依,不晓得你们忘记了没有?这个羯磨师要把它给你念一道,恐怕你不晓得念啥东西,听不懂了。就是念这个东西,四依,也给你讲,就是你做了苾刍之后,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标准。

  

  “及余依前,相续随转,表无表业”,那么根据你受了戒之后,第二念以后,你所有的表业也好,无表业也好,这都属于后起[6]。那么这是把这个受戒的,善的业道里边,以苾刍戒为例,它的加行、根本、后起都讲了,那么其它的,依此类推,也可以知道。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第八十五讲

  

  

  

  《俱舍论颂疏》。昨天我们讲到业品的三根,“善于三位中,皆三善根起”,善的,它是三个善根一起的,因为善的无贪、无瞋、无痴,它们行相是相同的,所以说“必相应”,起的时候,一起都起来。今天我们讲下边。

  

  

  

   己三 明究竟业道

  

  从此第三,究竟业道。论云:如先所说,非诸业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何根究竟,何业道耶?颂曰:

  

  杀粗语瞋恚  究竟皆由瞋  盗邪行及贪  皆由贪究竟  

  

  邪见痴究竟  许所余由三

  

  “从此第三,究竟业道”,就是发动的时候,十恶业道是贪、瞋、痴三不善根,十善业道,它是三个善根,无贪、无瞋、无痴。那么十恶业道里边有贪发起的、瞋发起的、痴发起的,分别而起的,而十善业道都是无贪、无瞋、无痴共同发起的。下边说,业道究竟的时候。就是开始发起时,三善根,或者三不善根,那么究竟、完成了,这个时候,依那个根完成的。

  

  “从此第三,究竟业道。论云:如先所说,非诸业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何根究竟,何业道耶”,前面讲过一句话,是带了说的,他说一切业道不是一定要由三根来完成的,(究竟就是完成的意思),那么哪一个根来完成什么业道?哪一个业道,它完成的时候,是什么根?前面是讲加行,发起,这里是完成,一个前一个后,那么这前面的讲过了,再讲后边的究竟的那一个根。

  

  “颂曰:杀粗语瞋恚,究竟皆由瞋”,杀就是身三里边的杀盗淫的那个杀,粗恶语就是口四里边粗恶语,瞋恚就是意三的瞋,把这个事情完成决定是瞋心完成的。假使你说,要贪它的肉,要把它杀掉,开始的动机是贪,但是最后要杀下去的时候,决定是瞋心,如果没有瞋心,就杀不下手。粗恶语也一样,他骂粗恶语的时候,决定是以瞋心出发。那么这个瞋恚当然是,意瞋当然是瞋心,那个是一样的,行相是一样的。所以这三个业道,它们究竟的时候,都由瞋心来究竟。

  

  “盗邪行及贪,皆由贪究竟”,偷盗、邪淫跟贪(就是意的贪心),这是身的两个、意的一个,它究竟的时候,都是贪心。我们前面说过,偷东西跟邪淫,也有瞋心发动的,他为了抱怨,先把东西偷了,或者把他的妻子、女儿淫了,这个动机是瞋心,但是究竟的时候,决定是贪心。你干邪淫,邪淫干到究竟的时候,决定是贪心的,开头的瞋心就没有了。那么这里说,偷盗也是,东西拿到了,决定是贪心。偷盗也好,邪淫也好,跟意的贪也好,当这个业道究竟的时候决定是贪心来究竟的。这是贪根,不善根当中一个贪。

  

  “邪见痴究竟”,邪见决定是痴来完成它这个业道的。“许所余由三”,那么其它的,我们说十恶业道这里说了七个,还有余下的三个,三个都能究竟,由贪究竟也可以,由瞋究竟也可以,由痴究竟也可以。而这几个是决定的,杀、粗恶语、瞋恚,决定是由瞋究竟的。偷盗、邪淫跟贪,决定是贪究竟的。那么邪见,决定跟痴相应,是痴心来究竟。

  

  

  

  释曰:杀粗语瞋恚,究竟皆由瞋者,究竟者,是成辨终了义,要瞋现前,成辨终了杀等三故。盗邪行及贪,皆由贪究竟者,要由贪心,成此三故。邪见痴究竟者,由上品痴,成邪见故。许所余由三者,虚诳离间,及杂秽语,名为所余,此诳语等,一一皆由三根究竟。以贪瞋等,现在前时,一一能令此三成故。

  

  “释曰:杀粗语瞋恚,究竟皆由瞋者,究竟者,是成办终了义”,就是完成的意思,这个事情成办了,最后完成了。那么这是以什么根来完成呢?最后是起什么样子的心呢?就是辨这一个。“要瞋现前,成办终了”,要完成这个杀、粗恶语跟瞋恚的话,决定要瞋心现前;如果瞋心不现前,这个事情完成不了的。“成办终了杀等三故”,要完成杀、粗恶语跟瞋,决定要瞋恚的心现在前。

  

  那么下边,偷盗、邪淫及贪,“皆由贪究竟”,有贪心现在前的时候,完成这三个事情,如果没有贪心,这个事情完不了的。如果没有贪心的话,他也不想邪淫了。

  

  “邪见痴究竟”,“上品痴成邪见故”,最上品的痴就是邪见,所以邪见跟痴离不开的。我们说邪见有的时候很深,一些外道或者是其它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很深刻,这痴是痴痴呆呆的什么都不知道了,怎么两个一样呢?你这个痴,并不是一定什么都不知道叫痴,不正知、邪见也属于痴的范围。我们前面说过的,外道的邪见,他要杀人祭天,或杀牛羊马祭天的,这都属于痴的一类的,反正没有智慧就是痴,邪见也是没有智慧,也就是痴。由上品的痴生邪见,最上品的痴就是邪见,那邪见就是最上品的痴,邪见跟痴并不是两个东西。

  

  “许所余由三”,那么余下的虚诳语、离间语、杂秽语,就是十个业道里边前面讲了七个,还余下三个。这三个东西,三根都可以究竟,贪心、瞋心、痴心现前的时候,都能够完成这三个东西。这三个东西,不一定那么刻板;而前面的,决定的,杀、粗恶语那些决定是瞋心完成的,那么邪淫、盗、贪,当然是贪完成的,邪见决定是痴完成的,这个是肯定的。其余三个,三个都可以完成,贪、瞋、痴都能完成它。那么就是如何完成究竟,这也讲过了。

  

  下面,业道的依处,这是有点抽象的理论性东西。具体的讲完,抽象的跟着就要来的,抽象的讲好了,具体东西也要出来的。所以说学《俱舍》,我们经常打比喻,是爬山,爬山的时候,一会儿上坡,一会儿平坡,一会下坡,那么调剂一下嘛,你上坡上得时间太久了,你很累,你走个平坡,舒服得不得了,甚至走几个下坡更舒服,不要用气力的。但是下坡不会走太久,你上山嘛,毕竟还是要往上爬,过了几个平坡还是要往上爬,但是你休息一阵子,再爬也不吃力了。

  

  

  

   戊三 明业道依处

  

  从此第三,明业道依处。论云:诸恶业道,何处起行耶?颂曰:

  

  有情具名色  名身等处起 

  

  “从此第三,明业道依处”,业道在依什么,它的依处是什么?“论云:诸恶业道,何处起行耶”,它从哪里产生的?

  

  “颂曰:有情具名色,名身等处起”,它是从有情、从资具、从名色、还有名身等那些地方起的,这个是业道的依处。

  

  

  

  释曰:此有四节:一有情处,二众具处,三名色处,四名身等处,等取句文也。

  

  “释曰:此有四节”,它四个处,依的地方是什么。有情处;“具”就是众具、资具,众具处;三是名色处;最后是名身等处。“释曰:此有四节,一有情处,二众具处,三名色处,四名身等处”,“等”就是名句文身,等文句,“等取句文也”,这是讲不相应行讲过的,名、句、文身,名是一个概念,句是一句完整的意思,文就是字母。那么讲名也是包含这个,这个“等”就是包含了句、文,身什么,两个以上的就叫身,三个以上了都是身,这么前面翻一翻都可以知道,我们讲过的,不重复了。

  

  

  

  杀、粗语、瞋恚,于有情处起,虽骂非情,过轻非业道。偷盗、邪行及贪,于众具处起。若情非情,以是他人所受用具,皆名众具。若偷畜等,于有情处起,偷金银等,非情处起。邪淫唯于有情处起,贪通情非情处起也。[7]

  

  “杀、粗语、瞋恚,于有情处起,虽骂非情,过轻非业道”,那么我们说这个十业道里边,杀、粗恶语跟瞋恚,决定是对有情的处,起的地方是有情。对非情也可以起瞋,也可以起粗恶语的骂,有的人,他走路不当心,碰了一下其它的东西,他就把那个东西骂一顿出出气,这个是不是业道?骂非情不是业道。或者他走路碰到一个树头,把他碰了一下,他气得不得了,把树头打一下,打一下,树头又不痛的,你痛还痛了自己手上,业道也不成,因为对方不是有情。杀,你把一棵树砍掉了,杀了,但不是有情,也不成业道,这是轻了,过失比较轻的。那么对有情来说,过失就重了,就是业道。所以这个杀也好,粗恶语也好,瞋恚,它要有情处起的,不是有情的话,不成业道的。

  

  “偷盗、邪行及贪,于众具处起。若情非情,以是他人所受用具,皆名众具”,这个众具并不是说一定是物质的众具,包括有情,包括非情。凡是人家所享受的东西,假使是女人…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