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又此类人如恶趣故言见行者,自慧见理而行义也。爱行者,但信他语爱乐而行也。断非得者,善断应知,非得为体。谓断善位,善得不生,非得续生。非得生位,名断善根。故断善根,非得为体。
“见行断非得”,那么人间的男女里边,还要区别,见行人、利根的人,他能断。当然这个利根,不是说善法的利根了,就是意志坚强的人。
“此断字通上下”,见行断非得,这个中间那个“断”,通上通下。什么人能断?见行的人能断。那么断的体是什么?是非得。所以这个“断”,两边用的,这断字通上通下。
第一个通上面见行断,见行的人能断善根。“非爱行者。诸爱行者,恶阿世耶,极躁动故。诸见行者,恶阿世耶,极坚深故。由此理趣,非扇搋等能断善根,爱行类故。又此类人,如恶趣故”,那么这里,什么叫见行,什么叫爱行?下边小字看一看。
“言见行者,自慧见理而行义也”,见行的人,自己的智慧看到道理是怎么样子,他就决定该怎么做。爱行的人,自己的理智薄弱,“但信他语,爱乐而行也”,信了他的话,感到这个好而行。
所以说我们看到很多人了,我们人类大部分实际上是爱行的多。对某一个人他去信仰的时候,就是狂热了,宗教狂热。他就是听大家说好,感到心里好得不得了,一点坏都沾不去了,你说他坏的话,他跟你拼命了。这些就是宗教狂热的人,都是爱行者。真正见行者,自己有理智的,他分析问题,也不会那么狂,都是思想比较深沉的,不是这么浮动的。所以说这个爱行者,他的恶的阿世耶,从坏的方面说,他的坏的意乐心,“极躁动故”,虽然他也很坏了,但是躁动、不坚定;而诸见行者,他的恶的阿世耶,就是恶的意乐心极坚而且深,深就拔不了,坚就动摇不了。所以这样的人的意乐心厉害,厉害就断善根。那么恶法如此,善法也如此了。反过来,见行人如果去修善法的话,什么环境之下不会退。为什么?他是利根,自己道理看清楚了,你怎么说不对,他说对,不会受动摇。爱行者就不行了,大家说对,“啊对!”他也去信了,狂热,甚至于……。但是人家说不对,他也怀疑了,犹豫了,他也可能也认为这个不大可靠了,所以说这个爱行人要差一点。那么这里断善根,坏事也是见行人才做的了。
“由此理趣,非扇搋等”,扇搋就是半择迦,就是黄门。“等”,就是等二形,这些人。爱行者尚且不能断善根,那么黄门、二形,这些意志更不坚定的人,当然也不能断善根。所以“非扇搋等,能断善根,爱行类故”,他们是属于爱行的一类的,也是躁动的、浮动的,当然这程度更厉害,比爱行者更厉害,就是更浮动,更不坚定。“又此类人,如恶趣故”,一方面,他是爱行这一类;再说呢,这一类人跟恶趣的人差不多,他没有坚定的智慧的,跟恶趣一样。所以这个,我们感到很可怜的,这个二形、黄门的人,人的形,是畜生的心,他这个心,他的这一类人跟恶趣差不多,这个就很可怜了。
“断非得者”,这个是断了善根的体。“断善应知,非得为体”,善根断了之后,这是有部的说法,当然有部的体系该这么讲。如果其它的,善根断了,东西没有了,怎么还有一个体呢?他说善根断了,有体的。什么体?非得为体。善根生起的时候,得生起来,那么善根有了;善根没有了,非得,这个得没有,就是非得了。所以善根断了,它是非得,这是有部的体系,他要这么讲的。(97A)如果你说善根断了,东西就没有了,没有体了,那就不对了,那你跟有部的道理就违背了,那你这个话,在有部的经上讲起来就讲不通了,要矛盾了。所以有部的体系里边,它就是善根断了的体是有东西的,就是非得为体。有部嘛,三世一切有,一切法都是有体的。
“谓断善根,善得不生,非得续生,非得生位,名断善根故断善根,非得为体”,但是为什么断善根是非得为体呢?他也有理论依据。什么叫断善根?善的得没有了,生不起来了,就叫断善根。我们说善根生起来的时候,决定有个得,有得的时候有善根。那么善根没有了,得也没有了,得不生了,那么就是非得,得不生嘛,非得就来了。这两个东西,要么是它,要么是它,不会两个都没有,不可能的。你要么得到,要么不得到,成就不成就总是,要成就就没有不成就,要不成就就没有成就。那么你得没有了,非得就来了。所以“非得续生”,善根的得不生的话,马上就生一个非得。这个非得生的时候,就叫断善根。断善根就在善根的非得生的时候,所以非得为体。
续善疑有见者,疑谓疑有,见者谓正见。谓因果中生疑有心。此或应有,从疑有心,或发正见,定谓有非无。尔时善根得还续起,故名续善。疑有续善,疑无断善。为简疑无,故言疑有。
“续善疑有见者”,这个善根断的事情都讲完了,然后要讲善根又继续生起来的时候怎么样子生。“疑有见”,当你生出这个疑有的见的时候,那就可以继续生起善根。疑什么?怀疑了。
“疑谓疑有”,这个疑谓疑有,疑有见,解释这几个字,这个疑就是疑有。
见就是正见,有正见就是有因果。你怀疑,可能因果的这个见是对的,或者可能是有因有果的,这么一个心,犹豫的心,怀疑的心起来之后就能够继续你的善根。但是反过来说,疑无见,如果你怀疑,这个因果可能是没有的,那你会堕入邪见,断善根。所以这两个,一个疑有,一个疑无,而它的效果是恰恰相反。
当你有了正见,对因果的正见认为是有了。“谓因果中生疑有心,此或应有。从疑有心,或发正见,定谓有非无,尔时善根得还续起”,当你在因果里边生起这个心,什么心?就是说因果的心可能是有的,或者是生起这个“此或应有”,这个因果是有的,这个疑心,怀疑它是有的,这个心一生,就会产生正见。从这个心里边发展就产生正见,那么决定是有,不是没有,那这个善根就生起来了。当你怀疑的时候,正在对这个邪见产生背叛了,那么你决定、肯定产生正见之后,决定是有的,善根就生起来了。所以说善根只要你相信因果了就起了,你不信因果的话善根就没有,上品的邪见就把善根给断掉了。这些人很多了,世间上的不信因果的人,这是多得不可数,而信因果的人却是很可怜,不多的。那么,我们说善根可贵也就是这样子了。
“疑有续善,疑无断善”,这两个是相对的,你怀疑因果是有的,怀疑有正见的,正见是对的,那你善根就会生出来,可以重新再长起来;如果你怀疑因果没有的,那你完了,将来发展下去,肯定没有的邪见一生的话,善根就断掉。
“为简疑无,故言疑有”,因为疑可以疑有,可以疑无。那么你在颂里边,这个续善根的这个是疑有的见,不是疑无的见,所以要把疑有写出来。如果你单说疑,那可以疑无,那就是断善根的,怎么续善根呢?两个有相反作用的,所以一定要把疑有要写出来,“故言疑有”,所以颂里边讲疑有。疑有就能产生正见,因为开始对正见产生信心了,认为可能是有的,那将来发展过去,就是肯定有,那就正见生起来。正见一生的话,善根也继续生起来了。
所以说我们说正知正见重要,你如果没有正知正见,连善根都给你拔掉了,你再做什么好事情呢?什么事情都没有了。而正知正见哪里来呢?只有从佛经上来,所以很多人不要学,我们总是感到可怜,太可怜了。为什么那么好的佛的法不要听呢?你要听什么呢?不见得你什么话都不听,佛的话不听,而把世间的话听又进去了,那太可怜了。所以这个正知正见的来源,决定是从佛的正法上来。世间的知见,以无明的为主的、烦恼的心情况之下,这个正知正见怎么生得起呢?所以我们所有的正知正见都是从三宝上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生生世世不离佛、法、僧,也是这个原因。正知正见,你好好地修行,才能够达到你的目的,或者是离开三恶道,也是出离嘛,出离三恶道,或者是离开整个三界,乃至最后成佛度众生,都离不开正见。
我们学过《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磁带,大家听过一道,不晓得你们发现没有,整个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贯穿的一条脉络就是正知正见。不管你前面讲因果也好,讲那些三皈也好,乃至到后头的毗钵奢那,空性见,都是正知正见的问题。那么你如果离开正知正见的话,那就是离开菩提道;离开菩提道的结果,就是恶道了,三恶道去了。所以说佛教的多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偏偏有人不要闻,那么也只好对他叹惜了,没有办法,你把他抓也抓不住,他要跑了,你怎么办呢?他不要听,就走嘛。
顿现除逆者者,顿谓善根,九品顿续。然后后时,渐渐现起。如顿除病,气力渐增。现谓现世,现身续善除造逆者,经说造逆,并断善人,彼定现身,不能续善。定从地狱,将没将生,方能续善。受地狱果毕名为将没。正住中有,未生地狱,名为将生。若由过去宿习邪见以为因力,彼断善根,将死时续;若由现在邪教缘力,彼断善根,将生时续。由自他力,应知亦尔自谓自推求他谓逢恶友也。
“顿现除逆者”,这个疑有见人继续生起善根了,善根生起来是什么情况呢?是不是一品一品生?断的时候一品一品断,生的时候是不是一品一品生呢?不是,“顿现”,生起来的一下子九品全部现出来了。
但是,要“除逆者”,这一辈子造了五逆的人,他是没有希望能够生善根的,所以说生善根,一定要没有造逆的人才有可能性。当然了,还有其它因缘,没有其它因缘,你即使没有造五逆也不一定生得起来。但是造了五逆的人,即使碰了佛之后,也生不起善根,因为他造的罪太大了,把它障住了。
“经说造逆”,经里边说,造了五逆的罪的人,“并断善人”,同时又断了善根的人,那么这样子的人,这一世,“现身”这一辈子决定不能…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业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